殲-20B已開始量產?配推力矢量控制,渦扇-15兩年內問世

2021-12-22 國科環宇

近期中國在戰鬥機方面的發展,可謂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戰鬥機早期的很多研發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而隨著殲-20的出現,中國空軍躋身世界頂尖行列。毫無疑問我們對殲-20今後的發展期盼很高,而目前大家最關心問題莫過於量產與發動機了,而就有俄羅斯媒體據稱拿到了一些「內部消息」。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3日報導稱,全球第三種可運行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目前已經進入到了量產模式,並且因為在發動機上取得突破,中國空軍也下了大量訂單。

俄媒報導

俄媒表示,根據中國空軍內部人士的報導稱,目前殲-20的最新版本殲-20B已經準備好由中國空軍部署,經過多年來的改進和升級,這款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戰鬥機終於正式面世,目前該戰鬥機的隱身以及敏捷性能都達到了最高的標準。殲-20B的成功量產意味著這款飛機現在已經是正式的第五代戰鬥機了,這位知情人士指出成都航天公司已經接收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的大量訂單。據悉,這款最新型的隱身噴氣式戰鬥機配備了推力矢量控制,這是目前最為先進的戰鬥機才會配備的高科技功能,這種功能可以讓戰鬥機改變發動機的指向以及角度,這種技術將會大大改善戰鬥機的機動性。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這種功能的戰鬥機只有四種,那就是大家熟知的美國F-22,以及俄羅斯的蘇-30和蘇-57,還有中國的另一架戰鬥機殲-10C也具備這樣的功能。實際上在量產殲-20之前我國一直都在試圖研究出一種國產發動機,以此來替代掉現在頻繁使用的俄制發動機AL-31,因此後來大家熟知的渦扇-15就出現了。

但是這款最新研製的渦扇-15的研發一直都沒能達到要求,所以現在的量產的殲-20暫時就無福消受了,據悉,雖然WS-15一直沒能達到要求,但是現階段的研發進度還是相當順利的,並且該發動機將會於未來一到兩年內準備就緒,其最終的目標就是為量產的殲-20B戰鬥機進行全面裝配。

經過了中國軍事科研人員無數日日夜夜的辛苦研究,中國終於也種出了屬於自己的勝利果實,想想在很多年以前,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中國的科研人員讓一切的不可能都成為了可能,而且不止是在空軍領域,中國現在的海軍,陸軍,甚至是航天事業,我國的發展讓世界都在為止讚嘆。

相關焦點

  • F-135推力20.4噸,殲20的渦扇15還未問世就被看衰:達不到18噸
    要知道俄羅斯的蘇57一直使用的都是AL-41F發動機,顯然比殲20的發動機高了一個檔次,而且蘇57一直在測試產品30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完全可以媲美美國的F-22的F-119發動機,最大推力可以達到18噸,這對於殲20來說顯然也是嚮往已久的,要知道殲20問世的十年裡,發動機一直都是殲20最被詬病的地方,而渦扇-15發動機一直被看作是殲20的標配,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渦扇-15發動機依然沒有問世
  • 推力14噸、推重比8、全壽命超3000小時,渦扇-10發動機已堪大用!
    而由於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起步較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嚴重落後於主流強國,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全球開始逐步進入第三代航空渦扇發動機時代,此時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與世界主流強國的差距被拉到二十年之上。面對航空界的嚴峻局面,此時我國也開始下決心,研發屬於自己的第三代大推力軍用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也就是渦扇-10系列發動機。
  • 殲20強力「心臟」!中國渦扇15發動機終於現身,最大推力18噸
    發動機作為戰鬥機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長一段時間,殲20因未裝配四代發動機而被外媒嘲笑,所以作為殲20 官方配置的渦扇15換裝量產已經是迫在眉睫。  不久前,傳來消息,來自航發集團的渦扇15總設計師程榮輝登上中國軍工企業評獎榜首,這可見中國軍迷、主流媒體和國防領域對渦扇15的高度評價和認可。據傳,未來殲20換裝之後機動性將超越美國的F22戰鬥機。
  • 殲35標配航發!別總盯著渦扇15,渦扇19它不「香」嗎?
    最近,渦扇15總設計師程榮輝參加「2020軍工榜暨軍工風雲人物及軍民兩用領軍企業評選」評比,令眾多軍迷格外興奮。這說明渦扇15很可能已經通過設計定型鑑定了,甚至可能已經開始量產了!一時間多數人的注意力都被渦扇15這款大推力發動機吸引,卻忽視了另一款重要性不亞於渦扇15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渦扇19。
  • 渦扇15曝推力損失大問題,殲20還是要買蘇57的發動機?
    當渦扇-15發動機內的溫度超過1350攝氏度時,會使發動機失去25%的推力,這種推力急劇下降的情況對於一款高機動性的戰鬥機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如果在飛行中的話,飛行員可能會失去對戰鬥機的控制。隨後俄羅斯媒體話鋒一轉,表示因為渦扇-15存在這一缺陷,因此中國正在認真考慮蘇-57的新發動機「產品30」,「產品-30」發動機中的氣體的工作溫度達到1800攝氏度,推力達到18噸,可以滿足殲-20的需求。
  • 渦扇15傳來重要消息!殲20「心臟病」終於治好了!
    殲-20發動機實現了全國產化,即將大批量生產交付部隊!殲-20戰鬥機是中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它原本計劃配套的發動機就是國產WS-15渦扇發動機,從海外資料來看,國產WS-15發動機與美國F119渦扇發動機性能相當或者相近。
  • 還記得豔驚四座的殲-10B嗎?其實「推力矢量技術」一直在進化
    作為我國首款單發推力矢量驗證機,殲-10B在「吸粉」無數的同時,也在客觀上成為「應用推力矢量技術的武器家族」中的一員。縱觀武器裝備發展史不難發現,推力矢量技術從理論到應用的每次突破與進步,都與一些武器裝備的誕生與發展有所關聯。正因為有了在這些武器裝備上的一再驗證,人類對推力矢量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才一步步走向成熟。
  • 關鍵時刻,渦扇15傳來好消息!殲20的「心臟病」終於治好了!
    殲-20發動機實現了全國產化,即將大批量生產交付部隊!殲-20戰鬥機是中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它原本計劃配套的發動機就是國產WS-15渦扇發動機,從海外資料來看,國產WS-15發動機與美國F119渦扇發動機性能相當或者相近。
  • 裝上新批次殲10C開始量產,振奮人心
    殲-10C擁有DSI進氣道、鍍膜座艙蓋等半隱形設計,首度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具備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空飛彈以及新型精確對地打擊武器,但其發動機,卻還是俄制AL-31FN系列,俄媒披露是加大了推力的AL-31FN(系列3)型發動機,加力推力為13.5噸,雖然性能沒問題,但不得不說對軍迷來說是一個遺憾。
  • 渦扇-15取得了突破,正在討論量產問題,引發了俄羅斯人大量圍觀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中國宣布為新一代殲-20隱身戰鬥機製造指配的渦扇-15引擎方面取得了突破,現在正在討論渦扇-15的量產問題。  值得注意的,目前所有的殲-20隱身戰鬥機裝配的都是來自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但是新的渦扇-15發動機指日可待。
  • 眼鏡蛇機動只是小兒科:有了推力矢量,殲20戰翻F-22不是夢
    10戰鬥機的推力矢量高清大圖,這會給殲10戰鬥機提升多大能力?而採用推力矢量噴管改變噴氣流的推力方向為操縱飛機直接提供附加的力和力矩; 二是根據飛行的需要 將推力矢量控制與飛機氣動舵面控制相互協調匹配起來進行綜合控制從而滿足飛機對提高機動性能的進一步要求,這就是俗稱的飛行控制系統,火力控制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三合一。
  • 渦扇-15「又」上殲-20了?呵呵
    -20戰機首飛,順便也回憶了一波夕陽下的奔跑和逝去的青春的時候,又有大家喜聞樂見的熱心讀者因為看了某些網際網路軍事大佬的網文之後信心大增,跑出來甩給施佬一波「體制內的朋友提供的」有關渦扇-15的宣傳材料,憤而抽我這個「哲學國發黨」的臉。
  • 中國矢量發動機技術實用化 殲20等3款戰機都會應用
    近日,有網友在網際網路媒體發布消息稱,八一勳章獲得者,英雄試飛員李中華在講座中提到,中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已進入實用階段,同時該網友還附上了李中華在講座時演示文稿的照片。面對不斷提高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要求,中國先後研製了殲-20和殲-31等先進戰鬥機。然而,由於長期以來航空工業技術薄弱,中國始終沒能成功研發一款可以匹配這些先進戰機的矢量推力渦扇發動機。「心臟病」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最主要瓶頸問題之一,而矢量技術又是中國研發新一代軍用渦扇發動機的主要瓶頸之一。
  • 殲20B早已準備就緒?首批量產達到200架,徹底打破F22的最後優勢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今美軍的F35戰機早已實現年產百架的規模,但殲20卻一直保持較低位的產量,始終沒有突破兩位數。那麼,殲20究竟有沒有能力實現量產?(殲20)事實上,不是我國不想實現量產,而是早前受外在因素的制約,導致殲20無法形成量產規模。
  • 新型殲20服役了!發動機推力增加30千牛,產量不再受限制
    殲-20戰鬥機於2011年首飛,由於當時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還沒有完全成熟,因此試飛與早期量產時使用的是AL-31發動機。
  • 第五代發動機渦扇-15已交付?推力達到19噸,高於F-135
    渦扇15發動機核心機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開始研製,90年代開始渦扇15整個項目的全面研製。關於渦扇15發動機的消息雖然一直陸陸續續的透露出來,但是好消息是越來越多。我國渦扇15發動機的核心機是YWA 7-30-27,這款核心機最終衍生出我國最先進的戰機發動機,它的推力將達到19噸左右,推重比達到10一級。
  • 受殲10刺激了?歐洲颱風戰鬥機要升級:上推力矢量發動機
    (EJ200發動機是世界現役綜合性能最高的發動機之一,但是這款發動機不具備推力矢量能力) 颱風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94年首飛,到本世紀初期,颱風戰鬥機開始交付。該機採用全權四餘度主動控制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這套系統配合每秒自動控制40次的飛行控制計算機,以及鴨式布局設計,可以為颱風提供優異的飛行控制特性,以及超強的機動性能。即便沒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的配合,颱風戰鬥機的空戰機動性能也極為突出。 這一點也足見歐洲國家的電子信息技術優勢。
  • 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地球上只有三國能造: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這種情況到了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時有了改善,渦扇-10發動機技術、壽命、推力和性能已經成熟很多,正在裝配於殲-16等國產戰機上。中國也因為有渦扇-10「太行」發動機,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大推力小涵道比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不過於五代機殲-20來說,太行發動機仍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 渦扇15發動機終於要來了,殲-20將迎來合適的心臟,成為完全體
    但是最近好消息傳來,在《2020軍工榜》評選活動中,程榮輝成為候選人之一,而程榮輝的簡介裡 醒目的寫著「航發渦扇15總設計師」,並註明 渦扇15是為殲20準備的。程榮輝能夠成為軍工榜候選人,說明渦扇15發動機的進展非常順利,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量產,殲20裝上渦扇15發動機後,將成為真正的「完全體」,多方面性能都會得到加強。
  • 中國戰機為何還不裝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是關鍵
    採用軸對稱矢量的殲10B戰鬥機然而很多人比較疑惑,中國戰機為何不裝備矢量發動機,特別是殲20,至少目前公開的量產型號上並沒有看到矢量發動機的痕跡。實際上,中國矢量發動機在起步方面並不算晚,早在80年代的殲-8戰鬥機上就有矢量噴管的驗證,但透露的相關資料較少。而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搭載的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做出了各種複雜的過失機動動作也顯示了中國在矢量發動機上的技術並不比國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