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雙方交流中,軍工產品採購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自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向俄羅斯採購了大量的武器,包括蘇-27戰鬥機,基洛級潛艇,現代級戰艦等等。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俄制AL-31航空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支撐了中國一代半戰鬥機,AL-31FN發動機作為殲10戰鬥機的主力裝備,支撐了殲10戰鬥機的試飛,批量生產;
而且AL-31家族還創造了一個奇蹟,AL-31FM1發動機還支撐了殲-20戰鬥機的試飛,可以說離了俄制發動機,中國航空走不到這麼遠。
▲殲-20戰鬥機現在使用的還是引進俄羅斯發動機
不過最近網絡傳來好消息,國產殲-20戰鬥機換裝國產渦扇15發動機試驗工作可能已經完成!
殲-20發動機實現了全國產化,即將大批量生產交付部隊!
殲-20戰鬥機是中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它原本計劃配套的發動機就是國產WS-15渦扇發動機,
從海外資料來看,國產WS-15發動機與美國F119渦扇發動機性能相當或者相近。
不過國內航空發動機工業研製這種發動機能力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因此相關單位在採取比較穩妥辦法,
採用成熟發動機讓殲-20戰鬥機首飛和小批量生產,也就是所謂的A狀態,等WS-15成熟之後再更換,後者就是B狀態。
此前,中國空軍給殲-20戰鬥機的預定期限是2020年裝備部隊,但是2018年空軍就提前開始裝備部隊。
這意味著,殲-20戰鬥機關鍵作戰性能完全達到了要求,按照中國空軍的慣例;
假如性能不達標,飛機裝備時間會自動向後延續,直到達標為止或者項目取消,否則,不會輕易批量生產。
從珠海航展來看,殲20展示了先進的氣動設計,以及高超的飛行性能,以及精細周到的隱身設計,以及先進的機載武器系統。
可以說,珠海航展的殲-20展示了所有一切能展示的:隱身,遠程交戰能力,高超的機動性和先進的飛控,除了落後發動機之外。
殲-20戰鬥機現在採用的就是AL-31FN-SER3渦扇發動機,它是AL-31FN改進型,主要改進將發動機推力提高到13噸左右,換裝FADEC系統、可靠性提高。
不過它的總體性能在三代渦扇發動機之中只能說中等偏上,其推重比還不到8,而殲-20預設敵人:美國F-22戰鬥機,則裝備兩臺推力16噸;
不算尾噴口推重比10噸的F-119-PW-100發動機,兩種型號全機推力差距接近8噸!
這是殲20戰鬥機最大的短板,俄羅斯雖然有類似性能的117S發動機,但是不太可能外銷,所以,一切只有靠自己!
但是對於國內來說研製渦扇15發動機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困難,相較於殲20飛機本身,渦扇15的項目進度要落後很多。
這也影響到了殲20戰鬥機的量產速度。這也是為什麼殲-20戰鬥機從2016年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至今裝備數量還沒超過60架,平均每年生產大約只有10架左右。
目前,隨著F-22、F-35戰鬥機在中國周邊和地區擴散,空軍面臨壓力急劇上升。
殲-20列裝之後也參加過紅劍體系對抗演習,面對四代戰鬥機大比分碾壓對手,讓中國空軍意識到四代戰鬥機在2020年之後效能迅速降低,對於五代隱身戰鬥機要求比以往更加迫切;
好在關鍵時刻,我們的國產發動機終於靠譜了!
目前,中國一年大約可以生產50架四代雙發重型戰鬥機,配套太行發動機產量超過100部;
成飛擁有三條殲-20脈衝生產線,每年可以生產36架殲-20戰鬥機。
考慮到備用發動機,可需要80部太行發動機,從發動機產能來講,應該可以滿足需要。
因此從2020年起,中國空軍可能就會批量裝備殲-20戰鬥機,列裝速度可能達到每年一個航空兵旅,還有一定產能生產殲-16戰鬥轟炸機。
2020年之後,殲-10C戰鬥機批量生產也將進入尾聲,成飛應該還會增加殲-20生產線,進一步提高產能,殲-20列裝速度繼續加速。
中國渦扇-15發動機裝備殲-20戰鬥機試飛,估計會採取分步走的方式實現,比如第一步增加推力,提高超音速飛行性能,這是殲-20戰鬥機設計的重點;
推力差距彌補之後,再考慮增加推力矢量技術,增強低速階段的機動性,
所以,未來殲-20很可能每4-5年出現一個新的型號,不斷改進,逐步逼近顛覆!
內容來源:米爾軍事網、迷彩虎、大水來、小飛豬的防務觀察,侵權煩請聯繫刪文。
本期編輯:AMTForum
商務合作:021-37709287
投稿郵箱:info@amtbb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