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憑藉超強的隱身性能、超強的態勢感知能力、超強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能力,誕生之初就吊打當時的所有型號戰機。如今,這款戰機在很多人眼裡依然是世界最強的存在。
F22戰機
後來,我國科研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研製出殲20戰機。然而,很多軍迷、網友認為殲20還有不少方面有待改進。比如鴨翼會影響殲20的隱身性能,而發動機也落後F22一大截,綜合性能依然落後對手不少。
殲20雙機編隊飛行
兩者的性能差距體現以下幾方面:
1、雷達系統功率超20KW左右,功率差距近5倍之多。
APG77火控雷達集成大約2000個T/R組件,採用第二代半導體技術,也就是砷化鎵技術。單個砷化鎵T/R組件射頻功率約為10W,也就是說APG77火控雷達射頻功率約20KW。這個性能已經很優秀了,曾經領先世界2代!然而不知不覺,對手的火控雷達竟然直接採用採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也就是氮化鎵技術,單個氮化鎵T/R組件射頻功率超過100W,火控雷達功率高達100KW!差距高達5倍之多!
氮化鎵T/R組件
可見APG77雷達再怎麼先進也無濟於事,多達5倍的功率差距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2、推力16噸,推力差距達2噸左右。
F119-PW-100已經誕生超20年了,推力高達16噸,不開加力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功能,還能使戰機實現超強機動。後來對手奮起直追,終於在不久前搞出推力為18噸的渦扇發動機。一舉扭轉了發動機的推力劣勢!
美國F22戰機裝備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推力強勁
3、缺少EOTS、EODAS光電反隱身神器,簡直是降維打擊。
EOTS全稱為光電瞄準系統,是一種被動式紅外探測手段,具有高度解析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雷達指示、測距與雷達點跟蹤等功能,主要用於對地探測。EODAS全稱為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是一種紅外光電傳感器,主要應用於高解析度動態成像,能將所成像細節最大化,主要用於對空探測,包括探測遠距離隱身戰機。據報導,目前,EODAS已經能夠探測到1300千米以外發射的火箭,並對其進行長達9分鐘的跟蹤,直至火箭發動機熄滅。也就是說,這種系統可以遠距離發現隱身戰機。實際上裝上這種系統後,戰機火控雷達無需開機就能發現敵方目標。遺憾的是這兩種反隱身神器對手均已裝備,而自己卻沒有安裝。據說對手的EOTS能夠探測到100多公裡外的隱身戰機。
F35裝備EOTS、EODAS兩款光電探測系統
4、沒有頭盔顯示器、缺少一體化顯示屏。
現有座艙顯示屏為一平五下布局,戰機需要顯示的各種信息參數分別顯示在六個屏幕上,相比早期滿滿的儀錶盤來說顯得格外簡潔,大大提高了飛行員的工作效率。然而對手更厲害,至今採用一款大尺寸顯示屏顯示所有數據。差距還是很大啊!
殲20仿真駕駛艙採用超大尺寸屏幕
5、升力係數僅1.5,比對手低了至少25%。
升力係數越高,戰機飛行性能越好。作為首款五代機,一度被認為升力係數為2.0,後來才被證實只有1.5。這個數值和三代機差不多,考慮到為了隱身而在氣動設計上做了妥協,1.5的升力係數也已經很不錯了。然後,後來才知道,對手的升力係數竟然超過2.0!
6、機身機翼為鍛件拼接,重量更大,疲勞強度更低。
作為首款戰機,為實現翼身融合,機翼與機身連接某處的主要承力構件採用3個這樣的鑄件焊接而成。然而對手竟然直接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不僅重量更輕,而且疲勞強度更高!
7、作戰半徑僅800千米,僅為對手作戰半徑的一半多一點。
雖然發動機還不錯,然而卻因內油容量太小,作戰半徑僅800公裡左右。對手的內油作戰半徑卻高達1500公裡,這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8、中距彈還是AIM120系列,沒有雙脈衝發動機,落後對手一代。
AIM120D是最先進的第四代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射程高達160公裡。然而對手竟然不講「武德」,直接裝備更先進的「雙脈衝」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射程超過200公裡!飛彈性能差距很大啊!
PL15雙脈衝空對空飛彈
除了上述方面,兩者存在不小差距,還有其他方面的差距就不一一例舉了,總之,差距還很大,我們應該繼續努力!雖然換裝渦扇15以後,殲20的性能能得到比較大的提升,但我們應該戒驕戒躁,努力研製出更先進的第六代戰機,爭取全面趕超美國!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