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戰機(資料圖)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網站9月2日報導,俄航空工業界對中國後續量產的殲-11機型殲-15、殲-16的克隆問題,表達了嚴重的不滿。「要換到美國,早就開始制裁了」。
俄羅斯為啥「制裁不了」中國殲-16呢?原因很簡單,在漢和的原文中就寫有。
漢和的報導同時寫道,結合衛星圖片、地面觀察基本確定2013年瀋陽生產了至少8架以上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這批飛機都裝備的是太行發動機。
沒錯,在殲-16這樣的殲-11的後續機型上,中國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已經完全替代了原本要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
這就是俄羅斯為啥「制裁不了」中國的根本原因。
殲-15是海軍航母艦載型的殲-11,殲-16則是海軍和空軍兼用的多用途型號,既具備空戰能力,也具備對地打擊能力,類似於蘇-30的定位。
外媒稱,殲-16主要的改動是雷達、航電技術,整合了中國生產的更多的武器系統尤其是對地對海打擊武器。
解放軍空軍目前裝備大部分國產空地飛彈、反輻射飛彈、雷射制導炸彈、衛星制導炸彈,殲-16都可以裝備。
從世界範圍來說,多用途戰鬥機取代性能單一的空戰戰鬥機是必然趨勢,連F-22的名稱也一度更名為F/A-22,以示其攻擊能力。
外界普遍預計,在未來幾年,除了特殊用途的殲-15,殲-16將取代殲-11的生產,在殲-20以及所謂的殲-31批量服役之前,成為中國空軍的新主力重型戰鬥機。也有相當的可能「封殺」掉蘇-35進口的可能。
殲-1*系列依託的蘇-27機體,是第三代重型戰機中最好的氣動設計布局。在下一代重型戰機也就是殲-20服役之前,繼續使用沒沒麼奇怪,也是理所應當的。
而太行發動機完全取代AL-31F,則更是一件可喜可賀的階段性進步。
殲-16戰機(資料圖)
殲-15艦載戰鬥機(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