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官宣,殲10C換裝國產發動機!背後有兩大深層意義

2021-02-14 鐵血胖兵

「奉旨洩密,最為致命。」

日前,一架安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C,出現在成飛的宣傳片中,這絕不是剪輯師手滑,就是明擺著給大家看的。

殲-10戰機已服役多年,但始終沒有批量列裝太行發動機,而是一直使用進口自俄羅斯的AL-31FN。

▲成飛官宣殲-10換裝量產型太行(圖源:央視網)

但是最近成飛直截了當的對外披露,新一批殲-10C在總裝時,直接使用了量產型WS-10B發動機。

之前一直有現貨但長期不用,現在開始用了,說明國發的性能終於得到空軍認可,滿足了批量裝機服役的條件。

翹首以盼多年,我們終於要擺脫對AL-31FN的長期依賴了,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

在近20年的時間裡,僅為滿足殲-10的使用需要,我們就從俄羅斯進口了399臺AL-31FN,如果算上其他機型的裝配量,這個數字還要更大。

▲使用AL-31FN的殲-10A,噴管顏色是太行和土星的最大區別(圖源:軍網英文)

WS-10B的批量服役,標誌著我軍主力戰機解決了必須依賴進口發動機的尷尬局面。

但在小兵兵看來,太航的換裝對種花家有著更為深遠的兩點影響。

1、對外,撬動外交關係

看到小標題是不是感覺很吃驚?

不就換個發動機嗎,你要說給外貿機提供更有利的推銷條件我還信,上升到外交層面就太誇張了吧?

各位且聽小兵兵慢慢分解。

戰鬥機作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高端產品,其本身並不是交易的全部內容,真正促成和保持合作關係的,是更高層面的國家利益。

▲普京向埃爾多安推銷蘇-57,難道真的只是買賣戰鬥機嗎?

以印度為例,其坦克、戰機、軍艦等多種主戰兵器和配套裝備,都大量依賴俄國進口,國產的「阿瓊」、「光輝」都是扶不起的阿鬥,搞了幾十年還一堆BUG,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印軍的王牌部隊還得依靠T-90S、蘇-30MKI、米格-29K這些俄系裝備,它的軍工體系已經被俄羅斯套死了,一旦失去這個頭號軍火供應商,印軍的裝備水平會急劇倒退。

▲印度海軍航空兵裝備的米格-29K戰鬥機,也是俄羅斯原裝產品

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總是對印度獅子大開口,各種血坑忽悠,就是吃準了印度沒有完善的自主能力,後勤保障體系又長期以俄系標準運作,他的國防已經離不開俄羅斯了。

但是在政治層面,這種被深度滲透的軍工體系就要理解為「傳統友誼」,因為兩國都知道這種表面上,非常不公平的合作關係不能被輕易破壞,要用合理的名目來解釋和維繫,否則就是兩敗俱傷。

▲印度陸軍裝備的T-90S主戰坦克

我們總調侃印度是冤大頭,難道他真不知道自己花了那麼多冤枉錢嗎?

當然知道!但是這個錢必須花,因為除了俄羅斯,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提供高度適配自己軍工體系的現成裝備,尤其是性能差不多相同的同類裝備。

換一個角度來看,印度這筆帳其實也不虧,他把自己龐大的國防需求,變相轉化為俄羅斯軍工重要的外匯支撐。

▲印度海軍的「超日王號」航母,由俄羅斯用蘇聯舊船改建,搭載俄系飛機

如果沒有印度的資金,蘇-30的全球銷量至少縮水一半以上,「超日王」可能真的會拆成廢鐵賤賣,也就不會有後續米格-29K的大筆訂單。

印度從T-50計劃中撤資導致了什麼?蘇-57一架都沒外銷出去,人家掉頭買陣風去了。

表面上是買賣戰鬥機,背後卻早已上升到國家利益層面,沒有這麼多年的合作,俄羅斯軍工的日子會比現在難過得多。

▲印度是蘇-30戰機最大的海外用戶,裝備量遠超其他進口國

你看,俄羅斯能離得了印度嗎?傳統友誼可不是瞎說。

許多人都有一個觀念,「只要發展出自己的軍工體系,就不需要依賴別人」。道理是沒錯,可藍星上真正具備全套軍工體系的國家屈指可數,嚴格來說只有美國符合這個條件。

對於窮國、弱國,現代軍工是他們永遠也無法企及的奢侈品,進口是唯一出路,所以在選擇供應商時,穩定可靠就顯得極為重要。

▲印度同樣嚴重依賴AL-31發動機,這是數百架俄系戰機的動力保障

戰鬥機可是耐用品,買回來就要用很多年,管賣不管修能行嗎?

這裡面的項目可太多了,零部件維護、彈藥消耗、飛行員培訓、發動機翻新大修,少一個環節都不行。

所以對於買方而言,在選擇一款戰機的同時,也是選擇了它背後的保障系統,更是選擇了接受出口國的軍工體系,買的越多就越「洋化」,這需要長期的政治互信作為基本前提。

▲軍工體系被嚴重滲透的還有日本,空自清一色的美式戰機,圖為三菱重工授權生產的首架F-35A

我們也賣戰鬥機,但是只能出口殲-7這種高端軍火中的低端產品,我們的客戶也以非洲和中東國家為主,好不容易有個巴基斯坦願意買梟龍還是聯合研製,發動機也沒有實現完全國產。

我們必須承認,國產戰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很弱。

▲巴空軍裝備的梟龍戰鬥機

難道他們不想買殲-10嗎?

估計是想的!但是抱歉,你的發動機是俄羅斯的。

而現在好了,我們有自己的配套發動機,而且壽命還比俄國貨更長,廠家直銷你要不要?

坊間一度傳出伊朗有意購買殲-10的消息,我想除了有實際需要,繞過美國的軍火制裁也是重要原因,俗話說的好:對手的對手就是夥伴。

▲殲-10的外貿版FC-20

現如今我們已經用81槓、92輪賣給了很多非洲國家,但只有這種程度還不夠,因為這些裝備既不昂貴也不特殊,隨時可以被替換,用誰家的都可以。

如果我們能讓裝備殲-7的國家買殲-10,那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要常年使用我們的系統、我們的標準、我們的貨源,還是那句話:接受我們的體系。

▲向非洲國家推銷L-15教練機

這個過程不僅擴大了中國軍火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更實質性的拉近了中國與買家的關係,這對我們鞏固來之不易的外交環境有著資本注入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2、對內,加速國產航發進化

官方沒有給出WS-10B的具體性能參數(怎麼可能?),胖兵的性格就是不胡說、不瞎猜,所以不去妄加猜測。

但是小兵兵要告訴大家,這是一款『落後』的發動機。它瞄準的技術規格,決定了它的基礎性能不會比俄國貨提升太多(主要指推力)。

▲安裝WS-10B的殲-16戰鬥機

AL-31發動機的設計始於1973年,1984年就開始交付部隊使用,儘管有一定適應性改進,但其核心機結構並沒有變化。

也就是說,即便WS-10完全追平AL-31的性能(甚至有一定超越),也只是達到了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而已。

如果我們用媒體報導的數據擴展橫向對比的範圍,那麼WS-10B的性能與美國通用電氣在1992年推出的F110-GE-129較為接近,但和2003年的F110-GE-132仍有些許差距。

▲上世紀80年代,F110就開始列裝F-16

換句話說,WS-10B僅達到了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

之所以胖兵要拿出這兩種引擎來對比,因為它們是美俄兩國最主力戰機的核心動力源,五代機再亮眼,構成機群主力的也還是F-15、F-16和Su-27這三種最具代表性四代機,用它們和同代次的殲-10C、殲-16比較最為客觀合理。

▲雖然F-35開始加速量產,但美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仍然是F-15和F-16

儘管在軍工科研人員的潛心鑽研下,國產航發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如果按照F-135、AL-41等美俄先進航發具體的服役時間計算,中國與世界一流水平至少還有30年左右的差距。

難道我們艱苦攻關了這麼多年,就為了一臺落伍的發動機?

是,也不是。

胖兵看到網上很多人形容殲-10C換裝國產航發是「彎道超車」,這是錯誤的說法,因為他們誤會了這個詞的含義。

▲太行從完成研發到列裝,經過了多次調整與完善

所謂彎道超車、後發先至,其基本前提是「另有實現相同或更優效果的技術路徑」,而不是在舊有的既定路線上實現技術爆炸,以極快的速度走完原本十分漫長的過程。

可在航空發動機這個領域,沒有任何彎道可供超車,我們只能從耐熱材料這類基礎又漫長的項目上一點點探索。

▲發動機噴管有專門的隔熱層,材料要輕薄而耐熱是一大技術難題

許多人以為國產航發慢慢具備了裝機條件,是因為終於攻克了生產工藝上的不足,殊不知這幾十年的研發歷程,是從分子結構這種基礎到不能再基礎的物理問題上,一步步打開突破口的。

想要提高發動機壽命,就必須解決耐熱材料,因為沒有任何替代品。

▲在上千度的高溫中長時間工作,發動機零部件需要極高的耐熱性,圖為蘇-35使用的AL-41發動機

盡全力研發出這型落後發動機,是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必經的一步,而且完成的越早越好,否則後續更先進的大推力航發就無從談起。

但是只要解決了基礎科學方面的難題,再往後搞應用研究就沒有之前那麼困難了,我們的航發升級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因為基礎已經打好了。

之前胖兵用來做對比的是美俄主力的四代機,因為WS-10B只解決了四代機的使用需要,五代呢?

咱剛才說了,這是一款『落後』的發動機。

▲比AL-31更先進的還有AL-41,比AL-41更先進的還有「產品-30」,我們的WS-10B仍然存在代差

美俄兩國均為自家的五代機,都安裝了全世界最先進的引擎,唯獨我種花家的20姬還在用上個時代的動力源,單推力這一項就制約了其他設計上的優勢,所以換發幾乎是必然的。

▲F-22裝備的F-119發動機,也是頂級大推

外界一致認定,成飛給殲-20換裝高性能大推留足了冗餘空間,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換心」,充分發揮出它的全部性能。

而被給予此厚望的擔大任者,正是傳說中的WS-15「峨眉」。

現有公開資料認為,WS-15已於2006年左右完成了首次臺架試驗,軍用推力105千牛,加力推力181千牛,推重比破10大關。

單從推力來看,其性能已經超越了俄羅斯AL-41,並接近保持世界紀錄的普惠F135-PW-100。

▲F135-PW-100是目前單臺推力最大的戰鬥機引擎

當然啦,上述性能推測也只是推測,最終的實際性能還是要列裝部隊後用事實說話。

胖兵對此充滿了期待,不只期待殲-20進化完全體,更期待我們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能夠一步步走向世界先進,徹底擺脫「心臟病」的困擾。

也許再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殲-20表演超音速巡航。

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有關新冠肺炎,除了當下的疫情之外,最讓人關心的莫過於,「新冠病毒是天然產生還是人為製造」,以及「其初始發源地又來自何處」?現在,關注諸葛兵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病毒」,即可查看詳情!蔣校長推薦,SOG索格多功能工具鉗,限時3天特價,現在購買還送價值98元的索格骷髏頭EDC小工具,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開始搶購↓↓↓

相關焦點

  • 國產太行發動機終於行了!殲-10C換裝太行意義重大,已經遍地開花
    航空工業成飛日前披露了復工復產動態宣傳片《成飛版復工者聯盟》。
  • 官宣!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殲-11系列戰機仍在持續改進先來聊一聊殲-11系列戰機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先把時間調回上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在空軍裝備方面嚴重落後於世界,僅有殲-7、殲-6等二代機戰鬥機固守空天。因此,當時空軍急需一種壓得住的三代重型戰鬥機,直接引進並國產俄制蘇-27戰鬥機最終成了最優選擇。中國開始著手引進蘇-27戰鬥機,並於1990年12月28日正式籤訂蘇-27合同。
  • 國產太行發動機終於行了!裝上新批次殲10C開始量產,振奮人心
    航空工業成飛日前披露了復工復產動態宣傳片《成飛版復工者聯盟》。在這部片中最後,一架灰色塗裝的新交付殲-10C從試飛站停機坪滑出進行試飛,然而戰機的發動機噴口卻和以往大不一樣,從長度較短、塗成暗銀色的發動機噴口來看,這顯然不是一臺俄制AL-31FN發動機,而是國產太行發動機。
  • 巴基斯坦採購殲10c實錘,第一批就有25架,交付速度有點快
    一個由25架殲10c戰鬥機組成的空軍中隊,將在明年的3月份參加巴基斯坦國慶大閱兵,這些殲10c可能是來自巴基斯坦第七戰鬥機中隊。相關的傳聞已經傳了好幾年了,直到2001年年初,關於殲10c出口巴基斯坦這個消息,再度被提上日程,有網友注意到,中國空軍參加中巴聯合軍演,派出的殲10c戰鬥機裡有兩架的塗裝,跟我們空軍塗裝不一樣,好像更接近於巴基斯坦空軍的塗裝。因此當時有網友猜測,巴基斯坦空軍,有可能會採購殲10c但是這個消息爆出之後,過了一段時間 又無聲無息了。
  • 騰盾大型三發無人機疑似換裝國產重油航空發動機
    從圖片來看,除左右各有一臺發動機外,其尾部也安裝有一臺發動機。此三發構型的固定翼無人機,國內僅有騰盾科技擁有該構型的飛機,從2020年官宣的圖片來看,應該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三發固定翼無人機——騰盾「TB-A」無人機。圖一,疑似TB無人機飛行諜照
  • 殲20換裝WS15發動機後 將實現超音速巡航?
    中國殲-20的問世標誌著中國躋身於世界前列。但是從飛行訓練,技術分析上看,中國殲-20戰機確實存在著一個大問題,這也是中國一直以來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眾所周知,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並且由於五代機同三代四代機有著巨大區別,對航空發動機也同樣有著巨大要求。中國殲-20原型用的是俄制的AL-31F-M1發動機,後來逐漸用上了中國國產渦扇-10發動機。
  • 中國有多少戰機用俄制發動機?型號超過12種,均已有國產替代品
    首先是WS-10「太行」發動機熬過漫漫長夜,終於迎來光明——先後裝備到殲-16、殲-10C等戰機上,其矢量控制噴管(TVC)版本裝備到殲-10B原型機上在珠海航展驚豔四方,連殲-20也時常被發現換裝了尾噴口帶有鋸齒結構的「太行」某改型發動機,WS-10「太行」發動機各型號四處開花,「太行」終於全面行了,中國戰鬥機的國產發動機短板問題,終於得到階段性改善。
  • 殲20新年換裝「中國心」,中國空軍大規模裝備從編號2021起!
    近日,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亮相,其機身編號2021也向外界正式宣布這是全新批次的殲20戰鬥機,在圖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採用新型發動機的殲20,其尾部鋸齒狀尾噴口和機身上的軍徽格外地醒目。新一批次2021/2022號殲20的橫空出世令人熱血沸騰。
  • 殲20開始裝備國產發動機,推力超130千牛,大於俄制發動機
    空軍官方宣傳帳號"空軍在線"在5日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可以看出有一架殲-20戰鬥機已經換裝國產"太行C"型渦扇發動機,初步實現了殲-20戰鬥機發動機的國產化,並且表示以前生產的殲-20戰鬥機一直使用的都是俄羅斯進口發動機。
  • 28架殲10C和7架殲20待接收,五角大樓:停造F35!
    ‍近日有外媒報導消息,表示我國大批戰機被閒置,28架J-10C和7架J-20待接收。
  • 運20換裝國產渦扇20?美媒稱彈射型殲15曝光
    上周,央廣軍事節目中專家表示,有消息稱運-20將換裝渦扇-20發動機,推力增大、耗油減少,可使飛機起降距離變短。
  • 殲20又傳出兩大好消息,伴隨已久頑疾徹底解決!
    近期,我們中國的國產隱身戰鬥機殲20成了熱議的焦點。
  • 27年前雙十二,中國爭氣機殲-8III首飛,卻成了爭議機!
    這一款戰鬥機的簡介是:該機在殲8B飛機基礎上,裝配了與「八二工程」相當的國產化航空電子綜合火控系統,換裝了新研發動機,並移植了殲8D受油機的技術成果,增強了武器系統能力,飛機作戰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殲-8III在中國航空工業史上,承載了太多的期望和巨大的失敗,可以說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座特殊豐碑一款戰機為何帶來巨大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領導給予厚望並投入巨資,最終全部失敗,項目取消,和僅僅停留在圖版上的殲-9戰鬥機相比,這一款戰鬥機可算是短平快的代表,誰都沒有想到,最終會慘澹撲街,簡單一點介紹這一款戰機,對我們國家航空工業發展還是非常有現實意義。
  • 俄羅斯蘇34失事摔成碎片,伊朗改買中國製造?
    坦率來講,蘇34鴨嘴獸的技術故障墜毀、以及蘇30遭自家蘇35意外擊落這兩起事故,勢必會給準備出手的伊朗,對蘇霍伊系戰機的印象帶來一些影響。但考慮到我國早先在仿製蘇霍伊系戰機時,曾經與俄羅斯之間有過協定,國產仿製的蘇霍伊系戰機無法對外出口、僅限自用,因此,由蘇霍伊系戰機脫胎而生的殲11、殲15、殲16這一票國產雙發重戰,自然也就無法作為外貿裝備邁出國門。
  • 步子邁太大,被發動機給毀了的新機,八三工程殲-8III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動手能力對國產現有機型進行改進升級,當然是建立在西方先進技術引進基礎之上。這款新銳機型來自殲-8戰鬥機,大家應該還記得美國人為獲得蘇聯戰略進攻緩衝區,當年特別大方向中國推薦F-16/79戰鬥機。
  • 殲10突破發動機矢量技術,沒有俄方幫忙,中國依舊能解決殲20動力
    殲-10 TVC測試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10已經換裝了矢量推進發動機,並已經完成了首飛工作。由於在中國成飛一直有一架更換了「WS-10B」的殲-10B戰鬥機作為測試機使用,因此從技術延續性的角度分析,這次改進首飛的是基於「太行」發動機改進的矢量推進技術驗證機。尤其是中國已經在珠海航展上對外展示過了矢量推進噴管的活動構件,這也意味著「太行」的矢量推進版本必然已經進入到實際樣機階段。
  • 轟20還沒飛都怪發動機?渦扇20推力大且省油,卻不是最佳選擇
    當年俄羅斯窮困潦倒,不得不提供蘇27戰機給我們的時候,都曾要求不得部署在北方,而中國多次向俄羅斯求購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也是被一拖再拖,更何況是戰略轟炸機這種曾經被用來威脅我們的「大殺器」,俄羅斯肯定有一萬分的戒心。目前中國可以用於大型軍用飛機的國產發動機有兩種:WS-18和WS-20兩種渦扇發動機。
  • 運20或將生產200架,換裝國產發動機後,性能上又有哪些突破?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主力運輸機,運20對我國空軍的意義非同一般。與此同時,運20的橫空出世,標誌著我國徹底終結了,國外運輸機在我國的壟斷局面。要知道,在運20誕生之前,我國的運輸機一直依賴於俄羅斯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其在中國空軍中擁有不可撼動的關鍵地位。雖然,俄羅斯大機率不會在運輸機上,向中國發難,但沒有自己的運輸機,始終是我國空軍的心病。
  • 我國艦載機殲-15或已換裝最新的WS-10B發動機
    航母作為一個大國海軍的重要標誌,具有能進行遠洋作戰和戰時指揮作戰的能力,而艦載機是航母上必不可少的一員了,有了艦載機才能發揮出來航母的最大威力。我國目前有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搭載了我國的殲-15艦載機,今天來給各位讀者詳細解答一下殲-15的戰力到底有多強!
  • 央視官宣:「更威猛的殲-10」即將出現!隱身版殲-10要亮相了?
    -10B;以及在殲-10B的成熟氣動外形上繼續升級、重點更新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殲-10C。通過這些型號我們可以發現,殲-10的改進基本上遵循了「兩小步並一大步」的原則,殲-10「白板」和殲-10B作為首先邁出去的「一小步」,讓殲-10系列戰機首先跨入了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的門檻,同時也因其「型號過渡」的性質,批產數量並不多,而殲-10A型和殲-10C型戰鬥機作為跨出去的「一大步」,不僅產量較高,也使得中國空軍的國產戰術飛機分別達到了典型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中後期型號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