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演兵場12月19日報導:昨天,沈飛公司官方微信號「航空工業沈飛」發布文章《決戰「勝」啦!沈飛完成年度「最後一飛」》,透露了該公司已提前完成全年科研批產飛機的全部試飛任務。
圖片說明:「白頭」殲-11B 航空工業沈飛
稿件配圖顯示,進行最後一次試飛任務的是一架殲-11平臺的重型戰鬥機,該機最大的特點是使用了白色的雷達罩,這和之前的殲-11、殲-11B戰機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片說明:「白頭」殲-11B 航空工業沈飛
從試飛戰機的外觀上來看,這架戰機系屬於殲-11B戰機平臺上的改進型號,最典型的外觀特徵當屬其翼尖為適配霹靂-8B設計的「L」型發射架。事實上,這種使用白色雷達罩的殲-11B被也被戲稱為「白頭」殲-11B,近年來曾零星出現在各類公開的軍事報導之中:
央視走進抗美援朝英模部隊系列報導
2019年年底,在紀念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相關報導中「白頭」殲-11B首次公開亮相,驚鴻一瞥;幾乎在同一時期,軍網的一組圖中也出現了「白頭」殲-11B的身影;日前,央視走進抗美援朝英模部隊系列報導中,一架「白頭」殲-11B悄然出現機隊末。
殲-11系列戰機仍在持續改進
先來聊一聊殲-11系列戰機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先把時間調回上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在空軍裝備方面嚴重落後於世界,僅有殲-7、殲-6等二代機戰鬥機固守空天。
因此,當時空軍急需一種壓得住的三代重型戰鬥機,直接引進並國產俄制蘇-27戰鬥機最終成了最優選擇。中國開始著手引進蘇-27戰鬥機,並於1990年12月28日正式籤訂蘇-27合同。在1992-2002年間,中國一共進口了76架蘇-27,其中包括36架單座型的蘇-27SK和40架雙座型的蘇-27UBK。
資料圖:殲-11A 只能使用俄制武器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沈飛獲得蘇-27SK戰鬥機的生產許可證,並使用了部分進口零部件組裝生產,隨後逐漸提升了相關部件的國產化率,最早這種組裝戰鬥機也就是殲-11和殲-11A。
正是有了殲-11的基礎,沈飛之後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系列改進改型工作,成功地完成多型殲擊機的研製,實現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研製」的關鍵跨越。
資料圖:殲-16現身長春空軍開放日 錢程燦攝
2006年推出了航電系統效能更先進、國產化水平更高的殲-11B。別看殲-11B戰鬥機外形和殲-11區別不大,其「內功」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採用國產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玻璃化座艙,換裝國產新型雷達,並使用更加先進的電傳操控系統。此後,借鑑從烏克蘭引進的蘇-33原型機研製出殲-15艦載機,後又在殲-11BS的基礎上研發了多用途戰鬥機殲-16。
資料圖:使用了國產發動機的殲-11B戰機,翼尖掛載霹靂-8B
其中,殲-11B是其中最具裡程碑的一款機型,它出現標緻蘇-27在中國正式實現「本土化」。在繼承了蘇-27優秀平臺的技術上,殲-11B在航電系統上也遠遠超過殲-11和殲-11A,且更易融入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還可以集成更先進國產飛彈。
那麼,「白頭」殲-11B到底改了哪些地方?
回頭看來,伴隨著「白頭」殲-11B的曝光數量的逐漸增多,以及此次沈飛正式「官宣」這款戰機進入科研批產試飛,演兵場由此猜測,殲-11B/BS型戰機已經進入了改裝升級的「階段性時刻」。
資料圖:兩位「金頭盔」飛行員擊拳慶祝勝利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殲-11B一直是中國空軍的骨幹空優戰鬥機,畢竟重型機的對空優勢是先天的。按解放軍空軍「金頭盔」自由空戰競賽的戰果來看,在熟悉了殲-10A戰機的基本性能後,2016年至今捧杯的均為殲-11B單位。
然而,殲-11B畢竟已經面世十餘載,其PD雷達整體水平仍然停留在三代機的標準。在如今三代機普遍安裝了探測距離更遠、性能更先進的雷達當下,殲-11B捨棄原有PD雷達升級AESA雷達的「民間呼聲」也越來越高漲。
資料圖:「白頭」殲-11B對比殲-11
「白頭」殲-11B相比於之前的「黑頭」殲-11B,其最大的變化在機鼻雷達罩由黑色換成了類似新批次殲-16的淺灰色。因此,外界更多由此推測該殲-11B可能換裝了殲-16的同款的相控陣(AESA)雷達。
圖片說明:2018年8月3日《解放軍報》頭版 截圖
得益於相控陣雷達比傳統機械雷達在多目標探測/跟蹤等能力上的明顯優勢,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的空戰能力被推到新高度。2018年8月3日《解放軍報》頭版的一篇報導披露,即使在失去先手的情況下,2架殲-16面對數架殲-10也沒有壓力,雙方從中距打到近距難解難分。
演兵場猜測,殲-11B有可能到了殲-16的部分「技術下放」,安裝類同款的相控陣雷達,並改進了部分機載航電設備,用比較小的城市,實現了空戰能力的全面升級。這種改進有點類似於日本對F-15J實施的改進,僅僅通過升級雷達和航電等核心設備,將戰機升級到F-15J-SI水平。
圖片說明:疑似殲-11D試飛圖 圖源@angadow
此外,網絡上最近還流傳了一架殲-11平臺戰機密集試飛的照片,其灰色雷達罩根部有一圈很明顯的斜切線,這點和殲-10C十分類似。相比於殲-11B,這款戰機的ISRT設備靠右安裝,並在另一側設置了一個可伸縮的加油裝置。
這意味著,之前一度被傳「胎死腹中」的殲-11D項目再度出山,再加上此次「官宣」的「白頭」殲-11B,都證明解放軍仍在致力於不斷探索殲-11平臺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