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時報援引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的最新報導稱,俄羅斯曾試圖向中國銷售更多的蘇-35戰機,結果遭到了中國方面的嚴詞拒絕,這究竟是為何呢?
蘇-35戰機作為蘇-27戰機的大幅度改進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俄羅斯空天軍的頂尖科技水平,該型戰機早在上世界80年代末就開始了研製工作,如果不是蘇聯的解體,蘇-35可能在千年之交就能成功實現服役。儘管中國曾經購買了大量的蘇-27和蘇-30戰機,但是蘇-35戰機的採購數量一直維持在24架不變,並且中國空軍也沒有對下一步的採購計劃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儘管俄羅斯官員曾多次表示將會繼續向東亞國家銷售該型戰機,並提出了向中國提供授權生產蘇-35戰機的可能性,但是外界卻並不看好這一做法,反而稱印度最有可能引進該型戰機的生產線。
而中國之所以對蘇-35戰機缺乏興趣,不僅是因為中國已經生產出了比蘇-35更為先進的戰機,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在隱身技術、空對空飛彈、雷達等軍用航空領域已經逐漸超越了俄羅斯,即使是最為薄弱的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也成功實現了突破。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採購蘇-35戰機的確給中國帶來了頗多好處。
首先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關係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合作高度,尤其是在俄羅斯與北約關係日漸緊張之時,中俄之間的巨額軍火交易無疑是給俄羅斯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與此同時中國也通過操作蘇-35戰機,獲得了操作現代化戰機的經驗,大大推動了中國戰機的現代化工作。更為重要的是三維推力矢量引擎技術的引進,也使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進程大大加快,殲-10C等戰機更是受益頗多。
儘管俄羅斯為了進一步推銷蘇-35戰機決定對外提供技術轉讓,但是中國的戰機研發製造體系已經日趨完善,而這嚴重降低了俄制戰機的吸引力,目前中國最新研發的戰機已經遠遠優於蘇-35,所以即使俄方做出讓步也不太可能達成協議。而且在最新的模擬空戰中,改進型殲-10C戰機已經可以成功擊敗蘇-35,而這無疑令俄制重型戰機的優勢大打折扣。俄羅斯應該感到慶幸的是,中國並沒有向國外出售殲-16、殲-11D等重型戰機的計劃,否則這些價格更具競爭力的戰機將會進一步搶佔俄制戰機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