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最新的殲-31戰機(後文統稱為FC-31)試飛照片已經出現在網上,而且FC-31戰鬥機的外觀有了很大的改變。
空速管的取消表明飛行測試階段已經結束,離未來量產不遠了。
FC-31起步較晚具有後發優勢,因此借鑑了許多殲-20和F35的成功經驗。
此外,FC-31的空氣動力學布局相當簡潔,機身面積也比殲-20小得多,其隱身性能可能要優於殲-20。
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國的FC-31將成為世界上第五款批量生產的五代隱身戰機。
▲FC-31戰機試飛照
在早期試飛時,所有飛機都會將空速管安裝在機頭,因為此時樣機沒有配套的雷達等電子設備,大量的數據採集工作需要空速管完成。
現在FC-31已經取消了空速管,表示初步的技術驗證已經完成,相應的雷達和其他航電設備也已經準備好,即將進行下一階段測試。
FC-31為了更利於隱形性能,原型機的垂尾、主翼和平尾都經過了削尖處理,明顯借鑑了殲-20的成功經驗。
FC-31不像殲-20那樣追求超音速性能,也不像F-35那樣放棄超音速性能。
FC-31具有起步較晚的優勢,借鑑了許多殲-20和F35戰鬥機的成功經驗。
FC-31將配備類似於殲-20的航空電子設備,結合FC-31隱形性能的優勢,其將能夠在超視距空戰中壓制傳統戰鬥機,如蘇-30、蘇-35、F16和F15。
而且FC-31的空氣動力布局相當簡潔,機身面積也比殲-20小得多,其隱身性能可能優於殲-20。
殲-20是重型戰鬥機性能更強大,但成本更高,因此不可能大量裝備。
而FC-31在成本上有更多的優勢,它的性能優異,也足以碾壓大多數傳統戰機。
因此我國可以借鑑美國F22和F35的「高低搭配」組合,一個制空,一個對地,將殲-20和FC-31組隊。
雖然,FC-31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f-35,但它仍是一款難得的五代隱形戰機,面對三代和三代半戰機絕對沒有問題。
F-35作為F-22的搭配機型,不側重空戰,聯合打擊才是F-35的初衷。
FC-31的戰場定位也是相同,追求亞音速和超音速之間平衡,所以FC-31和F-35的性能相差不大。
除了高負載和高作戰半徑,FC-31具有良好的短距起飛和著陸性能。
公開數據顯示,起飛距離約450米左右,這為FC-31未來入選我國下一代艦載機奠定了技術基礎。
▲FC-31艦載機(網友P圖)
而且由於其較小的尺寸,FC-31比殲-20更適合作為我國未來航母的艦載機。
除了F35C,世界上其他艦載機都是第四代機,無法與艦載機版的FC-31相比。
然而,在FC-31完全投入生產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仍然需要再等幾年,中國的第五代隱形艦載機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