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成為了熱門話題,因為自從FC-31戰機得到改進後,這款戰機的綜合性能與國產殲20戰機也不相上下,那麼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事實上,無論是殲20改進型還是FC-31改進型,目前都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畢竟相比現階段的殲15艦載機來說,上面兩款戰機在戰鬥力方面都要遠超殲15艦載機。
那麼殲20與FC-31這兩款戰機誰的概率更大呢?就殲20戰機本身來看,殲20戰機的設計初衷就不是為了上航母,因為殲20戰機的戰術定位就是為了奪取制空權與敵方戰機進行空中搏鬥,而且氣動布局上,殲20戰機的三角翼也是不能摺疊的,就算是為了適配航母可以將三角翼改裝,那麼殲20在空氣動力學上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如果硬要殲20戰機上艦,那麼除非重新單獨設計出殲20的艦載版本。
不僅如此,如果仔細觀察殲20戰機的長度和重量,那麼就不難發現殲20戰機要比殲15艦載機更長更重,而殲20戰機的後起落架設計位置要比常規戰機更加的靠前,所以一旦殲20在航母上實施大迎角起降,那麼殲20戰機尾部必將會與航母甲板產生摩擦,同時殲20戰機的前起落架也將大幅度受損。另外,由於殲20戰機太過於笨重,因此該戰機起飛需要較長的跑道,如此一來殲20才能減小空氣阻力的摩擦,但因為國產航母甲板長度的限制,所以殲20想要長時間滑行起飛難度很大。
最重要的就是,從殲15艦載機起降的經驗來分析,想要成為一款合格的艦載機,必須要滿足翼載荷、大迎角著艦和降低可復飛的能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艦載機的作戰性能,同時能夠有效地保證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很顯然,目前殲20戰機很難同時滿足上述三點,就算殲20戰機改進型十分出色,那麼殲20上艦的事故肯定要比殲15概率大很多。
反觀FC-31「鶻鷹」戰鬥機,該型戰機的氣動布局主翼設計更加接近飛機中段位置,這種設計能夠極大程度提升主翼的升力,同時也不用過分擔心升力矩的配平問題。實際上如果將FC-31戰機改成艦載機,那麼在一定程度還有難度,但在程序方面FC-31就要要比殲20改成艦載機難度小很多,畢竟在設計上FC-31在參考了F22戰機空優傾向的同時,還參考了F35A的氣動舵面設計。儘管FC-31最初的定義也不是艦載機,但在後來的研發和改進上,FC-31戰機就開始逐步向艦載機傾倒。
當然,雖然FC-31要比殲20更適合做艦載機,但在主翼設計上FC-31無限與F22戰機的42度左右後掠角梯形翼接近,而這種設計最大的弊端就是降低了低速控制能力,這種情況下很容易令戰機出現失速的現象。由於航母艦載機起飛的瞬間就屬於低空飛行的範疇,因此FC-31的這種氣動設計明顯是不能滿足艦載機起降要求,所以FC-31要改成艦載機,那麼該機的主機翼要麼設計成可變後掠翼,要麼就直接增加鴨翼邊條等設計,從而增壓氣動舵面減小戰機起飛的空氣阻力,當然這種設計無疑就會令FC-31大變形。
另外,由於FC-31戰機目前與F35戰機存在代差,所以在武器配置和戰鬥力方面明顯不如F35戰機,未來FC-31戰機一旦上艦,那麼FC-31戰機要想成功戰勝F35戰機,那麼最終只能依靠數量來取勝。
綜上所述,中國航母未來在面對美日韓等國家的航母,艦載機的機動性和戰鬥力是首要的關鍵,FC-31戰鬥力方面明顯不如殲20。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分析,殲20上艦代價太大,但戰鬥力更強,而FC-31戰機上艦,那麼在戰鬥力方面要遜色與F35戰機,但在數量上也能夠與F35戰機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