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綜合戰力超過F22,新一代隱身艦載機還能差嗎?

2021-02-09 全球博弈


全球博弈(quanqiuboyi)——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解讀,8000萬人訂閱的超級微信大號。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


航空發動機性能落後世界領先水平至少一代以上,是中國航空武器平臺的老毛病了。

 

儘管我國的WS-10太行系列發動機已經成熟,性能指標達到世界第三代發動機的先進水平。但四代機配三代航發,還是讓殲-20的作戰性能飽受外界質疑,長期以來外界都普遍認為殲20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這濃濃的黑煙可讓軍迷給罵慘了

 

同樣是發動機的問題,沈飛鶻鷹作為中型機,受到的質疑就更多了。中規中矩的氣動設計,配進口俄國發動機——就是著名的機場保衛者米格29使用的RD33。有殲20珠玉在前,鶻鷹的雞肋性質看起來是那麼明顯。恨鐵不成鋼不看好鶻鷹上艦的人(包括本人)大有人在,很多人甚至都忘了其實鶻鷹一開始的定位是外貿戰機。

 

不過,根據最新批量的資料,就算沒有WS-15峨眉發動機,換裝WS-10B(最大推力14噸級)的殲20的機動性也可媲美F22。

 

《兵工科技》雜誌曾經發文指出,殲20的機體構件相比F22,明顯具有重量輕結構強的特點。原因是殲20的生產製造運用了許多F22所沒有的新的製造技術與裝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級模鍛壓機,液體金屬電磁約束成形技術,金屬超塑成形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等等。

蚌式進氣道(結構重量小於F22的CARET進氣道),全動垂尾(尾翼全動可大大減小垂尾的面積,有利於減重),鴨式布局(鴨翼與主翼都產生向上的正升力把飛機重心放在兩翼之間抬起來,常規布局的主翼產生正升力,尾翼則產生向下的負升力飛機才能保持平衡,主翼升力實際上要大於飛機重力,結構強度比鴨式布局更大,結構重量也更重一些),無機炮的設計,也為殲20的減重貢獻不小。

 

所以,殲20可算把減重做到了極致,光座艙就減重200kg,是所有中美俄三國重型隱身戰鬥機中重量最輕的,空重控制在15噸級。與之相比,F22空重不同時期的公布數據大約在19-19.6噸之間,蘇57空重18噸。

 

殲20在使用材料比例與F22類似的情況下(鈦合金均超過空重的40%,複合材料均超20%),空重竟然比F22輕4噸,確實驚人。

 

不過根據《科技日報》報導的C919的例子,其機身部段的機翼上、下緣條及前後三叉接頭,採用傳統鍛造生產重達1607千克,而採用國產設備進行3D列印則只有136千克,減重效果超過90%。那麼殲20做到15噸級的超輕空重,也就不是不可能了。

 

所以,雖然發動機不給力,但利用製造技術的後發優勢在飛機減重上發力,殲20一樣獲得了不弱於F22的平臺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不落下風。

F119發動機

 

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5.9噸,兩臺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31.8噸,空重19噸,最大推力/空重=1.67。如果F22空中算17噸,那麼這個比例是1.87。

 

殲-20使用的WS-10B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4.2噸,兩臺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28.4噸,空重15噸。最大推力/空重=1.89。

 

兩者最大推力相差4噸級,最大空重相差也是4噸級。只考慮兩者的推力與重量,殲20與F22的機動性也絕對在同一水平。如果再考慮殲20強大得多的整體氣動效率,殲20的平臺機動性絕對是要超過F22的。如果換裝WS-15,那麼平臺機動性更是甩F22一條街了。

 

也就是說我國另闢蹊徑,利用自身工業與技術優勢,超預期完美解決了在發動機落後一代的背景下、研製能與F22對抗的重型隱身戰鬥機的問題。

中航在珠海航展上批量的FC31的性能參數

 

同樣的解題思路與技術手段(而且必然是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一定也會用於我國下一代的隱身艦載機的研製中。

 

如果是新型隱身艦載機是中型機,即使沒有WS-19(暫時用不上),我國隱身艦載機的性能也讓人浮想聯翩。看來珠海航展上說的內油作戰半徑1250km,而攜帶副油箱(或空中加油)則可保證作戰半徑達2000千米,並非空穴來風。

 

WS19的最大推力已經超過了11噸之多,推重比也超過了11,自重介於F414和EJ200之間,外界估計在1整噸上下。一旦研製成功,將是我國第一款世界領先的航空發動機。

最終配備WS19的中型隱身艦載機的性能,絕對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即使沒有WS19,一旦新型隱身艦載機亮相,領先的性能必將再次震驚世界。

思考者還在閱讀

現在中國實力有多強了?全球四大先進武器,我國已經全部擁有!

中國陸基中段反導第5次成功,下一步更振奮:055大驅海上反導!

熬夜寫文章,朋友們記得在右下角點下【在看】以示鼓勵!

相關焦點

  • 曝光殲18戰機的四大真相 戰鬥力遠超過F22
    隨後國內外的報導則陷入混亂,首飛時間有點說3月,有的說4月,甚至是2008年11月,甚至還「公開」了性能:裝有雷射主動相控陣雷達、內置武器艙以及兩個大推力矢量發動機,作戰半徑2000公裡,技術水平超過F-22……網上盛傳的殲-18戰機殲-20曝光以前,國內對四代機的猜想層不不窮,各種不負責任的虛假內容充斥網絡。
  • 殲20批量生產,殲31還能開花結果嗎?艦載機還是外貿出口?
    殲20的批量生產早就開始進行,隨著殲20數量的增加,它的地位也將愈發重要。殲20的成功,讓許多人都遺忘了沈飛研發多年的另一款隱身戰機殲31,這都2021年了,殲31還有可能開花結果嗎?至少從沈飛自己來看,他們依然對殲31信心滿滿。
  • 中國首款隱身艦載機搭配國產新航發,能否充分發揮其戰力?
    近日,被認為是國產新型隱身艦載機的新戰機成功首飛,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其新穎的外形和獨特的氣動布局,引發了輿論廣泛熱議,對其日後的應用領域以及與新型航母的配合,也有諸多猜測。但無論如何,這款新型隱身戰機是自2011年殲-20首飛以來,中航工業的又一次飛躍。
  • 美國F22和F35戰機隱身VS中國J20和J31戰機隱身,美國貨不如你想像
    但是我們中國的殲20機庫裡沒有空調沒有加溼器,還可以經常露天停放,殲20戰機用上時髦迷彩塗裝其中奧秘就在於我們的殲20機身上有神奇的超材料,有了這層超材料不僅可以讓雷達波繞著走而探測不到飛機,而且傳說還能收集敵方的電磁波信號從而可以反向定位雷達,這可不得嚇壞了敵方雷達兵,殲20是可以發動超視距攻擊的啊。
  • 獨家|「咆哮殲15」登上國產航母 為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儘管國產航母未能出現在4月23日的海軍建軍70周年閱兵多少有些遺憾,但近日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目前國產航母不僅已完成甲板噴塗,而且在甲板測試的艦載機模型中,出現了殲-15艦載電子戰機,也就是所謂的「咆哮殲-15」。與基本型殲-15相比,「咆哮殲-15」是一款更複雜,更高端的戰機,而該機此時出現,或許是為中國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 美國六代艦載機公布,鴨翼設計+無人母機理念,是反向借鑑殲-20?
    海軍艦載機願景」文件最新更新的資料和信息進行了引用,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的最新文件顯示,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F/A-XX的概念圖上,再次出現了目前只有殲-20應用的隱身鴨翼布局設計。直到我國殲-20隱身戰機和FC-31隱身戰機的橫空出世,美國海軍意識到其即將裝備F-35B和F-35C艦載機,未來可能不再是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我國的殲-20和FC-31自用改型已表現出趕上乃至超越美國海空軍同類機型的潛力
  • 從美國F-22戰鬥機看中國殲-20能否成為艦載機
    1991年美國國防部取消了隱身艦載攻擊機A-12計劃,海軍迫切需要新的艦載攻擊機。同時在第四代艦載攻擊機服役之前,也需要一型艦載機作為向下一代艦載機過渡的機種,填補這一時期的空白。當時備選方案有F/A-18C/D改艦載機和F-22改艦載機,最後美國國會在1992年批准了F/A-18E/F的研製方案。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殲31將成新航母艦載機,隱身格鬥樣樣出色,戰鬥力不輸美國F35!
    現如今,根據未來世界軍事發展,佔領制空權成為空軍作戰的焦點,所以世界各國都開始著手研發戰鬥機,尤其是在防空系統和地面火力打擊嚴重威脅戰鬥機安全情況下,隱身戰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近幾年,美國為了提升自己的空中戰鬥能力,所以更加注重戰機的隱身性能,因此也讓中俄兩國在隱身戰機進行追趕。
  • 殲20與FC-31相比,誰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20優勢更明顯
    目前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成為了熱門話題,因為自從FC-31戰機得到改進後,這款戰機的綜合性能與國產殲20戰機也不相上下,那麼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電石榴」現身珠海,殲-16電戰機叫板美國咆哮者,造價超過殲-20
    中國空軍的戰鬥機群,除了有一百架左右的殲-20是隱身機,其餘一千多架殲-10系列殲-11系列和殲-16等四代機都沒有採用隱身設計,面對配備F-22、F-35、F-15和F-16等先進戰鬥機和愛國者等先進地空飛彈的防空系統,憑藉四代機自身的突防能力和電子戰系統
  • 【行業新聞】臺防長稱已在開發隱身戰機,稱不認識殲20
    臺所稱的雷達匿蹤功能就是我們常說的隱身功能。這似乎是馮世寬為自己年前在立委會諮詢時不認識殲-20的尷尬窘境挽回面子,也是快到春節了,臺空軍給自己的加油打氣。當然,加油打氣也好,新春大禮也好,一下上升到研製隱身戰鬥機這個高度的話,牛皮其實就不那麼好吹了!看來這個新春定心丸並不好吃。圖片:臺媒《聯合報》爆料稱臺軍正在研製新一代隱身飛機,欲給臺島吃個定心丸。
  • 中國海軍殲15已過時?重大改進型或能壓制隱身戰機
    其不要說與四代機殲-20、F-22、F-35比,就是相比蘇-35、殲-16等3.5代機,也有一定的技術差距。所以從未來作戰需求來看,殲-15在面對F-35B/C艦載機時,確實基本沒有「勝算」。不過,遼寧艦或首艘國產航母搭載殲-15艦載機仍可執行不少任務。  比如在南海、東海等海域的戰備、警戒巡航,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大洋的日常巡航等。
  • 沈飛更適合,隱身和艦載機技術均掌握!
    作為一款重型艦載機,殲15的優勢明顯,其改進潛力比陣風M和F/A-18還要大,不過作為一款三代機,殲15面對F35C這樣的隱身艦載機時還是非常吃力,隨著F35C數量越來越多、裝備的區域越來越廣泛,海軍也需要儘快裝備同樣的隱身艦載機制衡。
  • 殲-20的發動機技術,不比美國F-135和俄羅斯「產品30」發動機差!
    不少人認為殲-20採用圓形的三元噴口,天生不利於隱身,沒法像F-22的二元噴口那樣實現紅外和雷達隱身,而且其性能也比不上俄羅斯剛剛露面的第五代渦扇發動機「產品30」以及F-35戰鬥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事實是這樣嗎?殲-20的發動機尾噴管能不能隱身?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其發動機外部與機身連接處的包覆部分,採用了一種奇特的結構——鋸齒形裙邊結構。
  • 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橫空出世? 專家:應核常兼備
    特別是最近央視公布的一個鏡頭中,中國轟-20的CG圖疑似曝光,更是引爆了軍事愛好者的「朋友圈」。在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心中,似乎「紅色B-2」的設計思路是目前最受關注,也是最受期待的版本,即飛翼式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有可能採取什麼樣的設計思路?
  • 殲20威龍VS F-22猛禽,隱身戰鬥機哪家強?
    F-22、F-35這兩款機型對中國國防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殲20也及時成軍迎戰。所以現在很多軍迷都有一個問題,同為隱身戰鬥機,中國的殲-20究竟能不能抗衡美國F-22和F-35隱身戰鬥機?這三種世界頂尖隱身戰鬥機,哪種最強?從研發時間來看,美國F-22戰鬥機出現最早,F-35次之,中國殲-20戰鬥機是後來者。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殲-7)同時身為二代機的「七爺」發展到今天早已「脫胎換骨」,其最新型號的殲-7G型的戰力水平按照外媒的評估基本已接近或超過美國F-(殲-12)1977年殲-12已完成135次飛行測試,總飛行時間約為61小時,雖然此時的殲-12已完全到達設計標準,但因為該機的綜合效能較殲-7差了一大截,所以最終在1978年項目被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2014年11月11日,殲在第十屆珠海航展上高調亮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比殲31公開亮相,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是這種四代隱形戰鬥機未來的命運,與橫空問世的我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不同,殲31在曝光之初就被媒體貼上了,與F35類似的航母艦載機的標籤。殲三一高調亮相較小的體型,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上艦的先天優勢?
  • 殲20首嘗敗績,演習輸給殲10殲16,還有資格對抗F22嗎?
    儘管目前官方沒有透露出後續細節,但顯而易見的是,殲-20在此次對抗中沒能表現出此前的兇悍性能,反而被四代戰機擊敗。這則消息對於不少國內軍迷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而敗給第四代戰機的殲-20日後還能否抗衡美軍五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