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外形有三點明顯變化 被指將成航母標配艦載機

2021-03-02 新浪軍事

  第14屆杜拜航展11月8日-12日在杜拜世界中心機場舉行,中航工業最新一代戰鬥機「鶻鷹」模型首次現身杜拜航展,這是中航工業連續第3次參加杜拜航展,本次參展的主題是「全力開拓航空產品國際市場」。「鶻鷹」殲-31的首次國際秀最大的意義在哪裡?本次展出的戰機模型和之前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驗證機又有哪些區別,殲-31與殲-20、F-22、F-35之間又有哪些有趣的關聯呢?記者邀請到軍事專家杜文龍展開介紹和分析。

  彰顯中國高端航空工業發展趨勢

  記者:殲-31戰機它的真名應該是FC-31「鶻鷹」戰鬥機,FC就是我國的出口系列版本,殲-31應該說是網友的愛稱。這次杜拜航展殲-31是首次走出國門,它最大的意義在哪裡呢?

  杜文龍:可以把中國高端製造向國際市場做一個清晰的展示,因為這種飛機作為新一代飛機,稱為四代機的隱形戰機,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最高的發展水平,目前除了殲-20、殲-31這兩款飛機快速發展之外,還預示著整個中國航空工業技術水平正在向世界高端邁進。通過這種銷售方式或者合作方式,可以讓中國軍事出口出現重大轉型。以前中國側重低端,現在如果把四代戰鬥機這種高端武器裝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展示,說明我國具備了高端合作能力和高端提供能力,這對於中國軍事工業,特別是軍事出口行業的一種形象改變至關重要。

  專門針對出口 競爭能力何在

  記者:網上有網友說,看到殲-31想起原來我國除殲-20,還有一型的四代機。究其原因,就是殲-31一直都是用於外銷,也並非軍方的立項,殲-31作為四代機專門針對出口,和國際上比較成熟的F-35、T-50這些成熟的戰機來進行銷售競爭,會不會有一定的風險呢?

  杜文龍:肯定會有風險。因為作為後起的型號,如果要想跟以前已經出現的像F-35這種高端型號去比較,肯定會存在很多不足。但是這些戰鬥機對殲-31不太構成影響,因為不同國家的戰鬥機、不同價位的戰鬥機、不同性能的戰鬥機,它應對的是不同出口對象。比如說美國的F-35高大上,什麼都好,價錢也好,能力也好,但是它的出口對象鎖定的是美國之外的高端國家,這些國家有可能不缺錢,另外在整個武器裝備建設上也相對進度比較緊,或者要求比較高,所以對美國裝備有傳統的這種依賴關係。中國的殲-31面對的有可能是那些買不起F-35的國家,像巴基斯坦,另外還有一些國家要讓自己的空軍武器裝備實現更新換代,他對美國的裝備很羨慕,但是自己的錢袋子尺寸顯然沒有辦法滿足去購買F-35,這樣就要把目光聚集到殲-31。另外F-35不可能聯合製造,但是殲-31可以輸出技術,所以等於給你一條魚的同時,又給了你一條非常棒的魚竿,這樣這些國家會出於自己空軍武器裝備換代的發展和深度改進,把目光、把資源投向殲-31。

  名副其實的變形金剛

  記者:在這次杜拜航展上通過模型的展示可以看出,「鶻鷹」戰機在設計上相比上次的珠海航展亮相時外型上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注意到了三點,一個是梯形垂尾改為後掠垂尾、換裝了整體座艙蓋,優化了內埋武器艙結構,這些改變是如何提升了戰機性能呢?

  杜文龍:這些改變在珠海航展室內航展的部分已經進行了體現,垂尾的角度、武器艙的變化、座艙的變化,在珠海還展示了一些探測裝備的變化,比如它下邊長了一個」小蘑菇」,是黃顏色,既可以進行光電偵查,也可以進行雷達偵查,實際上是個多模態的偵查裝備和模式。實際上它向外界釋放了一個信號,就這個裝備可以是一個變形金剛,無論買家有什麼樣的要求,都可以根據意圖,根據要求,進行所謂的調整。目前只是我們主動調整的一個部分,比如彈艙尺寸,那麼傳統的武器裝備如果它的外部尺寸跟彈艙有矛盾,可以修改彈艙。另外對飛機速度的變化、隱身性能的變化,以及對於整個火控飛控系統的調整,可以通過座艙的調整和現在垂尾的調整,甚至平尾的調整來進行一些變化。就是目前有什麼樣的需求,都可以通過目前的技術進行調整和變化,就像以前巴基斯坦人對中國武器的一種誇獎,說如果你需要,中國人可以把一隻駱駝變成一隻鷹。這說明我國對國外這些武器裝備合作的客戶面前,是一種高度負責任的態度,有什麼樣的需要就可以有什麼樣的調整,這也顯示了中國在高端武器裝備合作方面與眾不同的層面。

  輕談代次 重論性能

  記者:對比四代戰機的S能力,即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超級信息優勢,殲-31戰機是無法進行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等超級動作的,這和美軍F-35的處境多少有些相象。那麼「鶻鷹」戰機四代機的名號算是實至名歸嗎?

  杜文龍:現在戰機劃代的代次標準不一樣,即使是美國、俄羅斯在劃代標準上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劃代主要是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比如自己的一些高端武器裝備如果需要劃代發展,那麼就可以用不同的標準去進行劃分,所以代次對自己很重要,對其他人根本就不重要。另外對買家,恐怕對這個代次標準更會顯得無足輕重,他需要的是那麼一種性能的戰鬥機,那麼這種性能的戰鬥機有可能位於不同代次之間,有可能正好是某一個國家設定的一個代次標準,這個標準對於買家這種購買能力和購買意願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它需要的是符合自己作戰要求的一款戰機,至於這款戰機是第幾代,有可能對他來講根本沒有太大的影響。殲-31跟美國的F-35,的確在代次標準上跟之前的4S標準有著比較大的差別,像美國之前把F-35定為所謂的四代機,但是它只有3個S,沒有超音速巡航,那相反它的F-22具備4個S,所以其他國家未必按照它的所謂的這幾個S來進行調整,有什麼樣的航空製造能力就會有什麼樣的產品問世,一味的按照美國的標準製造自己的飛機,那又不是為美國人製造飛機,或者是製造飛機去滿足美國人的要求,或者是美國人的標準,這對於我們來講並不重要。所以代次它只是理論上的一個概念,它跟實際作戰能力相比有可能有天壤之別。

  中國智造 獨創不容置疑

  記者:之前有比較早的報導,美國媒體稱殲-31隱形戰機疑似抄襲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35,當時您還指出了美國媒體這種說法的不恰當。那麼這次展出的殲-31不僅外型上修改很多,連發動機都已經由俄制更換為國產先進中型發動機,推力也更加強勁,那這能不能更加進一步駁斥一些美國媒體好事者的無端猜疑呢?

  杜文龍:我想殲-31是「中國智造」,這個「智」還不是我們下力氣製造的那個制,應該是智力的「智」。這中間有很多中國獨創的東西,比如像蚌式進氣道,現在在垂尾,包括其他方面做了一些切角處理,這在很多國家調整自己航空器上沒有過。像現在的F-22、F-35基本上還是保持了自己結構上的完整性,它沒有進行一些細部處理,在環節處理上它和中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我國在很多方面還有一些中國的獨創性,比如把不同任務的戰鬥機進行相應的組合,美國F-35區分了ABC三個型號,分別滿足不同軍兵種的要求,但是滿足不同軍兵種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通過現代機型的調整,通過武器裝備彈藥配備方案的調整,能不能夠滿足不同軍兵種的要求,這個有可能是中國在智慧創新方面的一種獨創。

  根據不同的作戰的對象,根據不同的作戰環境,適應一種武器裝備的掛彈方案,那麼通過它作戰能力的發揚,能夠對不同作戰環境、不同作戰對手、不同作戰指標進行適應,沒有必要去把一種飛機一定要捏成三個小泥人來滿足不同的作戰環境和作戰對手,在這一方面我國是一種融合式的發展,這跟美國人人為的去區分不同的機型、不同的軍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要求相比,有非常大的彈性空間。所以我們用一型裝備如果能夠滿足不同環境和不同樣式的作戰,這也是一種創新。所以外型有類似的地方,它是風動吹出來的,就像所有國家的麵包都要做成長條形或者是做成圓形一樣,那麼美國的饅頭既然做成了圓形,中國的饅頭為什麼不能做成圓形,我想這是一個概念問題。如果國外刻意的去討論誰和誰相似,那麼相似的事兒太多了,還記得曾經說過俄羅斯的T-50就是拍扁了的蘇-35,或者就是F-22的一種俄羅斯版,但是這件事並不重要,關鍵是內部是不是一樣,它的設計理念是不是相同,另外它對不同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多麼強大,所以美國人怎麼說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國怎麼做。

  戰機高低搭配的中國特色之路

  記者:講到殲-31就不能不提一下另一型四代戰機殲-20,表面上看起來殲-20與殲-31的這種高低配置和美軍的F-22與F-35的四代機高低配置似乎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這樣比較嗎?它們在遂行作戰任務和戰術運用方面有沒有這種可以拿來相比的東西呢?

  杜文龍:高低搭配是現在很多國家空軍的一個傳統做法。高端機肯定投入的比較高,另外在整個國家支撐上,經費的盤子沒有辦法去購買這麼多,但是又不能沒有,因為它是代表技術創新和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那麼其他的能力或者任務由誰來滿足?肯定要由低端戰機來滿足。目前這種高低搭配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比如說在四代機裡面做一種好的,另外再做一種相對便宜一點、省事一點的武器裝備,類似於美國的F-22和F-35的搭配。那麼中國的搭配方式有可能就是使用我們殲-20和殲-31進行搭配。俄羅斯目前的高低搭配有可能跟任何國家都不一樣,比如說它把T-50進行多樣化設計,然後它用現在的所謂三代機,像蘇-30、蘇-35進行搭配,所以它是不同代次的高低搭配。我們國家目前把殲-31推向了國際市場,如果空軍不需要這種作戰飛機,有可能我們這種高低搭配跟美國人也完全不一樣,對美國追求同一代飛機內的高低搭配,我們也有可能採取不同代次之間的搭配,比如說我們的殲-20今後進行多樣化的改進,我們現在空軍還有非常好的三代機,殲-11,包括殲-11的不同型號,另外還有其他的作戰飛機,包括海軍型的飛機。通過跨代組合也可以實現高低搭配,所以這種所謂的搭配方式,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選擇,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答案,未必都是按照美國這種搭配方式進行所謂的搭配或者是調整。在這方面,作戰能力、作戰方法決定搭配思路和搭配的基本方案,所以中國人雖然也在這條路上走,但是裡邊有很多心得是美國人不具備的。

  航母艦載機 誰主沉浮

  記者:最近網上在熱議電磁彈射技術成功以後,殲-31或許會成為航母艦載機的標配,為什麼說是殲-31而不是殲-20,能給我們分析一下嗎?

  杜文龍:按照一般的思路,航空母艦它需要中型飛機,不需要大型飛機,不是不需要,是因為航空母艦上沒有這麼大的空間去容納大型飛機,所以中型飛機一般是航空母艦的一個首選。這樣它可以把更多數量的飛機集成在航空母艦上,比如這個飛機非常好、非常大,但是我只能帶幾架,這樣對於航空母艦來講有可能是個災難。如果這個飛機它外部尺寸並不大,綜合作戰能力並不突出,但是可以攜帶很多架,這樣對於航空母艦提高自己的進攻能力、防禦能力相比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殲-31今後如果能夠和電磁彈射進行一個完美的組合,再加上它外部尺寸和殲-20相比有所收斂,能夠滿足航空母艦攜帶更多艦載機的要求,那麼它中選的概率會比較高。現在還真不是說就要殲-20或者是殲-31,現在只能說誰的概率更高,誰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設想,那麼現在無論是外部尺寸,還有它的基本作戰功能,還有隱身能力,以及對不同目標環境的適應能力來看,殲-31的可能性比殲-20可能要大一些。







相關焦點

  • 殲20與FC-31相比,誰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20優勢更明顯
    就殲20戰機本身來看,殲20戰機的設計初衷就不是為了上航母,因為殲20戰機的戰術定位就是為了奪取制空權與敵方戰機進行空中搏鬥,而且氣動布局上,殲20戰機的三角翼也是不能摺疊的,就算是為了適配航母可以將三角翼改裝,那麼殲20在空氣動力學上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如果硬要殲20戰機上艦,那麼除非重新單獨設計出殲20的艦載版本。
  • 殲-20成為航母艦載機?不可能,殲-31是唯一選項
    作為艦載機的殲-15,在中國航母上成功著艦標誌著海軍航母戰鬥機的提升,可以說是一個中國海軍一個裡程碑。不過在中國未來多艘航母上,殲-15是不是會繼續擔任艦載機還是一個謎題。因為即使未來殲-15作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的主力軍,但是一旦航母配備上彈射器,殲-31艦載型就將成為主力。
  •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中國國產航母001A 的下水,極大地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眾多接踵而來的針對001A 的評論中,有不少評論提及未來001A 航母的艦載機問題。有不少聲音集中在原遼寧號航母艦載機的缺點上,認為遼寧艦的艦載機殲15屬於第三代戰機。
  • 殲31將成新航母艦載機,隱身格鬥樣樣出色,戰鬥力不輸美國F35!
    除此之外,美國還記將F-35部署在亞太地區,這樣一來將會對我國的防空系統形成嚴重威脅和挑釁。當然對付隱身戰機最佳辦法,依然是隱身戰鬥機。所以我國也不甘落後,最近幾年也在大力研發隱身戰鬥機,就在我國空軍研發出殲20隱身戰機之際,也正在研發殲31戰機。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試飛中的殲31戰機據媒體報導,殲31的大比例模型的主起落架艙門已經發生了改變,去掉了原先的紅色底色,所佔用空間也有明顯縮小,垂尾也改為與殲20非常類似的全動式設計。除此之外,該機的垂尾頂部也和殲20一樣進行了切角設計,發動機尾噴口和主機外形也與殲20十分類似。
  • 全新多用途艦載機殲25刷屏:殲31再不努力,航母上就沒你位置了
    而在早期一直備受關注的我國下一代艦載機,很多人意外的發現,這次亮相的居然不是什麼殲-31,而是一個外形極其科幻的全新多用途艦載機。在9月28日當天,社交媒體軍事板塊被一架造型獨特的戰機刷屏——殲25。從流出的圖片來看,上面標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下一代多用途艦載機。造型上,與俄羅斯曾經研發失敗的蘇-47相似,採用的都是讓人印象深刻、極具特點的前掠式機翼。
  • 殲31升級後航程將與F35相當 003航母最多或能載70架
    目前外界對於殲-31有相當多的質疑,首當其衝的就是其作為中型機,在航程、作戰半徑上不佔優勢,如果要上艦,這會是一大短板,會縮短航空母艦航空作戰的控制範圍,削弱航母戰鬥群的制空/防空作戰能力。  殲-31 2.0技術驗證機,從機體氣動外形設計和機身設計看,改變非常明顯  從技術角度看,這一說法其實站不住腳。
  • 美國專家借F-35推測FC-31:外形變化的考慮是什麼?
    這次是版本3.0,這架藍綠色塗裝的原型機又有一些變化,雖然是不折不扣的保密畫質,但是還是被美國人解讀了一些變化: 彈射起飛射杆、摺疊機翼的構造明顯是為了在航母上起降而進行的改動。 而根據F-35的結構,座艙蓋和機背的變化可能也和艦載起降有關。許多從陸地起飛的戰鬥機都採用了氣泡型座艙蓋,這種設計使得飛行員在觀察周圍環境的時候非常方便,就算是觀察戰機的後方也是如此。FC-31的1.0版和2.0版也是如此。
  • 殲-31新照已看不到空速管,或將接近研發完成,未來很可能上航母
    一個是成飛的殲-20,已經服役裝備。另一個是沈飛的FC-31,也有網友將其稱為「殲-31」。在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選拔中,重型的且更加成熟的殲-20被選中,目前已經在批量生產中,裝備了數個作戰旅。相比之下,FC-31「鵠鷹」戰機就落寞許多,但終歸來說,中國還是再需要一款中型的五代機給航母配備,就像是美國的F-35C海軍航母艦載機版本。
  • 美媒:中國航母將裝備4款新艦載機 戰鬥力明顯提升
    該機的更新更先進的改進型號或命名為殲-15B,將裝備許多新技術,包括新的推力更強的發動機、三維推力矢量噴口、新的電子戰系統和航空電子設備、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新的遠程PL-15空空飛彈、隱身塗層以及在更輕但更堅固的複合材料等等。新一代「飛鯊」戰機將成為世界上性能最強的艦載機之一,是一款具有高度殺傷力的空中優勢戰鬥機,新版殲-15B將受益於新一代技術和新航母上安裝的彈射器從而使戰鬥力明顯提升。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下一代國產殲星艦「曝光」,航母艦載機群非常科幻!
    國資小新微博近日,國資小新微博發布了一則消息,透露的信息量太大了:國產殲星艦曝光了。視頻中的艦載機是我國下一代國產艦載機的發展大方向,視頻中的艦載機跟我們現在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殲20和不知名的新款無人作戰艦載機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 殲31最新試飛照曝光!這是要上航母的節奏?
    眾所周知,關於中國海軍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選擇,一直以來都是廣大軍事愛好者討論的熱點,有人支持成飛
  • 殲-31:我不是中國版F-35,中國海五代,和F-35會有何不同?
    左側最胖的就是F-35C第三點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無論是第一點還是第二點,都要求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要具備較強的空優作戰能力。在AESA雷達逐漸成為中國戰機標配裝備的情況下,肥嘟嘟的F-35C顯然達不到美國海軍的作戰要求。所以,美國海軍才會決定要自己研製第六代戰鬥機,並十分強調空優作戰能力。殲-31——中國的「海五代」要怎麼用?先聲明,雖然我這裡用上了「殲-31」這個稱謂,但不是指明FC-31一定會上艦,而是指代中國海軍的隱身艦載機。
  • 從外形來看,殲-10B與殲-10A有哪些明顯區別?
    ,在經歷了數次升級後,其家族衍生出了較多型號,主要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等型號。其中,殲-10B是改動最大的一款型號,不論是外形還是機載設備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前不久,筆者有幸在長春舉辦的空軍成立70周年開放日活動上,零距離接觸到了地面靜態展示的殲-10B戰鬥機,經過仔細觀察,筆者發現殲-10B與殲-10A從外形來看,明顯的區別主要有下面3點:首先:機頭部分雷達有所不同。
  • 獨家|「咆哮殲15」登上國產航母 為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所謂「咆哮殲-15」是因為美國此前列裝的艦載電子戰機——EA-18G被命名為「咆哮者」。相比殲-15基本型,「咆哮殲-15」最大的外部特徵是採用雙座布局,並在翼端掛點上裝備電子戰吊艙,而在日後的實際使用中,「咆哮殲-15」還將在翼下掛點上掛載更多電子戰吊艙,以及國產小型化的反輻射飛彈。
  • 中國5款新型艦載機曝光!003號航母五大金剛終於配齊!
    圖為殲-15艦載機起飛目前我國航母之上有三款固定翼艦載機,分別為殲-15戰鬥機、空警-600預警機、海山鷹教練機,對於一個軍事大國現有力量顯然不夠,航母需要性能更加先進、強大的戰鬥力量。從照片來看,它擁有更加粗壯的前起落架並且還安裝彈射器連杆,能適配目前兩種彈射方式,大大提高了航母艦載機的起飛頻率和戰術靈活性,與我國明年下水的003號航母相輔相成,讓003號航母作戰編隊如虎添翼。
  • 003航母照片引發巨大關注!艦載機或將無縫彈射,連美國都比不上
    我們國家在軍事上曾經有很大的短板,由於西方的封鎖,使我們的武器發展一度陷於停頓,但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我們最終還是在軍事武器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有所突破。自從我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航母山東艦下水以來,人們的目光常常集中在航母的建造上,如今曝光的003航母照片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並且從現有數據中可以看出,003航母的艦載機或將實現無縫彈射,甚至美國也無法與之相比。
  • 707航母工程艦載機,殲-6是主力殲-12改是後備
    航母構造明確之後就必須有配套艦載機,早在1968年空軍《三五期間我國飛機發展問題的幾點意見》,其中就明確提出解決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問題。四臺大風扇只在起降時使用,這就相當於飛行過程四臺發動機成為死重,對於整體氣動的影響是巨大的,原來殲-6靈活的高機動性能將直線下降變得更加雞肋。我們可以拿一款風格接近的戰機進行類比,1964年美國曾推出一款X-22傾轉翼飛機,布局類似但區別是傾轉翼。除垂直起降外還能實現空中傾轉產生推力,同樣能成為艦載機但這種氣動的缺點是阻力大,X-22基本性能如下。
  • 殲20批量生產,殲31還能開花結果嗎?艦載機還是外貿出口?
    殲20的批量生產早就開始進行,隨著殲20數量的增加,它的地位也將愈發重要。殲20的成功,讓許多人都遺忘了沈飛研發多年的另一款隱身戰機殲31,這都2021年了,殲31還有可能開花結果嗎?至少從沈飛自己來看,他們依然對殲31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