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形來看,殲-10B與殲-10A有哪些明顯區別?

2021-02-20 兵工科技

圖註:地面靜態展示的殲-10B戰鬥機

殲-10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在經歷了數次升級後,其家族衍生出了較多型號,主要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等型號。其中,殲-10B是改動最大的一款型號,不論是外形還是機載設備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前不久,筆者有幸在長春舉辦的空軍成立70周年開放日活動上,零距離接觸到了地面靜態展示的殲-10B戰鬥機,經過仔細觀察,筆者發現殲-10B與殲-10A從外形來看,明顯的區別主要有下面3點:首先:機頭部分雷達有所不同。殲-10A採用的是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而殲-10B則改成了國產相控陣雷達,這一點從雷達罩與機身的傾斜結合線就能看出。因為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列通常是呈一定仰角安裝的,這樣可以將透過天線罩進入雷達艙的來射雷達波,通過傾斜的雷達陣面反射到其它方向,從而大大降低機頭雷達艙對飛機RCS的貢獻,有利於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因此為方便維護,雷達罩後端也設計成傾斜狀。

圖註:殲-10B雷達罩特寫,能看到其與機身的結合線是傾斜的

其次:殲-10B配裝的航電系統相比殲-10A也已實現更新換代,不僅對操控系統進行了整合,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系統可靠性外,座艙內的顯示方式也有所改變,從過去多個顯示器的分立式顯示方式,升級為在一個大屏幕上通過分區進行信息調取的顯示方式,顯示效率和操控性更好。飛行員使用的平視顯示器也升級為衍射平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廣角全息平顯。與之前的折射平顯相比,它的視場更大(有利於武器瞄準和夜間飛行),外景透視率、字符反射率更高。

圖註:殲-10B的DSI進氣道特寫


第三:進氣道有所不同。殲-10B相對於殲-10A的另一個顯著改變是,將原來的可調多波系矩形超音速進氣道改為了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也就是DSI進氣道。它採用一個固定的鼓包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一、二級可調斜板,並能夠達到對氣流的壓縮,以及簡化結構、降低重量、減小雷達反射面積的目的,而且對飛機的迎角和側滑角變化不敏感,穩定性好。在殲-10B之前,我國已經在「梟龍」戰鬥機上應用了DSI進氣道,之後的殲-10C和殲-20等型機上也使用了DSI進氣道,顯示出我國在該領域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的純熟功力。

本文摘選自《兵工科技》2019年23期雜誌《細品殲-10B》一文。對此感興趣的讀者,請去微信公眾號平臺主頁面下方「今日推薦」裡點擊「2019年第23期」,進行選擇,購買即可。也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購買連結直接購買。


【兵工科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殲10B和殲10C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地方,在於殲10C在機背上多了一個天線,此外,殲10C裝備了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0B裝備的是無源雷達。另外,殲10C應用了不少殲20隱身戰機的技術,因此,殲10C的隱身性能更強,有消息稱,中國空軍至少將裝備150架殲10C戰機。
  • 泰國替中國說話:一來亞洲就遭殲10A碾壓
    鷹獅的機載雷達PS-05A對蘇-27有很大的影響。蘇-27的飛行性能還不錯,但航空電子設備太舊,反應時間太長殆誤戰機,最終輸掉了比賽。因此,瑞典空軍指揮官聲稱鷹獅可以單憑電子戰就擊敗蘇式飛機,這並不是一種吹噓。有趣的是,在隨後的2017年中泰交流中,中國派出J-10A戰鬥機與鷹獅戰機作戰,立即將鷹嘴獅戰機徹底擊碎。因為殲-10的雷達不輸於被鷹獅,所以殲10把鷹獅暴打了一頓。
  • 殲31外形有三點明顯變化 被指將成航母標配艦載機
    「鶻鷹」殲-31的首次國際秀最大的意義在哪裡?本次展出的戰機模型和之前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驗證機又有哪些區別,殲-31與殲-20、F-22、F-35之間又有哪些有趣的關聯呢?記者邀請到軍事專家杜文龍展開介紹和分析。  彰顯中國高端航空工業發展趨勢  記者:殲-31戰機它的真名應該是FC-31「鶻鷹」戰鬥機,FC就是我國的出口系列版本,殲-31應該說是網友的愛稱。
  • 印度國產五代戰機亮相,不屑於模仿殲20,氣動外形卻抄襲殲31?
    這其中最讓人驚嘆的是中國,殲20作為我國的第一款隱身戰鬥機,卻另闢蹊徑地選擇了鴨式布局,可謂是後來者居上。而另一個把中國始終作為「假想敵」的鄰國-印度,擁有全球第四大空軍,自然在五代機的研發製造上也是不甘落後的。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正是有了殲-11的基礎,沈飛之後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系列改進改型工作,成功地完成多型殲擊機的研製,實現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研製」的關鍵跨越。別看殲-11B戰鬥機外形和殲-11區別不大,其「內功」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採用國產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玻璃化座艙,換裝國產新型雷達,並使用更加先進的電傳操控系統。此後,借鑑從烏克蘭引進的蘇-33原型機研製出殲-15艦載機,後又在殲-11BS的基礎上研發了多用途戰鬥機殲-16。
  • DSI進氣道+渦扇10B+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0C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而相關殲-10戰機機能究竟怎樣、在環球處於甚麼程度?能夠說是鬚生常談的話題了。降生之初的殲-10/殲-10A機能普通,只能算是初入三代機的門檻;以後,在殲-10A的底子長進行晉級改善,換用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和DSI進氣道,推出的殲-10B戰機曾經能夠躋身優秀三代機隊伍;而現在的非常新式殲-10C經由再次晉級後,曾經能夠到達了一活程度了。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近日,據俄羅斯衛星網發表文章稱,中國正在研製一款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代號有可能是「殲17」,這種飛機的外形和俄羅斯蘇34戰機非常相似,因此,這種飛機的外形在外界看來十分怪異
  • 中國殲-11和殲-10B到底誰厲害?
    後續仿製衍生機型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那麼殲11和殲10到底誰更厲害呢?該蘇霍伊官員同時表示說:「殲11B」可以說是SU27戰鬥機中海外改進版本中,最好的一個。殲11的主要機載設備包括:相干脈衝都卜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2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傳感器、雷射側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箔條/幹擾條投放設備等。
  • 殲-20和殲-10B為何這麼牛?!
    我們先來看一看「殲-20」▼▼▼殲-20戰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標誌著人民空軍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該戰機陸續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將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有助於空軍更好的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
  • 20種,中國蘇27原來這麼多,殲11殲15殲16就有14型
    包括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各種子型號加起來竟然有20種之多,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蘇27家族型譜,我們並不比俄羅斯少多少首先是最早引進的蘇27SK,以及它的同型雙座教練機蘇27UBK,加起來差不多有76架。由於當時俄羅斯航空工業已經接近失去批量生產新飛機的能力,所以這些蘇27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俄羅斯空軍部隊中直接調撥的。
  • 眼看著殲-10B出盡風頭,殲-20坐不住了,終於拿出壓箱底的本事!
    並且相比上屆航展上殲20單機獨秀的驚鴻一瞥,這次殲-20表演時間更長,表演的動作也更複雜,還做出了大角度高速爬升向觀眾們展示了空軍未來戰鬥機優越的機動性!誰說沒有槍頭就捅不死人?誰說沒有好發動機就造不出好飛機?成飛的殲-20向大家詮釋了一個簡單粗暴的道理:發動機不夠,氣動外形來湊!
  • 殲-20結構示意圖
    外形   從戰鬥機側面照片來看,可以看出殲-20在隱身外形上下足了工夫。從機頭到機尾貫穿全機身的折線都是連續的,基本在一個平面上,機身上下表面也都非常平直,這是明顯的隱身設計,減少了不連續平面帶來的雷達反射。   隱形技術   隱形戰機的絕招就是隱身。要想做到隱形,首先就是外形隱身。這就要求去除機身上的強反射源,如垂直面、鼓包和臺階等。其次還需要採用吸波材料,降低飛機雷達的反射面積。
  • 殲11、15、16外觀相似,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那麼這三種飛機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首先,殲-11B戰鬥機是我國根據上世紀90年代引進的蘇-27戰鬥機研製的深度改進型號,是一款傳統雙發重型空優戰機。殲-15是我國在烏克蘭T-10K-3原型機的技術上研製的一款艦載機,算是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中國表兄弟,主要裝備在我國的遼寧號航母上,而殲-16戰機是我國在蘇-30MKI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戰機,相比殲-11B戰鬥機,殲-16的載彈量更大,掛載能力更豐富,能夠掛載更多的精確制飛彈藥,吊艙和反艦飛彈等執行多種任務,這就是這三種戰機的區別。
  • 殲-11殲-16傻傻分不清?這篇文章告訴你!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有網友提出,分不清殲-11和殲-16的區別。
  • 殲16戰機有四大明顯改進:機載雷達領先俄軍一代
    近日,中國殲16戰鬥機再度成為媒體焦點!最新的殲16戰鬥機,已經出現在作戰部隊之中,有幾個明顯的重大改進之處!
  • 殲20與FC-31相比,誰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20優勢更明顯
    就殲20戰機本身來看,殲20戰機的設計初衷就不是為了上航母,因為殲20戰機的戰術定位就是為了奪取制空權與敵方戰機進行空中搏鬥,而且氣動布局上,殲20戰機的三角翼也是不能摺疊的,就算是為了適配航母可以將三角翼改裝,那麼殲20在空氣動力學上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如果硬要殲20戰機上艦,那麼除非重新單獨設計出殲20的艦載版本。
  • 我殲10B戰機是否安裝相控陣雷達 與空速管無關
    另外要通過結構和外形設計,保證雷達波的高透過性,嚴格控制波瓣畸變和失真。雷達性能取決於設計時的功率和技術水平,而雷達罩的設計水平和技術指標可明顯影響雷達的實際性能。中國軍工技術和航空科研發展很快,先進戰鬥機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  在黑色機頭的殲-10/11剛被大家認識後不久,採用淺色雷達罩並取消機頭空速管的殲-10B和JF-17又開始出現。
  • 鮮為人知的殲-14戰鬥機,未出世便被殲-20擊敗,胎死腹中
    殲-20作為中國空軍的王牌戰鬥機,是中國空軍走向世界一流的象徵,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鮮為人知的是,在殲-20項目正式立項之前,沈飛集團曾提出殲-14五代機方案參與競標。但最終,通過軍方的權衡,殲-14方案敗下陣來,才有了如今的殲-20戰鬥機。那麼,殲-14方案具體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輸給殲-20?沈飛集團是中國最早的戰鬥機研製單位,匯聚了中國最頂級的航空技術人才。
  • 殲10B再出鏡掛大型飛彈 對手雷達關機也難逃它打擊
    經過多年的可持續發展,殲-10已經系列化,先後衍生出殲-10A、殲-10S、殲-10B和殲-10C,還有以殲-10A為基礎研發的FC-20外貿戰鬥機。尤其從殲-10B開始,是質地的改變,由殲-10A主打空優轉向了多用途。日前,殲-10B多用途戰鬥機再出鏡,翼下掛載的是鷹擊-91反輻射飛彈。
  • 殲-10C高清細節曝光 未來改進路在何方?
    從圖片上來看,殲-10C戰機刷上中國空軍塗裝和機徽,這表明殲-10C可能已經進入部隊服役,從其塗裝來看,該型戰機未來應該會在中國空軍服役,是否會進入海軍航空兵服役,還需要拭目以待。此次曝光的高清照片清晰地顯示,殲-10C戰機背部有三個天線,說明殲-10C相比於殲-10B可能在航電方面進行了改進,很有可能換裝了全新的數位化綜合航電系統,僅從航電改進這一點來看,就足以說明該型機可能更強調以態勢共享為代表的信息化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