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網絡上關於31001/殲31戰機的爭論很多,但是關於上艦這一點,大家還是有共識的,那就是想要上艦,31001/殲31必須進行改進。《艦船知識》雜誌發布的新年掛曆,就疑似出現了改進後的31001/殲31艦載機,目前國內網絡給這款31001/殲31版隱身艦載機取名為殲35。相比目前狀態的31001/殲31,殲35的改進幅度很大,主要集中在機體,該機的機體更大,至少看上去已經接近殲20。客觀來講,這個版本的殲35,是能夠滿足國人期待的。
31001/殲31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使用兩臺發動機引發的各種麻煩。毫無疑問,以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目前的技術實力,想要研發成功美國F135那樣的超大推力高性能渦扇發動機,根本沒有可能。至少在短期內,完全做不到。所以,中國的中型隱身戰機,包括隱身艦載機,就必須選擇兩臺發動機,31001/殲31選擇兩臺發動機的設計必然是缺陷,但這個缺陷不是31001/殲31的研發者造成的,是整個中國的無奈。可是,很明顯,兩臺發動機的設計,再加上原本體積就更小的中型隱身戰機的定位,必然帶來一堆麻煩。
最大的麻煩就是航程性能。內置彈艙可提升戰機的隱身性能,但也會擠佔機體的內部空間,而這些被擠佔的空間,原本可以用來裝載燃料。因此,31001/殲31目前狀態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必然很難看。此前企業發布的所謂1200公裡作戰半徑,根本沒有多少人認同。畢竟米格29的例子就在那擺著,同樣的發動機,31001/殲31想要做到遠超米格29的作戰半徑,基本沒有可能,尤其是在內置彈艙還佔據部分機體內空間的情況下。
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限制了31001/殲31艦載機的多用途性能,其遠程對地打擊能力,必受影響。增大機體和更高性能、更省油的發動機當然是重要改進思路,但是高性能發動機是中國製造的瓶頸,增大機體就成了幾乎唯一的選擇。但是,增大機體必然會帶來其他問題,一個不慎就會滿盤皆輸,殲35似乎很好的避免了這些。
疑似殲35在增加翼展的同時,機體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大,再加上細節方面的修形,殲35遠比31001/殲31美觀。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殲35,完美的解決了31001/殲31的缺陷。殲35內置彈艙似乎並未過多的增大,依然是採用兩個機腹彈艙,並未像殲20一樣在前機體兩側設計彈艙。這項設計,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了機體內空間,可以增加更多燃料,增大航程和作戰半徑。而且,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但是機腹兩個彈艙的容積比31001/殲31更大,也值得期待的。如果目前公開的疑似殲35設計完全實現,上艦,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在空軍服役、在國際市場受到追捧,也是可以預見的。
目前關於殲35的改進,包括最新新年掛曆當中出現的疑似殲35,還都只是猜測,但是綜合來看,如果能改進到這個狀態,31001/殲31必定會收穫更多的好評。成為中國第一款隱身艦載機,也不會再有問題。只不過,殲35目前的外形,似乎還有些中庸,以中國航空工作者目前的水平,絕不會滿足於此,未來真正的殲35,極有可能會更好,更加驚人。(利刃深藍航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