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國產航母首次海試,中國海軍「雙航母」時代即將來臨

2021-02-20 俠客島

母親節當天,國產航母向祖國母親獻上了最好的禮物——

 

今天清晨,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駛離港口,開始進行首次海上航行試驗。

 

一年多前的4月26日,我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國產航母下水舾裝,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後續更大型航母的能力,鼓舞了億萬國人;今日海試,則標誌著國產航母向成為一艘真正的作戰艦艇邁出了關鍵一步。

 

所謂海試,通俗的講就是把航母「拉出來溜溜」,檢驗一下成色,讓其各個子系統,比如自主研製的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接受複雜海洋環境的真正考驗,從而檢驗新裝備技術的可靠性。

 

今天的國產航母雖然還處在海試階段,但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最早在2018年底,最遲在2019年下半年。屆時,它將和遼寧艦一起組成中國海軍「雙航母」時代的核心,可以說,中國遠洋海軍屆時將脫胎換骨,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

 


核心

 

發展航母是中國遠洋戰略的一部分,是中國走向深藍,承擔國際責任,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

 

二戰以來的現代海軍發展歷史表明,航空母艦幾乎是遠洋海軍的標配,是艦隊的核心。建設遠洋海軍,就不得不發展航空母艦,而對於像中國這樣缺乏較好遠洋支撐的國家而言,更是如此。

 

原因並不複雜——身處大洋的艦隊,必須依靠自身力量去獲取制空權、進行區域防空,而航母是移動機場,是海上奪取制空權的利器,是力量投送的最方便平臺。同時,航母編隊還是海上的綜合作戰平臺,集情報搜集、兵力投送、 火力支援、防空、指揮等功能於一體。

 

看看美英就知,即使擁有眾多海外基地和盟國支持,海外行動依然極大依賴航母上的艦載機提供空中打擊、戰術掩護和控制支援。畢竟在危機事態或戰爭狀態下,盟國的支持通常都是有保留的和有條件的,而且固定的基地也無法提供航母打擊群那樣的機動性和遠程投送能力。

 

例如,在2001年12月美軍對蓋達組織、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起的「持久自由」行動中,美軍航母承擔了75%的空中突擊任務;1982年英阿之戰,如果沒有「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兩艘航母,英軍無論如何也不能拿下馬爾維納斯群島。

 

此外,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現代航母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進行災難救援、醫療援助和其他人道主義援助的重要工具。

 

比如,2004年印尼海嘯,道路、機場各種交通癱瘓,美國「林肯」號航母的強大垂直空運能力,就在災難救援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色列黎巴嫩衝突,英國則派出「卓越」號航母為首的多艘艦船進行「撤僑」。

 

作用

 

那麼,中國建造屬於自己的航母,究竟戰略意圖何在?

 

很簡單,發展先進的航母技術平臺,擁有強大的航母戰鬥群,是當今世界各大海軍的一致建軍思想。中國當然也不例外。

 

從當前來看,正如前文所說,國產航母一旦形成戰鬥力,意味著中國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從而有可能擁有一隻常備航母戰鬥群。

 

目前官方給遼寧艦的定位是試驗訓練艦,擔負著科研和訓練的雙重任務。2012年9月以來,遼寧艦雖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戰鬥力,但離真正的戰備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而國產航母的起點更高,設計更為科學,綜合能力更強,其服役將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將有望使我國首次擁有可進行遠洋對抗或作戰的航母戰鬥群。

 

展望未來,我國航母仍將是區域重點部署,與美國全球攻防、全球部署有很大的差異,這也意味著我國單艘航母的海上部署時間要長於美國航母。只要遼寧艦和001A型航母沒有進行中期大修或者為期數年的大規模改裝,我國就可以常年在毗鄰的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的環形水域,保持一個能用於執行任務的航母戰鬥群。當然,這並非常態,我國航母戰鬥群要形成規律化的常態化戰備值班,估計要等到國產2號艦的入役才有可能。

除此之外,001A型航母投入使用後,中國海軍演練「雙航母戰鬥群」戰術將成為可能,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戰術內容將極大拓展,可以在更加複雜的環境下執行更加複雜的作戰任務,威懾能力也更強。進一步來說,也會為我國以後多艘航母組成的聯合打擊群的戰術,提供經驗。

有人認為航母的部署旨在解決南海臺海問題,事實上,航母對於我國解決近海海洋爭議和收復臺灣的軍事價值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大,因為當今中國的軍事工具和手段有很多,而航母更多的是遠洋行動的利器。

具體而言呢,我國航母主要有如下作用——

 

一是解決遠程投送兵力的問題,遂行遠洋作戰或其他軍事行動。中國目前的遠洋編隊由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缺乏必要的後勤保障與情報支持,無海上區域制空權和必要的反潛能力,因此在遠洋只能執行反海盜、打擊恐怖主義等非戰爭任務,難以形成有效戰爭能力。遠洋部署航母后,各類艦載機可以為海上編隊提供偵察預警和空中掩護,航母則可作為指揮平臺,充分整合編隊其他力量。

 

二是對敵進行外線威懾。中國在西太平洋不利的地緣政治條件意味著,如果中國海軍僅僅局限在第一島鏈內的近海活動,通過在近海建立防線維護國家安全,就依然是「陸軍戰略」的繼續,海軍的作用和特點遠遠沒有得到發揮。

 

換句話說,中國必須跳出陸戰思維的窠臼,發揮海軍的機動優勢,在大洋縱深摧毀危險來源或威懾牽制對手,以求最終實現中國近海乃至沿海大陸的安全。

 

在島叔看來,未來中國遠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一是第一島鏈以外的西太平洋海域,二是從中東、東非沿岸到馬六甲海峽的北部印度洋海域。因此,中國可以考慮以航母為核心部署兩支遠洋艦隊——太平洋艦隊和印度洋艦隊,從而實現在兩洋的有效軍事存在。

 

其中,太平洋艦隊的主要作用,是實現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外的有效存在,扭轉西太平洋過於失衡的海上力量格局,從外線對美日等國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力量進行牽制和威懾;一旦開戰,則可對敵方艦隊、基地實施襲擾作戰,延緩或遲滯敵方對中國近海的侵略或幹預,為內線應敵提供有效的預警和一定的力量支援。

 

只有這支力量的存在,方能實現劉華清將軍「敵人進攻、我方也能進攻」的積極防禦作戰思想。

劉華清將軍(右)

 

而印度洋艦隊,則將以南海重點島嶼或部分友好國家港口為基地,以北部印度洋為重點活動區域。其主要使命,是與印度、美國等國海軍合作,打擊海盜、海上恐怖主義,保護海上交通線;同時,通過在印度洋保持一定的力量存在,防止敵方以破壞、封鎖、封閉中國海上交通線為手段來癱瘓中國作戰意志。

 

此外,它還可以防止外敵經印度洋、通過海基巡航飛彈和艦載機,對中國內陸腹地實施幹涉或打擊,從而對意圖幹涉中國南海事務的外國海上力量以有力牽制。

 

001A型航母的下水,對於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但一切才剛剛開始。

 

 

差距

 

目前來看,雙航母編隊尚且還不能滿足航母大國三航母「一艘現役、一艘待命、一艘維護」的理想結構,就其承擔的使命而言,中國航母的數量仍是嚴重不夠的。

 

我們應該冷靜地看到,目前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起步不久,和世界傳統的航母強國相比,就經驗方面來說,我們還是個新手,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自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海軍就開始以航母為核心進行作戰,戰後至今美國大部分頗具規模的軍事行動中都不缺航母的身影,比如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美軍的航母戰鬥群(2003年後稱之為航母打擊群)都是作為進攻作戰的急先鋒使用;甚至沒有戰爭的情況下,這些航母戰鬥群都是一支不容忽視的戰略威懾力量。

 

即便單就航母裝備的技術而言,雖然中國近些年進步神速,已經掌握了建造常規中大型航母的所有技術,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也都取得了突破,但在動力裝置和艦載大型預警機等方面,與世界一流水準尚存在較大差距。

長遠來看,核動力航母是大趨勢,然而迄今為止,全世界基本上只有美國擁有批量製造和運營航母用小型堆的成熟技術和豐富經驗,美軍下一代航母福特級甚至可以終生不用換料。(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核反應堆用的是潛艇用堆,一直不太穩定)。此前不久(2018年2月27日),中船重工官網發文,聲稱要「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等攻關突破」。保守估計,我國的核動力航母問世可能還需要些時日。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百年海軍」是客觀規律,誰也不能違背。但不管怎麼說,今天我們的國產航母海試了,這就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文/湖圖燕波

編輯/百裡雲鶴

(部分內容參照胡波著《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

相關焦點

  • 頭條 | 中國國產航母即將首次海試?現場照片曝光——
    4月23日,正逢中國海軍建軍69周年。
  • 直-18首次起降 國產航母料最快下周海試
    ,種種跡象顯示,航母已進入首次海試前最後時刻。5日凌晨,首艘國產航母甲板燈火通明,89號海軍綜合保障船亦亮如白晝。大公報記者宋偉攝分析指,停泊在國產航母旁的89號海軍綜合保障船並不等同於補給船,補給船是對航母編隊進行燃料、糧食、水、彈藥等物資進行補給的船隻,被稱為「航母奶媽」。保障船則主要用於航母舾裝後期的一系列海試期間艦員、飛行員、航空機務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居住、休息,被稱為「航母保姆」。
  • 「山東艦」入列,中國雙航母時代到來!
    經中央軍委批准,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 ,舷號「17」。恭喜山東人民,「山東艦」將與「遼寧艦」一起構築起人民海軍的雙子星座,從此中國進入雙航母時代。這意味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力量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現了什麼叫中國效率?什麼叫中國速度?2013年11月,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開工。
  • 印度國產航母最近宣布,明年初將進行首次海試,艦島裡還裝有家用空調
    據《海軍新聞》援引印度軍方消息,11月30日,代號為IAC-1、艦名為「維克蘭特」的印度海軍首艘國產航母,正式通過了系泊試驗和在港測試,印度國防部披露,它有望在明年年初離開科欽造船廠進行首次海試。2020年11月30日,「維克蘭特」號完成了系泊試驗和在港測試,計劃2021年進行海試。
  • 首艘國產航母駛入臺灣海峽,什麼信號?
    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於2012年9月25日入列,母港在青島。
  • 張召忠說 | 國產航母海試在即!這個夢,中國做了一百年…
    對於人民海軍來說,「航母奶媽」的入列是走向深藍的重要象徵,也是走向深藍的堅實基礎。目前我國的第二艘航母,也就是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在進行系泊試驗。一些網友就猜測,如果航母在9月就如期進行了系泊試驗,那今年11月這艘航母應該就能進入海試階段了… 不過也有些人持保守意見,認為一般中大型航母從下水到海試至少需要一年左右時間,如果按照這個時間計算,國產航母今年
  • 臺軍方:大陸首艘國產航母航入臺灣海峽,美日艦在後尾隨
    事實上中國艦艇編隊的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係。國產航母相關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臺灣海峽不同,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臺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
  • 國產航母離形成戰鬥力還有多久?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歷時五天的海試中,國產航母完成了多項設備測試,航母各個子系統的穩定性和新裝備技術的可靠性得到進一步驗證。那麼,海試意味著什麼?我國此後幾艘國產航母的建造計劃如何?帶著種種航母之問,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對軍事評論員、火箭軍前教官宋忠平進行了專訪。
  • 【英翻】隨著第一艘國產航母海試,中國「準備建造更大的軍艦」 (一)
    > China 『ready to build bigger warships』 as first home-grown carrier starts sea trial隨著第一艘國產航母海試
  • 國產航母、055大驅相繼海試之際,朱姆沃爾特被局座「擊沉」,「全軍覆沒」……
    今天(26日)上午7時45分左右,在鞭炮轟鳴聲中,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再次出航,進行第二次海試。
  • 遼寧號姐妹艦遭詭異事故,中國雙航母驚豔,一招令美無奈
    而這起不幸事故的發生,顯然給俄海軍的航母改造計劃順利進行並按時完成蒙上了一層陰影。雙航母亮相:國產航母海試,遼寧艦出塢10月28日上午,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從大連造船廠出發,出海進行第三次海試。在離開碼頭前,國產航母艦島頂部的旗繩上,升起了國旗以及象徵著「正在試航」的旗幟。中國海軍89號綜合保障船也首次隨航母共同出海。
  • 【解局】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會怎樣命名(文末有驚喜)
    其實,在2012年9月被命名為「遼寧艦」的中國首艘航母入列後,關於第二艘中國航母——也就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會以哪個省來命名,就已經成為了媒體和大眾關注討論的焦點。 除此之外,《海軍艦艇命名條例》還規定了,航空母艦、巡洋艦這類的大型艦艇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由於中國海軍歷史上一直缺少大型艦艇,符合這一命名條件目前只有以遼寧為名的「遼寧艦」航母。 之所以嘮叨這麼多,島叔想說的是,對於首艘中國國產航母命名這個事兒,可並不像文章開頭那家媒體報導的那麼簡單。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成功海試,印度巴西網友羨慕
    Primeiro porta-aviões construído na China zarpa para testes de mar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開始海試Primeiro porta-aviões construído na China zarpando para provas de marA China começou a testar
  • 國產航母「動了一下」,全球關注
    外界此前猜測國產航母將在23日開始首次海試並非空穴來風。4月23日是海軍成立69周年的紀念日,按照過去的慣例,這是「獻禮的正日子」;此外遼寧海事局網站4月20日連續發布三條航行警告,也被輿論認為與國產航母首航相關。還有一系列建造細節似乎也在支撐這個結論:航母甲板已經清空、腳手架已撤、海試物資被吊運上甲板。
  • 國產航母又獻禮,超強海上陣容呼之欲出!
    目前,首艘國產航母正在大連造船廠碼頭上進行緊張的舾裝工作。這次展覽也是國產航母首次將未來交付入列後的完整狀態呈現在大家面前。還有媒體報導猜測,航母的系泊試驗疑似即將結束…遼寧艦海試階段海試階段是航母正式入列服役前的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關「考驗」,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大家就有機會一睹首艘國產航母在海上航行時的風採了~
  • 國產新航母下水,中國海軍躍居世界第二,2030年或將有六艘航母
    它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超級航母的國家。它處於目前各國無論從數量、技術含量還是作戰能力都無法企及的第一陣營。美國海軍擁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其中4艘的排水量在9萬多噸,其餘6艘都在10萬噸以上,剛完成海試的「福特」號排水量也在10萬噸以上。
  • 首艘國產航母舾裝完畢,即將出海試航!計劃2022年正式服役
    首艘國產航母舾裝完畢,即將海試!如果一切順利,將於2022年正式服役。最近,印度國內民眾被這條消息所鼓舞,興奮異常。
  • 中國兩航母在大連「歷史性同框」引熱議 專家:或提升裝備
    (網際網路)  中國兩艘航母近日動作頻密,昨天網上流傳的一組照片顯示,10天前剛完成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與近日實現艦載機夜間起降的遼寧艦「歷史性同框」,同時出現在大連造船廠。有分析認為,這標誌著中國距離雙航母戰鬥群建設更近一步。  微博網民「秋聲過耳」昨早發布的一組照片顯示,遼寧艦回到大連旅順軍港,與位處船塢內的001A型國產航母首次「同框」。
  • 【動態】英海軍「威爾斯親王」號航母開始海試
    圖1  「威爾斯親王」號航母開始海試未來幾周,「威爾斯親王」號將進行推進系統等各方面的測試。目前艦上人員為600人,隨著測試的進行會逐漸增加。「威爾斯親王」號第一次海試的具體日程還不確定,但可能需要8周左右的時間,該艦將很有可能在11月底首次進入樸茨茅斯港。「威爾斯親王」號是「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2號艦,該航母的建造工作於2011年5月開始,組裝工作於2014年底在羅塞斯造船廠進行,2017年9月8日,「威爾斯親王」號航母在蘇格蘭羅塞斯造船廠正式舉行了命名儀式。預計將在2020年服役,2023年達到戰備狀態。
  • 中國國產航母竟然懸掛「日本國旗」?果然......
    文 | 高樓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ID:Capitalnews),原文首發於2019年4月18日,標題為《海軍節前國產航母出海,為何懸掛「日本國旗」?》,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華誕即將到來。央視《軍事報導》欄目報導,前不久,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進行了第五次海試,並公開了航母的多個畫面。其中一個鏡頭引起很多小夥伴的疑問——國產航母的艦島上為何會懸掛「日本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