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首艘國產航母與89號海軍綜合保障船徹夜亮燈,午夜時分亦可見有人員在甲板上值守,5日上午又有媒體拍到一架直-18改進型直升機在國產航母甲板上首次起降畫面,種種跡象顯示,航母已進入首次海試前最後時刻。
5日凌晨,首艘國產航母甲板燈火通明,89號海軍綜合保障船亦亮如白晝。大公報記者宋偉攝
分析指,停泊在國產航母旁的89號海軍綜合保障船並不等同於補給船,補給船是對航母編隊進行燃料、糧食、水、彈藥等物資進行補給的船隻,被稱為「航母奶媽」。保障船則主要用於航母舾裝後期的一系列海試期間艦員、飛行員、航空機務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居住、休息,被稱為「航母保姆」。
一架直-18改進型直升機在國產航母甲板著陸。網絡圖片
5月5日早六時許,一架直-18改進型直升機在航母甲板著陸,短暫停留不到五分鐘後飛離,這也是首次有艦載直升機在國產航母上起降。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國產航母很可能在未來幾天內海試,屆時將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首航儀式。
航行警告將在24小時前發布
近兩周以來,記者在系泊試驗現場附近觀察發現,自海軍節「傾斜試驗」後,國產航母可謂「動作頻頻」,先後重刷跑道線、掛出海試信號旗、吊裝艦載機牽引車和專用消防車,並有「迷彩馬甲」成排列隊檢查甲板,但航母卻始終未有出海。有軍事觀察員表示,參考已服役的遼寧艦首次海試時間節點,國產航母近日出海試航概率極大。
2011年8月5日,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甲板上首次有直升機著艦。四天後的8月9日下午3時許,遼寧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顯示8月10日0時至14日18時,大連港有船出海進行航海試驗,其他航船禁止駛入黃海北部遼東灣特定海域。10日凌晨,「瓦良格」號在一片濃霧中,趁夜色出海試航,8月14日上午返回大連港,首次海試共5天。
自海軍節前,遼寧海事局連續發出航行警告,顯示在渤海海峽黃海北部四點連線區域有軍事任務,曾被外界一度解讀為航母將海試,而最近一次航警的禁航時間為5月4日16時至11日16時。
但有分析認為,這幾次航警的禁航區域與遼寧艦海試時相差甚遠,且發布的措辭均指出是軍事活動,而非某船海試,應與航母試航無關。國產航母海試的航行警告,料將在出海前24小時內發布。
同時,此次,出現在國產航母上的直-18改進型直升機為運輸直升機。據此前媒體報導,直-18系列直升機是遼寧艦航母標配,主要承擔預警、反潛、運輸任務。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知名航母專家李傑接受大公報採訪,他表示,直-18預警機、反潛機同樣也會是國產航母執行反潛和預警任務的主力機型。
直18擔任反潛預警任務
直-18改進型運輸機因為其內部可用於運輸職員和物資的空間較大,再加上其發動機動力性能較好,足夠滿足航母的運輸需求。
直18反潛直升機。大公報
近日央媒曝光解放軍直-18A運輸直升機則裝備國產大功率發動機,高原性能強悍,可吊運AH-4 155毫米輕型榴彈炮,執行快速打擊任務。其最大的起飛重量達到了13.8噸,最多可載員27人,或者可以裝載15名傷員和醫護人員。貨運能力較強,艙內運輸載重為4噸,外部吊掛重量則達到5噸。
李傑表示,目前看,直-18系列直升機仍是國產航母的標配選擇,他認為,國產航母未來至少應配備10架以上的直-18預警機和反潛直升機。
專家料最快下周出海
自4月下旬以來,國產航母的動態消息幾乎未曾停止,4月23日被報導進行了傾斜試驗,4月28日艦上懸掛了國際信號旗中的RU兩面信號旗,5月3日又被報導官兵駐艦、舷側水線上方的排水孔仍然在持續不斷的向外排水等,外界紛紛猜測國產航母海試即將臨近,有評論認為下周或許就會開始。
有專家認為,國產航母很可能在未來幾天內海試。資料圖片
對此,李傑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一點的話可能會在下周,即使不在下周進行亦不會等太久,最多不會超過一個月,可能會在6月15日之前。
這位專家指出,航母是否進行試航要看系泊試驗中具體的調試、測試結果,比如說動力系統等各項測試完成,需要基本滿足試航條件才能進行。「目前所看到的這些消息只是外部信息,內部各個系統測試如何都不掌握。但是目前看,時間不會長到哪裡去」。
各系統正進行大量試驗
李傑分析,媒體所看到的直-18直升機升降與航母是否海試關係不大,也有可能只是直-18自身進行的飛行試驗。而日前所進行的傾斜試驗則是試航準備工作的一部分,懸掛信號旗則意味著航母試航更注重標準化,正規的按照國際標準需要懸掛三面旗幟。
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孫光蘇日前對媒體披露,國產航母正處於系泊試驗階段,各系統正在開展大量試驗。
開展系泊試驗,目的是驗證航母上各系統、設備是否滿足設計技術指標等要求,為海上試驗做準備。在系泊試驗中,系統與系統之間、設備與系統之間都需要調試和測量,這樣才能組成一個有機整體,最終形成航母的戰鬥力。
國產航母近期進展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