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武器都被冠以「航母殺手」的稱號,比如前蘇聯海軍的多款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這些超音速反艦飛彈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威力大,有些重達數噸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甚至能超過500公裡,這些超音速反艦飛彈一旦擊中航母,即便無法擊沉,也能造成嚴重破壞,甚至讓航母失去戰鬥力。
不過這裡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這些飛彈能擊中航母,如果無法擊中航母,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美國航母艦載戰鬥機足以保證搭載這些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水面戰艦、潛艇和轟炸機無法進入發射陣位就被擊沉擊落,即便有漏網之魚,這些飛彈也要面臨多重防空網的攔截,反艦彈道飛彈和「鋯石」這樣的高超音速飛彈,憑藉其上千公裡的射程,足以讓其發射平臺或陣地脫離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打擊範圍。
近日,波音公司宣布,該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MQ-25「黃貂魚」(Stingray)艦載無人加油機原型機在聖路易斯機場進行首飛,該機在波音試飛員遠程控制下進行了持續兩小時的飛行。MQ-25在自主滑行和起飛後,沿一條預先確定的航線飛行,驗證了飛機的基本飛行功能和地面控制站的操作。
經過漫長而複雜的探索之後,美國海軍終於確定未來艦載無人機將是一種空中加油機(CBARS),把偵察和打擊任務放在次要地位。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降低項目風險和成本,如果側重於高危險性的打擊任務,那麼艦載無人機無論在隱身還是自主能力上都會有更高要求,這都將大幅推高研製成本。
這種艦載機一旦服役,將大幅拓展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包括「超級大黃蜂」和F-35C的作戰半徑,大大增加其作戰半徑,而且能夠有能力摧毀那些射程達上千公裡的反艦彈道飛彈的發射陣地,由於具備隱身能力,可以深入那些非隱身加油機不敢進入的相對危險空域,理論上,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將不再受到燃油限制,而僅僅取決於飛行員的生理極限。
雖然監視和摧毀目標不是MQ-25「黃貂魚」的首要任務,但該機仍能在翼下加油吊艙掛架上發射飛彈或投擲炸彈。雖然美國海軍對該機隱身能力沒有過多要求,但波音MQ-25在設計上仍非常注重隱身,具有翼身融合、菱形機身截面、V尾、埋入式進氣口、矩形尾噴管等隱身設計特點,因此不排除日後可被發展成具有大型機腹彈艙打擊型號的可能性。
格魯曼X-47B驗證機
MQ-25"黃貂魚"源於美國海軍的"艦射無人偵察打擊"項目。這個項目是2017財年正式列入海軍預算案的。原本這個項目的產物命名為RAQ-25"艦載空中加油系統",後來更名為MQ-25"黃貂魚"的。
MQ-25可搭載15000磅(約合6804千克)燃油,可以給F/A-18"超級大黃蜂"、EA-18G"咆哮者"和F-35C戰機加油,大幅擴大它們的活動範圍,延長在空時間。MQ-25可以像其他飛機一樣從甲板上起飛,飛行範圍約500海裡(926千米)。航母上的人員可用衛星和無線電通信設備對它進行操作,與飛行員協調開展加油。在飛機回到甲板上以後,可用手持控制裝置對其進行引導。
按照波音公司的計劃,MQ-25「黃貂魚」主要任務是為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加油,但也能夠在機翼下掛載精確制飛彈藥,客串攻擊任務,在安全空域攻擊那些次要目標.
在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的支持下,美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大幅拓展,足以攻擊部分原來無法打擊的縱深目標,而原本處於美軍航母打擊半徑之外的反艦彈道飛彈發射陣地,也變得不再安全。
對於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來說,現階段最需要的並不是高端艦載無人打擊飛機,而是艦載無人加油飛機。美國海軍目前有數量足夠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打擊戰鬥機,F-35C「閃電II」也在穩步增加中,正處於早期研製階段的F/A-XX六代機將具備有人/無人駕駛可選能力,因此對先進艦載無人打擊飛機的需求並不強烈。
反而在S-3「北歐海盜」艦載加油機退役後,其F/A-18F不得不掛載副油箱和加油吊艙轉行執行「夥伴加油任務」,如果能獲得一種專業艦載無人加油飛機,那就能釋放20-30%的「超級大黃蜂」用來執行作戰任務,這無疑是一種更有利於作戰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2017年12月19日,波音公司展示了其MQ-25原型機,去年8月該機在競爭中擊敗了來自洛馬、通用原子和諾格公司的對手,獲得值8.05億美元的研製和試飛四架「黃貂魚」原型機的合同,該機成功定型後,美國海軍將耗資130億美元採購72架飛機,把「超級大黃蜂」徹底從加油任務中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