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艘對2艘,從俄式航母到本國製造,中印兩國航空母艦作戰能力對比

2022-01-06 車行天嚇

前言:

印度大國心理作祟下,獨立建國奉行「沿海防禦」海軍戰略逐步向「區域威懾和控制」戰略調整,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取得戰區制空、制海權,奠定在戰爭中勝利,嘗到航母甜頭的印度海軍急切需要打造第2艘航空母艦,實現稱霸印度洋野心。「維克蘭特」號航母是印度海軍於1957年破天荒地從英國購買二手航空母艦,配備英國產「海鷹」艦載機,加入海戰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截斷東巴的海上補給線,包括「維克蘭特」號航母在內的26艘艦船、33架艦載機讓印度海軍大獲全勝。時過境遷,印度海軍和「維克蘭特」號和「維蘭特」號全部退役,只剩下俄羅斯改裝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和本土製造「維克蘭特」號航母(跟英國改裝「維克蘭特」號航母兩者不同,艦名相同)。而中國航空母艦列裝歷史相對印度裝備航母歷史晚半個世紀,現階段都裝備兩艘航空母艦,即改裝俄式航空母艦和本土製造航空母艦。

一、印度航空母艦的問題

現役「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是印度跟俄羅斯討價還價磋商9年時間,在俄總統普京將「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無償贈送給印度,竊以為把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吃到口,前提條件則是由俄羅斯負責改裝,印度採購包括「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在內的武器交易,包括艦載機和武器配套系統,航母現代化改裝和搭載米格-29K艦載機的費用,全部由印度承擔,按計劃俄羅斯將在3年內將完成航母的現代化改裝並移交給印度海軍使用,結果則是2004年俄印籤署購買協議,推遲到2013年加入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存在嚴重問題,即改裝過程中,動 力、火控、雷達系統將不做大的改變,將拆除飛彈發射裝置,總的改裝目的是加長 飛行甲板,達到起飛米格-29K艦載機的飛行能力。

「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是蘇聯時期打造航空母艦,於1978年開工建造,1987年加入蘇聯黑海艦隊,是「基輔」級四號艦,跟前三艘航母相比,配備艦載武器系統更加先進,如裝備著當時蘇聯最先進的SS-N-12遠程反艦飛彈、SA-N-9近程防空飛彈、RBU-12000型10聯裝反潛火箭發射系統等,在蘇聯海軍體系中,被視作為載機巡洋艦,配備防空和反潛、反潛作戰,大規模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拆除除武器系統如艦首甲板SS-N-12反艦飛彈發射架和SA-N-9防空飛彈發射系統,騰出航母甲板上空間,艦首甲板改建成傾斜度為14.3度滑躍起飛甲板,起降米格-29K艦載機將導致強大反艦攻擊能力消失,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也大打折扣。

「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在1994年爆炸事故退役,在俄印達成協議前一直被封存狀態,改裝也並非採用現代化改裝,在保持艦體結構,武器配置、艦載機選擇、雷達電子設備更換等採取「大手術」,顯然這種全面改裝對俄羅斯技術儲備也是相當困難;退而求其次,全部保留上世紀80年代艦電設備和雷達,航母設計細節、工程數據和技術規範都遇到各種困難,如此大規模技術改裝和系統升級,對於缺乏足夠技術能力和實際經驗的俄羅斯,困難和問題在很大程度影響整個工程進度,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也可以看作是俄歲斯嘗試航母建造、改裝「練手」之作。

二、中國遼寧艦和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性能比較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改裝集中在2個部分,第一部分重新設計和改造飛行甲板,艦載機由雅克-38M垂直/短距起降艦載機改為搭載新一代米格-29K戰機,增加滑躍起飛甲板和阻攔裝置;第二部分修復報廢的動力裝置和破損的艦體,改造內部結構布局,艦載武器配備和數量;原艦體結構基礎上加裝重達4000多噸 、長50多米的帶有 14.3度滑躍起飛模塊,艦體左側中後部增加面積達1100平方米的外伸結構,增加甲板使用面積為安裝攔阻索提供必要的內部空間,增加2條米格-29K艦載機全重起飛跑道,甲板面積增加到10000平方米,相較於早期6200平方米,載機能力顯著提高,最大狀態下甲板可停放14架米格-29K艦載機和4架卡-28、卡-31艦載直升機,或者全部 24架米格29K艦載機和6架卡-28、卡-31艦載直升機,理論上全艦載機數量高密度狀態下可以達到40架(包括固定翼艦載機和直升機);在拆除防空和反潛、反艦裝備,將換裝印度本土採用「巴拉克」型近程防空系統和俄制「卡什坦」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安裝2臺制「卡什坦」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和8套8單元「巴拉克」型近程防空系統,依靠著後者垂直發射特點,為航空提供嚴密近程防禦體系,採用擔遠程對空警戒任務的艦島艦橋頂部的改進型「平網」雷達,對空探測距離達到400千米,同時處理數百批次空中目標,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也有所提高。

配備K-31艦載直升機承擔起早期預警和對低空目標探測、跟蹤,對低空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到100千米,可承擔起整個航母編隊100千米內10分鐘預警時間,但續航時間2小時,即使「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搭載數量增加到6架,也無法提供24小時空中預警和監視。「巴拉克」-1型防空飛彈最大射程10千米,命中精確非常高,在測試過程中以單發方式就多次擊落飛行高度只有不到10米的飛彈靶標,命中率幾乎達100%,但全艦配備36枚防空飛彈系統,再加上「卡什坦」彈炮近防系統射速高達10000發/分,有效射程為0.5千米-1.5千米,最大射程可達4千米,相對美國「密集陣」系統更勝一籌,但「巴拉克」型近程防空系統和「卡什坦」彈炮近防系統組合,實際作戰效果十分不理想,在近防能力很難保證航母自身安全和基本的生存能力。

相對於「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滿載排水量44500噸,遼寧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增加到64000噸,艦艏滑越甲板仰角增加到14度,相對首艦 「庫茲涅佐夫」號整體得到改進,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瓦良格號,艦體主要結構基本完成,升降機安裝結束,柴油發電機組接近完成,但雷達和電子設備空缺,艦載武器系統空缺,攔阻裝置空缺等,整體上瓦良格號外形接近美國大甲板航空母設計,艦載機起飛條件和適應能力遠飛「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所能比;區別於「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雷達和電子設備未更新,遼寧號航空母艦雷達和電子設備,艦載武器全部都採用國產型號,裝備國產346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艦島布置更加簡潔雷達配置更為合理、性能更強,安裝近程防空系統,如新型近防武器系統和新一代近程飛彈攔截系統,配套國產裝備和設備全部應用到遼寧號航空母艦,如殲-15艦載戰鬥機 、 直-8預警直升機、艦載空中管制系統艦載機著艦引導系統等,採用3條起飛跑道勝過「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2條跑道,3‚條起飛跑道同時使用時可實現在20分鐘內放飛15架艦載機能力,甲板面積14700平方米,超越「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甲板面積,艦橋前後舷側各設有一座長20米 、寬15米 、提升能力為20噸升降機;甲板最大條件下可停放為15架殲-15艦載機,機庫‚面積約為4054平方米,最大狀態下可以停放20架殲-15艦載機和5架13噸級反潛直升機。全艦載機數量高密度狀態下達到50架(包括固定翼艦載機和直升機)。

遼寧號航空母艦配備新一代FL-3000N近程防空飛彈和新一代多管近防反導艦炮,配備4座18管近程攔截飛彈,最大射程為9000米,實現對航母全方位的防禦,如果以2枚飛彈攔截1枚來襲反艦飛彈計算,命中率超過97%,一座18管發射裝置可同時攔截9枚反艦飛彈,全艦4座發射裝置一次可攔截超過30枚反艦飛彈的打擊,再加上新一 代近防反導艦炮,同樣是性能強悍反導武器,每座近防炮近距離可2-4次攔截機會,形成有效的多層次攔截網。 ‚

三、殲-15艦載戰鬥機和米格-29K艦載機性能比較

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重要「拳頭」,也是作戰力量最重要的體現者,配備數量多少和性能強弱,直接影響整個航空母艦作戰體系和效率。中印兩國曾經設想採購俄羅斯蘇-33艦載機,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搭載蘇-33重型艦載機限制過多,再加上蘇-33艦載機生產線關閉,而印度採購蘇-33艦載機數量約30架左右,想要重啟蘇-33艦載機費用也是印度難以接受,俄羅斯向印度推銷米格-29K艦載機,融合當時最新的米格-29TSM和部分米格-35戰鬥機技術,打造出最新改型米格-29K艦載機和雙座米格-29KUB教練機。而中國下決心和努力,打造本國殲-15艦載機,時間證明中國獨立打造殲-15艦載機,維護和裝備有保障、跟印度採購米格-29K戰機被俄羅斯狠狠痛宰,確實是明智之舉。

印度米格-29K艦載機相對早期米格-29戰鬥機,全機複合材料比例增加,減輕機體結構重量,機身和機翼結構修改,提高強度和抗腐蝕性,針對早期米格-29戰機存在航程較短,雷達性能不足的問題,米格-29K艦載機採用2臺RD-33MK發動機,最大航程增加到2500千米,作戰半徑超過800千米,發動機加力推力達到9噸;航電系統採用數位化的四餘度線傳飛控系統和綜合飛彈系統,配備「甲蟲」N010ME脈衝都卜勒雷達,更強探測能力和空空飛彈發射能力,外掛點增加到8個,最大起飛重量24噸,稱得上是一種全新的中型艦載戰鬥機,經過大幅度升級,性能高於俄羅斯現役蘇-33戰機,這也是俄海軍搭載新型米格-29K艦載機的重要原因;「甲蟲」N010M脈衝都卜勒雷達加入,讓米格-29K艦載機具備超視距交戰能力,對雷達反射面積(RCS)5㎡的目標探測距離達120千米,配備法國「頂視」E型頭盔顯示/瞄準系統,同時攜帶6枚中程空空飛彈和4 枚近程空空飛彈執行高強度制空和遠距離攔截作戰;在執行對海打擊任務,可攜帶KAB-500系列制導炸彈、Kh-31/35反艦/反輻射飛彈等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

加裝以色列和印度電子戰設備,數據總線也達到美國MIL-STD-1553B標準;在滿載 5000千克機內燃油的情況下,可攜帶持4枚R-77中距空空飛彈和2枚R-73近距空空飛彈,得益於米格-29K艦載機最大載彈量達到4.5噸;目前,米格-29K艦載機也可搭載R-33遠程空對空飛彈,射程超過160千米,性能跟美國「不死鳥」相媲美,中程由R-27和R-77空空飛彈,是俄現役最最先進標準空空飛彈,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中程空空飛彈之一。R-73近程空對空飛彈則是世界上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的代表,整體上米格-29K艦載機是印度裝備世界最優秀的艦載戰鬥機之一。

在放棄蘇-33艦載機同時推進中國國產艦載機研製,在2009年出現跟蘇-33艦載機相類似的新型艦載機,即殲-15艦載機,配備國產渦扇-10發動機,起降性能和機動性得到提升,是在材料、航電、武器實現國產化,機載雷達和航電系統實現輕量化,採用重量更輕的複合材料,空機結構重量減輕,殲-15艦載機的雷達和航電系統是在殲-11B基礎上改進,採用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數字式多餘度電傳操縱系統、雙向數據鏈系統和瞄準吊艙等,整體性能達到世界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可配備中國現役所有空空飛彈、空地飛彈、反艦飛彈和多種制導炸彈,進行空中攔截,超視距打擊和對海打擊等,優勢在於掛載靈活性,8個掛點可掛載重型武器,可搭載超音速反艦飛彈、鷹擊-62遠程反艦飛彈,霹靂-12中程空空飛彈和霹靂-15遠程空空飛彈,鷹擊-8空對艦飛彈,最大起飛重量32500千克,最大速度:2.4 馬赫,米格-29K艦載機載彈量只有殲-15的一半。

殲-15艦載機作為重型艦載機,在超音速性能優良、載彈量多等性能突出,米格-29K艦載機很難打敗殲-15艦載機,即使面對美國FA-18E/F艦載戰鬥機,兩者也是互有優勢,配備AIM-120飛彈,在超視距作戰能力也跟殲-15戰鬥機打平手,而且配備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先進,而中國研製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備在殲-15艦載機,整體實力上殲-15艦載機不落後FA-18E/F艦載戰鬥機。總體看來 ‚中國殲-15艦載技術水要比米格-29K艦載機高出許多,同樣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整體作戰實力,也超越「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目前,中印兩國都裝備2艘航空母艦,在印度本土製造「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處在第二階段試航中,中國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形成全面戰鬥力,作戰實力超越遼寧號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服役加入印度海軍,整體實力跟「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相差無幾。因此,中印兩國航空母艦排名,山東艦勝於遼寧艦,遼寧艦勝於「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勝於「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四、結語

6萬噸左右,採用滑躍起飛甲板,常規動力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勝於印度4萬多噸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和「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即使印度跟中國同時進入大甲板航母時代,但印度海軍作戰實力也相對弱很多,在航空母艦本身差距,況且作為載機平臺和配套設施,印度根本不具備的前提下,註定航母在整體作戰效能上存在很大差距的根本所在。

相關焦點

  • 42艘對50艘實現落後到逆轉,中日驅逐艦現狀和未來橫向對比
    在197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逐漸改變作戰理念,決定建造第2艘「區域防禦」概念防空型驅逐艦,即「太刀風」級驅逐艦,配備美海軍性能更好「標準」SM-1MR防空飛彈;實施四期擴軍計劃,1977年裝備著147艘艦艇,排水量達到16.6萬噸,組建起4個護衛隊群,2個掃雷隊群、2個潛艇隊群、7個航空隊群,但要求不能配備大型戰艦、航空母艦和核動力潛艇,重心轉向「質重於量」指導方針。
  • 4艘對13艘,中印海軍對比,僅南海艦隊「盾艦」,就已碾壓印海軍
    那麼,印度海軍有這個實力嗎?2艘航母、32艘驅護艦——印度海軍只要不和中國海軍比,還是很強的;目前印度海軍一共擁有兩艘航母,1艘已經服役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和一艘還在海試中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前者排水量45000噸,後者排水量40000噸。
  • 差距明顯,日本出雲號航空母艦和中國山東號航空母艦作戰能力對比
    在2001年日本打「擦邊球」,贊同16DDH航母製造方案,即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借製造「棒名」級直升機驅逐艦的代替艦之機,打造2艘標準排水量13500噸新式直升機驅逐艦,而滿載排水量抵達19000噸,「日向」號和「伊勢」於2009年和2011年安置在第2護衛隊群和第3護衛隊群,相對於替代滿載排水量6800噸、安置3架反潛直升機「棒名」級直升機驅逐艦,前者左面裝備4個直升機起降點,可供4架直升機一同起降
  • 四座對四艘,南海四座「不沉航母」,與四艘尼米茲級航母實力對比
    不過當前這四座擁有機場跑道的島嶼,有時候會被網友稱為南海的四座「不沉航母」!當然我們不會主動拿這擁有機場跑道的四座島嶼做什麼事情,但如果遇到外敵來犯到了我們必須要保家衛國的時候,四座擁有機場跑道的島嶼也會發揮出他們潛在的軍事作用和價值!那麼網友們眼中的這四座「不沉航母」,與四艘真正的航母相比,誰的作戰實力更強大呢?
  • 中國需要建多少艘航母?2艘明顯不夠,4艘太少,需要6至8艘
    因為航空母艦最關鍵的性能並不是滑躍起飛或者是彈射起飛,只要能起飛艦載機,就可以起到從海上遠程打擊敵方的作用,基本目的就已經達到。所以,能夠製造滑躍起飛型航空母艦,可以說,我們的海軍戰力就已經有了質的提升。也就是說,遼寧艦作為第一艘訓練艦使用,而山東艦作為遼寧艦的改進型,也是避免了遼寧艦之前存在的一些弱點,畢竟當時是在「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建造的,當時的許多設計已經過時了。
  • 一年造50艘航母!美國可怕的工業製造能力
    從由戰列艦改裝航母到自己建造大黃蜂、約克城等航空母艦,可以說,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航空母艦建造經驗,所以等到1942年、1943年需要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艦的時候
  • 一細節透露第2艘國產航母將上電磁彈射
    電磁彈射器就要好多了中國海軍現有兩艘航空母艦都是滑躍甲板航母,雖然它的設計、建造要比彈射器航母簡單,成本和費用也比較低,但是作戰能力要低於後者,美國海軍認為滑躍甲板航母作戰效能只相當同噸位彈射器航母80%左右,並且遠程打擊能力要遠低於後者
  • 8艘對3艘,中國055型驅逐艦和俄羅斯光榮級巡洋艦作戰橫向對比
    一、「光榮」級巡洋艦作戰實力美國打造「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對朝著打造遠洋型蘇聯海軍帶來嚴重的威脅,圍繞著「飽和攻擊」戰術作戰方法,蘇聯海軍力圖採取由天空,海面和水下同一時刻向美海軍航空母艦編隊發射成千上百枚遠程反艦飛彈,務必將美國航空母艦編隊殲滅在海上,打造可配備大量遠程反艦飛彈的新型武器平臺,水下配備
  • 外媒維基百科披露中國航母建造計劃,2030年將擁有5艘航空母艦
    在西班牙疑將相關資料交給中國之後,俄羅斯的涅夫斯卡耶設計局也在20世紀90年代末完成了滿足中國要求的航母設計。但是,俄羅斯與中國雙方都沒有公開設計的價格。同時,兩國都沒有揭露關於中國對設計方案是否滿意的信息。但不論任何,中國方面沒有建造基於該設計的航母。受到90年代末中國工業能力的限制,啟動任何航母建造工程都是不切實際的。
  • 中國要建造多少艘航空母艦?這回央視給了答案
    關注中國航母動態的人都知道,目前我國擁有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已經入役用於訓練的遼寧艦,一艘是於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2019年12月17
  • 3+2+1,美軍5艘航母逼近中國,外加1艘戰略核潛艇
    這已經成為慣例,每年新年前後,美軍航母都會前來加戲。而今年的戲似乎更加來勁,在亞太地區一下子來了個3+2+1。3,代表的是美軍的三艘航母,分別是「卡爾·文森」號、「林肯」號和「裡根」號。2,代表的是美軍的兩艘準航母,分別是「埃塞克斯」號和「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1,代表的是美軍的一艘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內華達」號。
  • 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作戰能力怎麼樣?電力系統和艦載機是否先進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提升法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大約858英尺長,排水量僅有42500噸,也就是說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比現在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大了一半以上,接近8萬噸的級別。這可是一個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如果製造出來,恐怕只會小於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其戰鬥力可以想像非常巨大,遠洋作戰能力一定很強。
  • 航母建造的吉尼斯紀錄:20個月建造50艘,平均12天造一艘!
    如今人們在討論二戰時期的航母戰爭時,大多關注於大型艦隊航母,如美國的埃塞克斯級、日本的翔鶴級、英國的光輝級等等,卻很容易忽視數量眾多的護航航母。固然,大型航母具有更強的作戰能力,但製造成本高,工程周期長,難以大批量建造。
  • 2030年中國海軍軍艦清單:10萬噸核動力航母2艘,055型驅逐艦20艘
    ,再到現在2艘。清單大型軍艦具體如下:  航空母艦:常規動力3艘,核動力2艘(10萬噸);  055型\055A型驅逐艦(1.2萬噸):16~20艘;  052D\052E型驅逐艦(七千噸):36~40艘;
  • 淺析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 — 001A型航母
    根據國外海軍的經驗來看,我國遼寧號航母在2012年服役,那麼在2015年左右會有一個廠級的維修,周期在3個月左右,到了2018年左右會有一個中期維護,周期在6個月,在2020年再進行一次廠級維修,最後在2022年進行全面的大修,其時間可能會超過12個月,這樣的話,我國海軍將在2020年以後迎來第一個航母真空期,它對於我國海軍作戰能力的影響顯然不言而喻,因此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需要在
  • 印度:沒錢建第二艘國產航母了
    印度《The Week》網站9月17日發表文章,認為印度第三艘航母(也是第二艘國產航母)建造計劃的擱置將影響印度海軍的「藍海」作戰能力
  • 【悟石觀察】對岸發布所謂「國防報告書」,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即將服役!
    由於這艘航空母艦的噸位較大,所以能夠搭載更多的艦載機,有報導稱能達到70–80架之多,至少可配備40架殲–15大型艦載戰鬥機。由於中國第一艘國產自主設計航空母艦採用了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所以,包括彈射型殲–15戰機、空警–600預警機、殲–15D電子戰機在內的各型艦載機均會上艦。未來無人艦載作戰飛機,也可以上艦,由功率靈活可調電磁彈射器輕鬆彈射起飛。
  • 大國驅逐艦數量對比美68艘,俄13艘,英法加起來16艘,中國呢
    有數據顯示,曾在一戰之前,驅逐艦的排水量就已經達到1300噸,航速30節以上,隨著戰爭的結束,這種艦艇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尤其是英美兩國,其驅逐艦已經可以進行遠洋作戰。而現如今的現代驅逐艦,與過去相比,不論是噸位還是功能,都有了大大改善,被稱為「海上多面手」。
  • 二戰時最著名的四艘航空母艦:美國「企業」號曾幹掉三艘日本航母
    航空母艦起源於一戰之後,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百眼巨人」號。發展於二戰期間,以飛機作為主要武器的航母戰術,在二戰期間徹底終結了「大炮巨艦」的戰列艦對轟,航母也就此成為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利器。二戰期間建造和擁有航空最多的是美國151艘(袁騰飛說有210艘),其次是英國91艘,日本擁有25艘航母位列第二,德國1艘,義大利3艘,法國2艘,蘇聯一艘沒有。
  • 臺灣的雷人大建計劃:自造2艘航母、20艘神盾艦
    據香港《亞洲周刊》稱,臺灣2014年制定了未來15年發展計劃,在自造軍艦方面竟赫然列出了近20艘「神盾」驅護艦和2艘平直甲板兩棲攻擊艦/輕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