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尋求過程
除了獲得他國海軍的退役航母之外,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在積極地購買國外的航母設計資料。其中一例是曾試圖從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購買還在計劃中的常規起降航母(23,000噸的SAC-200和25,000噸的SAC-220)的設計藍圖。1995-1996年的談判並沒有達成任何購買協議。不過,這所西班牙公司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諮詢費,這或許表明該公司將一些航母的設計思想給予中國。
在西班牙疑將相關資料交給中國之後,俄羅斯的涅夫斯卡耶設計局也在20世紀90年代末完成了滿足中國要求的航母設計。但是,俄羅斯與中國雙方都沒有公開設計的價格。同時,兩國都沒有揭露關於中國對設計方案是否滿意的信息。但不論任何,中國方面沒有建造基於該設計的航母。受到90年代末中國工業能力的限制,啟動任何航母建造工程都是不切實際的。
在購買蘇聯退役航母基輔號的同時,中國方面獲得了一套完整的航母設計圖紙。俄羅斯曾堅持中國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這套圖紙。但是,兩國都沒有透露確切的價格。但從中國政府公布的有關航母的官方資料來看,傳統的、垂直/短距離起降的設計不能滿足中國的要求。
在購買蘇聯未建造完成的航母瓦良格號的同時,中國方面得到了一套完整的航母設計圖紙。這是已知的中國最近的一次購入航母設計圖紙。烏克蘭方面要求中國提高最初的1,800萬美元的定價以額外購買完整的設計圖紙。經過協商,中國方面同意追加支付200萬美元。根據參加過談判的中國使館成員的回憶錄,這套圖紙先於航母抵達中國。這份常規設計給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預計建造過程
本條目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母艦建造計劃的背景和規劃。在2019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2艘航母在役,1艘航母在建,是世界上少數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自1970年代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即有打造一支藍水海軍的計劃。從1985年開始,中國開始對退役航母進行研究學習,包括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前蘇聯明斯克號、基輔號和瓦良格號。201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確認中國正在在建至少一艘航空母艦。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入列,舷號為16。
早在2014年,遼寧省便已有新型國產航母在大連開工建造的消息,直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首度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並公開說明了相關細節,包含新艦艇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艦載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資料顯示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作為對比,遼寧艦排水量在5.5-6.5萬噸之間。並表示外形雖然和遼寧艦差不多,但內部結構不一樣,甚至人員配置都會與遼寧艦不同。該型航母於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命名為山東號,舷號為17。根據《南華早報》2019年11月的報導,中國計劃建造的第四艘航母將繼續採用常規動力,因技術問題,原先計劃的核動力航母被擱置。直至2030年,中國將預計擁有5艘航空母艦。
航母型號變化
滑躍式航母
2020年,滑躍航母兩艘:16遼寧、17山東
常規彈射型航母
2025年,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兩艘:18廣東、19江蘇
核動力航母
2030-2049年,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八艘:舷號20北京、舷號21上海、舷號22天津、舷號23重慶、舷號24香港、舷號25澳門、舷號26臺灣(未來太平洋艦隊基地)、舷號27海南(未來印度洋艦隊基地)
如果未來10-15年,中美關係與國際局勢緊張,可以推遲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2035年之前再追加八艘常規動力彈射航母(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陝西、浙江、福建),2049年之後退役遼寧艦與山東艦
到2049年左右,大致就是10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與8艘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分別配屬兩洋艦隊(太平洋艦隊與印度洋艦隊),到時候美國大概是12-16艘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中國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有相對優勢,足以保護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利益
國內專家點評
1、不要用現在中國的實力,衡量未來中國的實力。舉個例子,2000年的中國是啥實力?2020年的中國是啥實力?一帶一路搞成後的中國又是啥實力?
2、一帶一路的範圍有多大,中國航母就有多少。非如此,不能有效應對美國與沿線不友好國家(例如印度)的聯合破壞
3、美國養的12艘都是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中國不會搞全核航母艦隊,維持成本比美國要低
4、中國造艦成本比美國同級艦艇要低多了。舉個例子,055成本60億人民幣,伯克級成本18億美元,是一艘055的兩倍
5、當年美國只是3億人口的工業國,尚且造了56艘艦隊航母。中國現在是14億人口的工業國,現在所謂的海軍下餃子,其實軍費只佔了GDP總量的1.3%,只是償還歷史上海軍建設落下的舊帳罷了
中國航母最終數量,不會少於美國,大概最晚2050年能達成目標,當然那時候航母可能跟今天的航母完全不同,不是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