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航母滑躍式與彈射式起飛!

2021-03-02 軍務酷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圖片證據。但既然有圖片證實,殲15能掛著2枚反艦飛彈,加2枚格鬥飛彈攔阻降落。那麼實戰條件下,若從195米遠端起飛時,最大掛彈肯定不會只掛4彈。

殲15重載反艦模式,起碼是掛4枚反艦飛彈,加2枚中距彈空空飛彈,再加2枚格鬥彈;而空中優勢模式可能掛6枚中距彈,加2格鬥;或者採取4中距,4格鬥;甚至掛6中距,加4格鬥都有可能,畢竟空空飛彈彈體重量比較輕。

以殲15的常規布局,大梯形機翼和寬機身,掛點又多,具有天然的多掛點、大帶彈量的優勢。並且殲15體積大(是現役最大的艦載戰鬥機),艦上佔地大,能起飛的飛機總數量少。空中優勢模式下,面對敵方數量更多的是攔截飛機,多帶彈是必須滴!

那種公開曝光的帶4彈降落的圖片,可以認為帶的是模擬彈,但重量和實彈是基本相同。實彈一般是不允許帶彈降落的,特別是反艦飛彈等大威力彈藥。一旦攔阻降落時,震落下來就危險大發了。

在實戰中任務完成時,未發射出去的大重量彈藥,降落前肯定是要拋掉的。但帶著不會爆炸的同重量模擬彈攔阻降落,是很好的實驗。同時,也可以模擬未來實戰中,萬一掛架拋彈功能失效,被迫帶實彈降落的情況。對掛架的強度也是很好的實驗。

殲15的最大遠端起飛重量,就是32.5噸,這個數值限制來源於蘇33。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還不會突破,因為太冒險。日後,我們累積了更多的經驗的情況下,可再考慮突破。我們目前帶彈起飛,甚至帶彈降落,已經超越了俄羅斯當年的水平。俄羅斯蘇33基本沒見過帶彈起飛的圖片,帶彈降落更沒有。

誰有?可以貼出來,毛子蘇33的掛彈從來只有靜態展示。

這個32.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在油料和帶彈總重中相互調節。遠程反艦,就油多而彈少;而近程防空,就彈多而油不一定少。因為空空彈比較輕,而且我們的殲15的自重很可能比蘇33有所減重,減少的自重可以相應增加為油料和掛彈量。195米遠端滑躍最大起飛重量,其實還有潛力可挖。但限制殲15戰力的,其實是最大降落重量。

另外,195米遠端滑躍起飛,並不比彈射差因為彈射要受到彈射器性能限制


美國尼米茲級現役的C13-2彈射器,最大彈射重量也才剛超過30噸,而巴西聖保羅號上的老規格彈射器,甚至不能彈射25噸以上的重型戰機。而195米滑躍起飛,卻可以輕易起飛30+噸的重型戰機。

除了航母總出動效率不如彈射型,單論起飛重量和效率,這個遠端起飛點絕對不比美法現役彈射器差。其實只論單個點的起飛效率,滑躍起飛反倒比彈射起飛效率高。因為滑躍起飛更簡單,但彈射起飛的美國重型航母,一般有4個起飛點可以同時利用。甲板總利用率更高,總體起飛效率就顯得佔優了。

而最新的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彈射38噸,已經接近極限。據說,中國最新研製的電磁彈射器,陸地最大彈射重量已經超過40噸,性能超越了福特級的同類彈射器。不過這個消息沒有權威證實。

 ▼

相對於彈射航母而言,遠端滑躍起飛甚至有些獨門功夫


滑躍型航母,只要滑行路線上沒被炸個大坑,或者航母被炸全船傾斜了,即使船喪失了動力,漂在海上處在不動的情況下,仍然能冒險起飛。輪擋失效、偏流板失效不能支起等極端狀態下,都能強行起飛。

彈射航母,彈射器上任何一點被破壞,甚至整個起飛系統其中任何一處出故障,都得歇菜。因此,對我們這種剛接觸超級航母的大國,上彈射類航母的同時,保留滑躍雙航母編隊,是非常聰明的雙保險。

總的來說,帶彈起飛,帶彈降落,夜間起降這三個科目的實驗成功,說明遼寧號和殲15集群,開始邁入初步作戰能力生成的門檻,同時也給新航母的總裝開具了施工許可證。 

 ▼

彈射器,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成熟起來的技術。美國在彈射型航空母艦上,有豐富的操作實踐,有大量的多型號艦載機彈射起飛的經驗。彈射器的彈射能力,主要有最大彈射重量和最大加速度兩個參數。飛機越重,而彈射器為其提供的加速末速度越小,起飛越困難。

對於重型飛機來說,彈射器為其提供的加速末速度相對較小,必須盡最大可能,降低飛機本身的最小起飛速度,才能有效的彈射起飛。


到目前為止,美國航空母艦彈射起飛過的最重型艦載機,是RA5偵察機和F-14戰鬥機。RA-5偵察機,源自A-5遠程攻擊機。而A-5本身最大重量只有27噸,RA-5雖然可以實現35噸超重起飛,但這是依靠獨一無二的全翼展吹氣襟翼和吹氣縫翼的結合。機翼吹氣系統結構複雜,容易損壞,而且會導致機翼結構腐蝕。因此,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就已經被徹底淘汰;

而著名的F-14雄貓戰鬥機,則採用了更複雜的可變後掠翼結構,來降低起飛速度。該機失速速度只有115海裡,起飛速度只有125海裡左右。C-7型彈射器只要將該機加速到110海裡的速度,加上15節甲板風,就可以重載起飛。而後續的C13-2彈射器,可以直接將飛機彈射出120海裡的速度,就只需要5節左右的甲板風,就可以重載起飛了。但是變後掠翼,結構複雜也不利於操作,目前也已經被全部退役。

在我國航母上,目前唯一可用的艦載機,來源於蘇33原始設計的殲15戰鬥機。該機空重與F-14接近,要實現與之相當的作戰能力,就需要相當的起飛重量。

 ▼

當前世界性能最好的彈射器C13-2,也只能將其彈射加速到120海裡的速度,但是J-15採用的是固定梯形機翼,起飛速度不可能降低到與F14相同的——125海裡的級別。至少也要比F-14高出15到20海裡每小時,也就意味著:就算是用美帝的C13-2彈射器,也必須在20節甲板風的條件下,才能彈射殲-15!

同時,由於C13-2系統體積和重量巨大,只有10萬噸級別的尼米茲航母才能安裝該型彈射器。就算是小一號的C13彈射器,美國人為了將其安裝到比庫茲涅佐夫號還大的「中途島」號上,以便使用F-14,卻導致了中途島號甲板的嚴重畸形,最後也被迫放棄。美海軍因重量無法適應彈射,而放棄的F111B戰鬥機,更難有與之匹配的彈射器。

-

滑躍起飛,對於飛機本身的絕對重量,並不敏感,只與飛機的推重比和升力係數有關

 ▼

蘇33戰鬥機在195米起飛點,7節甲板風的條件下,就可以32.8噸重載起飛。這已經相當於f-14在尼米茲級上取得的成績。作為一款標準排水量,僅僅5.5萬噸的中型航母,這個最大起飛重量的數據,已經相當強悍。而且,戰鬥機發動機技術的進步,比彈射器性能的進步,快得多。

蘇33的單個發動機,只有12.8噸的加力推力,而我國定型上批量的殲15的發動機,若採用國產「海太行」最新型號,單臺最大加力推力,至少也在13.5噸以上,最大起飛能力還可以進一步發展,而且不用像F-14那樣,遷就彈射器。在殲15之後的殲20隱身戰鬥機,推力更加出色,升力係數也極高,甚至可以在105米短距離起飛跑道上滿載起飛。

當前的技術發展趨勢是,中美都在研製電磁彈射器,綜合性能遠遠優於蒸汽彈射和滑躍,但是技術難度確實很大。美帝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一直磕磕絆絆,服役時間不斷推遲。

據傳我國的電磁彈射在 「電磁奇才」馬偉明將軍的帶領下已經實現了全面突破今後,我國航母的起飛方式,還是將以滑躍為先彈射航母也逐步進入工程實踐階段。

 ▼

殲15已經在遼寧號上做到了:105米滑躍起飛成為常態,說明船和飛機都有了實戰價值。而陸地模擬滑躍起飛,由於沒有甲板迎面風和航母的初速,一般不敢105米模擬起飛。

195米遠點起飛,帶大半油(7到8噸油),掛4噸左右的實彈(反艦模式),總重30噸到32噸(猜測殲15空重18.5~19噸上下),195米實戰起飛已經完全可行。實戰作戰半徑800公裡,800公裡外維持20分鐘的戰鬥時間。

這個指標,離F18E超級大黃蜂900公裡外,維持30分鐘戰鬥的時間,雖然還有差距,但差距不大了。畢竟,超級大黃蜂是彈射起飛,而且帶3個副油箱,殲15是無須帶副油箱的。

若殲15隻帶8枚空空飛彈起飛(4中距彈,4格鬥,或者6中距彈,2格鬥),總載彈重量實際低於或者接近2噸的空優模式,那麼可以多加2噸燃油,載油9到10噸,可以維持1000公裡作戰半徑(這個數據已經超越了超級大黃蜂)。

若殲15採用反艦模式,可以掛2枚803或者2枚鷹擊12,外掛2枚中距彈,2枚格彈。這時候掛彈接近4噸,加8噸油,可以保證800公裡反艦半徑。加反艦飛彈本身200公裡+的作戰半徑,總反艦半徑可以遠達1000公裡。這個數據也相當可觀!

若殲15採用攻陸模式,可以掛4枚500公斤級雷射制導炸彈,同樣2枚中距彈,2枚格鬥彈。4噸以下總掛載,加8噸油,800公裡攻擊半徑,若對方空中力量已經完全被摧毀的情況下,也可以帶6枚500公斤級雷射制導炸彈,或者12枚250公斤級炸彈(犁地模式),只帶2枚格鬥飛彈用於自衛。

 ▼

由於源自蘇兩拐系列,殲15的機內空間很大,不用帶副油箱就可以維持很大的作戰半徑。其實,殲15進行195米遠點滑越起飛,在有20節以上甲板風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超過32噸最大起飛重量起飛。

但問題是:殲15的參考原型——SU33系列的最大降落重量,不能超過22噸(另一說法是23噸),否則會損壞起落架,威脅飛行員的健康。

問題的根源,還在於蘇33本身的空重太大(估計20噸上下)降落的時候,除了保證機內安全剩餘油料,幾乎不能帶任何彈藥降落。其他型號的航母艦載機降落時,也儘量不能帶實彈,尤其是大重量彈藥,防止攔阻降落的嚴重衝擊帶來危險。這也是幾乎見不到SU33系列帶實彈起飛圖片的重要原因。


量產型殲15和原型蘇33對比,顯然使用了比較多的複合材料,進行了結構減重,合理判斷:殲15比SU33,結構減重700到1000公斤是可以接受的,這接近1噸的重量正好可以增加載油。

 ▼

單座型蘇33(上)、雙座版蘇33——蘇33UB型戰機(下)

若殲15的最大降落重量,同樣限制在22~23噸,機內可以仍然維持2到3噸的燃油,可以大大增加降落航線的安全距離,有利於多次著艦機會的選擇,實戰價值極大。

鑑於艦載機不能載較多實彈攔阻著艦,殲15可以試驗帶2個2000公斤副油箱,總計4噸左右的副油箱用來模擬彈藥,進行32噸最大起飛重量195米起飛,並進行1000公裡半徑大範圍模擬實戰飛行訓練。消耗完副油箱油料後,可以拋掉副油箱,模擬空中拋多餘彈藥,或者帶空副油箱攔阻降落,模擬帶輕量彈藥著艦。

而彈射空重接近20噸的大型戰鬥機,美國人的實踐證明:至少需要8萬噸級航母的體量(世界其他國家也沒有這個實踐經驗,因為其它國家從來沒造出過這麼大的航母)。也就是說,要彈射大型戰鬥機,重量超重,彈射器就要超大;彈射器超大,航母就要超大;航母超大,動力體系也得超級強勁。這一套要求提下來,就是超級大國也不能一天就辦得到,而是摸索了半個世紀才基本達到要求。

總之,要上來就能讓殲15彈射起飛,就同樣需要一步到位,達到美帝的目前的水準。若不是狂人。或者進行航母大躍進,誰能辦到?

 ▼

而遼寧艦和庫艦能以6.7萬噸的滿排,就能讓空重接近20噸的蘇33、殲15,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現役艦載戰鬥機掛武裝起飛,已經相當的了不起。何況,我們能短距離掛彈起飛。最大掛彈模式沒顯示,但能帶2重彈,2格鬥彈降落,已經非常罕見,超過俄羅斯達到過的最高水平!

就是美帝彈射起飛的現役主力戰鬥機,經常有帶重型彈降落的嗎?還是那句話,有資料的請上圖。

可當前有些人先入為主,盲目迷信彈射型航母,而看不到目前滑躍起飛的階段性優勢,更看不到我們全面性的進步,是非常不可取的。換做是美帝,給他一架SU33原型機,搞出相似的艦載機,所用時間未必會比我們短。而且現在就讓殲15上尼米茲級航母去彈射起飛,也未必沒有問題。

山寨也要有能山寨的實力,你讓印度山寨個米格29K看看?有人非說殲15的綜合能力不可能超過SU33,沒有證據,信口雌黃而已!


誰規定,後輩永遠不能超過前輩的水平?況且,蘇33是什麼時代研製的東西?研製蘇33的時代,見過「大哥大」手機的人還不多吧?而殲15又是什麼時代研製的?「大哥大」的重量、功能與蘋果、智能機是可以類比的嗎?


殲15對比蘇33,僅僅全機電子設備的減重,300公斤都不止吧?

有人說,「別的國家艦載機都在增重,唯獨我們減重,這不行吧?」這更是強詞奪理!超級大黃蜂是比大黃蜂增加重量不少,可是體量和機翼面積也增加了更多,基本就是另外一種飛機,是用重型機代替中型機;而我們的殲15外形和氣動設計,與S33幾乎完全一致。在外形一致的情況下減重,是任何一種飛機定型的時候必須做的,有何不可?

能比原型機減少700公斤左右的死重,而起降性能、戰鬥飛行性能,通過上艦飛行實踐,至少沒有看出任何降低,這本身已經是巨大的進步殲15能帶2重型彈藥降落,SU33能嗎?敢嗎?

不難看出,殲15的結構強度、起降性能已經超過SU33。至於雷達航電的性能,還用比嗎?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

重載起飛、帶彈降落、短距起飛、夜間起降、組織模擬實戰的高頻率起降,這幾個科目的完成,已經說明我們在航母的實踐操作方面,超過了老毛子以前多年的成績。而且遼寧艦本身服役以來一切正常,動力強勁。其中飛機和船的能力,都超過了老毛子!

毛子的庫艦出勤一次,大修3年,目前又進船塢大修,2019年以前俄國沒有航母可用,而且庫艦的艦載機和駕駛員都僅存個位數,只剩下象徵意義而已。

我們的這種進步速度,完全是準超級大國的實力。而國產航母已經成型,基本就是遼寧艦的原樣翻版,2019年中期就可以形成戰鬥力,組成雙航母的實戰群。因為我們的人力、物資、技術儲備都做的很足,這是讓美帝都驚訝的事實。

長距離滑躍起飛,肯定有不次於彈射的獨到能力否則,美帝也沒有必要也搞個陸地滑躍實驗裝置來體驗。英國人不是同樣搞了7萬噸級的滑躍新航母?

我們通過不斷實踐,逐步掌握了更多的、更深入的操縱滑躍型大中型航母的珍貴數據。先通過滑躍雙航母快速形成初步戰力,趕上東亞、西太大局變化的節點,爭取時間,同步發展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型航母,最終三不耽誤。除了「世界一哥」美帝和我們,換別人誰也玩不起。

文字 | 瀚海狼山

圖片 | 網絡

軍武酷出品,轉載請至後臺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中國四代機加把勁,美國測試滑躍起飛超級大黃蜂,性能強過殲-15
    前不久,波音公司十分坦誠地表示自己正在與美國海軍展開合作,進行有關於"超級大黃蜂"適配滑躍式飛行甲板試飛工作,目的很明顯,矛頭直指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因其艦載機正面臨選型與換代。原本是彈射,現在改為滑躍,這樣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 美「超級大黃蜂」向印度海軍展示滑躍起飛能力
    據美國海上力量網站12月21日報導,美波音公司和美海軍最近證實,F/A-18「超級大黃蜂」可進行滑躍起飛,證明該機適合印度航母。該展示在馬裡蘭州帕圖克森特河美海軍航空站舉行,展示顯示「超級大黃蜂」與印度海軍短距起飛、攔截著陸(STOBAR)系統匹配良好,從而驗證了波音公司早期的模擬研究。
  • 滑躍航母,為何還要在前端做增強摩擦塗層?
    滑躍航母和彈射航母是現代航母的兩大流派。應該說各有優勢。彈射航母基本都可以重載起飛,對甲板風的強度要求沒有像滑躍航母那麼敏感。
  • 美新航母要退回蒸汽彈射時代?
    目前,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主要有3種,即,滑躍式起飛、彈射起飛和垂直起飛。滑躍式起飛主要是依靠飛行自身的動力,在航母甲板上短距滑跑,並通過甲板末端的首斜甲板拋射作用,從而實現滑躍起飛。這種起飛方式,由於結構簡單和造價低廉,所以被俄羅斯航母採用。
  • 艦載預不能滑躍起飛?這就是個偽命題
    這說法其實沒錯,自己拿經驗公式估算也是如此,為啥說是個偽命題呢?因為這個說法有個前提——僅僅依賴飛機自身動力。拋開這個前提,那麼有彈射器的上彈射器,滑躍甲板沒彈射器,不等於沒有其它輔助手段(比如火箭助推起飛),所以艦載預能不能滑躍起飛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需求。 按照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滑躍起飛的艦載預要想問世,必須回答三個關鍵問題。 首先,要不要? 遼寧艦一開始是作為試驗訓練航母,為海軍培訓種子的,到後來才轉為作戰航母。
  • 航母蒸汽彈射有多難?兩條氣缸難倒全世界,特種鋼沒幾個國家能造
    電磁彈射技術是航母艦載機起飛的三種方式之一,另兩種是滑躍起飛、蒸汽彈射。電磁彈射遼寧艦和山東艦使用的都是滑躍起飛方式。「福特」級航母電磁彈射系統滑躍起飛遼寧艦上起飛的殲-15重型戰鬥機滑躍起飛大部分應用在輕型航空母艦上,比如英國2萬噸「無敵」級輕型航母、泰國1.2萬噸「扎克裡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義大利「加裡波第」、義大利「加富爾」。
  • 中國航母戰機起飛新方式,電磁彈射系統就位,美軍都望塵莫及
    近日,據美國科技雜誌《大眾機械》報導稱,電磁彈射技術是目前包括美軍在內的大國海軍持續關注和研究的先進航母艦載機彈射技術,它可以極大提升航母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提升作戰效能
  • 「蒸汽彈射」把尼米茲級航母「拖死」,艦載機出勤率不如遼寧艦
    (正在滑躍起飛殲-15戰鬥機) 遼寧艦航母14°的滑躍甲板可以為殲-15提供額外15%左右的升力。,同樣可以確保每分鐘起飛1架戰鬥機,所以起降效率其實和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基本相當,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彈射式起飛並不能讓艦載戰鬥機"省油"。
  • 川普為了省錢,要求航母彈射退回蒸汽時代?
    目前,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主要有3種,即,滑躍式起飛、彈射起飛和垂直起飛。滑躍式起飛主要是依靠飛行自身的動力,在航母甲板上短距滑跑,並通過甲板末端的首斜甲板拋射作用,從而實現滑躍起飛。這種起飛方式,由於結構簡單和造價低廉,所以被俄羅斯航母採用。
  • 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電磁彈射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目前現役航母主要採用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兩大種,滑躍起飛對於艦載機起飛的限制要遠遠大於彈射起飛,但彈射起飛在技術上要更為複雜,所以「遼寧」號還是採用滑躍起飛。一方面是「遼寧」號航母前身是前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就是滑躍起飛設計;另一方面,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肯定是要先求穩,採用技術含量較低的滑躍起飛,自然是能夠理解的。
  • 中國航母彈射器現身 西方震驚新技術
    航母彈射器是使艦載機快速起飛的重要設備,彈射起飛比我國遼寧艦上採用的滑躍起飛更加高效,是目前美軍航母採用的唯一艦載機起飛手段,航母彈射器對於艦載戰鬥機快速進入空中戰位,提高作戰效能具有什麼重要的作用,我國發展航母彈射器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  重型飛機要想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必須使用蒸汽彈射器或電磁彈射器。
  • 國產航母試航滑躍甲板留遺憾,這會導致殲15少掛飛彈?
    首艘國產航母從下水開始,官方媒體就開始了持續跟蹤報導,直至如今下水。因此人們對國產航母的外形並不會陌生,很顯然,國產航母的發展還是求穩為上,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引進的「遼寧艦」。「遼寧艦」採用的滑躍式起飛甲板也出現在了國產航母上,對此有不少人嘆息「遼寧艦」上的滑躍甲板已經「害」殲-15不能全載重起飛,可惜國產航母還得受此「限制」。
  • 波音爭取印度艦載戰機訂單 測試「超級大黃蜂」滑躍起飛
    本周波音公司通過媒體公布了一張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以滑躍起飛的照片
  • 航母設計中重要一項:微觀航母之飛行甲板
    所以從航母的整體戰鬥力和艦載機的使用效率、性能的發展角度而言,彈射起飛較於滑躍起飛有著全面優勢,是更為理想的起飛方式。  但各國在航母的發展歷程上都不可能是理想的直接選擇最佳的方式,都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技術能力和國防預算等方面因素。
  • 重磅 | 中國航母有了電磁彈射系統?!
    中國人民解放軍21日在其英文網站上發布的一條消息說,中國最大的造船企業正在打造安裝了電磁彈射系統的航母,而這是美國海軍迄今為止最昂貴的「傑拉爾德·福特」號航母獨有的特色。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6月21日報導,通過電磁彈射系統起飛的飛機可以更快升空,而且可以裝載更多的燃料和彈藥,從而使它們相對於滑躍起飛的飛機而言擁有更大優勢,後者在起飛時需要依靠自身的動力。
  • 未來的航母海軍:艦載預警機的中國式選擇
    採用螺旋槳動力的預警機因起飛時滑跑加速度不夠需要更長的跑道,在航母有限甲板條件下必須用彈射器賦予預警機更高的加速度來降低滑跑距離。而中國新型航母上的彈射器就將為「空警」600提供合適的起飛條件。從艦載預警機的發展歷史來看,此前所有未配備彈射器的航母即便安裝了滑躍甲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起飛條件,但還是只能配備預警直升機。
  • 設計遼寧艦的老東家,推出採用彈射起飛的新航母
    他們的造艦工業研發部門,推出了為數不少的新型戰艦方案,卻很少有技術、資金付諸實施,最近,曾經是前蘇聯航母唯一設計單位的涅夫斯基設計局,又推出了一個新的中型航母方案,樣子還挺新穎。▲法國「夏爾.戴高樂」號核航母「 Varan」航母和此前涅夫斯基設計局公布過的11430E「海牛」航母方案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彈射起飛和攔阻降落,而取消了滑躍起飛甲板,從想像圖上來看
  • 張召忠揭秘:國產航母開啟第5次試航!聽說美國的航母電磁彈射出問題了?
    大家期待國產航母形成戰鬥力的同時,也在期待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的建造。報導稱,2019年初,美國海軍證實, 「福特」號(CVN-78)航母和另外3艘在建的福特級航母所採用的電磁彈射系統(EMALS),在設計、建造和性能方面存在重大問題。
  • 國產航母確實大!遼寧艦絕非中國唯一一艘航母
    疑似國產航母鋪設龍骨畫面  作為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我們採取了比較穩妥可靠的方式,即在遼寧艦的基礎上加以研仿和創新,所以說國產第一艘航母仍然是滑躍起飛式航母。  為什麼要採取滑躍起飛式甲板航母呢?因為咱們真的等不起了!
  • 國產航母搞定「電磁彈射」技術,狂贊!
    最近,有消息稱英國簡氏防務曝出11月8日殲15艦載戰鬥機在我國第一條航母電磁彈射試驗機上完成彈射飛行,如果這則消息得到官方證實,就意味著中國從此跨入了世界航母技術最前列。為何電磁彈射器引來網友轟動,首先來介紹什麼是電磁彈射器?電磁彈射器是美國、英國及中國等多個國家的海軍正在研發的最新一代航空母艦專用飛機彈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