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波音公司通過媒體公布了一張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以滑躍起飛的照片。據稱這是今年8月,波音公司在馬裡蘭州帕塔克森汀海軍航空站的測試照,主要目的為爭取印度的航空母艦戰鬥機訂單。美國《航空學家》也曾報導,印度海軍明年有望接收「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將採購全新的艦載戰機。印度海軍僅有的一艘航空母艦「維克拉瑪提亞」號裝備的仍是俄制米格-29K。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對這款戰鬥機的表現不太滿意,希望引進一款全新的艦載機。
媒體透露出美國海軍第23測試與評估中隊的F/A-18E戰鬥機從滑躍甲板上起飛
報導指出,近年印度海軍曾與波音公司開展洽談,希望以直接商業銷售模式(DCS)採購美制艦載戰鬥機,其中最大的技術風險在於,由於美國航母均採用彈射起飛,而印度海軍航母並未裝備彈射器,因此波音必須對F/A-18E「超級大黃蜂」改裝,以便測試該機是否有能力安全的以滑躍方式起降。
波音公司F/A-18 E/F戰鬥機國際業務測試組的人員透露,2020年季夏時期,波音曾與美國海軍第23空中測試與評估中隊(VX-23)共同進行過一系列實驗,驗證在滑跳起飛的情況下,F/A-18E的各種表現。該辦公室的主管傑奇‧德沃拉克也表示:這項實驗確實主要是為印度方面開展的,同時美軍也希望開展廣泛多樣的測試,為海軍和波音公司開展多樣的技術儲備。此外,印度駐美國外交官與印度海軍部長助理都曾親臨測試,並將部分數據帶回給印度海軍評估。參與印度海軍訂單競爭的戰鬥機除F/A-18E「超級大黃蜂」外,還會包括「陣風」和JAS-39E/F「海鷹獅」戰鬥機。
由於JAS-39戰鬥機的身材緊湊及適應能力強,薩博公司一直沒有放棄投入研發和推銷「海鷹獅」方案,上圖就是向巴西海軍推銷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大黃蜂」戰鬥機首次以滑躍方式起飛試驗。早在1982年至1986年之間,美國海軍曾開展過相似的實驗,參與實驗的戰機還有F-14。當時試驗的原因,是擔心與蘇聯發生全面戰爭時,陸基機場可能遭到飛彈襲擊,戰機不得不在破損的跑道緊急起飛。為此,美方曾建造了一組金屬起飛坡道,並且可以將坡度改為3度、6度和9度三擋。當坡度達到9度時,起飛距離僅為34米,高度為2.6米。這場測試總共進行了112架次,其中F-14為28次,F/A-18「大黃蜂」為91次。當年,F/A-18的最小起飛距離是117米,滑躍甲板可以有效地將F/A-18的起飛距離大幅度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