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場下的殲-11系列戰機:「沈霍伊」的理想與現實

2021-02-17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揚基

► 軍事觀察者,創業民工

2017年7月30日,內蒙古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上空,新一代殲-11系列戰機在紀念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沙場大閱兵中集體亮相。5架殲-16多用途殲擊機、7架殲-15艦載殲擊機和7架殲-11B制空殲擊機組成的陣容,佔了此次受閱34架殲擊機的一半以上。

然而,在那三道如流星一般穿過漫天黃沙的銀色光芒面前,即使是家族中綜合性能最強大的殲-16,也難免面對「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現實。而在比現實更加偏激的網絡輿論中,殲-11系列的研製生產單位更是從來難得誇獎,反而成了部分人口中的「漢奸」、「國賊」,還有人煞有介事地討論其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究竟孰高孰低。

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上接受檢閱的殲-11B殲擊機,該機是人民空軍的中堅力量

當然極端的聲音畢竟是少數,更多網友的普遍觀點是,十年前在第四代重型隱身殲擊機項目競標中的失利,是601所和112廠前途命運的重大轉折點。

縱觀世界各國軍機型號、特別是重點型號的競爭歷史,落敗一方往往要走上幾年甚至十幾年背字兒才能重振雄風,最壞的甚至有一蹶不振最終被競爭對手吞併的案例。但時間回到「718工程」一錘定音時的2007年,當時的局勢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此時被寄予厚望的殲-11B正處於鑑定衝刺階段,首批2架試生產型於2007年6月交付空1師使用;換用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的雙座型殲-11BS首架原型機也在同年年底首飛。

基於殲-11B的航電武器國產化經驗,加上對引進的蘇-33樣機T-10K-7的測繪工作,早已鋪墊許久的海軍重點型號殲-15已於同年1月正式啟動研製,7月即召開項目攻堅大會;通過對蘇-30的系統分析,特別是結合對部隊蘇-30飛機加換裝國產設備的工作,空軍重點型號殲-16已被確定以蘇-30為參考藍本展開初步設計……

所以即使將當時還在規劃中的殲-15雙座型、殲-16電子戰型等子型號,「利劍」、「神鵰」等無人機型號,以及為其他領域重大專項子系統提供驗證平臺的試驗機改裝設計等任務刨除在外,601所此時的型號任務也是滿滿當當。

如果到2012年前後,這些殲-11系列的不同程度改進型號能夠完成各自的任務目標,今天網上的攻訐也許就會消弭很多。但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總是稍微有點遠。

距離現實最近的殲-11B首先「撞牆了」。儘管通過緊急調用AL-31F發動機替代當時還不靠譜的FWS-10A「太行」實現了01批飛機按節點交付部隊的目標,但受困於整體可靠性問題,它們在列裝的頭幾年出動率並不高。

這是導致飛行員長期未能徹底掌握飛機技戰術特點的重要原因,使得該團在2011年的中國空軍首屆自由空戰競賽性考核中鎩羽而歸。直到2012年,才由時任該團副團長許利強摘得該型機的第一頂「金頭盔」。

幸好隨著包括「太行」在內的諸多機載大小系統與戰鷹的匹配逐漸成熟協調,殲-11B的可靠性和出動率不斷提升,在空軍組織的實戰化演習和針對外軍的戰備拉動中的表現也越來越好。

特別是在去年的「金頭盔-2016」中,全狀態版殲-11B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不僅在個人賽中掠得全部6頂金頭盔中的4頂,裝備該機的「後起之秀」——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此時許利強已任該旅副旅長)更是在衡量空戰能力含金量最高的團體獎項「天鷹杯」中,力壓其他參賽機種折桂,得到了軍委和空軍首長的高度讚譽。

從參加首次中巴空軍聯訓到上演「金頭盔復仇記」,從兩連冠到帶領新團隊奪得「天鷹杯」,許利強這六年的履歷也是中國空軍近年成長的縮影

但是對於定型裝備部隊已近10年的殲-11B來說,這次正名來得有點晚。隨著航電系統大幅升級的殲-10C開始整建制換裝,空戰性能特別是格鬥性能更加出色的蘇-35SK即將初步形成戰鬥力,即使不考慮劃時代的殲-20,殲-11B想在未來幾年的「金頭盔」中再創去年的輝煌,也實在太難太難了。

正如2015年剛完成從殲-11到殲-11B的整建制改裝、2016年就帶隊拿下2頂「金頭盔」的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肖軍在談及這次與殲-20、殲-16和殲-10C一起受閱的感想時所說的,「(殲-11B)剛剛『年輕』就『老』了。」

不過「老」並不等於「弱」。曾有一個經典傳言稱,由於計算不當,殲-11B應用復材不但未能減重,反倒由於增加保持平衡的配重鉛塊而更加沉重。

真實情況是,通過航電替換和復材應用,殲-11B不僅在「乾重」上比殲-11輕了數百公斤(不是七百),而且前者已經實現電子戰設備完全內置,而後者仍需外掛電子戰吊艙,實際使用重量優勢更加明顯。

實事求是地說,在空軍相當嚴格的節點要求下,仍沿用模擬電傳操縱、機體壽命沒有明顯提升等一些需要不少時間去解決的問題,並不能算是殲-11B的「罪大惡極」之處。

但有些相對並不複雜、卻能顯著提升戰鬥力的工作,殲-11B卻沒有做好。

眾所周知殲-10A早已具備使用雷霆-2雷射制導炸彈的能力,殲-10B/C也在演習中使用鷹擊-91完成過反輻射作戰科目;而掛載條件遠勝殲-10系列的殲-11B,反而「老實」到早期批次沒有對地精確制飛彈藥使用能力的地步;即使和殲-15同期生產,軟體上已經具備使用條件的後期批次殲-11B也極少掛載這類武器。

作為空軍重型機部隊的主力,空有大載彈量的數百架殲-11/11B卻只能使用無制導火箭彈和炸彈遂行低烈度戰場環境打擊任務;這對以攻防兼備為建設目標的中國空軍來說,無疑是一大缺憾。

另外,殲-11B/BS直到後期型也沒有像同門兄弟殲-15那樣,將風擋前的光電設備右置,為空中受油管留出空間;導致時至今日,總數不足百架的蘇-30仍然是中國海空軍執行出島鏈掩護大型機任務的主力機種。當然,這和我軍加油機數量嚴重不足的現狀也有一定關係。

雖然討論十年前定型的飛機得失如何似乎已經無關大局,但目前仍在低速擴充(以滿足軍改後新編制體制要求)的殲-11B機隊規模越來越大。所以總結這十年的經驗教訓,結合改革後空軍對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任務要求,尋找高效提升規模戰鬥力的改裝思路仍然很有必要;畢竟有當年靠著霹靂-11/12這兩個空空飛彈項目搞出了殲-8H/F兩型新機,以及殲-8BH/DH/DF等升級套件的案例珠玉在前。

極其罕見的一架殲-11B/BS原型機投擲國產250公斤雷射制導炸彈的畫面,注意翼尖掛架外形和半展長襟副翼,說明該機並不是殲-15/16

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空軍唯一同時參加過實戰化訓練「四大品牌」——「金頭盔」、「金飛鏢」、「紅劍」和「藍盾」的機種,蘇-30MKK多用途殲擊機自17年前「孔雀東南飛」以來,長期廣受部隊好評;不僅是踐行「攻防兼備」思想的標杆裝備,也是執行重大戰備演訓任務的不二之選。

所以外界最早對殲-16較為靠譜的想像,很像是從殲-11到殲-11B的模式:結合蘇-30加換裝國產設備的經驗,在殲-11BS的基礎上發展出中國版蘇-30MKK。

其實當初俄羅斯研製蘇-30MKK的時候,就是靠廠內遺留的T-10M(老蘇-35)的工裝和部件,加上部分蘇-27的通用部件攢出的機體;首架原型機上甚至還有不少部件來自一架燒毀的蘇-27UB殘骸,也算是榨乾剩餘價值。

其火控部分除了在T-10PU(國土防空軍版蘇-30)的基礎上提升後端處理能力,能打R-77主動雷達制導飛彈之外,最重要的是把蘇-24M的火控計算機和外掛管理系統「移植」過來,並配套升級座艙顯示設備,降低飛行員的負擔。

蘇30MKK長期以來是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的標誌

如果照這個思路,在殲-11BS的基礎上結合蘇-30的部分優點,融合2005年開始定型裝備的殲轟-7A的對地武器和火控系統——實際上這有些接近同期也在研製的殲-15的配置——是可以搞出一個簡配版殲-16的。

參照蘇-30MKK的研發裝備經驗,這種技術跨度不大的型號,其研製周期將明顯比殲-16短,而其綜合戰鬥力將和俄羅斯當時向我們推銷的蘇-30MKK3相當,考慮國產航電武器的後發優勢,部分指標還有超出;這樣不僅能迅速提升空軍的戰鬥力,還能為現實中的殲-16提供技術驗證並爭取更多發展時間。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最終601所選擇了一步到位攀登新高峰,即研製一種技術跨度大(《中國航空報》提到新機結構部分有80%的更改或重新設計、90%的系統改進、首次應用無圖製造技術),擁有以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數位化綜合火控系統和先進電子戰系統,依靠新一代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和改進型「太行」發動機實現飛行-火控-推力一體化控制,提升飛行性能和任務效能,綜合性能瞄準F-15K/SG等級的先進三代半雙重任務殲擊機。

光聽名號,就知道這可比前面咱設想的高大上多了,但要讓這些系統發揮出預想中的本事,可不是往飛機上簡單一裝就完事兒,您那叫裝卸,不叫裝修。咱就拿裝修打比方,說殲-11B相比殲-11這航電進步就比小兩口搬進一個剛扒乾淨的老二手房,為了結婚得趕緊裝修,所以壁板走線什麼的就這樣了,但什麼嵌入式變頻空調啊、5K超高清OLED電視啊都得上齊全,總之得明顯比以前住的這家闊氣。

過兩年小兩口掙了點錢,要換新房子。這回的建築面積跟那個二手房差不多,但要往裡搬的那些更加高大上的家電,不僅是業主買啥就得裝啥,還得是根據業主的需要想放哪兒就得放哪兒。你比如說業主就要在正廳裡擺個超大三層全自動涮烤一體機加全套七星級酒店浴室,那也得幹。所以說走線都是小事兒,連房子的戶型都得重新合計,要不就真成倉庫了。

然而殲-11B那種裝修,還屬於找個家電裝修老師傅就能搞定的層面;但殲-16這種就等於得讓畫圖紙的和家電維修的一起上陣,俗稱機體結構/航電架構綜合頂層設計。

問題來了,畫圖紙的平常也不合計家電的事兒,頂多看看別人家豪宅咋劃的戶型就比量一個;家電裝修師傅倒也見過不少好貨,但你讓他合計這老些東西都該咋擺可犯了難;三十年前美國師傅是給大夥上過課(「和平珍珠」/82工程),可三十年前美國師傅家裡也沒這老些玩意兒啊。

有人說了,那別人咋就沒這些毛病呢?咱也不用說猛龍了,說說梟龍就行。別看它戶型小,可預定它的業主巴鐵,手裡是有美國的房子的——F-16C/D Block50/52,高級貨;給這房子畫圖紙,那也是在充分享受過資本主義腐朽生活的業主老爺的親切關懷下完成的,再加上這邊畫圖紙的,當年也是聽同一個美國師傅上過課的(「佩刀II」/超7),腦子裡對西方的那一套很熟悉,一早就知道家電這東西硬是要得(dei),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

所以別看這小新房空調還是定頻壁掛的,電視也就是1080p LED的,其實比前面那個新裝大二手房布置得利索。如今人家的各種大小新房子也確實更舒服,沒毛病。

閒言少敘,咱還是說回東北的這房子。說這大房子落成後,等得很著急的業主立馬就去試住了。富麗堂皇那是妥妥的,可過了一陣什麼跳閘啊、wifi沒信號啊、煤氣灶壞了啊等大小毛病就出來了,少不了各家保修隊伍裡出外進的;一番折騰之後,這下正式入住時間就出了偏差,業主對開發商啊施工隊啊那都提出了嚴肅批評。

其實回頭看,也別管以前沒從頭設計裝修過房子這事兒丟不丟人了,接到這個大活首先得掂量明白自個兒的實力,然後再跟業主商量好施工規劃。

比如先裝幾個最重要、也是最有把握不出毛病的大件——其實就是咱前面說的簡配版殲-16嘛;至於其他高檔件兒怎麼放最合適,您還可以邊住邊琢磨。業主雖然性急也明白,啥房子首先都得安全踏實的住上,功能一步步完善也是正常過程。

還好,錯過了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殲-16,這次趕上了和殲-10B/C一起作為中國空軍三代半殲擊機——這一新質作戰力量集體亮相朱日和的榮耀時刻。和殲-10C一樣在翼下掛著霹靂-15和霹靂-10的它們,不僅需要證明其空戰能力不負三代半之名,能否進一步展現其超群的全天候空地精確打擊能力更加重要。畢竟全軍多個戰區的重型機單位已經為之翹首以待了那麼久,套用一句爛俗的話,請不要辜負這個改革強軍的大時代。

即將受閱的5架殲-16多用途殲擊機依次滑出跑道準備起飛

前文在設想簡配版殲-16時曾經提及殲-15的航電火控配置——殲-11B的基本架構加上海軍型殲轟-7A的任務模塊,就好比變頻空調底下放個自動晾衣架、OLED電視上面加個機頂盒之類,各種貨架產品的組合省了不少麻煩事。雖然看起來性能不夠高精尖,但考慮到中國航母部隊當前的需求,特別是考慮到培養鍛鍊第一代艦載戰鬥機部隊人員這一主要目的,殲-15這種一開始就是在保持殲-11B的空戰能力基礎上增強多用途特性的設定,還是很成功的。

當然「貨架產品」也是有代價的。由於國內在固定翼艦載機領域毫無實際型號積累,2003年從烏克蘭獲得的T-10K-7已經是最好的整機參考對象。儘管作為一架預生產型飛機,T-10K-7已經和量產型蘇-33較為接近了,但該機在蘇聯解體後一直被棄置,整機狀態已經很差,不僅無法飛行,甚至其外形尺寸都產生了形變。總之這個貨架實在是缺斤短兩,就比如說飛控這塊,硬體呢也就是將機械式液壓作動筒改為電動、採用響應速度更快的舵機等能參考一下;軟體程序這方面就只能自己經驗主義了。

按照殲-15塗裝重新噴塗的T-10K-7戰機,該機近期可能會在601所內展示

大家都見過殲-15著艦時的姿態,機頭高昂著(大迎角進近)、控制速度高度基本靠油門。跟很多強調機動性的三代機一樣,殲-15也是個靜不安定飛機,其增升手段複雜,使得低速飛行時升力中心明顯在重心的前面,也就是天生好抬頭,平時全靠飛控管著平尾給它看住了。

但如果這個迎角控制不好,平尾氣流受主翼遮蔽影響而劇烈變化,導致平尾自己都顫振失效時,這個抬頭病可就按不住了,這也是蘇-27系列電傳故障多體現為機頭急劇上仰的根源。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在迎角等數據進入規定的危險邊界時,飛控系統是能糾正的;但如果顫振導致動作筒部件出現故障,進而使驅動平尾的電傳信號消失,此時飛控就會自動從「起飛著陸」狀態轉入「剛性連接」狀態。

簡單說就是這時候沒有反饋控制,杆推多大平尾就轉多大,就跟連在一起一樣,老靈敏了。在中高空遭遇這種險情的飛行員可能還有時間適應這種好比突然把搖杆拿走,只讓你用鍵盤的操縱方式;但對於準備降落的艦載機飛行員來說,無論是速度還是高度都不允許太多選擇了。

而在蘇-33上,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非常簡單粗暴——把危險邊界進一步收窄,迎角大一點,飛控就把機頭往下按。所以基於這個邏輯,從「起飛著陸」狀態轉入「剛性連接」的過程也沒有設計過渡狀態——反正咱這刀砍下去了,要是再出事兒可就不怨咱沒想到了。

然而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使得飛行員必須進行較為精細的操縱,在平時的低強度訓練環境中,這種解決方式也就湊合了;但如果進行長航時複雜戰術科目飛行,飛行員的精力體力大量消耗之後再去操縱飛機著艦,或者是戰時完成作戰任務後返航著艦,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完成高強度戰鬥任務後順利攔阻著艦,需要飛行員和飛機都有著出色的發揮

艦載機使用經驗極其豐富的美軍深入研究過高強度飛行對飛行員著艦時技術和心理的影響。採用全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的F/A-18E/F低速大迎角性能很出色,但由於也存在「不易低頭」的問題,因此對起降階段的飛控進行了優化,從正常飛行進入起降階段的過渡轉換使飛行員的著艦操作更放鬆,提升了總體安全係數。

隨著中國海軍艦載機使用經驗的積累和飛行隊伍的擴充,經歷幾次事故後的殲-15飛控系統必須深入改進才能真正滿足未來使用需求。

其實不僅僅是飛控,航母起降環境的特殊要求使得艦載機在與之關聯的所有領域的技術取捨都幾乎完全不同於陸基飛機。現階段的技術仍然只能儘可能降低——但也無法消滅這種差別。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殲-15在遼寧艦上的每一次起飛和著艦,都是其科研生產單位在艦載機技術領域的又一次積累。儘管這個起點未必很高,但這種「積跬步而致千裡」式的進步,是競爭對手很難通過模擬計算去彎道超車的。

近期網絡圖片表明,去年7月試飛的殲-15彈射起飛驗證機和國產彈射器也已經開始同步地面試驗工作。這架機號為5X1的驗證機,除了能看到前機身特別是與起落架相關結構的對應改進特徵之外,其餘部分外觀與量產型殲-15基本一致,這次「慎之又慎」的目的明顯是為了保證彈射試驗的進度。

進行陸地彈射試驗的殲-15彈射起飛驗證機。注意①粗大的前起落架及其斜撐杆,由於它們佔用空間較大,艙蓋內的防凍液箱也被取消;②改進後的主起落架;③彈射指揮室

說到彈射起飛,可並不僅僅是把前輪柱子和支撐杆兒加粗那麼簡單。舉個例子,僅僅將前起落架緩衝器從單腔結構改為雙腔結構,就能使殲-15在彈射起飛離艦時的迎角增加6度以上,使得艦載機「斤斤計較」的起飛重量又有了提升空間。早點試驗早點發現問題,就能早點把彈射這道關過去,早點讓殲-15後續型號完善起來。這次的「慎之又慎」,還真沒毛病。

回望過去,殲-11B和殲-16這些被寄予厚望的型號,總是或多或少給人留下過欠缺完美的印象;如果再不能把握住海軍艦載航空兵這支誕生不久卻又前途遠大的力量的脈搏,長期缺乏新研型號的技術積累,將導致這支其實不缺團結和熱血(缺什麼呢……)的團隊的科研競爭力未來進一步下降。但願「飛鯊」在海軍還算順利的起步,能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十年前,「槍挑三代機」曾經是二代機部隊中不甘平凡的雄鷹們的戰鬥宣言;十年後,另一群更加自信的雄鷹們已經喊出了「橫掃三代機」。

今天的三代機部隊作為空海軍航空兵的中堅力量,該如何挖掘裝備性能構建體系融合?而仍然要繼續研製生產三代機以徹底替代二代機的科研廠所們,又該如何把四代機的研發理念融入三代機的改進中呢?

期待下一個更加精彩的十年吧。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相關焦點

  • 中國殲10戰機亮相巴鐵閱兵,幕後往事卻令人心酸!|軍情晚報
    ▲巴基斯坦閱兵式上展出的遠程地對地彈道飛彈本次閱兵式巴基斯坦邀請了中國、亞塞拜然、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等國軍隊派出戰機或人員參加了閱兵,據稱本次閱兵還邀請了印度官員參加但遭到了拒絕在1998年的同一天14時28分,殲-10戰機原型機01號在成都成功首飛,中國由此成為世界第五個能獨立研發第三代戰鬥機(美標)的國家,3月23日也成為殲10戰機的生日,距今已有整整21年。
  • 攻擊-11無人機進行RCS測試 — 殲-20也做過,或將進入量產
    文|每點新防務提起沈飛和瀋陽所,想必大家會想到殲-11系列這個「拳頭」產品,這也是目前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裡的「當家戰機」
  • 經典戰機系列:東方猛龍——殲-10
    殲-10A殲-10戰機(編號J-10,軍方代號」猛龍「,北約代號 「火鳥」)是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我國第一款單發,全天候,多功能的第三代戰機,從氣動外形到航電系統可以說摒棄了中國戰鬥機40多年來仿製蘇系戰機的歷史。
  • 這才是雙11的頭條!殲20戰機首次打開彈倉亮出飛彈
    視頻來源|航空面面觀11月11日10點55分左右,殲20戰機四機編隊低空飛過航展現場,為中國空軍69歲生日獻禮。殲20在表演中還打開了彈倉,亮出了霹靂12飛彈,彰顯強大戰鬥力!忘不了1951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組織9架「圖-2」轟炸機轟炸大和島,遭遇敵30餘架P-51「野馬」戰機攔截。我軍4架戰機被擊落,32名空軍戰士在戰鬥中犧牲,最年輕的僅19歲。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圖片說明:「白頭」殲-11B 航空工業沈飛稿件配圖顯示,進行最後一次試飛任務的是一架殲-11平臺的重型戰鬥機,該機最大的特點是使用了白色的雷達罩,這和之前的殲-11、殲-11B戰機形成了鮮明對比。圖片說明:「白頭」殲-11B 航空工業沈飛從試飛戰機的外觀上來看,這架戰機系屬於殲-11B戰機平臺上的改進型號,最典型的外觀特徵當屬其翼尖為適配霹靂-8B設計的「L」型發射架。
  •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國產戰鬥機中流砥柱
    從官方報導中可以看到沈飛車間有多架殲-11B在生產從報導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網際網路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然而,殲-11B到底是復產,還是一直就沒有間斷生產,這個問題恐怕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仍然說不清,不過,沈飛方面仍然繼續生產這款戰機,至少說明中國空軍對其有著現實需求。
  • 軍迷速成指南:14個關鍵詞幫你在閱兵前1小時內偽裝成行家
    再過幾個小時就閱兵了。如果之前都沒怎麼關注過軍事,我來教你如何花點時間學幾招來在看閱兵的小夥伴身邊顯得與眾不同。
  • 殲11戰機鎖定F16,巴基斯坦終於醒悟,引進殲16是當務之急
    F16接近轟6K2月20日,據《自由時報》報導,空軍的轟6K轟炸機進行遠海長航訓練時,曾遭到F16跟隨監視,這架F16曾一度貼近轟6K進行拍照,後據當地媒體援引知情軍官的話聲稱:一架護航的殲11戰機對F16進行了驅逐,在纏鬥過程中,殲11戰機開啟火控雷達鎖定了F16,不過雙方並未發射實彈。
  • 沈飛第4代機殲-14「雪鴞」與殲-20「威龍」競爭落敗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從其採用鴨式氣動布局和腹部DSI進氣道以及內置隱身彈倉來看,其應該是一架注重機動性的隱身戰機。雖然後來這件事不了了知了,大家對於該機後來的何去何從也都沒了興趣。有人說上面這架未知型號的隱身戰機是沈飛研製的,也就是後來被我們大家稱之為殲14雪鴞的新型戰機,其最早就是用於和現在已經裝備服役的殲20競爭空軍的下一代隱身戰機項目的。
  • 殲- 20首飛十年,期待下個X-20
    嶽書華攝十年,殲-20經歷了什麼2011年1月11日12時48分,在祖國大西南一隅,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戰鬥機騰空而起、直插雲霄,下午1時11分中國四代機發展史上一個歷史性時刻到來了——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代機殲-20成功降落完成首飛。
  • 臺媒:解放軍殲-11、殲-10戰鬥機越過「海峽中線」
    -11、殲-10戰鬥機短暫越過「海峽中線」。於是,在巴士海峽這一塊,臺軍升空伴飛的戰機和解放軍護航的戰機空中相遇是難免的,甚至發生過鎖定的事。東方老師初步統計了一下,目前解放軍通過巴士海峽的戰機主要有轟-6K轟炸機,殲-11、殲-10、蘇-30、蘇-35等戰鬥機,空警-2000、空警-500預警機,以及各種偵察機和加油機等。而臺軍升空伴飛的主要是F-16、幻影-2000和IDF戰機等。
  • 殲15電戰機打隱身戰機不現實,但可打敵預警機或成絕技!
    隨著殲-15電子戰飛機頻繁試飛,這種我軍第一代艦載電戰機成為近日網絡熱門話題,對於該機的編號,有的人說是殲-15D,有的說是殲-17,不一而論。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11是蘇-27型戰鬥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鬥機。「殲-12戰鬥機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
  • 殲11輸給鷹獅戰機,卻能大勝殲10,是否說明國產四代機技不如人?
    ,透露了姚凱在金頭盔小組比賽時曾連續打出2場64:0的佳績,而姚凱駕駛的就是殲11戰機,並且姚凱還在天鷹杯團隊賽中再次奪魁,姚凱所在的殲11戰機部隊,力壓殲10、蘇30等同代戰機獲得最高殊榮,也從側面證明了重型戰機依然是空軍不可替代的主力戰機。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如今中國的「殲」字頭戰鬥機的聲譽已不亞於美國的「F」字頭戰鬥機,從殲-7在世界範圍內大賣開始,後續跟進的殲-10/11/15/16,以及世界上第二款入役的五代機殲-20,每一款戰機的問世都代表著我國軍用航空領域的進步,
  • 迫不及待看閱兵?央視獨家視頻帶你回顧近年閱兵震撼場面 感受難忘燃情瞬間
    也有網友直接點出了自己期待的新裝備——殲-20、轟-20、東風系列飛彈……  還有網友問,央視新聞會直播嗎?答案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這麼重大的活動我們怎麼會缺位?這裡透露個小秘密,在央視新聞新媒體平臺,會給你很多不一樣的視角。具體能看到哪些高精尖裝備將在十一當天揭曉,敬請期待!  自2015年以來,我國一共舉行了四次規模較大的閱兵。
  • 93閱兵中的武器介紹完整版(by 金亦凡)
    編者按:金同學在上學期班會課上和大家交流了核武器,這次恰逢93閱兵,大家一起欣賞下他的又一力作吧。最近有不少人在黑95,但它被黑不是沒理由的,問題最大的就是它的瞄準基線。殲-15是中國仿製俄羅斯蘇-33的航母專用艦載機,已經在遼寧號上成功進行了起降測試。由於受到航母滑躍甲板的限制,目前殲-15還不能再滿載情況下從航母起飛。
  • 殲-20戰機全解析!
    從2011到2016年,從1月11日到11月1日,從成都到珠海,從那個聖誕節的最佳禮物到在全國觀眾面前留下的驚鴻一瞥,五年來,殲-
  • 官方宣布殲-10C擔負戰鬥值班 再也不用擔心美帝的巡航飛彈攻擊了!
    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   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公開亮相,受到海內外輿論廣泛關注。裝備殲-10C戰機的空軍航空兵部隊在新時代練兵備戰中再出發。駐訓高原、礪劍雪域、穿越山谷,殲-10C的戰鬥航跡貫穿著「一切訓練都是為了作戰」的理念,實現了從「練為戰」到「練即戰」的轉變。
  • 殲-11殲-16傻傻分不清?這篇文章告訴你!
    由於殲-11系列和殲-16都源自蘇-27戰鬥機,而我軍還裝備有大量的蘇-27、蘇-30、蘇-35和殲-15戰鬥機,因此如何辨認這些外形都非常相似的戰機,對很多網友而言確實是一大難題。不過,如果掌握了相關的知識,識別這些戰鬥機其實並不困難。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解讀,究竟該如何識別我軍裝備的各種蘇-27系列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