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已首飛50年:「空中美男子」老了,你還會記得他嗎?

2021-02-19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1969年7月5日,一架外形修長而優美的殲擊機在試飛員尹玉煥的駕駛下,在瀋陽成功完成首次飛行,殲-8由此開始書寫半個世紀的傳奇。這是中國第一次自行研製高空高速殲擊機,意義十分重大;「航空工業」微信號發布了大量首次公開的歷史資料影像,以紀念殲-8首飛50周年。

殲-8第一架原型機,注意0001的編號。現在網絡上對殲-8有讚譽、也有質疑,但對任何武器的評價都不該脫離時代背景。殲-8首飛恰逢建國20周年,國土防空作戰的壓力仍未減輕,U-2高空偵察機持續窺探,東南方向面對強敵的F-4、F-105,北方要面對米格-23、圖-22等超音速戰機。此時殲-8橫空出世,在當時的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1965年,國內已經基本消化了米格-21的全套技術資料,從仿製開始轉向自主設計,提出了殲-8的方案。注意左上站著的那位手中拿著殲-8模型,面前擺著一架帶雷達、兩側錐形進氣道的雙發戰機模型。當時國內做了很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預研方案,但是由於國內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而無力實現,最終選擇了「殲-7雙發放大」,除此之外幾乎都很難成功。 

即使如此,從仿製轉型到自主設計談何容易,當時不管是氣動、結構、材料,還是發動機、武器、航電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基礎學科、技術和工藝的空白需要填補。圖為殲-8首飛之前,進行地面滑行試驗。 

舉個很著名的例子,1977年,時任601飛機設計所所長的顧誦芬親自搭乘殲教-6殲擊機,三次升空跟飛在殲-8後面觀察拍攝氣流和振動情況,最終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殲-8跨音速抖動技術難題。長達10年的試飛,1025個起落,663個飛行小時,這個數據現在看來並不多,但是當時的綜合國力背景下卻很不容易。 

1980年3月殲-8設計定型,真正具備實戰能力的殲-8I於1985年設計定型,開始批量生產。空軍將其作為緊急截擊作戰飛機來使用,並充分發揮其航程大、作戰半徑遠的優點,首次嘗試更多、更現代化的戰術戰法。但是80年代世界空戰樣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殲-8I服役即落後,改進勢在必行。

1984年6月12日,經過重大改進的殲-8II原型機首飛成功。殲-8II摒棄了早已落後的機頭進氣,前機身全部重新設計,換裝了大尺寸雷達和兩側進氣。1985年,殲-8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殲-8II經過長時間改進,發展出殲-8 IIM、殲-8D、殲-8F、殲-8M、殲偵-8等多個型號,成為中國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天候、多用途國產戰鬥機。

五十年的殲-8發展史,也是一部中國航空工業從弱到強的發展史,歷經坎坷和曲折,受到過讚譽,也受到過質疑。某種意義上講,殲-8不止是一種戰鬥機型號,還承擔了大量的技術試驗任務,取得的寶貴試錯經驗極大促進了中國航空事業的後續發展。更重要的是填補技術空白的過程中對人才的培養,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顧誦芬、管德、李明、楊鳳田、羅時大、李天等一大批專家填補、發展和豐富了國內航空相關基礎學科,意義非凡。

可以說殲-8是一代人的記憶,老一代軍迷總是調侃「殲八槍挑F22」,戲謔之餘還有很多沉重的詞彙「和平典範」工程,南海撞機,81192,王偉……如今殲-20、殲-16、殲-10C、殲-15早已接過了殲-8的重擔,殲-8也真的年過半百了,老了,淡出了人們視線。但是,這種奮發圖強的精神,永遠會激勵所有支持祖國航空事業發展的人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春節特別報導④|「空中美男子」殲-8 :總師「用命」消隱患 烈士王偉的英雄座駕
    作為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戰鬥機,殲-8僅僅用了四年多時間就實現了首飛,堪稱世界軍用戰機研製歷上的奇蹟。1969年7月5日,殲-8戰鬥機首次試飛成功。在隨後長達十年的試飛過程中,殲-8累計飛行1025個起落,共計663個飛行小時,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1979年12月,殲-8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 八三工程,性能優於殲-10 — 不爭氣的爭氣機殲-8III
    任誰都想不到空中美男子殲-8居然還有一款三代改型,而且初始設計性能要求優於殲-10戰鬥機,只不過試飛過程兩次重大事故,直接導致了這款爭氣機的落幕。考察之後對於美國航電、雷達等系統的先進性相當認可,考慮到價格以及保持裝備自主性的需要,1984年中美雙方達成為殲-8加裝電子火控系統項目。這就是兩年後的「和平典範計劃/八二工程」,中方花費5.01億美元為50架殲-8II換裝AN/APG-66雷達,以及升級慣性導航設備,平視顯示器,大氣數據計算機和一個新的數據總線等。
  • 中國航空史上最具爭議的戰機:殲8讓我們學到了這些教訓
    ▲空中美男子,空中蔡國慶這些稱號不知承載著多少中國人的期盼與希望殲8戰鬥機從空中美男子到和平鴿,承載著一代人的夢想,遭遇了無數的挫折▲米格21戰鬥機米格21戰鬥機,二代機裡面的精品,個頭小機動性好速度快,行走江湖50年,數量上萬,戰功卓著。
  • 步子邁太大,被發動機給毀了的新機,八三工程殲-8III
    任誰都想不到空中美男子殲-8居然還有一款三代改型,而且初始設計性能要求優於殲-10戰鬥機,只不過試飛過程兩次重大事故,直接導致了這款爭氣機的落幕
  • 日本二代戰鬥機終於退役,將被F35取代,差點和殲8用同款雷達
    1984年,第一架由日本本土改進的F-4EJ-KAI(日語「改」的發音)首飛,它把老式的單脈衝火控雷達換掉,改裝了F-16用的APG-66脈衝都卜勒機載火控雷達,具備F-15J所用的AIM-7F「麻雀」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的發射能力,而在同時,F-4EJ-KAI還具備投射ASM-1(80式)/ASM-2(93式)空對艦飛彈的能力,「解鎖」了當初被「封印」的攻擊能力。
  • 殲35明年首飛?真的會是隱形艦載機嗎?國產戰機是如何起名字的
    中國航空研究院的近期一篇文章似乎是火上澆油,稱「確保新一代戰鬥機2021年首飛如期實現」,不少人都把它和傳說中以FC-31「鶻鷹」隱形戰鬥機為基礎研發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聯繫在了一起,甚至有人「劇透」了它的型號是殲-35。我僅僅從起名字角度,分析一下這消息靠譜嗎?
  • 西部戰區曝光大量空中加油畫面,殲8寶刀不老,對付陣風有絕招
    新曝光的場景顯示,殲8和大型加油機有力配合,在空中悍勇出擊,盡顯戰力剽悍。畫面可見,冬日的陽光映灑在飛機上,格外耀眼。有著"空中美男子"之稱的殲8,組成兩機編隊,緊跟在大型加油機之後,形成了一幅幅令人心潮澎湃的畫面。作為由中國航空工業沈飛研製,當時頗為耀眼的一款戰鬥機,殲-8承載了一代國人的航天護國夢。它也是一款高空高速截擊機。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從殲-1至殲-16戰鬥機、列裝與沒有列裝的機型都有,在這裡你可能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一)殲-1(具體來說應該叫做殲教-1)該機為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款噴氣式飛機(注意,它是首款噴氣式飛機,不是戰鬥機!
  • 殲-10之父走了,他一輩子獻身中國軍工,致敬多少次也不為過
    可以這樣說,他的一輩子都獻給中國軍工,我們欠他一句謝謝!1930年出生於昆明的宋文驄,中學時期就參加革命。建國後,宋文驄先是在空軍某部任飛機機械師、中隊機械長。1954年8月被選送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飛機發動機專業深造。
  • 一代中國軍迷的失落絕望,因她的首飛,被破除!
    十年前的今天,殲-20首飛,石破天驚!現在的90後、00後軍迷,很難理解那一代軍迷對殲20首飛的激動,畢竟現在航母下水、電磁彈射、055/075都相繼變成了過氣網紅,一架飛機首飛有什麼值得激動的?這種戰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殲8戰機高空高速的優勢,飛行到22000米的高空利用雷達發現F-22然後擊落,這套理論是基於殲8比F22飛得更高,而F-22的隱身主要針對正面,其上部隱身能力較弱。
  • 殲20亮相,總設計師楊偉「火」了!可我們所有人卻把他忘了……
    曾經,面對記者,殲-20總設計師楊偉,進行很長時間的情緒調整後,說,他是我恩師,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1990年,我申請出國,就差辦籤證了,他飽含感情地說「別走了」,三個字,把我留下了…… 楊偉說的恩師,是宋文驄,中國飛機總體設計專家,殲-10的總設計師。
  • 殲20首飛10周年,F35已超過600架,為何速度如此之快?
    年的1月11日,是殲-20隱身戰鬥機首飛10周年的紀念日,軍迷們都期待這一天還有新型戰機的首飛,這些預期包括安裝渦扇-15C發動機的完全版殲-20、殲-20的雙座型戰機,海四代艦載戰鬥機,或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劃掉,是轟-6Z)等等。
  • 殲 - 20首飛已十年,讓我們大膽展望X - 20
    2021年1月11日是屬於中國第五代最先進型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十周年的日子。
  • 27年前雙十二,中國爭氣機殲-8III首飛,卻成了爭議機!
    ,中國航空工業發布了了一則消息:【殲8Ⅲ飛機首飛成功】,主要內容是:1993年12月12日,殲8Ⅲ飛機首飛成功。這一款戰鬥機的簡介是:該機在殲8B飛機基礎上,裝配了與「八二工程」相當的國產化航空電子綜合火控系統,換裝了新研發動機,並移植了殲8D受油機的技術成果,增強了武器系統能力,飛機作戰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 【殲7E首飛三十年】為了建立強大的空中威懾力量——記研製殲—7E系列戰鬥機的西工大群體
    1998年6月8日下午,在空軍第三試飛大隊大隊長錢學林的駕駛下,以發動機最大狀態起飛,經過22分鐘飛行後正常著陸,成功地實現了首飛。2001年完成飛行試驗。殲-7FS最突出的改進在於沙老師提出的更換新的帶下頜進氣道的進排氣布局,配裝大推力渦噴-13改進型發動機,安裝大功率的機載雷達和交流電系統,加裝視頻記錄系統、飛行參數記錄系統和武器管理系統。使殲-7飛機首次具有了發射中距空空飛彈的能力。
  • 如果當年殲10不幸下馬,沈飛這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8IIACT原型機,鴨翼很醒目,威猛 攝影20年前的1998年,中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實現了首飛,並在2003年進入空軍領先試用。▲萬幸它已修成正果在1986年,殲-10項目正式上馬後,它在技術和資金的雙重限制下步履蹣跚。
  • 一款殲-7還要飛多久?我國遲遲不淘汰的七爺,真的老了嗎?
    現如今,我國軍工在很多的領域之內,都迎來的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對於我們軍迷來說,大批的新型尖端裝備更是層出不窮,這是我們的軍工人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隱忍達達的一個成果
  • 還記得豔驚四座的殲-10B嗎?其實「推力矢量技術」一直在進化
    因為,英國軍方認為「一戰」最晚到1915年就會結束,而九號飛艇要到1916年初才能具備戰鬥力。九號飛艇採購計劃雖然中止,但幸運的是,這種推力矢量技術被沿用了下來。不過,這次接棒的已不是飛艇「宗室」,而是飛艇的旁系「親戚」——飛機。
  • 我國艦載機殲-15或已換裝最新的WS-10B發動機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