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典範前後,最先進殲-7、殲-8被美國看個遍 — 我們得到什麼?

2021-02-19 新刀口談兵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起伏跌宕,早期全套引進蘇套裝備研製體系,至少在上世紀50-60年代實現了巨大飛躍。起步晚起點早,直接跨過活塞動力進入噴氣時代,代表機型包括米格系列改進而來的殲-5、殲-6、殲-7戰鬥機。這些戰機在同期絕對是先進的代名詞,不過隨著後期技術引進受限,接下來幾十年間只能依靠這些戰機守衛領空,直到80年代後才慢慢有了相對先進殲-8。

回到「和平典範」項目,也稱為和平珍珠或八二工程,這是當年最大型和最重要的航空對外合作項目。主要用於改裝升級我們最先進的殲-8II,當然由於不可預見性因素,最終這個項目不了了之。

同期,隨著美軍假想敵中隊使用的米格-21等機型逐漸老化,無法有效展開對抗訓練,然後就從中方採購了兩個中隊40架殲-7戰鬥機用於補充(也有說12架)。那麼問題來了,這兩款在當我們最先進戰鬥機就這麼送到美國手上,在被研究個精光之後到底對我們產生多少好處?

80年代空軍主力

從殲-8II送往美國改裝開始,這個歷史背景是建立在蘇聯圖-22「眼罩」,以及圖-22M「逆火」戰略威懾之上。當年雙方在邊境陳兵百萬,面對鋼鐵洪流坦克、武裝直升機立體攻勢多少還有點應對能力,但是圖-22這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出現就不是那麼輕鬆可以解決。

為抗衡共同的對手,作為大武庫計劃下配套方案美國提供低配版F-16/79,用以建立「戰隼走廊/獵隼走廊」攔截圖-22。甚至為獲得中方這個大客戶,美方還願意提供F-14及配套AIM-54「不死鳥」,法國則提供了幻影2000。

前者看不上後者買不起,在此背景下決定通過引進航電系統升級殲-8II,1984年,美國同意將殲-8II列入對外軍售渠道,1986年雙方籤訂合同由格魯門負責進行升級改裝,也就是後來知名的「和平典範計劃」。

殲-8II改裝項目主要是航電系統,包括50套機載雷達及火控系統,另外還包括5套備份庫存,總計5.01億美元。換裝AN/APG-66雷達,性能相當於F-16block15批次以上水平,航電設備的改進使殲-8II擁有三代機遠距作戰能力。

按照雙方約定,美方負責對殲-8II航電設備進行升級,所有工作都在美國完成。美方設備製造商可以接觸送往美國殲-8II戰機,升級包括雷達、慣性導航設備、平顯、大氣數據計算機及新的數據總線,約定於1991年交付。

結果大家都知道,由於國際環境變化,1989年6月美國單方暫停軍事技術合作,殲-8II改裝工作就此終止。

雖然同年格格魯門公司出於利益考慮,表示可以完成該項目但要求多支付2億美元,最後中方選擇放棄,已被美方從內到外研究個遍的兩架殲-8II,直到1992年才得以回國。

雖然八二工程沒能完成對我們的損失顯而易見,但是通過這個項目進行,中方技術人員得以了解世界航空發展趨勢開闊了視野。

從技術角度出發,1553B數據總線標準得以確立,將不同廠商航電設備規範化、標準化。思維上的拓展和標準體系建立,才是該項目合作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穫,包括後期殲-8的升級改進都以此為基礎進行。

除殲-8改裝升級計劃之外,上面提到的美國採購殲-7戰鬥機同樣意味非凡,要知道以當時美國軍事裝備水平不可能購入更低端戰機。在此之前,美國由于越戰吃完米格小飛機的苦頭,因此建立了假想敵中隊(第4477測試和評估中隊)。找蘇聯買是不可能了,因此通過以色列繳獲和埃及提供,前後獲得18架米格-21、12架米格-23,以及少量米格-17戰鬥機。

隨著使用時間增加戰機壽命消耗以及配件來源不易,出於應對共同的對手需要,也為了維持假想敵中隊能順利進行對抗訓練。

進入80年代後,美方選擇以正規渠道從當時關係較好中國購入,可能對於美國來說殲-7等同於米格-21,從戰機分代看也就是一款二代機對美軍現役戰機構不成優勢。不過出於模擬對抗演練的需要,以及或多或少了解中方裝備體系和戰鬥力需求,再加上補充假想敵中隊損耗就有了這麼一個軍購。

隨後美軍對抗訓練中就多了新成員,來自中國的殲-7戰鬥機,同屬米格-21家族要區分還真有點不容易。除整機提供外,中方還對米格-21系列提供售後零件支持,反正收費售後美帝的錢不賺白不賺。

下圖是紅鷹中隊米格-21家族,左邊米格-21F-13戰鬥機,右邊白色是殲-7B戰鬥機。

回到重點,隨著殲-7的到來美軍假想敵中隊訓練量大幅提升,模擬一些小規模衝突。這些訓練給飛行員提供了真實的準戰場體驗,而且在飛行員之間進行總結並傳授,這對於未來可能到來實戰提供了更多生存機率。

其實以80年代中美關係來看,美方願意提供的先進機型技術不少,從互惠互利角度考慮出售國際上已不先進戰機,獲得資金及技術來源還是很划算。

當然,這個先進程度是針對全球範圍而言,畢竟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殲-7還是那個時代的主力。對美出售相當於在未來作戰中裸奔,不過相應的在中美整個防務合作中,我們交了學費也是也學到很多新技術、新思維,整體一比較還是賺得比虧得多。

相關焦點

  • 八三工程,性能優於殲-10 — 不爭氣的爭氣機殲-8III
    考察之後對於美國航電、雷達等系統的先進性相當認可,考慮到價格以及保持裝備自主性的需要,1984年中美雙方達成為殲-8加裝電子火控系統項目。這就是兩年後的「和平典範計劃/八二工程」,中方花費5.01億美元為50架殲-8II換裝AN/APG-66雷達,以及升級慣性導航設備,平視顯示器,大氣數據計算機和一個新的數據總線等。
  • 殲8輕鬆秒殺IDF戰鬥機?此事當真否?
    ,而1986年沈飛和美國一起搞殲82戰鬥機航電提升計劃,叫和平典範計劃,最終殲82戰鬥機的所有參數性能火控操縱性能完全對美國一覽無遺,實際上這個殲82戰鬥機對美國而言,已經完全廢了。事情都是這樣,最壞的事情也可能帶來最好的後果,通過和平典範計劃,我國拿到了F16戰鬥機的標配雷達AN/APG-66雷達,還有利頓公司的LN-39慣導系統, P-1090平臺可達到的精度為0.2~0.3海裡/小時,平臺平均故障間照時間為2000小時,這比我國原來的設備好幾十倍。
  • 中國航空史上最具爭議的戰機:殲8讓我們學到了這些教訓
    殲8戰鬥機是我國戰鬥機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飛機,充滿了各種光怪陸離的色彩,從80年代出場開始一直掛著國產最先進戰鬥機,到了2000年後,由於各種千奇百怪故障不斷公開,造成了網絡口伐筆誅,形成了無比巨大的反差
  • 步子邁太大,被發動機給毀了的新機,八三工程殲-8III
    考察之後對於美國航電、雷達等系統的先進性相當認可,考慮到價格以及保持裝備自主性的需要,1984年中美雙方達成為殲-8加裝電子火控系統項目。這就是兩年後的「和平典範計劃/八二工程」,中方花費5.01億美元為50架殲-8II換裝AN/APG-66雷達,以及升級慣性導航設備,平視顯示器,大氣數據計算機和一個新的數據總線等。
  • 中國為什麼需要山東艦 金一南:從殲20和殲8的差距講起
    空軍力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薄弱環節,因為以前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主要是蘇聯空軍的技術,包括我們的殲-5、殲-6、殲-7甚至殲-8,都是來自於蘇聯技術。  後來在80年代中期,我們曾經想要獲取一些西方的技術,包括美國曾經答應幫助我們改造殲-8II型戰鬥機,當時叫中美的所謂「和平珍珠」計劃,就是安裝美國F-16A和F-16B的雷達,搜索雷達、火控雷達,讓殲-8II起碼在電子作戰方面初步具有F-16A和F-16B的水平,但是這個計劃根本就沒有實行。
  • 金一南:從殲-20和殲-8的差距講起
    金一南:這個飛躍讓我們國人感到非常驚嘆。空軍力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薄弱環節,因為以前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主要是蘇聯空軍的技術,包括我們的殲-5、殲-6、殲-7甚至殲-8,都是來自於蘇聯技術。後來在80年代中期,我們曾經想要獲取一些西方的技術,包括美國曾經答應幫助我們改造殲-8II型戰鬥機,當時叫中美的所謂「和平珍珠」計劃,就是安裝美國F-16A和F-16B的雷達,搜索雷達、火控雷達,讓殲-8II起碼在電子作戰方面初步具有F-16A和F-16B的水平,但是這個計劃根本就沒有實行。
  • 金一南:從殲20和殲8的差距講起,中國為什麼需要山東艦?
    有評論認為,殲-20、運-20、直-20相繼亮相,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20時代」。一南教授您如何看待不斷豐富的「20家族」?金一南:這個飛躍讓我們國人感到非常驚嘆。空軍力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薄弱環節,因為以前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主要是蘇聯空軍的技術,包括我們的殲-5、殲-6、殲-7甚至殲-8,都是來自於蘇聯技術。
  • 中國最先進隱形戰機殲20首次亮相珠海航展,視頻看100遍都不夠!
    今天大家最關注的事是什麼?
  • 中國殲-7飛機
    殲-7ⅡA是在殲-7Ⅱ的改型,加裝了引進的英國馬可尼公司的先進航電和火控設備。空速管縮短,移到機頭右上方,並改為固定式。雷達天線罩得到改進。垂尾頂部安裝有甚高頻天線。殲-7ⅡH、殲-7HH(海航)可使用霹靂8型紅外製導空空飛彈。
  • 什麼是殲-35?為什麼上艦會是殲-35?
    好了,書歸正傳,我們來聊聊海四代——殲-35。現在大家都有個最基本的認識,海四代必定是北所的產品吧?還沉醉於「南北所之爭」「抬南壓北」快感之中的同學,請認真看下以下的截圖。戰鬥機比較小,這中間過去了7年,而國產航母又是新傢伙又是大傢伙,根據「閃懂」號建4年,試2年的經驗來說,03(18號),04(19號)航母最理想的情況是在2024年及2028年前後正式入列。
  • 40場大戰,沈飛殲8性能全面超越成飛殲7,空戰卻一直贏不了!
    本文作者:大水來
  • 中國差點引進F14戰機,如引進可能就沒殲15什麼事了
    如果在當年中美蜜月的背景下引進F-14戰鬥機,那麼說不好殲-11的編號就是F-14啦(當時殲-9項目已經夭折,而殲-10項目已經在開展,剩下的編號就是殲-11),而由於F-14是艦載戰鬥機,那麼基本上就沒殲-15什麼事情了,直接一步到位空海軍同一機型!
  • 服役40多年的殲8,上個世紀造價5400萬,換回了什麼?
    殲8的製造是相當困難的,從構築全機的100多個組合件、1200多項標準件以及11,400多個零件的角度來看,該款殲擊機的製造難度要遠比殲6、殲7困難得多,好在我國借鑑了英國以及前蘇聯的一些先進經驗,最終設計出了局部規制,局部模胎等一系列協調辦法,這才最終完成了該款飛機的研發與製造。
  • 從初代殲-11到終極殲-7:中國空軍的「影子家族」殲擊機
    隨著殲-9於1978年12月最終徹底下馬轉入課題研究,殲-11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就是二十年後的「十一號工程」了;而「超殲-7」更是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響應,在政治運動和時代大潮中只是個小角色的第一代低成本殲擊機計劃,就此終止。
  • 用殲-7換二手殲-10,殲-7戰鬥機再退役一個旅,但現役數量仍有300多架
    該單位此前裝備的是殲-7戰鬥機取代殲-7G戰鬥機位置的,是雙座型的殲-10S戰鬥機和單座型的殲-10A戰鬥機。考慮到現在殲-10戰鬥機的主要生產型號,是更加先進的殲-10C戰鬥機。因此,南部戰區的這個航空旅接收的這批雙座型殲-10S和單座型殲-10A戰鬥機,也是其他兄弟部隊換下來的。
  • 《翱翔雄心》震撼搶鏡的梟龍戰機 如何從殲7走到今天
    對於這架見證著中巴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的戰鬥機,巴基斯坦空軍曾對其評價稱:在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哪個第三世界小國能像巴基斯坦這樣自行研發並生產一種先進戰鬥機,我們做到了。  緣起「超7」——殲-7現代化升級的初步嘗試
  • 殲8已首飛50年:「空中美男子」老了,你還會記得他嗎?
    1969年7月5日,一架外形修長而優美的殲擊機在試飛員尹玉煥的駕駛下,在瀋陽成功完成首次飛行,殲-8由此開始書寫半個世紀的傳奇。當時國內做了很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預研方案,但是由於國內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而無力實現,最終選擇了「殲-7雙發放大」,除此之外幾乎都很難成功。
  • 服役50多年,殲7為什麼還沒有退役?看完全明白了!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到了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就是五代機了。而在上個世紀美國研製出了F-22這款五代機後,俄羅斯又搞出了蘇-57這款五代戰機,之後我國研製出了殲20,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五代機的國家。 對於國人來說,殲20是我們的驕傲。它的隱身能力和超遠視距打擊能力讓中國的國防能力獲得了極大的加強。而在2021年,距離殲20首飛已經過去了十年。
  • 【殲7E首飛三十年】為了建立強大的空中威懾力量——記研製殲—7E系列戰鬥機的西工大群體
    美國F5,法國幻影系列,獨立國協米格21,與我國的殲-7機同屬第二代戰鬥機型,他們並不是因為有了更先進的F16、蘇27、米格29飛機就放棄了對舊機的改進和改型。1985年1月,西工大與成飛公司籤訂了意向協議,得到了當時的公司總經理謝明、老總師戴世然對漸改方案的肯定和支持,從而為了殲-7機的改型廠校結合在一起。科研、生產優勢的結合和互補,為殲一7E型機上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航空史上最慘失敗?殲-9
    個胸牌,這5件檔案物品中模型是殲-9戰鬥機,題詞是1983年6月14日,時任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視察殲-7III航電系統題詞「創新」,兩個獎章分別是1998 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原型機成功首飛集體立功獎牌,以及2003年「梟龍/FC-1」飛機01架成功首飛,國防科工委授予的「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型號研製(重大階段)銀獎」,一個胸牌是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