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三代機,大家想起來的就是殲10和殲11戰鬥機,其中殲10是成都飛機研究所在殲9戰鬥機基礎上,吸取西方F16戰鬥機,和陣風戰鬥機,颱風戰鬥機,鷹獅戰鬥機以及以色列LAVI戰鬥機的產物,具有機動性好,操縱舒適的特點,而國產殲11戰鬥機就是俄羅斯蘇27戰鬥機的山寨版本,按照俄羅斯人給的圖紙和資料換裝國產材料發動機和航電設備的結果,保持了蘇27作戰半徑大,掛點多的優勢,而且換裝國產航電和武器後,作戰效能遠遠超過俄羅斯原版蘇27。
殲10戰鬥機是中國大陸的設計的第一款三代機,2004年批量生產
真的中國人造的第一款三代機,其實是海峽對面,漢翔公司出品的IDF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是在美國支持下搞的一種壓制殲7,殲82的空中優勢戰鬥機,研發時間和國產殲82晚了一點。
瀋陽飛機公司研製的殲82戰鬥機1984年首飛,是我國第一款兩側進氣,機頭裝有大型雷達的戰鬥機,飛機裝備了2臺渦噴13發動機,飛機推重比0.9,最大速度2.2倍音速,具備有優越的高空高速能力,弱點就是國產航電武器落後,1988年試飛完畢交付部隊,之後多年一直沒有可靠的中距攔射能力,就在1996年進行了引進義大利阿斯派德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試射,射程才10多公裡,很慘不忍睹,比較可靠的超視距攔截能力,都等到了2004年的霹靂11和霹靂12裝備部隊才實現。
殲82戰鬥機,1988年開始批量生產但是航電武器一直拖大腿,飛機操縱性和維修性一直搞不定
而IDF戰鬥機,1989年試飛,1992年開始交付部隊,這個時間節點很關鍵,而1986年沈飛和美國一起搞殲82戰鬥機航電提升計劃,叫和平典範計劃,最終殲82戰鬥機的所有參數性能火控操縱性能完全對美國一覽無遺,實際上這個殲82戰鬥機對美國而言,已經完全廢了。
事情都是這樣,最壞的事情也可能帶來最好的後果,通過和平典範計劃,我國拿到了F16戰鬥機的標配雷達AN/APG-66雷達,還有利頓公司的LN-39慣導系統, P-1090平臺可達到的精度為0.2~0.3海裡/小時,平臺平均故障間照時間為2000小時,這比我國原來的設備好幾十倍。
通過和平典範計劃,我們拿到了全套三代機航電技術,但是殲82戰鬥機的技術機密全部洩漏
同時配套的還有1553B總線,這是歐美三代機航電主流架構,以及hotas(雙手不離杆操縱技術),以及先進平顯,這一系列設備的引進,使得我國航空電子工業一下子就高升了一大步,我國在此基礎上經過15年的努力,基本完全掌握了這一套技術,業內稱為873航空電子計劃,這個計劃的成功實施,使得我國航空電子水平從二代飛躍到三代水平。
美國人支持搞IDF,很簡單的思路就是讓大陸的殲7殲82戰鬥機不構成威脅,實際上在1990年代,IDF具備了先進的火控雷達,可以探測80公裡左右,下視35公裡,而且能發射射程70公裡的主動雷達制導飛彈天劍2,這對於殲7殲82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個時候的殲7殲82,火控雷達就能探測30公裡左右而且不具備下視能力,糟糕的是電子預警能力特別低下,面對IDF遠在30公裡開外射出來的天劍2,幾乎毫無反應。
IDF戰鬥機在1990年代早期就具備了發射中距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能力,而大陸類似能力在10年之後
到了近距格鬥,IDF戰鬥機可以做9g的機動,而殲7和殲82就能做7g的機動,而跨音速格鬥這是IDF的主要設計點,殲7和殲82的主要設計是超音速發射飛彈然後高速飛走,在跨音速階段,飛機升力不足,盤旋能力比較差,實際上也不佔優勢。
平心而論,在上世紀90年代,IDF確實是一種很先進的三代機,採用了幾乎所有F16戰鬥機的先進設備,而且飛機氣動布局和飛控系統都是比較優秀的設計,飛機是通用動力公司在F16戰鬥機的基礎上改雙發兩側進氣設計,大邊條遮擋了橢圓形皮托管進氣道,這種布局跨音速格鬥性能比較好,而且美國直接提供三餘度電傳飛控系統,機翼設計在F16戰鬥機的基礎上,減小後掠角,提高載荷航程能力,有點適合攻擊機,這個設計變相的消弱加速能力,類似的設計也在日本的F2支援戰鬥機上重現。
IDF的機翼和機身結構設計,基本都是從F16小小改動或者直接搬運過來,也延續了F16高結構效率的特點,結構重量輕,受力合理,壽命長,能忍受重載高G機動。
IDF戰鬥機設計就是跨音速格鬥,飛機雷達航電和武器都比較先進完善,就是高速性能較差
IDF有沒有弱點,有的,就是航程短和高速能力差,美國為了限制IDF的攻擊能力,給IDF塞了2臺推力4噸重的發動機,而且機身內油很少,才2.1噸和梟龍類似,設計的作戰半徑就是600公裡左右,不構成對大陸縱深的威脅,而且飛機結構也不支持掛載過重的對地對海彈藥,正常掛載就是空對空飛彈,確實也限制住了攻擊能力。
IDF之後,海峽對面購進了海量的F16和幻影2000先進戰鬥機,貨比貨得扔,IDF很快就靠邊站,由於政策短視,沒有及時進行下一代研發投資保住設計隊伍,最終設計人員幾乎流散殆盡,不少跑韓國幫助設計T50教練機,而以此同時中國大陸成都所在殲10成功研發之後,又開發了類似IDF的梟龍戰鬥機大賣四方,不到7年的時間殲20戰鬥機就橫空出世,此時,IDF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像樣的威懾力了。
IDF和F16一樣採用了邊條翼設計,但是美國人挖坑,雙發設計比單發設計高30%左右的阻力,而IDF還是超級爛的發動機
IDF戰鬥機20年間,從秒殺殲7殲8到現在的癟三地位,誰都可以欺負,這就是俗話說的,你起步很早,但是不代表你能笑到最後,堅持就是勝利,最難的就是堅持。
網友調侃IDF的圖片,一款小飛機應付大陸一大群新飛機
當初很先進,秒殺大陸二代機殲7殲8,現在大陸升級到四代機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
大魚專稿,轉載請聯繫大魚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