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戰鬥機雙發推力和梟龍單發一樣大,為何跑得比梟龍戰鬥機更快?

2021-02-14 大水來

說起IDF戰鬥機,大家經常用成都出品的梟龍戰鬥機相比,這兩種飛機的個頭大小都差不多,空重都是6.4噸,最大推力都是8.3噸左右,正常起飛重量都是9.5噸,不過梟龍戰鬥機是單發,IDF戰鬥機是雙發設計。

梟龍戰鬥機空重6.4噸,和IDF戰鬥機相似

從兩架飛機的噸位來看,都是輕型戰鬥機,具備多用途能力,內油重量都是2.1噸,最大起飛重量都在12噸級別,飛機可以掛載近距紅外格鬥飛彈和雷達制導空空飛彈,也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可以掛載各種空地飛彈和炸彈,實際上都算廉價輕型三代機。

IDF戰鬥機從這個角度看就是一個雙發的F16,注意看機頭比較長,拉長了機身長度,高速阻力比較小

實際上,IDF戰鬥機是美國F16戰鬥機的老東家,通用動力公司的作品,為了幫助臺灣壓制大陸的殲7和殲8戰鬥機,利用F16戰鬥機復盤後的設計技術,特意研發出來的F16低檔版本,在研發之前,美國通過和平典範工程拿到了殲82戰鬥機的所有數據,包括整個飛行包線,實際上,殲82戰鬥機,從1986年和平典範開始,完全對美國人曝光了。

左側是原版F16戰鬥機,中間是增肥版本F2,右側是減肥縮水版IDF,都出自美國通用動力之手

而且,加上之前,美國空軍招標輕型戰鬥機模擬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由於軍費消減,廠家面臨倒閉,迫不得已我國成都飛機製造廠賣了幾十架殲72戰鬥機到美國,作為模擬敵機,實際上1986年後,我國空軍的2大支柱戰鬥機,殲7和殲8,完全對美國人敞開了心扉,絲毫沒有任何威脅。

過去的艱難時期,殲72賣到巴基斯坦後換裝更好的設備,批量賣到美國做米格21模擬機

美國人利用拿到手的殲72和殲82這兩難兄難弟的數據,翻過來幫助臺灣研發戰鬥機來對付我們,這就是IDF戰鬥機的由來。

而梟龍戰鬥機,是成都飛機研究所在殲7戰鬥機基礎上不斷升級,從機頭修改到機尾的結果,中間滲透了巴基斯坦,美國格魯門公司,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的集體智慧,最終推出的一種替代殲7,米格21,F5戰鬥機的新三代輕型戰鬥機,飛機具有機動性好,航程遠,航電設備先進,掛載多種多樣,能執行對空對地任務,而且價格低廉,出勤率高等等優點。

殲82戰鬥機通過和平典範升級航電設備,最終機密完全洩漏給美國,美國人用得到的數據反過來設計飛機對付我們

實際上這個飛機上面也集成了殲7,殲10,米格23,F18EF超級大黃蜂,F16,蘇27,F35,米格29等等戰鬥機的設計特點,最終呈現了某些雜色紛呈的面貌。

簡單點說就是殲7的尺度和某些細節,殲10的航電顯示控制設備和飛控,最早驗證機還使用過米格23的鋸齒邊條後來發現效果不好換F18EF超級大黃蜂的大弧形邊條,F16的機翼後邊條和平尾設計,蘇27的機械和電傳混合式飛控以及腹鰭,F35戰鬥機的蚌式進氣道,米格29戰鬥機的發動機。

巴基斯坦拿到了F16後愛不釋手,實際上他們只需要F16,但是由於美國制裁,迫不得已和我國共同研發F16的替代品,這就是梟龍戰鬥機

最終飛機出來了,和IDF戰鬥機相比,設計有點粗糙,阻力比較大,最大速度只有1.6倍音速,而IDF戰鬥機雖然採用阻力很大的雙發設計,兩臺TFE1024-70發動機總推力就等於梟龍的一臺RD93發動機,而雙發設計,飛機的截面積大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通用動力的設計功底可見一斑。

由於梟龍戰鬥機正式上馬幾乎和殲10戰鬥機研發同步,一個研究所一隻隊伍,需要同時研發殲10S雙座教練戰鬥機和梟龍戰鬥機,由於殲10S戰鬥機是國家重點工程,必須確保優質高效,絕對不許拖沓,而梟龍戰鬥機是外貿工程,研究所自己賺外快的活,由於人手不足對於飛機很多細節問題,沒時間優化,也在情理之中。

通用動力公司的經驗,同樣的設計要求,採用雙發設計阻力的戰鬥機比單發阻力大3成左右,IDF戰鬥機還是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挽回局面

具體細節的對比,梟龍戰鬥機雖然有單發戰鬥機的設計優勢,但是阻力卻不小,原因何在?

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機頭雷達比較粗,雷達天線直徑接近600毫米,這個就造成了飛機阻力比較大,而IDF戰鬥機機頭雷達直徑比較小,279X711毫米橢圓形狀的,和中機身形成了比較好的過度。

這就是IDF戰鬥機是小機頭設計,雷達尺寸小,性能差一些,但是飛機阻力小

第二個原因,梟龍戰鬥機機身外形修形粗糙,鼓包眾多,尤其是機腹起落架鼓包還有機身後邊條轉折凸起,這些都是嚴重的高速阻力大戶,由於客戶要求速度不高,實際上也就這麼過了,商業項目的特色嘛。

這就是梟龍的細節設計,肚皮有兩個大的鼓包,這個會在高速帶來不小的附加阻力,設計不是很科學

IDF戰鬥機,機身光滑,前機身,中機身,後機身線條流暢,無巨大突起,翼身融合比較合理,阻力比較小,當然美國通用動力出手,這個水平確實比我們高,不容置疑,而且IDF最大過載9G,梟龍戰鬥機8G,這也是一個優勢。

從圖上可以看到,梟龍戰鬥機的後邊條向下彎曲,給飛機帶來了更大的迎風面積和阻力,據分析飛機平尾設計為了照顧習慣,沒有像F16一樣下偏10度左右

實際上來說,IDF飛機和臺灣無關,幾乎的工作都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完成的,臺灣就是按照圖紙製造零件罷了,而且梟龍戰鬥機雖然加速差點,但是全身航電設備比較全,飛機座艙儀表先進,電子預警和自衛功能齊全,其實生存力也更高,而且KLJ7雷達發現5平方米目標距離高達130公裡,而IDF的雷達只有72公裡,差距巨大。

梟龍戰鬥機,雷達尺寸大,性能高,而且電子設備比較完善,尤其飛彈告警和自衛裝置

IDF這個構架其實也很優秀,假如換2臺F404發動機的話,可以把大黃蜂徹底完虐

UC大魚專稿,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梟龍戰鬥機還會大改嗎?中巴合作隱身戰鬥機缺錢,梟龍還有機會!
    梟龍戰鬥機第三批次改進如火如荼,2020年將開始大批量生產,成為中國第一款出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戰機,這款戰機最大的特色是裝備了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執行多種任務,而且雷達重量控制也非常好,和上一款脈衝都卜勒雷達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雷達重量都在120公斤,避免了複雜的機身重心調配問題,儘量減少了飛機重量的增加。梟
  • 殲8輕鬆秒殺IDF戰鬥機?此事當真否?
    ,鷹獅戰鬥機以及以色列LAVI戰鬥機的產物,具有機動性好,操縱舒適的特點,而國產殲11戰鬥機就是俄羅斯蘇27戰鬥機的山寨版本,按照俄羅斯人給的圖紙和資料換裝國產材料發動機和航電設備的結果,保持了蘇27作戰半徑大,掛點多的優勢,而且換裝國產航電和武器後,作戰效能遠遠超過俄羅斯原版蘇27。
  • 40多年前的單發支點戰鬥機,最後無疾而終,西媒稱設計賣給中國了
    上世紀70年代末,米格設計局開始研究一種結構簡單的單發戰鬥機概念,被稱為「產品33」(Izdeliye 33)或米格-33。雖然被叫做「F-16斯基」,但米格-33在尺寸和重量都明顯小於F-16,該機計劃安裝一臺與米格-29雙發戰鬥機相同的克裡莫夫RD-33加力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8.3噸加力推力決定了米格-33隻能是一架輕型戰鬥機。從某種意義上看米格-33可被視為米格-29的單發版,由於重量和複雜性大幅降低,該機的製造和操作成本也將便宜許多,可成為米格-21戰鬥機最理想的接班人對米格-29進行補充。
  • 減配減油不減價-虎鯊戰鬥機簡評
    虎鯊戰鬥機,和F5E最大的區別就是使用一臺F404渦扇發動機取代了2臺J85渦噴發動機,就這麼一個簡單的修改,使得總推力增加了60%,而飛機總重量就增加了11%,推比的大幅度增加使得飛行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這個也和F16的經驗有關。
  • 梟龍戰鬥機改雙座,0.1馬赫和100公裡,體現高超設計水平!
    最近緬甸展出了從中國進口的梟龍戰鬥機,包括梟龍第二批次的單座戰鬥機,以及雙座教練機,尤其引人關注的是,緬甸空軍大大方方展出了梟龍雙座教練機的關鍵性能數據,這一下,軍迷就可以看到,梟龍雙座教練機設計真實水平究竟如何,從展板來看,飛機設計非常優秀,和單座飛機相比,飛機僅僅損失了0.1馬赫和100公裡航程,可以算是非常優秀!
  • 網絡驚現成都單發隱身戰鬥機方案,酷似一款美國戰機,性能更強.
    ,好戲連臺,最終打造輕型單發戰鬥機的成飛,不斷努力,將雙發戰鬥機大戶沈飛推下王座。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的時候,沈飛打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款戰機同一發動機型號,成飛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打造殲-10戰鬥機的時候,沈飛正好製造殲-11戰鬥機,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局勢徹底改觀,成飛開發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中等推力的FC-31鶻鷹戰鬥機,發動機數量都是兩臺,但是飛機推力相差一半
  • 除殲-20外,中國又一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高調亮相!
    殲-31飛機,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布局,兩側布置大S彎進氣道,配置內埋武器艙。 殲-31戰鬥機(J-31)為雙發布局,兩側DSI進機氣道,傾斜式雙垂尾,採用了波束控制理論設計飛機的外形,菱形機身,機身上、下部分分別向上和向下傾斜,從而折射側面的照射電波,可以降低側面雷達對於飛機的威脅。該機最值得稱道的新技術是DSI進氣道、波束控制理論設計飛機的外形和全向矢量發動機尾噴口。
  • 總師透露:空戰明星梟龍戰鬥機,第三批次大改很快到來
    梟龍戰鬥機取得的戰果就是印度的米格21戰鬥機梟龍戰鬥機首開戰績,總設計師對於梟龍究竟有何大招,能不能繼續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媒體就此採訪了梟龍戰鬥機總師關於改型和規劃的問題。總師回答:「梟龍」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批研製,各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執行中。
  •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美國雜誌討論殲-9失敗的原因。
  • F-20「虎鯊」,給梟龍當過原型,具備超視距能力為何沒人買?
    只是航電系統相對簡單,但雙發布局給予小機身較理想動力,除常規航彈、火箭發射器外還能掛載AIM-9響尾蛇近距飛彈。雙發布局這款戰機長期活躍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在大賣很多年後為了後續銷售考慮,諾斯羅普開始了改進升級。
  • 中國梟龍戰鬥機達到F16戰機9成性能,5成價格低到哭
    四川人雖然耙耳朵,但是聰明的很,看到F16大賣,也動了心思,外加有客戶主動送錢,那就上吧,最終就是FC1梟龍戰鬥機。從梟龍戰鬥機巴基斯坦空軍的實際使用評測,具有F16戰鬥機一半的價格,9成的性能,可謂價廉物美。
  • 中國殲7戰鬥機的艱難歷程-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隨便魔改坑死你
    殲7第一次魔改殲8戰鬥機,由於設計經驗缺乏,直接撲街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對於國外雙發戰鬥機分析不夠,尤其是F4,世界雙發戰鬥機和單發戰鬥機相比,雙發戰鬥機的發動機由於發動機數量加倍造成後機身重量加倍,飛機操縱性能比米格21大幅度下降,不堪入目,而且飛機太長,還是機頭進氣,進氣道過長造成進氣損失過大,嚴重影響發動機推力發揮,過猶不及,最終看來殲8就是一個人造火箭。
  • 這款出身名門的戰鬥機,為何自己國家的空軍都不想要?
    在被人們稱為「35系」的戰機中,F-35、蘇-35都稱得上是各具優勢、性能出眾,那麼為何出身名門的米格-35,卻落了個無人問津的下場?▲俄軍米格-35對於米格-35,俄方給出的官方定位是「四代半戰鬥機水準的雙發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並且擁有第五代戰鬥機水準的航電系統。從戰術性能的角度來看,俄軍此言倒也並非扯淡。
  • 我國戰鬥機首次裝上國產矢量發動機,好使不?
    DSI進氣道鼓包和機頭雷達罩也一樣採用了淺灰色塗裝。有軍事觀察家認為鼓包內部可能加裝了某種探測設備。此外,2016號機的右側彈倉似乎也有所變化。根據種種蛛絲馬跡,不少人達成共識,紛紛認定這是一臺矢量發動機。那麼,如果真如網友推測,這就是國產戰機首度裝上此類發動機,表明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又有新發展,是一件大事啊!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什麼是矢量發動機呢?
  • 飛行員報告:巴基斯坦空軍的驕傲——JF-17「梟龍」戰鬥機
    原載hushkit.net  JF-17「雷霆」(巴基斯坦空軍編號和綽號,在我國該機被稱為FC-1「梟龍」)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最不為人知的戰鬥機之一
  • 韓國空軍下一代戰鬥機KF-X新篇
    另一方面,韓國空軍一直推動下一代戰鬥機計劃,代號KF-X,訂購F-35隻是第一步,最終目標是裝備韓國自行研製的隱身戰鬥機。據報導,韓國聯合參謀部指令,KF-X必須採用雙發。  韓國空軍從來就更加青睞雙發重型戰鬥機,這不僅僅是因為重型戰鬥機顯得更有追求的緣故。韓國的國土幅員並不大,就空中優勢壓倒北方而言連F-35A都嫌過分。但韓國的國土狹小,缺乏備降機場,雙發戰鬥機的高可靠性更加適合韓國需求。另外,韓國的雄心並不止於朝鮮半島,韓國單方面劃定的防空識別區與中日高度重疊,向南一直延伸到上海的外海,也需要雙發戰鬥機的航程和可靠性才能保證有效控制。
  • 戰鬥機推力矢量技術淺談
    戰鬥機推力矢量技術是根據飛行與作戰需要,由飛控系統綜合生成指令控制發動機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推力形成需要的操縱力矩,實現過失速機動飛行,並挖掘飛機的極限飛行能力,從而顯著提高飛機大迎角下的機動性和敏捷性,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憂慮操縱。同時,由於直接產生操縱力,並且推力大小和方向易變,還可以減小飛機舵面的設計負擔,實現減阻減重、提高隱身性能的效果。
  • 2020年世界十大最先進戰鬥機,中國有3款,你最中意誰?
    F-35戰鬥機許多國家現在服役的較老的、第四代戰鬥機,雖然沒有第五代戰鬥機的特點,但也是非常有效的戰爭機器。它們比第五代戰鬥機更便宜、更容易生產,有時也幾乎一樣好用。第四代戰鬥機可以升級一些先進的功能,如隱形塗層,更好的計算機和航空電子設備,和新的強大雷達。
  • 四捨五入的「幻影」之子:法德「第六代戰鬥機」簡析
    法德方面沒有對FCAS的性能、起飛重量、任務系統和武器等多做說明,但宣稱具有忠誠僚機、空戰雲、深度學習等功能。現在唯一能確定的是基本外形。雖說模型與實物可能有差距,但有法國總統保駕、兩國國防部長籤約的模型應該還是靠譜的。這是一架單座、雙發、淺V雙垂尾的戰鬥機,具有大型機內武器艙,因此重量級應該超過「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