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7飛機

2021-02-18 涵原新視角

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仿製前蘇聯米格-21戰鬥機生產的噴氣式戰鬥機,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鬥機裝備系統中一直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結構特點

下置雙三角翼;

後掠式水平尾翼;

單臺IMC(溧陽)WPl3F渦輪噴氣發動機;

機頭進氣口安裝了中央雷達罩。

研製歷程

1961年中蘇籤署協定,授予中國米格-21F-13飛機及R-11F-300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包括全套生產技術資料,飛機、發動機散裝件,以及當時國內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1961年3月30日,以劉亞樓為團長,徐昌裕、丁仲為副團長的中國政府代表團,經與蘇聯政府談判,籤訂轉讓米格-21及其發動機和卡-13(K-13,北約代號AA-2「環礁」,仿製中國轉交的美蔣AIM-9B「響尾蛇」飛彈而成)空空飛彈製造技術的有關協議。

1962年5月18日,航空研究院與航空工業局發出《關於共同組織米格-21飛機技術摸底,為仿製及進一步自行設計做好準備的聯合指示》。

殲-7的原型機於1964年初開始生產,1965年11月完成機體靜力試驗。第一架生產型殲7,象早期製造的殲7一樣,由瀋陽飛機工廠製造,並於1966年1月17日,首架殲-7在瀋陽飛機廠首飛。

1966年12月國家驗收,1967年小批生產。1968年轉至黎陽公司試製,1970年開始批量生產。首翻期為100小時,總壽命300小時。1980年後渦噴-基型基本停產。

使用情況

型號演變

殲-7基型

基於米格21原型測繪仿製,使用仿製渦噴-7發動機。

殲-7Ⅰ

左側增加一門30毫米機炮、機頭進氣錐由原來三級調節改為隨飛行速度作無級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唇口半徑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換裝採用了高溫渦輪和空心渦輪葉片的渦噴7乙型發動機增大推力、將座艙蓋加高70毫米和擴大機翼整體油箱,簡稱「6改」。實際上只進行了前3項改動。

殲-7Ⅱ、殲-7ⅡA

落實「6改」,座艙蓋改為向後開啟,前風擋固定。可靠性更高的II型(HTY-2)火箭彈射座椅。阻力傘艙移至垂尾根部。在機腹內沿縱向中心線,增設有一個容量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增加了載油量。改裝渦噴-7乙(WP7-B)型發動機,靜推力為6100公斤。殲-7ⅡA是在殲-7Ⅱ的改型,加裝了引進的英國馬可尼公司的先進航電和火控設備。空速管縮短,移到機頭右上方,並改為固定式。雷達天線罩得到改進。垂尾頂部安裝有甚高頻天線。

殲-7ⅡH、殲-7HH(海航)

可使用霹靂8型紅外製導空空飛彈。GJ3-D通用武器掛梁可以同時使用霹靂2型、霹靂5乙型(仿製自美國的AIM-9D型飛彈)和霹靂8型飛彈,還首次加裝箔條/熱焰彈投放器。

殲-7B、殲-7M

採用了大量西方先進電子設備,包括GEC·馬可尼航空電子公司的平顯和目標瞄準計算機,即956平視顯示器HUD和武器瞄準計算機WAC;一部新型抗幹擾測距雷達;一臺新型大氣數據計算機,以及新型雷達高度表和敵我識別系統、無線電通訊保密電臺等。M型的空速管移到了機頭錐的上方,偏向右側,殲-7Ⅱ則設在機頭下面。換裝壽命延長的渦噴-7乙(WP-7BM)發動機。

殲-7ⅡM

殲-7M型的國內使用版本,航電使用殲-7M型上的授權生產版本,而敵我識別器和彈射救生系統沿用殲-7Ⅱ型版本,發動機為改良型渦噴-7乙B型。1986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

殲-7Ⅲ/ⅢA(殲-7C/D)

測繪和仿製羅馬裡亞、孟加拉的米格-21MF型,配備仿製自米格-21MF型的P-13F-300型發動機的渦噴13型發動機。殲-7ⅢA換裝增大推力的渦噴13F1型發動機、由HK-03D瞄準具換成抬頭顯示器、JL-7A型火控雷達,組合式電子反制系統,新型箔條/熱焰彈投放器等。

殲-7E、殲-7EH(海航)

提高穩定盤旋角速度。換裝新設計的雙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機動性,每邊翼下設有兩個掛架,其中外側掛架能夠使用副油箱,內部有裝有整體結構油箱並取消左翼根部的機炮、以增加載油量,把原來重力加油改為壓力加油方式,換裝渦噴13F型發動機,抬頭顯示器,新型航電系統和新型箔條/熱焰彈投放器等。

殲-7MG

以殲-7E型飛機的技術改進殲-7M型飛機。

殲-7G

裝有整體式風檔,頭盔瞄準器、仿製自以色列EL/M2001都卜勒雷達的新型JL-7系列雷達和Ⅲ型敵我識別器和全向雷達警告器等等。

殲-7EB、殲-7GB

殲-7EB是在殲-7E型基礎上拆除了武器和相關電子系統,並裝上特技飛行需要的高精度儀表。

殲教-7

殲教7是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裝米格-21UC型的前後座倉和加大型背鰭,機腹由單腹鰭改為雙腹鰭,機身側兩塊減速板改為機底一塊,把翼根處的30毫米機炮取消並改裝機底掛架以容納可拆掉的半埋式雙管23毫米機炮,其餘飛機結構和機載設備儘量用回殲-7Ⅱ型的。

殲教-7A

以殲教-7為基礎,加裝了抬頭顯示器和視頻系統、空中管制系統、新型飛行記錄儀、座倉蓋天線及新型供氧設備。此外還對機身和機載設備進行改進工作,改善了飛機的維護性。

相關焦點

  • 從初代殲-11到終極殲-7:中國空軍的「影子家族」殲擊機
    如果使用單臺渦噴-7丙,能夠保證控制阻力,但這款在殲-7當時使用的渦噴-7基礎上有限增推的型號,考慮到兩側進氣的損失,使得殲-11的起飛重量相對殲-7提升不大,武器裝載量和作戰半徑也如此。▲殲-7ⅢA使用的是推力更大的渦噴-13FⅠ發動機,為了這臺麻煩不斷的發動機,這款小改型飛機的定型時間也受到了影響1995年,空軍還在殲-7ⅡH上試驗性加裝過與英國合作研製的226A型雷達,儘管受限於雷達本身的性能
  • 中國首批三代機悄然退役:為什麼比殲-7、殲-8等二代機更早?
    自1999年瀋陽飛機製造廠開始從進口蘇-27機體散件自行組裝以來,殲-11系列也作為中國蘇-27的延續而面世。誰能忘得了屢次東南沿海危機時中國空軍憑藉蘇-27而產生的如虹士氣?說起引進的蘇-27戰機,當時蘇-27SK、蘇-27UBK一共引進了76架,包括36架蘇-27SK、40架蘇-27UBK。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的殲系戰機。確切的說應該叫殲教1殲教1是沈飛58年自行研製成功的,殲教-1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該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和第一種噴氣式飛機,因而在新中國航空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殲16是中國最強對地攻擊飛機?殲20表示可以輕鬆碾壓
    殲16戰鬥機是最近我國戰鬥機裡面的新寵,頻頻上鏡,一時風頭無二,具備尖端的航空電子設備,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飛機有12個掛點,其中6個重型掛點,最大載彈量8噸。用飛行員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的飛機很厲害,飛彈也很厲害,你看不到我的時候,我就可以打到你了,而且飛機具備信息融合技術,可以實時接收從外界來的信息,尤其是預警機和地面預警雷達的實時信息,空戰的時候,一切盡在掌握。殲16戰鬥機,如此高能,有人就給了一個美譽:中國最強攻擊機!
  • 中國殲7戰鬥機的艱難歷程-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隨便魔改坑死你
    49年前的今天,1966年的1月17日,中國第一架國產殲7戰鬥機首飛,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標誌著中國一步跨入2倍音速戰鬥機國家行列,殲7是蘇聯米格
  • 巴鐵採購殲10CE?「雙龍」戰機統治南亞上空,續寫殲-6和殲-7傳奇
    再有,就是能和其他來自中國的飛機形成體系化作戰。現代空戰,戰機本身的性能固然重要,同時更要與預警機進行配合作戰。目前,巴基斯坦最強的空中預警機就是來自中國的ZDK-03預警機。其中在1971年12月8日,巴基斯坦哈斯米中校駕駛F-6戰機,單挑2架印度的蘇-7戰機。結果哈斯米中校,先是在600米距離用「響尾蛇」飛彈擊落一架蘇-7,之後又在距離350米處用航炮擊落第二架蘇-7戰機。當然,這並非是F-6戰機在此次空戰中的唯一勝績。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F-6戰機先後起飛650架次,擊落印度飛機7架,自身損失為4架。
  • 中國各個飛機製造廠都生產哪些型號的飛機?
    >殲教-7(JJ-7)。▲殲7(上世紀60年代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廠(後轉產至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飛機製造廠)製造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噴氣戰鬥機)沈飛也被譽為殲擊機的搖籃,生產的戰鬥機多達9款,包括殲-5、殲-6、殲-7、殲-8、殲-8II、殲-11、殲-15、殲-16和FC-31;教練機包括殲教-1、殲教-6。
  • 中國殲-11和殲-10B到底誰厲害?
    中國現役主力戰機是殲-10和殲-8,但是我們都知道還有一款戰機也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那就是蘇-27國產化的殲-11。
  • 35年前在大連周水子機場,他駕駛殲7戰機叛逃臺灣……
    其中包含8月7日由孫天勤所駕駛的殲7 1982年10月16日吳榮根駕駛的殲偵-6以及2月份朝鮮飛行員李雄平駕駛的米格-19。韓國媒體透露韓國之所以如此急迫地試飛殲7 是因為1982年3至4月間中國剛剛向朝鮮提供了40架殲7。
  • 美軍F-4B飛機鬧烏龍把自己打下來,中國將其打撈獲取技術研製殲-13艦載機
    中國通過對F-4B、A-6等,這些殘骸的分析,中國相關單位第一次接觸了艦載機設計,為國產艦載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鑑。-7改艦載機這兩個方案,但是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陸基飛機與艦載機存在較大的區別,包括氣動、結構、材料、起降等,例如殲-8Ⅱ低空低速性能欠佳,在航母上起降必須加大機翼面積、殲-7改航空電子系統落後,必須升級為機頭進氣等等,最終相關單位均認為,殲-8Ⅱ、殲-7兩種飛機原始設計比較落後,升級空間有限,還要對氣動、結構等進行大量的修改,得不償失,因此都不贊成利用現有戰鬥機改裝新一代國產艦載戰鬥機,而是希望重新發展一種艦載機
  • 《翱翔雄心》震撼搶鏡的梟龍戰機 如何從殲7走到今天
    緣起「超7」——殲-7現代化升級的初步嘗試「超7」原計劃是通過格魯曼公司為殲-7提供先進航電系統,並換裝渦扇發動機。從一開始在米格21框架內「小打小鬧」式的改裝設計中,成飛逐漸有了對「超7」的氣動布局進行升級的想法,並在格魯曼公司的幫助下,成功將「超7」方案打造成「兩側進氣版米格21」——保留殲-7的後機身,前機身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令其可在機頭容納更大孔徑的雷達。
  • 中國軍用飛機出口統計報告
    主要有哪些國家用上了「中國製造」呢?  根據公開報導統計,中國出口飛機型號涵蓋殲-7、殲教-7系列、「梟龍」、K8系列、L15系列,直9系列、運-8系列以及MA系列、運12系列。早在2011年,出口成交量就已經跨入10億美元量級。可以說,中國自主研發的航空產品,無論是性能、安全性、經濟性都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 中國為何還在生產殲11B戰機 而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這個新聞表明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仍舊在採購殲-11B戰鬥機,而不是最新殲-11D,這個舉動是否代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再採購殲-11D尚不得而知,不過現在中國空軍列裝殲-20,引進蘇-35SK,增購殲-11B,留給殲-11D空間正在縮小倒是不爭的事實。
  • 隨著中國空軍加速裝備殲16 ,進攻性飛機比例將超過30%
    中國空軍的殲-16戰機(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導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10月號發表文章《加速體制改革的中國空軍
  • 殲-20、殲-10呼嘯而來!成都75歲老人紙折上千架飛機獻禮國慶
    因為對摺紙和飛機的熱愛,75歲的成都老人許樹全,40年來用廢紙摺疊出中國空軍各種機型,在國慶節前夕,老人將現存上千架紙飛機展示了出來,以此向祖國和中國空軍獻禮,他說,在弘揚摺紙藝術的同時,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中國空軍,提升民族自豪感。
  •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雖然由於部分設計思想和當時技術水平局限,F4戰鬥機的很多功能在使用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局限性,早期的實戰表現並不見得多好——比如在中國殲5和美國F4的交戰中,由於誤傷問題導致1架飛機被擊落,而中國的殲5反而無一損失。但這樣的戰例並不能說明殲6比F4優越——恰恰相反,殲10的前身、最終流產的殲9,其最核心的超視距作戰系統(當時稱為攔射系統)就是通過越戰殘骸等渠道,在F4的雷達和AIM7飛彈基礎上仿製的。
  • 殲-20、大飛機「三劍客」…齊聚珠海航展!
    昨日(11月2日),參加航展的中國空軍全部主戰機型已抵達航展現場,它們將向公眾展示中國空軍的新形象。其中包括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空警-500預警機、轟-6K轟炸機等。△視頻:殲-10B試驗機今日檢驗性飛行今日上午,由我國自主研製的殲-10B試驗機進行了檢驗性飛行,展示了良好的飛行性能。
  • 中國航空工業的基石——12位中國當代飛機設計大師
    1961年8月任新成立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技術副所長,組織專業建設,領導開展對蘇制米格一21飛機的「摸透」和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的設計方案論證和技術準備工作。1964年7月,調往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任技術副所長兼首任總設計師,組織領導了轟-6飛機改進改型設計,為運7和殲轟7的研製做出奠基性貢獻。
  • 服役50多年,殲7為什麼還沒有退役?看完全明白了!
    讓駕駛殲7的飛行員去立刻駕駛殲20是不現實的,而要讓新飛行員能夠合格駕駛殲20也得花很長的時間訓練。最後一個原因是殲7的數量問題。中國空軍中殲7的佔比太大了,這麼多的戰機要全部退役,處理起來是很麻煩的。
  • 米格21改改改:被中國網友玩壞了殲-20戰鬥機
    、陸軍、海軍,中航,中國商飛等單位還組織了運20,運12F飛機,FTC-2000型高級教練機(山鷹),小鷹500,西銳SR20,AG300,ARJ-21-700等機型的飛行演示,以及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10戰機,俄羅斯空軍勇士飛行表演隊的蘇-27,俄空軍雨燕表演隊的米格-29,英國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的Hawk T1「鷹」式教練機,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JF-17戰機的專場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