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
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從大連駕駛殲7戰機叛逃
並加入臺軍的孫天勤
2017年10月4日
因肺炎並發敗血病
在臺北病逝,終年82歲。
孫天勤的家人
當日刊登啟事並公布訊息
10月7日
在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
舉行」我的一生惜別會「
告別紀念會。
臺軍方面表示
要專案處理孫天勤的安葬事宜
由家屬決定孫天勤
要葬在臺軍五指山公墓
或是臺空軍公墓。
孫天勤駕駛殲7戰機
叛逃臺灣一案
起始於35年前的大連機場
其當年叛逃路徑和經過
大致是這樣的
▼
1983年8月7日
時任空軍試飛團
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的孫天勤
借試驗飛行之機
駕駛試飛團045號殲7戰鬥機
從大連周水子機場起飛
叛逃韓國
後轉赴臺。
當時家中還有母親、愛人、
18歲的兒子和13歲的女兒。
孫天勤的叛逃
創造了空軍
職務最高、機型最新的
雙料記錄
是國家和軍隊永遠的恥辱。
1983年5月初,孫天勤作為試飛小組成員,被派到大連周水子機場執行殲7項目試飛任務,期間一直在秘密地做具體的準備,精確地計算東飛航路,將大連到執行試飛任務的空中轉彎點,以及轉彎點到韓國的距離、方位詳細背記。在其出逃前的8月3日,孫天勤駕駛殲教六執行海上科目訓練時,私自從規定的飛行高度1000米降低至100米,也沒有引起警覺。
8月7日下午13點50分,孫天勤再次駕機執行任務,孫同僚機一起起飛,塔臺通知可以直接進入轉彎點時,孫觀察油量表,認定油料足夠飛到韓國,於是,立即開始實施叛逃飛行。首先迅速關閉應答機,按住無線電通話系統發話按鈕,讓僚機無法與塔臺通話(兩機共用一信道與地面聯絡),然後掉轉機頭,緊急下滑轉彎,飛機高度從原來的8000米急劇降到1500米,同時故意急迫喊到:「座艙冒煙!座艙冒煙!」,以使航管人員以為飛機發生故障。當飛機繼續下降到500米高度,又喊:「不行了!我要跳傘了!」,然後不再回答,隨即貼海以高亞音速飛往韓國。飛過15分鐘後,為節省油料,重新爬升到6000米高度。
韓國方面於下午14時13分發現高速駛來的45號殲-7Ⅱ,隨即發放空襲警報,下午14點33分(漢城時間為15點33分),孫天勤駕駛045號殲-7Ⅱ降落在漢城K16空軍基地,隨即解除警報。
由於孫天勤在空軍試飛團擔任副大隊長、對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情況極為了解,為防止1967年吳文獻事件重演,臺灣空軍部分作戰部隊,在孫天勤抵臺前,即奉命一律停止休假,飛行員進入機場待命;同時,氣象單位嚴密監視遼東半島及大陸東部沿海氣象,情報單位也密切搜集大陸沿海軍機活動狀況,假設多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並擬定各種防範戰術。
8月24日上午11時25分,接運孫天勤的華航專機自漢城一起飛,臺北桃園空軍基地即奉命派出八架F-5E型戰鬥機升空待命,另8架F-5E型戰鬥機也在跑道進入戰備,當專機飛過琉球時,戰鬥機群己分梯次以不同高度及角度接近專機,伴護航行,並嚴密監視附近空域。專機通過臺灣北部上空時,臺中清泉岡空軍基地的四架F-104G型戰鬥機立刻接替護航任務,專機在12時42分降落在臺中清泉岡空軍基地,「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與「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許歷農上將,到基地迎接。下午乘車抵達臺北,在「行政院新聞局長」宋楚瑜和「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王淼少將的陪同下,孫天勤出席記者會。
9月1日上午,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由「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主持。舉行「反共義士孫天勤宣布脫離中國*及「頒授上校官階、獎章與獎金典禮」,孫天勤則於8月24日抵達臺灣,獲黃金7000兩,以當時的國際金價,折算新臺幣1.2億(折算現在的人民幣金價大約是3750萬人民幣)。並加入臺灣空軍,授予上校軍銜。
孫天勤加入臺空軍,
被授予上校軍銜。
1984年8月21日,
孫與同是從大陸叛逃的
音樂家李天慧結婚,
孫天勤退役後,
曾移民加拿大,
近年又重回臺定居。
▲
8月18日上午
韓國軍方在漢城K16基地
以近一年叛逃到韓國的三架米格戰鬥機
作試驗編隊飛行及表演
韓國陸海空三軍的高級將領
大多到場觀看。
其中包含8月7日由孫天勤所駕駛的殲7
1982年10月16日吳榮根駕駛的殲偵-6
以及2月份朝鮮飛行員李雄平
駕駛的米格-19。
韓國媒體透露
韓國之所以如此急迫地試飛殲7
是因為1982年3至4月間
中國剛剛向朝鮮提供了40架殲7。
因此
韓國軍方急於了解
該型飛機的性能。
▲
孫天勤叛逃後
中國要求韓國交還飛機和飛行員
韓國將飛機交還中國
▲
孫天勤在新聞發布會上
旁邊坐著是宋楚瑜
▲
孫天勤(中)在新聞發布會上
與大陸叛逃飛行員
範園焱(左)、吳榮根(右)合影
▲
孫天勤(穿藍西服者)和王學成
參觀臺灣新竹
空軍基地附近的農村
▲
叛逃飛行員孫天勤 (左)
叛逃飛行員王學成(右)
與臺灣歌星鄧麗君(中)合影
【連結A】
關於孫天勤
▼
原籍陝西
1937年出生
1950年小學畢業
1953年陝西鳳翔縣中學畢業
1956年畢業於陝西省西安師範學院
同年8月作為空軍第一批
從地方學校選拔的飛行學員入伍。
經過空軍第2航空預備學校、
第6航空學校、
第11高級航校學習
後在航空兵第6師、
航空兵第46師服役
1970年7月
因其父親出身問題受牽連
遭停飛處理,後至空軍22廠工作
1976年7月
在空軍航空兵第46師恢復飛行。
後因飛行技術高超
被選入空軍試飛團。
1979年9月
被提拔為空軍試飛團
第2大隊副大隊長
並由殲6改裝殲7飛機
先後三次派駐鼎新機場
執行PL-5飛彈發射試飛任務。
1980年5月
定為副團職副大隊長。
總飛行時間1100多小時。
孫天勤叛逃駕駛的飛機型號
目前網上流行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是孫天勤駕駛的
空軍試飛團045號殲-7Ⅱ戰鬥機
叛逃韓國
該機改裝了英國馬可尼公司雷達
為殲-7M的研製做驗證試飛。
另一種說法是
孫天勤借試驗飛行之機
駕駛1架老殲-7戰鬥機叛逃韓國
該機作為雷達火控系統測試平臺。
通過孫天勤座機外形看
具有帶離式向前翻開的
整體座艙罩
座艙蓋和風擋合為一體
在風擋前緣和機身鉸接
向前開啟。
這很顯然
是一架早期的殲-7I型戰鬥機
而殲7Ⅱ戰機均已改進為固定風擋
向後翻開的座艙罩。
另外,
查閱官方的《殲7轉》
1980年7月
中國從英國馬可尼公司引進
全套戰機雷達平顯火控系統
共7項引進設備。
系統安裝在殲-7Ⅱ飛機上
加裝後的飛機命名為
殲-7ⅡA型飛機。
為此,
空軍改裝了2架殲-7Ⅱ飛機
安裝雷達平顯火控,
編號分別為048、049號
另外還專門有一架老殲-7I戰機
編號為045號
(當時試飛院共有5架殲7I
編號042至046號)
用於火控系統平臺試飛時
充當雷達和平顯目標靶機。
1983年8月7日
孫天勤與團長執行雷達精度試飛
團長飛載機,應為殲-7ⅡIA;
孫天勤飛目標機,應為殲-7I
孫在執行任務過程中
叛逃韓國。
顯然,
孫的座機是參加試飛的目標機
殲-7I型045號飛機,
該機沒有安裝引進英國的設備
網上流傳的殲7最新雷達火控
被臺軍得到的消息都是以訛傳訛。
儘管孫天勤於1982年2月
被派往英國考察學習
並在武器系統試飛中所知甚多
他的叛逃
對我空軍的影響非常嚴重。
但由於孫的殲7I座機
僅為雷達目標機
相當於靶機
機上沒有先進雷達火控,
所以叛逃事件
對於我軍研製殲-7ⅡA
進而出口殲7M戰機沒有影響
到1984年7月,
我軍就完成了第一小批飛機經過出廠
並裝箱發運出口,
同年底完成30架飛機的出口,
1985年5月前
全部60架出口飛機
已發運至伊拉克。
【連結B】
在上世紀80年代
大陸方面發生的另外7起
駕機叛逃事件
▼
1983年11月14日
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8團2大隊
中隊長王學成
駕駛1架編號83065的殲-5戰鬥機
從浙江岱山機場起飛,
在2架臺空軍F-5戰鬥機的引導下
在臺灣桃園機場迫降。
獲黃金3000兩,
後加入臺灣空軍,授予少校軍銜。
1985年8月25日
空軍飛行員蕭天潤
駕駛1架轟-5轟炸機
從山東膠縣起飛,
飛往韓國,
在韓國裡裡市迫降時發生事故,
領航員孫武春死亡,蕭天潤受傷,
並撞死地面的一韓國農民。
9月20日,
蕭天潤抵臺,
獲黃金3000兩,
而飛機上的報務員劉書義
則根據其堅決要求,
返回大陸。
1982年10月16日
空軍第1偵察團1大隊2中隊
飛行員吳榮根,
駕駛殲偵-6偵察機
從山東文登機場起飛,
謊報發動機空中停車,
以掠海高度超低空全速飛往韓國,
在韓國空軍反應攔截前
直接降落漢城機場,
反映出我軍飛行員的高超飛行素質,
半個月後叛徒吳榮根抵臺,
獲得5000兩黃金,
加入臺軍,授予少校軍銜。
1986年2月21日
空軍第4偵察團第3大隊
中隊長陳寶忠,
駕駛編號3283的殲偵-6戰術戰機
從遼寧瀋陽機場起飛,
以超低空脫離編隊
飛往韓國水原機場,
後抵臺,
這個叛徒也獲得了
黃金5000兩
和臺灣空軍少校軍銜。
1986年10月24日
空軍飛行員鄭萊田
駕駛1架殲-6戰鬥機飛抵韓國,
鄭後來也加入臺軍,
獲黃金5000兩。
1987年11月19日
空軍第49師
中隊長劉志遠
駕駛1架殲-6戰鬥機
從福建龍溪起飛,
以超低空穿雲而出,
飛抵臺清泉崗機場,
獲黃金5000兩。
兩年後,
空49師
飛行員蔣文浩
駕駛殲6叛逃至金門,
臺軍宣稱
蔣文浩之所以降落金門,
是殲6戰機上
安裝有防逃特設裝置,
飛機違規時
會自動報警並切斷油路,
蔣擔心防叛逃裝置飛不過海峽,
遂決定降金門。
事後證明這都是臺軍在胡扯。
蔣獲中尉軍銜
和2000兩黃金。
當月,
大陸方面宣布
停止獎勵對岸臺軍駕機起義,
臺軍同時也降低了獎金待遇。
於是,
蔣文浩成為兩岸
最後一名叛逃飛行員。
素材來源 ★ 網易 中華網論壇 王牌縱橫等
圖片★ 網絡 【本發現】資料 製圖 ★ 阿本
編輯@設計★老礦很芒
您點個贊↓↓↓ 我心好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