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軍網的相關報導,空軍南部戰區某航空旅,成建制的用殲-10戰鬥機換掉了原先裝備的殲-7戰鬥機,從相關資料上來看,該航空旅此前裝備的應該是殲-7G戰鬥機,此次全部被換掉了。
該單位此前裝備的是殲-7戰鬥機
取代殲-7G戰鬥機位置的,是雙座型的殲-10S戰鬥機和單座型的殲-10A戰鬥機。考慮到現在殲-10戰鬥機的主要生產型號,是更加先進的殲-10C戰鬥機。因此,南部戰區的這個航空旅接收的這批雙座型殲-10S和單座型殲-10A戰鬥機,也是其他兄弟部隊換下來的。
此次換裝了兩種殲-10戰鬥機
目前我國空軍的裝備換裝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從原來的三代機(舊標,全文同)直接換裝四代機,比如之前的西部戰區某個同樣裝備殲-7戰鬥機的航空旅,直接整建制換裝了全新出廠的殲-16重型戰鬥機。
西部戰區直接殲-7換殲-16
而另一種換裝則是當前這種,也就是原來使用殲-10這種第四代中型戰鬥機的部隊,有機會使用殲-16、殲-11BG這類更先進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之後,換下來的殲-10戰鬥機,就給原來使用殲-7戰鬥機的部隊使用。
這麼來看,此次南部戰區的這個航空旅,日常面臨的作戰壓力並不算很高,不然不會拖到現在還在使用兄弟單位換下來的二手殲-10戰鬥機了。
是兄弟單位用過的二手殲-10
這裡我們再來說說我國目前現役的殲-7系列戰鬥機,截止到2020年,我國空軍中現役殲-7系列戰鬥機的數量,仍然有388架,扣除掉2020年到現在換裝了的單位,現役的殲-7系列戰鬥機,仍然有300多架。
部分特殊型號就不列出來了
我國空軍現役的殲-7系列戰鬥機主要有4種型號,分別為殲教-7、殲-7E、殲-7G和殲-7L。殲教-7教練機自然不用說,承擔了我國空軍大量的飛行員教學任務,所以仍然在役,而殲-7E、殲-7G和殲-7L都屬於比較晚生產的型號。
雙座的殲教-7
殲-7E戰鬥機採用了雙三角翼布局,主要設計目的是兼顧高空高速截擊作戰和中低空亞音速格鬥作戰的需要,安裝了國產戰鬥機平顯,發動機使用了國產的渦噴-13F,機翼上增加了一對掛架。殲-7E戰鬥機在1993年正式定型,前後總共生產並交付了264架。
殲-7E
殲-7G戰鬥機很多軍迷都比較熟悉,該機的主要設計目的,是為了和國產「霹靂-8」型空空飛彈配合,以發揮「霹靂-8」空空飛彈可離軸發射的優勢。
殲-7G戰鬥機同樣採用了雙三角翼布局,在機頭安裝了國產化的小型PD雷達,具備了使用可離軸發射「霹靂-8」空空飛彈的能力。同時,使用了頭盔瞄準具,「零-零」彈射座椅、綜合數據鏈和「一平二下」顯示器,是一款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三代機。
八一飛行表演隊曾用過的殲-7G
而殲-7L型戰鬥機就比較簡單了,主要是以殲-7E戰鬥機為基礎,加裝PD雷達、頭盔瞄準具、數據鏈系統改造而成。
使用了雙三角翼布局的殲-7E/G/L型戰鬥機,在近距離空戰的情況下仍然有些優勢。因此,在此前第四代非隱身戰鬥機還不多的時候,空軍的戰法,就是讓少量的殲-10、殲-11戰鬥機在中遠距離上牽制住敵人,然後殲-7E/G/L再靠上去,用近身格鬥幹掉對手。
從前的打法
這樣做有用嗎?當然有用,就是損失也會比較大。所以,在國產第四代非隱身戰鬥機裝備數量上來後,空軍就開始轉用殲-10戰鬥機覆蓋掉了此前殲-7E/G/L戰鬥機的作戰職責。
2025年就退得差不多了
雖然目前空軍仍然有300多架的殲-7系列戰鬥機,但是其退役速度將會繼續加快。預計到2025年前後,所有的殲-7系列戰鬥機將全部退出現役。屆時,除了殲-8F和殲幀-8F之外,空軍的戰鬥序列中,將不再保有其他的三代機。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