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圖說:我國首型三代半戰機殲-10B於6月21日獲官方公開。
我國首型自主研製的全天候、超音速多用途三代半戰鬥機——殲-10B戰機,於6月21日獲首次解密公開。雖然該型戰機早於去年11月在珠海國際航展已首次公開展示,但當時官方對其性能三緘其口。而且在地面展示時,該型戰機的座艙被遮得嚴嚴實實,令觀眾難以一窺其內部「真容」。
此次借殲-10B戰機將首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框架下的「航空飛鏢」比賽之機,官方全面公開了該型戰機的作戰定位和能力。相比基本型的殲-10A戰機,殲-10B戰機最重大的改進在於以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PESA)取代了此前的機械掃描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PD);其次是將原殲-10A戰機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為重量更輕、雷達散射截面(RCS)更小的DSI進氣道;最後,殲-10B戰機還換裝了衍射平視顯示器,機頭加裝IRST(紅外搜索跟蹤系統)。
儘管這些改進自殲-10B戰機批量裝備中國空軍後已陸續公開,但此次官方對該型戰機性能的首次公開,還是看點頗多。更值得關注的是,殲-10B戰機雖然從正式服役至今才兩年多,但只裝備了50多架後就宣布停產,取而代之的是換裝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繼續改進型——殲-10C戰機。據軍事專家統計,殲-10C戰機目前裝備數量已超過殲-10B戰機,而且新的訂單還在源源不斷地被發往生產廠家。
圖說:殲-10B背部只有1個刀狀天線(紅圈處),殲-10C則有3個。
殲10從純制空型向多用途戰鬥機成功轉型
與殲-10A戰機相比,「對地面、海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是殲-10B新增加的作戰能力。殲-10早期為純制空型三代戰機,主要掛載武器為中、近距空空飛彈。而在更早時期,殲-10戰機甚至還沒有發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PL-12的能力,只能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PL-11。當然,經過升級之後,現在所有殲-10戰機均已具備發射PL-12空空飛彈的能力(下文統稱為「殲-10A」)。
隨著中國空軍從國土防空型向積極防禦型作戰力量轉變,原本作為制空型戰機使用的殲-10A也開始嘗試升級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然而,受限於本身配置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對地面目標精確指示能力的不足,殲-10A必須同時掛載目標指示電子吊艙,才能投擲雷射制導炸彈。目前中國空軍主要使用的有採用風標式導引頭的第一代雷射制導炸彈LS500J(500公斤)、採用陀螺穩定式導引頭的第二代雷射制導炸彈(500公斤、250公斤、100公斤)。
圖說:2013年,殲-10A戰機首次進行高原投擲雷射制導炸彈訓練。
在更換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後,殲-10B戰機成為殲-10戰機家族第一型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在對地精確打擊方面,殲-10B戰機目前可選的空地飛彈有KD88電視制導飛彈、KD88H紅外成像制導飛彈等。其中KD88H飛彈已逐漸取代KD88成為中國空軍的主要空地飛彈。因為採用了紅外成像導引頭,KD88H飛彈具備全天候、複雜氣候條件下的打擊能力,並且有一定的打擊移動目標能力。
此外,殲-10B戰機還具備反輻射作戰,即壓制敵軍地面防空系統能力(SEAD),目前可用彈種為YJ91反輻射飛彈。
在制導炸彈方面,殲-10B戰機投擲的第二代雷射制導炸彈,提高了投放距離和命中精度,能在能見度較差、風速較大的環境下使用,可打擊地面、海面低速移動目標。官方報導中提到的「對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應該指的就是殲-10B戰機可以投擲第二代雷射制導炸彈打擊海面低速目標。除了500公斤炸彈只可攜帶兩枚之外,殲-10B戰機應可以通過複合掛架掛載多枚250公斤、100公斤雷射制導炸彈,載彈量大為提高。
圖說:2012年11月珠海航展展出的我國外貿型第二代100公斤雷射制導炸彈。
殲10C戰機才是達到「理想狀態」的三代半戰機
根據公開報導,50多架殲-10B戰機目前分布在我國3個戰區的4支空軍部隊。其中將參加本屆「航空飛鏢」比賽的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今年年初才完成改裝任務,應屬上述部隊中最後一支裝備殲-10B戰機的部隊。
從官方發布的照片可以看出,這個駐紮於吉林省延吉市的航空兵旅,其殲-10B戰機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時,一般會掛載3個副油箱、1枚近距空空飛彈、1枚中距空空飛彈(上圖)。在這一掛載方案下,殲-10B戰機的作戰半徑超過1200公裡,覆蓋整個朝鮮半島,甚至可以飛抵東京上空。可見,該型戰機被部署到北部戰區,不排除有加強中國空軍維護半島安全穩定能力的考慮。
圖說: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殲-10B戰機準備起飛進行戰備巡邏。
雖然殲-10B完成了從制空型向多用途戰鬥機的轉型,但其裝備的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僅有一個中央發射機和一個接收機,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度設計上都比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差不少。這也使得殲-10B戰機在面對我國周邊某些國家或地區的三代戰機時並無壓倒性優勢。
所以,殲-10B戰機只生產了約兩年時間就宣告停產,取而代之的是換裝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改進了其他航電設備的殲-10C戰機。殲-10C戰機與殲-10B戰機外觀上的區別並不大,比較顯著的一點是機背刀狀天線數量由1個增至3個。
圖說:網友近期發布了空軍裝備的殲-10C戰機照片,圖片來自網絡搜索,感謝原作者。
從目前殲-10C戰機裝備數量已超過60架,裝備部隊已超過8支(均未滿編),而且生產廠家新生產的「黃皮機」還在源源不斷地出現可以看出,中國空軍對其性能比較滿意。可以說,殲-10C戰機已是一型「理想狀態」的三代半戰機。
預計殲-10C戰機的制空能力得到再次加強,其多目標接戰能力比殲-10B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殲-10C戰機應該可以使用我國最新研發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PL-15中距空空飛彈,以及此前在網絡上亮相的一款中遠程反輻射空空飛彈。不少渠道的消息顯示,未來殲-10C戰機的總裝備數量可能超過150架,它將與殲-16、蘇-35等三代半戰機一道,成為中國空軍制勝空天的重要力量。(作者署名:百戰刀)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