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場大戰,沈飛殲8性能全面超越成飛殲7,空戰卻一直贏不了!

2022-01-31 科大烽火

本文作者:大水來


中國上世紀戰鬥機的主力是成飛的殲7和沈飛的殲8戰鬥機,從兩架飛機簡單對比來看,前者是單發戰鬥機,後者是雙發戰鬥機,而且採用了相同的發動機型號,推力足足多了一倍,所以具備更強的作戰能力,這也是世界各國推崇雙發戰鬥機的原因之一,從這個角度而言,殲8戰鬥機強於殲-7的板上釘釘的。


殲-8戰鬥機的優勢在哪裡?包括更大的推重比,更好的爬升率,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作戰半徑,更大的武器掛載能力,更高的升限,在上世紀80-90年代,殲-8戰鬥機是當時中國國產飛機中飛得最高最快的型號,2.2馬赫的速度,21公裡的升限,也是唯一一款可以攔截美國U-2高空偵察機的型號,這些都是板上釘釘的優點。


殲8戰鬥機總體設計和殲7高度相似,最大的差別是發動機數量

殲-8戰鬥機家族的主要優勢為,用同時代的殲8戰鬥機和最早的殲-7戰鬥機做比較,飛機空戰推重比為0.89,超過殲-7早期型號的0.66,也超過殲-7E和G的0.77,優勢明顯,飛機海平面爬升率為200米每秒,而殲-7戰鬥機早期只有155米每秒,殲-8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殲-7隻有2.0馬赫,殲-8戰鬥機的內油航程1500公裡,殲-7早期型號只有1200公裡,殲-8升限21公裡,殲-7隻有18公裡。


掛載能力方面,殲-8機翼左右各3機腹1一共有7個掛點,而殲-7機翼左右各2機腹1一共5個掛點,前者最大掛載重量為3200kg,後者只有1500kg,幾乎是兩倍多,綜合起來,這些就是殲-8戰鬥機第一個版本相對於殲-7早期型號的絕對優勢,但是最近央視國防軍事頻道CCTV-7《中國戰機——殲八奮飛》,卻給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殲-8紙面性能全面碾壓殲-7戰鬥機,但是2者空戰,卻很難贏!

不管是早期的殲-7,還是後期的殲-7,殲-8戰鬥機空戰都很難取勝

這就給人很大的震驚,從道理來說,殲-7戰鬥機算是低端的設備落後二代機,而殲-8戰鬥機的設備更先進的高端二代機,本質來說,應該具有更大的優勢,上世紀80年代,空軍對新型殲-8戰鬥機的性能抱有一定的懷疑,最終結果就是,新銳的殲-8和老殲-7各自打開照相槍模擬空戰,使用機炮,就看對方停留在自己照相槍的機會多少來決斷,前後進行了40次!


比賽結果,雖然殲-8戰鬥機擁有巨大的推重比優勢,爬升和加速也非常強悍,但是很可惜,在模擬空戰中,並沒有發生一邊倒的局面,主要原因是,殲-7戰鬥機靈活小巧,尤其是滾轉優勢巨大,而殲-8戰鬥機則由於更重的機身,更大的轉動慣量,劣勢明顯。

殲-8戰鬥機很大,但是作戰能力並不強

這也是殲-7/米格-21戰鬥機在全世界二代機中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美國空軍曾經從成飛購買過數十架殲-7戰鬥機,最終使用結果非常震驚,當時美國的所有二代機,幾乎都沒有多少辦法對付,只有出動三代機F-16或者F-18才能擺平,F-16具備更強大的推重比,被咬尾後簡單拉起爬升就可以擺脫,而F-18則具備更強的盤旋能力,所以也不怕。

第一代殲-7戰鬥機依靠輕巧靈活,保持了自己獨特的優勢,沒有想像中被更強大的殲-8戰鬥機淘汰,誰都想不到,到了第二代殲-7戰鬥機,這就是大家熟悉的雙三角翼殲-7E和殲-7G,飛機推重比進一步提高,機動性大幅度上漲,這時候,中國戰鬥機終於進入飛彈空戰時代,使用相同的霹靂-8空空飛彈,第二代殲-8戰鬥機:殲-8II和新一代殲-7戰鬥機,格鬥毫無機會,總師顧誦芬之前就說,假如裝上前緣縫翼,機動性將提升到幻影-2000水平,但是幾十年過去,一直沒有動靜。


更糟糕的是,作為殲-8II戰鬥機設計的最大亮點:超視距攻擊能力,從1988年飛機定型為止,一直沒有具備這種能力,直到2004-2006年期間,才突破超視距攻擊技術,當然,從2004年開始,成飛的高機動殲-10A戰鬥機已經定型,殲-8戰鬥機優勢蕩然無存!迅速淪為二線裝備,沈飛寄予厚望的王牌戰機,就這麼喪失了優勢。

相關焦點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殲-11系列戰機仍在持續改進先來聊一聊殲-11系列戰機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先把時間調回上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在空軍裝備方面嚴重落後於世界,僅有殲-7、殲-6等二代機戰鬥機固守空天。因此,當時空軍急需一種壓得住的三代重型戰鬥機,直接引進並國產俄制蘇-27戰鬥機最終成了最優選擇。中國開始著手引進蘇-27戰鬥機,並於1990年12月28日正式籤訂蘇-27合同。
  • 長春開放日雙機大戰,殲10S不減速,殲11BS沒機會?
    這是中國空軍的81飛行表演隊,從殲5,殲6到殲7,現在是殲10,在國內外進行過多場表演還有42型裝備亮相,首次安排紅旗12A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參加裝備靜態展示,並新增了運-8C和蘇-30飛機參展,共設置育鷹、空中作戰
  • 如果當年殲10不幸下馬,沈飛這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因此,殲-10一旦下馬,殲-11或許將成為我軍唯一能夠裝備的三代機,考慮到沈飛吃透殲-11的技術也需要時間,國產化的殲-11也在1998年才實現首飛,2000年後我軍大批普及殲-11和殲-10這對三代機「搭檔」的構想,或許將落空
  • 沈飛如何才能走出陰影?
    但與集榮寵於一身的成飛相比,沈飛可算灰頭土臉。從把殲-7改進得米格都不認識,到給巴基斯坦幹副業整出「梟龍」,到推出中國第一代可以與世界叫板的殲-10,更是到閃瞎世界眼睛的殲-20,成飛的地位是掙來的。 當然沈飛也沒有閒著,建軍90周年的朱日和閱兵中, 5架殲-16、7架殲-15、7架殲-11B組成強大陣容,佔34架受閱飛機中的一半以上。
  • 中國首批三代機悄然退役:為什麼比殲-7、殲-8等二代機更早?
    很快,至少3個基地獲得了蘇-27SK/UBK,中國空軍也算第一次擁有了實打實的超視距空戰能力:N001"倒卡"雷達和R-27/R-37/R-77等空空飛彈的搭檔雖然算不上有多強,但總比當時的殲-8現代化改進版本+總數只有20餘發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實用。中國的多數飛行員在此時獲得了三代機的實操經驗,這也給日後接裝三代機打下了相對堅實的基礎。
  • 對臺一線還不換?老式蘇27還要再撐4年,等300多架殲7退完
    中國蘇-27UBK的識別特徵殲-11A戰鬥機則是國產化的蘇-27SK戰鬥機,主要建造部件都是從俄羅斯進口,在中國由沈飛組裝生產而成,因此和蘇-27SK戰鬥機的性能差別不大,沈飛前後生產了105架殲-11A戰鬥機
  • 003航母與殲15說再見!沈飛或作出重大抉擇,新艦載機超越F35
    關於003航母的艦載機,無論是在殲-15上還是在新一代艦載機上,都有很多猜測。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沈飛可能已經做出了為003航空母艦研製新一代艦載機的重大決定。這意味著003艦載機和殲-15告別了中國海軍的新型艦載機或超越了F35戰鬥機。  老實說,中國海軍艦載機的更新換代與世界各國海軍的發展息息相關。
  • 殲11B恢復生產成真,為何空軍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從CCTV新聞來看,殲11B還在生產9月11日,央視公開了記者採訪航空工業沈飛的畫面,從新聞可以看到多架殲-11B戰鬥機停放在沈飛試飛站機庫裡面,表明殲-11B還在生產或者已經復產。,機載武器更新成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PL-8紅外製導格鬥空空飛彈,發動機也更換為國產F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考慮到進度,飛機飛控和操縱系統沒有做太大變化,保留了國產測繪仿製的蘇-27SK飛控和操縱系統,直到殲-11BS,才換上國產數字式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實現全國產化目標。
  • 當年如果買不到蘇27生產線,沈飛重型戰鬥機會是啥樣的?
    ,殲8和米格23雜交,就成了殲8II戰鬥機,飛機重量和飛行性能基本保持不變,兩側進氣,使得飛機第一次擁有了一個大型機頭,可以裝700毫米以上口徑的雷達天線,這是超視距空戰必須。從俄羅斯人的觀點來看,殲8II就是一個採用三角翼的米格23,指標全面落後從殲8到殲8II戰鬥機,唯一的進步是火控雷達,氣動飛控幾乎無多少變化,還是典型的二代機,打死了最多和美國F4戰鬥機一樣,假如能及時搞定大型火控雷達和飛彈的話
  • 殲16戰機只是國產化蘇30?其實沈飛所做的並不簡單
    在世界各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各種改進型中,殲16也絕對是處於第一梯隊的。另外,從殲16的發展也可看出中國,乃至世界對三代機改進以及對未來空戰的一些看法。  我們就先談談殲16的來龍去脈。所有圖片和文字資料均取材於公開消息來源。  殲16使用大量符合材料代替蘇霍伊戰機上的鋁鋰合金,減重明顯。圖片來自於網絡。  殲16這個編號很有意思。
  • 中國為何還在生產殲11B戰機 而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道路坎坷的殲-11B戰鬥機   9月11日,央視公開了記者採訪航空工業沈飛的畫面,從新聞可以看到多架殲-11B戰鬥機停放在沈飛試飛站機庫裡面,表明殲-11B還在生產或者已經復產。,機載武器更新成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PL-8紅外製導格鬥空空飛彈,發動機也更換為國產F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考慮到進度,飛機飛控和操縱系統沒有做太大變化,保留了國產測繪仿製的蘇-27SK飛控和操縱系統,直到殲-11BS,才換上國產數字式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實現全國產化目標。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7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  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
  • 回頭看:殲-6真的是一代「神機」嗎? | 循跡曉講
    |在溫州灣空戰首次遭遇響尾蛇飛彈的殲5蒙受了慘重損失 圖源於網絡就更不要提去對付性能遠在F-86之上的的F-100了,在接裝F-100之後,國軍的飛機甚至敢於直接深入福建腹地和大陸沿海的重要城市進行偵查和騷擾
  • 「沈飛」這3點優異的成績,還不足以封住噴子的嘴嗎?
    尤其是在沈飛承接了「934」工程、開啟了我軍戰鬥機三代機化的進程後,儘管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小編對沈飛的評價一直非常之高,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上:—從1997年的總裝蘇-27型部裝散件啟動到2002年的全國產蘇-27(那時候已經定型為殲-11型戰鬥機了),從2005年最後一批國蘇-27交付到2006年的殲-11B型戰鬥機首飛,沈飛的第三代戰鬥機產能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態勢。
  • 重金買進24架,最強四代機蘇35和殲16有何區別?
    但是隨著批量裝備使用,殲轟-7A高空性能、空戰能力較差、功能仍然有限等問題也相繼暴露出來。▲飛豹的掛載能力不錯,但空戰性能欠佳眼看後續改型無法產生質變,強行越過技術壁壘研發新機種又不現實,部隊還有切實需求要滿足,這該怎麼解決呢
  • 中俄五代隱身戰機空戰能力誰更強?殲-20多個性能突出
    就在今年,T-50被俄羅斯空軍正式賦予了蘇-57的編號,卻因為種種原因一再延遲服役,那麼這款俄制隱身飛機與殲-20相比如何呢?是否可以說殲-20的服役標誌著我國的飛機設計能力超過俄羅斯呢?這需要對該兩款戰機性能按照作戰場景進行詳細對比。現代空戰超視距解決對手是主流戰法,影響超視距空戰的因素主要有四點:一是飛機的雷達隱身性能。
  • 沈飛故事丨它是幾代機?咱是幾代人?
    殲5我國的二代機為超音速殲擊機,它的高空高速性能大幅超越了一代機,它們也是我國戰機技術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礎。殲7比如第一代航空人,他們艱苦創業、白手起家,完成了從修理到仿製的歷史使命;後面的一代代航空人傳承使命、不斷超越,才有了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
  • 飛豹停產,殲16全速生產,敘利亞上空這場空戰,證明是必然趨勢
    注意牙籤一樣小的R-60/AA-8「蚜蟲」空空飛彈發生在敘利亞伊德利普省西北部土敘邊境上空的空戰,土耳其空軍的F-16完全佔據上風。但是,「飛豹」一直發展到殲轟-7B,都沒有在制空能力上下功夫。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的F-15E「攻擊鷹」首次實戰,開啟了雙重(制空、對地)任務多用途戰鬥機的全盛時代,被它取代的F-111「土豚」是上一代的戰鬥轟炸機,在性能上還是偏重對地,制空能力聊勝於無,美國海軍甚至拒絕了其艦載型F-111B「海豬」上艦,其雷達和「不死鳥」飛彈後來被全新設計的F-14取代。
  • 除殲20殲31外,西飛也能造隱形戰鬥機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也有消息傳出,我國海四代的競爭,似乎出現了「第三者」,除成飛和沈飛之外,研製運20和轟20的西飛,也可能涉足其中。除了運輸機和轟炸機之外,西飛也能研製戰鬥機,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西飛造艦載戰鬥機?還要競爭海四代?這個消息足以讓很多人驚掉下巴。
  • 殲17戰機橫空出世?央視給全國人民開了一個大「玩笑」
    殲10B戰鬥機空中加油那麼,有了殲16、殲20,殲17去哪裡了呢?說起殲17就不得不提到5年前央視關於成飛集團的一個烏龍報導,在這場報導中赫然出現了殲17代號的字幕。但也正因為這個所謂有圖有真相的畫面截圖成了個別媒體用來力證殲17存在的「鐵證」。那麼,殲17真的存在嗎?央視烏龍報導之後的幾年裡,關於殲17的各種信息仍然時不時的出現一些,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中航工業沈飛集團的一次官洩。在沈飛一次事跡報告中,一架新型軍機機頭赫然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