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於9月1日、2日組織航空開放日,迎接1400餘名新飛行學員加入藍天方陣。開放日內容主要包括飛行表演、跳傘表演、航模表演、實戰演示、裝備靜展、飛機模擬器體驗、軍營開放等環節。
本屆航空開放活動的主題是「追夢空天」。今年活動組織了「天之翼」「紅鷹」兩支飛行表演隊、「藍鷹」跳傘隊和航模表演隊,與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教—10單機表演。
這是中國大學,第一次組建的飛行表演隊,使用安全可靠的初教6,低空低速飛行非常精彩
這是另外一隻飛行表演隊,使用和英國紅箭表演隊類似的高亞音速噴氣教練機,動作整齊劃一
這是中國空軍的81飛行表演隊,從殲5,殲6到殲7,現在是殲10,在國內外進行過多場表演
還有42型裝備亮相,首次安排紅旗12A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參加裝備靜態展示,並新增了運-8C和蘇-30飛機參展,共設置育鷹、空中作戰、空中投送、預警探測和防空反導5個板塊,系統展示空軍部分主戰裝備風採。
其中最有看頭的就是殲10大戰殲11,國內這一對三代機「老冤家」,究竟誰更強,殲10S和殲11BS雙座戰鬥機大戰。
這是對決主角之一,殲10戰鬥機
對決過程很簡短,就是幾十秒,動作也很簡單,大體就是雙機對頭衝,然後相互咬尾,殲10S故意減速讓殲11BS咬尾,經過慢悠悠盤旋轉頭,殲11BS最終跟上殲10S,咬尾成功,殲10S立即採取向上爬升擺脫,而殲11BS則加速走人,脫離戰鬥。
殲10和殲11交錯,之後展開格鬥
從10多年的殲10和殲11大戰經驗來說,實戰中這一幕根本就不會出現,因為,近距離交叉格鬥,殲10幾乎總是利用頂級的瞬時盤旋性能立即咬尾,殲11假如不加速脫離,繼續盤旋爭奪的話,很快就會陷入被動。
最不可思議的是,殲10在空戰中打開減速板,故意減速降低能量,讓殲11能順利咬尾
從實際性能對比來看,空戰格鬥咬尾,這是殲11的最大弱項,假如殲10能保持速度優勢的話,殲11幾乎沒有獲勝機會,殲10最大優勢在於掉頭快,外加機翼採用大三角翼設計,機翼和機身連接點比較多,強度非常高,能經受住1.2馬赫速度9g的大過載考驗,試飛員曾經飛出9.3G的最大過載,而殲11繼承了蘇27的超音速陷阱缺陷,在0.8-1.2馬赫階段,只能做最大6.5G的過載,幾乎差距一半。
經過1圈多的盤旋,殲11BS終於慢悠悠追上殲10屁股
從設計師的設計思路來看,殲10和殲11設計思路完全不同,殲11比較突出爬升和加速性能,飛機弱點在於,機載設備過於笨重低能,為了提高飛機性能,機體設計得比較弱,而且機翼採用大展弦比後掠翼設計,巡航性能好,省油阻力小,類似民用客機,但是弱點也很突出,滾轉效能特別低,某個超音速區域,滾轉角速度一秒鐘才有30-40度,而殲10在同樣速度下,有140-150度。
這就是對決主力之一,殲11BS,機翼細長,類似客機,剛度比較弱,軍迷戲稱酥27
當然,蘇27從設計來說,不太像高格鬥戰鬥機,而更像高空高速截擊機,不過增強了機動性,從氣動設計來說,蘇27更像固定後掠角的F14,外加F16的邊條翼增強,從設計師優化過程來說,蘇27設計追求主要是追求亞音速升阻比,也同時儘量降低超音速阻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27和F14很像
蘇27採用類似F14的雙發寬間距升力體設計,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獲取高達3成的升力效益,彌補4-5倍美國F15戰鬥機雷達電子設備種類的差距,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算是唯一的出路。
從這次對決來說,殲11BS明顯暴露了不如殲10機動靈活的特點,蘇霍伊總師曾經就此回答過,蘇27機動性不如殲10這款幻影2000加強版,這是一款16噸空重的大型戰鬥機,和殲10比機動性,非常不太合適,殲10空重才8噸多,內油也少得多。
殲10氣動設計在幻影2000基礎上增加了鴨翼,機動性更好
殲10鴨翼在機翼前上方,算鴨式布局,機動性好,但是阻力偏大,殲20算第三代
殲10戰鬥機從設計來說,弱點也很突出,機頭機身過於肥碩,外加過大的機翼面積,打造了超級優良的高低速機動性,但是,加速性一直比較差,作為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完全自主研發的戰鬥機,可以給99分,對於殲10存在的問題,最終在後續殲20上得到的圓滿的解決。
殲20採用更新的共面鴨翼布局設計,裝備同樣的發動機,讓蘇27幾乎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