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著名戰鬥機設計師米高揚去世48周年,藉此我們看一看米格系列的那些著名戰機——老照片。
在冷戰時期,只要蘇聯的戰機一升空,就必定會看到米格戰機。在那個被米格統治天空的年代,這一切都是因為背後有著這位天才設計師的支持。
▲米高揚和古列維奇
1939年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與米哈伊爾·古列維奇共同創立了蘇聯米高揚-古列維奇設計局。米格正是把兩人名字縮寫加在一起,其產品取兩名創辦人姓氏的字首,於是「米格」(俄語:МиГ,英文:MiG)的傳奇時代開始了。
▲米格-1
米格-1是他們兩人共同研製出來的第一種飛機,米格-1原名為I-200,1940年4月5日I-200試飛成功,由於當時蘇聯戰鬥機的命名方式改變,I-200改名為米格-1。當年這種飛機有許多問題令米格-1生產量不多,並很快改為生產其改良型米格-3。
▲米格-3
米格-3戰鬥機是蘇聯在二戰中使用的一種單座活塞式攔截機。該機加入現役後很快就擊落了兩架德國人的Ju 86偵察機,而此時德國和蘇聯間還沒有正式宣戰。米格-3設計目標是為了進行高空空戰,但是蘇聯戰場的特性讓它鮮少發揮所長,不過仍然是戰場上德國航空兵的最大勁敵,許多蘇聯王牌飛行員都是駕駛的這種飛機。
▲米格-5(米格-DIS)
米格-5戰鬥機也叫MG-DIS,米格-5戰鬥機是它的非正式名字。這是一架雙引擎重型戰鬥機,用於為正在設計中的彼得裡亞科夫的彼-8四發重轟炸機護航,並可兼作偵察、遠程巡邏和輕型轟炸等,在概念和構型上和梅塞斯密特 Me 110 相似。由於現役的彼-2已經可以較好地完成偵察、巡邏、輕型轟炸任務,彼-8又被取消,DIS也就沒有獲得準生而流產了。而且如果它真的會服役的話,可能會叫米格-2。
▲米格-7
米格7其實就是米格3的改進型,然而實驗發現各方面性能還不如米格-3出色,在衛國戰爭爆發後,航空工業人民委員部決定優先生產伊爾-2強擊機,於是米格-7被立即終止。
米格-8試驗機(綽號「鴨子」)是蘇聯的試驗飛機,改實驗是為了米格-15做準備。1945年用木頭設計和建造用來測試新型鴨式布局配置的飛機。米格-8又名Utka,被評論為「最不像米格」的米格飛機,也是少有的採用偶數編號的米格飛機。
▲米格-9
米格-9戰鬥機是蘇聯在二戰之後研發的第一代噴射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46年4月首度試飛。採用仿製德國BMW003的噴氣發動機。安裝有一門37mm炮和兩門23mm機炮。
▲這機頭真有點像李雲龍說的那句話:
豬鼻子插大蔥,裝象
在韓戰時史達林曾提供給中國一批米格-9,並錯誤的預估米格-9飛機能敵得過美國最好的噴氣戰鬥機(當時劉亞樓認為,米格-9連F-84都打不過),後來為了表示歉意蘇聯向中國無償提供6個師的372架米格-15戰鬥機(只收運輸費),用以改裝6個米格-9殲擊機師。從1951年7月起,人民空軍開始換裝米格-15,同時封存米格-9 。1956年11月3日我國全部淘汰米格-9。
▲米格-13
米格-13戰鬥機,是一型螺旋槳-噴氣混合動力飛機,其最大平飛速度達到 825 公裡 / 小時,創造了當時蘇聯飛機的速度紀錄,投入了小批量生產, 並且服役到1950年。米格 -13是蘇聯最後一種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戰鬥機。
▲米格-15
米格-15戰鬥機,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戰機的代表。米格-15各型總產量超過18,000架,曾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保加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38個國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鬥機 。
米格-15戰鬥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韓戰中,首次大規模投入空戰中國空軍駕駛米格-15戰鬥機擊落美機330架,擊傷美機160架;中國被美機擊落231架,擊傷220架, 犧牲飛行員116名。
▲中國人民志願軍裝備的米格-15
米格-15的飛行性能在第一代噴氣戰鬥機中性能優異,它的飛行速度、火力、機動性遠遠優於美國的F-80和F-84,只有美軍的F-86性能相當。米格-15的37毫米機炮可輕鬆地擊穿F-86的飛機裝甲,雖然在水平盤旋、俯衝加速性和作戰半徑上不如F-86,但由於推重比大,爬升性能出眾,因此在垂直機動性方面壓倒了美國當時的所有同類飛機。
▲米格-17
米格-17戰鬥機是單座高亞音速戰鬥機。該型戰鬥機是在米格-15比斯基礎上發展而來。1952年進入前蘇聯空軍服役。米格-17有多個改進改型。總共製造了10,367架。米格-17後來逐漸退役,被超音速的米格-19戰鬥機取代。中國的殲-5就是仿製於米格-17F。
▲米格-19
米格-19戰鬥機是一種噴氣後掠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批量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6整體性能存在一些問題,但米格-19仍然是一型性能優秀的戰鬥機。中國以米格-19為原型,仿製出殲-6。
▲中國裝備的殲-6
米格-19的爬升率突出,可以在1分06秒內爬升到10,000米高度。出色的爬升率將與其同一時代出現的西方戰鬥機遠遠甩在了後面。例如當時米格-19最直接的對手美國F-100「超佩刀」戰鬥機要花將近4分鐘才能爬升到10,500米高度。這是歷史上蘇聯的主力戰鬥機首次在性能上全面超越它的美國。
▲巴基斯坦裝備的米格-21(殲-7)
米格-21戰鬥機是於1950年代開始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戰鬥機。米格-21(包含仿製、改良型)可能是二十世紀產量最多的噴氣式戰鬥機,至今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躍在世界上,並有許多現代化升級套裝,被戲稱是戰機界的AK-47。到2013年5月3日共有52個國家使用,中國曾將其仿製為著名的殲-7。
▲米格-23
米格-23戰鬥機是在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一種可變後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是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
▲米格-23是一種可變式後掠翼戰機
米格-23是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掛帥的項目,他本人在1969年5月27日於辦公室中心臟病突然發作,被立即送入醫院,從此一病不起,經若干次大小手術後於最後一次心臟手術後不治去世。為紀念他,米高揚的辦公室內的擺設至今仍保持著他最後一個工作日時的樣子。
▲米格-25
米格-25「狐蝠」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是世界上闖過「熱障」(M2.5)僅有的三種有人駕駛飛機之一(另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米格-27
米格-27,原稱米格-23Б,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3C的基礎上研製的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屬於米格-23殲擊機的對地攻擊型,又稱米格-23B,,1974 年開始裝備部隊。
▲米格-1.44
米格-1.44戰鬥機,是採用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鬥機。1991年蘇聯解體後米高揚設計局因資金問題,只在1994年生產出一架技術驗證機。2000年2月29日首飛。
曾有人認為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在設計概念上參考了MiG-1.44的設計,不過俄方堅持稱,中國軍隊從來沒有取得設計數據,中方也提到兩者「其實差距很大」。
▲米格-29
米格-29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古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生產的雙發空中優勢戰鬥機,北約代號:支點(Fulcrum)。是蘇聯第一種從設計思想上就定義為第四代戰鬥機的型號。
▲米格-31
米格-31,北約代號「捕狐犬」,Foxhound)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串列雙座全天侯截擊戰鬥機,由米格-25戰鬥機發展而來。至今仍是俄羅斯空軍主力戰鬥機之一。米格-31的特點是速度快、火力強、油耗高。
▲米格-33
米格-33,實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礎上經全面現代化改進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殲擊機。
▲米格-35
米格-35戰鬥機,(北約代號:「支點-F」),是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術基礎上的發展型號。在戰機世代上為第四代戰機集成米高揚所有成就的最終生產型。若一切順利,將從明年開始服役。
▲米格系列合影
2006年,米高揚、蘇霍伊、伊柳辛、伊爾庫特和圖波列夫合併成立「聯合航空製造公司」。
▲米格系列合影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觀看軍武精選視頻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商品
根據大家的建議,我們決定把日曆提前一天發出
軍武日曆:我是坦克,不是步戰車
商務合作請聯繫QQ:290141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