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1969年的金門島 到處充滿緊張氣氛

2022-01-18 看得見的歷史

1969年2月的金門,一位國軍士兵舉著望遠鏡警惕地觀察對岸,對岸正是福建廈門,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Manuel Litran 攝

廈門金門本是一家,49年以後,一道淺淺的海峽將兩地分開,一直到現在。Manuel Litran 攝

一位崗哨上的國軍士兵,全副武裝,還戴著防毒面具。Frank & Helen Schreider 攝

國軍士兵正向對岸放飛空飄氣球,氣球裡裝的是宣傳單。Frank & Helen Schreider 攝

金門當地的一家陶瓷作坊,工作檯邊放著一把步槍,好像是要隨時上戰場。Manuel Litran 攝

趴在地上練習射擊的國軍士兵。Manuel Litran 攝

軍事掩體內的大炮。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在廈門和金門之間曾發生了著名的金門炮戰,又稱為八二三炮戰,以後兩地依然有小規模炮擊。Manuel Litran 攝

金門守軍隨時都是處於戰備狀態,全島上下,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緊張氣氛。Manuel Litran 攝

1969年到現在,一轉眼過去快50年了。這個金門小女孩曾見證了過去廈金兩地的劍拔弩張,也見證了兩地現在的和平往來。以後,不會再回到從前吧?

喜歡我發的老照片,喜歡我的文字,還請您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看得見的歷史」(kandejiandelishi)

相關焦點

  • 金門島上慰安的「軍中樂園」 軍妓們接客超50人才有獎勵
    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敗退到金門之初,除少數國民黨高級軍官可以把眷屬帶在軍中以慰寂寞外,絕大部分官兵皆為「孤家寡人」,生活十分乏味
  • 金門島上的軍中樂園 一支由女人組成的秘密部隊 從事著齷齪交易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兵敗如山,殘存的60萬軍隊只能倉皇渡海逃竄。大批的官兵湧入臺灣,金門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臺灣軍方面前。島內的需求雖然減少,但駐紮在金門,馬祖的國民黨軍卻有著旺盛的需求。於是1950年時任金門防衛長官的胡璉在金門首先開設了「軍中樂園」,也組建起了一支專門從事特殊服務的女子部隊,對外代號「831」。
  • 金門:地雷、軌條砦及對峙種種
    金門方圓只有150多平方公裡,距離臺灣本島150公裡,距離廈門最近處1800米。新中國成立以來,金門與廈門是臺海兩岸對峙的軍事最前線。從1949年解放軍跨海解放金門的失利,到1958年「八二三」炮戰後延續數十年的兩岸炮擊,金門和廈門的近距離對峙成為「國共內戰」尚未結束的最明顯表徵。
  • 金門:秘密坑道變成旅遊景點
    你可知道1958年8月23日的「八二三炮戰」?你可見過金門的防禦工事?這一切的一切令人不堪回首啊!作為軍人出身、葉飛將軍宗親的我,是不會輕意忘記的。但時代在前進,兩岸同胞正在攜手,這一切都將成為過眼雲煙。如今,你再也聽不到兩岸的槍炮聲,更多的是友好的問候聲,所以,昔日戒備森嚴、非常秘密的金門坑道才可能成為旅遊的熱門景點。
  • 1969年珍寶島事件真相揭秘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國和蘇聯的邊防軍人在珍寶島(俄語中稱為達曼斯基島)因珍寶島的歸屬問題在島上發生的武裝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流血事件引起全世界關注。40年前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段,究竟發生了什麼?其根源是什麼?1969年,最終,中國軍隊獲得勝利。但致使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直至正式破裂。
  • 金門炮戰 1958年
    金門炮戰進行過兩次:第一次開始於1954年9月3日,持續了十幾天;第二次開始於1958年8月23日,到1978年12月31日結束。1949年後,美國決策機構曾一度執行「棄蔣政策」,後因遏制蘇聯在遠東擴張的戰略需要,才改變了這一政策。韓戰爆發,美軍進駐臺灣海峽。
  • 58年金門炮戰兩岸各自用的什麼炮
    在臺海局勢持續緊張的當下,處於第一線的金門、馬祖外島壓力山大,守軍採取戰備姿態應對不測。■1958年金門炮戰期間,國民黨軍炮兵操縱美制155毫米榴彈炮開火。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集中600餘門火炮對臺灣國民黨軍據守的金門島突然實施猛烈炮擊,揭開了長達20年的金門炮戰的序幕。
  • 【老照片】今天是823金門炮戰60周年,823廈門風災59周年
    這次補充齊了,其中有部分為自己收藏,一部分由市民「謝燁」提供,他的父親「謝添水」是當時31軍的攝影記者,國軍方面照片則大多來自美國LIFE官網~【一】 8.23金門炮戰始末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國軍撤退至金門,隨後廈門和金門之間成為了「中國的板門店」,首次的金門戰役,共軍未能攻下金門,並付出了慘重的損失。
  • 一錘定音,毛澤東為何最終決定炮擊金門?
    1949年10月24日深夜,和廈門相距不遠的大嶝島上,解放軍近萬將士在這裡集結。他們的目標,正是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金門戰鬥的勝利,讓節節敗退的蔣氏父子看到了希望,也收穫了久違的信心。從此,金門這座小島的命運,將長久地和蔣介石父子「反攻大陸」的希望捆綁在一起。也像衣扣一樣,將臺灣和大陸連在一起。金門一戰的失利,震撼了解放軍全軍,1949年10月29日,距離金門戰鬥剛剛過去五天,毛澤東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通報,他指出:「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為深戒」。
  • 一個金門,兩塊牌子
    1960年,甘迺迪和尼克森這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在冷戰氣氛中首開電視辯論先河,金門和馬祖成為他們的辯論主題之一,甘迺迪認為應把金門和馬祖交還中共,以換取臺海的停火;尼克森激烈反對:「如果我們迫使『國府』這樣做,將引發連鎖反應,共產黨終將奪取臺灣……金馬問題並非是兩塊『地皮』的歸屬問題,而是自由、正義和道德問題。」
  • 二戰太平洋戰役燃燒的群島,瓜島戰役,叢林的神秘殺手
    ,而美軍之前的偵查機卻發現了日軍在島上擁有一定數量駐軍的並且有一些模糊圖。在從林之中到處都有鳥叫,這證明一切都是安全的,沒有異常的情況至少當時上尉連長是這樣認為的,領頭是上等兵威爾,就在我們完全放鬆警惕之時,一聲槍響突然從密林深處傳出,我們緊張俯下身子,馬上進入臨戰狀態,我們看著上等兵威爾站立一會
  • 金門為何離不開大陸,衛星影像對比廈門就知道了
    可以看到在廈門島以及周邊大陸上彩色區域到處都是,可見地表變化面積非常大(可能和2017年舉辦金磚四國會議也有關係),而同一時期金門島上卻是一片平靜,幾乎沒有幾個大一點的變動區域。不過這一點近來也被打造成金門旅遊的一個亮點——大陸民眾到金門來體驗寧靜的田園生活。
  • 1958年毛澤東致信彭德懷:直接對蔣,間接對美,部署炮擊金門
    具體的計劃暫時是這樣:海軍調動2個潛艇大隊、5個魚雷快艇大隊、1個高速炮艇中隊,在福建南海部署,打擊蔣軍和金門島上的軍事目標;空軍將殲敵機、偵察機、轟炸機等全部調集起來,奪取制空權,隨時轟炸蔣軍。關於金門的問題由來已久,國民黨從大陸敗退的過程中,先後佔領了馬祖、金門等幾個島嶼,還增派了很多的軍隊來駐守,搭建了很多的軍事建築,將其作為反攻大陸的陣地。
  • 眾籌兵棋《英雄之島》解鎖《龍與熊-中蘇戰爭1969》
    極光工作室發布眾籌特別福利,提前開啟解鎖內容《龍與熊-中蘇戰爭1969》。《龍與熊-中蘇戰爭1969》的背景味假想1969年中蘇武裝衝突升級為全面對抗的架空題材入門戰役級戰棋,算子數量適中,規則簡單易學,讓玩家能夠在有限時間內體驗全景大戰役。
  • 長知識:解放軍為什麼炮擊金門
    在美國的支持下,臺灣國民黨當局妄想反攻大陸,派出軍隊不斷襲擊祖國大陸的沿海島嶼,轟炸沿海城市,打劫大陸的商船,不斷進行騷擾和破壞,東南沿海局勢一度非常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擔心美國與臺灣籤訂的協議可能把臺灣分裂出去,因此,毛主席與1954年做出決定,炮擊金門,表明新中國解放臺灣的決心。
  • 金門之戰為什麼全軍覆沒,無一逃回?
    在1949年10月泉州召開的兵團作戰會議上,葉飛意氣風發地說了四個字:「此役必勝!」    一位老前輩對幾十年後來此調研的劉亞洲說:葉飛在老虎洞宴請廈門地方領導,用筷子指菜盤,道:「金門就是這盤中的一塊肉,想什麼時候夾,就什麼時候夾,跑不了。」說畢大笑,豪氣溢於言表。    劉亞洲在日後寫出的《金門戰役檢討》一文裡認為,葉飛選擇二十八軍打金門是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
  • 【新手上路】第一次金門自助旅行~
    金門舊稱浯島,島上留存許多聚落(攝影/黃鬱仁) 金門共有大金門四鎮(金城鎮、金寧鄉、金湖鎮、金沙鎮)以及小金門(烈嶼鄉) 等五鄉鎮。,因此東北季風直接吹襲,蒸發量高達1600餘公釐,所以島上農作物都以耐旱性雜糧為主,例如高粱、小麥、花生、地瓜等,也因此島上的高粱酒成為名聞遐邇的知名特產。
  • 建軍以來最慘烈的失敗:金門之戰為什麼全軍覆沒...
    胡璉再出山,血戰金門島    此前的8月17日,解放軍第十兵團即葉飛兵團攻佔了福州。9月10日,其主力南下,環伺金門、廈門。另解放軍七個軍橫掃浙江,指向舟山。其地雷之多,幾十年後聯合國統計,以每平方公裡數量計,繼柬埔寨、中東之後,金門是世界上布雷最密的地區,以至於到了1970年代,島上許多地方仍須有防雷的警示。隨後,解放軍二五一團、二五三團,在古寧頭到林厝間強行突破,向縱深猛插,連續攻陷古寧頭、北山、南山、林厝、浦頭、湖尾等村落,以及觀音亭和東一點紅等重要據點。
  • 大膽島二膽島登陸戰
    二、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下旬,國軍締造「金門古寧頭大捷」殲滅侵犯金門之共軍,使共軍渡海攻打金門之野心暫時受挫,然共軍仍不曾放棄其攻打金門之野心。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晚間,共軍七百餘人利用黑夜乘船向我大膽,二膽島進犯,我守軍營長史恆豐與所屬官兵,則嚴陣以待,恪守「兩短集火」與「殲敵水際」之原則,殲滅來犯敵軍。
  • 「823炮戰」往事:從血淚戰地到「金門默契」
    8月2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臺灣軍事要地金門,出席「823炮戰」62周年紀念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率領若干美方官員,首次飛金門出席紀念活動。當天,酈英傑等前往水頭碼頭,在兩名於1954年金門九三炮戰中殉職的美國軍官紀念碑前獻花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