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蘇聯的米格23戰鬥機為何飽受爭議?

2021-02-23 asiavikin




米格23的假想敵是美軍的F4「鬼怪」,並不是後來的F14、F15、F16之類的三代機。在設計上突出考慮了中距高速攔截的需求,比如座艙為了適應高速飛行設計得十分低矮,視野很差,非常不適於近距格鬥。為了安裝大孔徑雷達放棄了米格設計局之前一貫採用的機首進氣,採用兩側進氣,為此還特地設計了適於兩倍音速飛行時的二元四波系進氣道。在60年代,由於中距空戰所需的大型雷達、火控系統、空空飛彈的重量大,從一開始米格23就不再能夠秉承之前米格戰鬥機的輕型化思路了。此時為了保證截擊所需要的加速性、兩倍音速下的飛行能力,米格23不能再安裝米格21的6噸級發動機,只能使用更大的10噸級推力發動機;而且還要有更大的垂直尾翼甚至是腹鰭以保證兩倍音速時的航向穩定性,這樣結構重量進一步攀升,也進一步提升了對推力的要求。

所以,米格23的中距攔截使命決定了它必然是一種比米格21重得多的戰鬥機。如果繼續沿用米格21的三角翼,由於三角翼的亞音速段升力係數低,這樣重的戰鬥機起降會很麻煩。蘇聯人對蘇德戰爭第一天紅軍空軍大批飛機被炸毀在機場的情景還記憶猶新,所以這樣的場面是一定要避免的。因此就挑上了亞、超音速段通吃的變後掠翼。即使變後掠翼會付出重量代價也在所不惜了,反正老子的P29發動機推力大。不得不說P29在那個時代是真好:加力推力12.5噸,最大推力8.3噸,整機推重比6一級。後來從埃及販來米格23後可把中國技術人員饞得直流口水。

這樣一來,米格23就成了合格的中距攔截飛機,起降性能得到保障。近距空戰中憑藉優秀的垂直機動性也不是很落下風。而且,由於機體空間大,航程也比米格21更遠,和美軍的「鬼怪」鬥起來應該是旗鼓相當。很可惜,蘇聯的總體工業水平不如美國,這樣一種與「鬼怪」性能相當的戰鬥機所需雷達、發動機,蘇聯的電子工業和發動機工業一直到了70年代才能配齊。這時候,第一種三代戰鬥機F14已經率先飛上了天空,而分別在推重比、水平機動性方面更為強悍的F15、F16也即將面世,米格23被迫要和比它先進一代的對手同場較量了。

不僅如此,在空戰中,米格23所依靠的空情保障、空戰指揮體系多不如西方,而且蘇聯人賣給非華約國家的都是雷達降級的簡配版,加之阿拉伯國家空軍的飛行員總體水平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米格23在與西方戰鬥機的交戰中名聲掃地並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




F-4鬼怪戰機的作戰能力如何?

美軍鬼怪戰鬥機和蘇聯魚窩戰鬥機,哪個性能更優秀?

閒聊幻影III和米格21這對歡喜冤家

為什麼中國選擇了蘇27而非米格29?


謝謝您的讚賞

相關焦點

  • 米格-23戰鬥機
    米格-23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3)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一種可變後掠翼的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
  • 被謠言埋沒的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一樣有戰果
    米格-23戰鬥機誕生的時代正是美蘇冷戰的高峰時期,而米格-23最重要的兩個戰場,一個是中東,另外一個是很少有人關注的非洲,安哥拉和納米比亞。
  • 走下神壇的米格——「折翼」的米格-23
    米格-23戰鬥機雖然有著相當明顯的缺陷性,但是米格-23的誕生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蘇空軍快速適應冷戰新格局。因為在二戰剛剛結束的頭二十年,蘇聯由於戰爭對於國內經濟造成的巨大破壞尚未恢復,使得在冷戰中處於美攻蘇守的戰略態勢之下,而隨著時間進入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隨著蘇聯國力的逐步恢復,在國際戰略上蘇聯開始與美國積極爭鋒,冷戰格局隨即進入白熱化。
  • 紅色的黎明,冷戰巨頭的崛起——米格-15戰鬥機
    即使在冷戰結束29年的現在,米格飛機依然忠實的守護著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天空,而在米格家族中的成名作,當屬米格-15戰鬥機,這種被西方蔑稱為「柴捆」的戰鬥機,在朝鮮戰場上把驕傲的美國戰鬥機結結實實抽打了一頓。
  • 扒一扒蘇聯米格戰鬥機家族譜
    (殲系戰機航知將會在下一篇族譜中為大家介紹)米格-19戰鬥機是米格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一種雙發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是蘇聯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20世紀60-7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也是蘇聯第一種量產的超音速戰鬥機。
  • 蘇聯冷戰打造的大量機堡,跑道縱橫十分壯觀,2架米格23被遺棄洞庫中!
    ,因此在冷戰時期建設了很多軍事基地,不過冷戰結束後,大部分當初建設的軍事設施不得不被廢棄。到了1945年時,蘇聯奪回了這處軍事基地,重新控制薩哈林,到了1946年時,蘇聯軍隊重新命名了這處機場。當時機場的名字是用蘇聯軍隊解放該島時犧牲的一名營長名字,並且連同附近的村莊也使用了同樣該營長的名字。
  • 戰鬥機中的馬謖,米格23!
    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個人認為,歷史上有一種主力戰鬥機。居然也基本符合「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標準,這就是米格23戰鬥機。言過其實的本意,當然是馬謖喜歡說大話;說大話的同時又喜歡自我表現,但是最終結果都證明超出了馬謖的真實能力。這裡也用言過其實說一種戰鬥機;倒不是說戰鬥機可以自己說大話突出自己。
  • 冷戰「魚窩」——小記東德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下)
    東德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是保衛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關鍵力量,道格•戈登在此繼續講述了這款飛機在冷戰期間的故事,並讓我們聽聽其在與西德空軍同行的「對抗」中的表現。這架米格-21M戰鬥機正在SPRD-99型起飛助推火箭的幫助下升空。SPRD-99型起飛助推火箭用於幫助米格-21戰鬥機從較短的混凝土或草地跑道上起飛執行戰鬥任務。
  • 米格-23戰鬥機失控飛行,橫穿5個國家,造成史上最倒黴的一個人
    1989年7月4日,蘇聯空軍的一級飛行員斯庫裡金上校,駕駛著一架米格-23戰鬥機,在波蘭上空進行飛行訓練,正當他準備加速時,卻突然聽到一陣沉悶的爆炸聲,根據經驗判斷,肯定是戰鬥機的進氣道出問題了。 為了避免北約誤判,他們迅速派出多架戰鬥機追趕米格-23,打算在它脫離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前就地擊落。然而這架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越來越快,竟然趕在追兵到來之前,順利地離開東德,毫不猶豫地飛到了西德上空。 這裡已是北約地盤,見到一架蘇聯米格-23旁若無人地闖入自家領空,美軍別提有多慌了。
  • 米格設計局唯一的攻擊機,米格-27,比原版米格-23更受歡迎
    儘管米格-23戰鬥機相對於前代的米格-21而言,具備了更強的作戰性能,但是由於其"出道"太晚,一出現就明顯落後於美國的F-15、F-16等第四代戰鬥機
  • 朝鮮米格-23與韓國F-16實力對比
    韓國機隊擁有的機型大部分為F-16C「戰隼」單發多用途戰鬥機,朝鮮方面配備的機型更多為舊式米格-23「鞭撻者」單發戰鬥機。通過比較兩款戰機20世紀70年代入列時的設計和將近5000架機身,我們能獲得有關朝鮮半島潛在空戰以及兩國空中力量平衡的寶貴信息。
  • 會噴水的冷戰鐵翼:蘇聯米格-25狐蝠截擊機
    ;她滿足了對指標的追求,卻不符合戰場實際,註定只有驚人的指標,卻沒有驕人的戰績;她,就是蘇聯米格-25截擊機,一種會噴水的鐵飛機。米格的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9在零攝氏度的空氣中以馬赫1.3飛行時,機首與氣流摩擦生熱,溫度達到72攝氏度。而在以馬赫2.05飛行的米格-21上,這一溫度上升到107攝氏度。估算得出馬赫3時,這一溫度將達到300度。
  • 高空永遠的神—米格-31「獵狐犬」
    攜帶「Kinzhal」的米格-31另一份合同是將米格-31截擊機現代化升級為米格-31BM,這款改進型一定程度上也使其成為了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米格-31「獵狐犬」是冷戰蘇聯時期的一款雙座全天侯截擊戰鬥機,由米高揚設計局設計,是在米格-25「狐蝠」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旨在為蘇聯防空系統提供應對北約戰機和巡航飛彈威脅的能力,也是為了實現高空高速攔截能力。
  • 諜戰米格──美國搜集米格戰鬥機的故事
    1948年,當蘇聯人開始封鎖西柏林的時候,「冷戰」驟然升溫。蘇聯向其東歐衛星國的空軍部隊提供了米格戰鬥機,此舉加劇了他們對美國和美國盟國空中力量的威脅。  接著,在朝鮮半島,「冷戰」變成了「熱戰」。在韓戰期間,由蘇聯飛行員駕駛的米格-15戰鬥機依託位於中國境內的基地,與美軍的F-86「佩刀」戰鬥機展開了激烈的空中角逐。
  • 蘇-27、米格-23、米格-29、米格-31教具,機殼完整,適合科普、教學,科研等!
    米格-31戰鬥機震撼飛行蘇-27戰鬥機機動飛行表演1. 米格-23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安裝一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米格-23是設計師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設計的項目,1967年6月10日首飛,1970年服役,該機是20世紀70至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也被朝鮮及華約國家使用,已退役 。該機的突出性能是飛行速度大,高空時達2.35倍音速,低空錶速達1350千米/小時,且水平加速性好,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脫離。米格-23戰鬥機對於中國有著特別的意義。
  • 德國當年為何賤賣米格-29戰機?只要1歐元,波蘭一口氣帶走23架
    冷戰時期,蘇聯的軍事力量一直不亞於美國,無論軍隊體量、武器水平還是科研水平,都能跟美國掰手腕。
  • 冷戰「魚窩」——小記東德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上)
    在1962年至1990年間,東德空軍總共裝備過550餘架米格-21戰鬥機  倘若根據服役年限和生產數量來判斷一架戰鬥機的成功與否的話,那麼,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設計的米格-21可能是過去60年來最成功的戰鬥機。  以始於1953年的研發項目為開端,第一架生產型米格-21F(北約起的綽號為「魚窩」)於1958年下半年進入蘇聯空軍服役。
  • 「狐蝠」,米格-25的冷戰故事
    這種綽號「狐蝠」的神奇飛機在半個世紀前首飛後,就開始書寫自己不平凡的冷戰故事。  米格-25在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蘇聯空軍服役時分成兩種型號,一種是國土防空軍的米格-25P截擊型,一種是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5R偵察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防空軍的截擊型在80年代初開始被米格-31取代,而前線航空兵的偵察型則被賦予了核轟炸和偵察雙重任務。
  • 英國對1962年蘇印米格-21戰鬥機交易的反應
    為了阻止印度購買米格-21戰鬥機,從1962年5月至7月,英國與美國試圖以財政援助的方式向印度出售英制「閃電」(Lightning)戰鬥機,最後沒有成功。一次看似尋常的軍購活動,為何逐漸發展為重大的外交和政治事件,其中的緣由值得深思。關於美國和英國對蘇印米格-21戰鬥機交易的反應,學術界目前只有個別學者予以關注,而且基本側重於從南亞冷戰的視角考察美國的政策,對英國的討論相對薄弱。
  • 米格-23、米格-31、蘇-27戰機機殼,適合靜展和國防科普教育!
    米格-31戰鬥機震撼飛行蘇-27戰鬥機機動飛行表演1. 米格-23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安裝一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米格-23是設計師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設計的項目,1967年6月10日首飛,1970年服役,該機是20世紀70至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也被朝鮮及華約國家使用,已退役 。該機的突出性能是飛行速度大,高空時達2.35倍音速,低空錶速達1350千米/小時,且水平加速性好,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脫離。米格-23戰鬥機對於中國有著特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