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的假想敵是美軍的F4「鬼怪」,並不是後來的F14、F15、F16之類的三代機。在設計上突出考慮了中距高速攔截的需求,比如座艙為了適應高速飛行設計得十分低矮,視野很差,非常不適於近距格鬥。為了安裝大孔徑雷達放棄了米格設計局之前一貫採用的機首進氣,採用兩側進氣,為此還特地設計了適於兩倍音速飛行時的二元四波系進氣道。在60年代,由於中距空戰所需的大型雷達、火控系統、空空飛彈的重量大,從一開始米格23就不再能夠秉承之前米格戰鬥機的輕型化思路了。此時為了保證截擊所需要的加速性、兩倍音速下的飛行能力,米格23不能再安裝米格21的6噸級發動機,只能使用更大的10噸級推力發動機;而且還要有更大的垂直尾翼甚至是腹鰭以保證兩倍音速時的航向穩定性,這樣結構重量進一步攀升,也進一步提升了對推力的要求。
所以,米格23的中距攔截使命決定了它必然是一種比米格21重得多的戰鬥機。如果繼續沿用米格21的三角翼,由於三角翼的亞音速段升力係數低,這樣重的戰鬥機起降會很麻煩。蘇聯人對蘇德戰爭第一天紅軍空軍大批飛機被炸毀在機場的情景還記憶猶新,所以這樣的場面是一定要避免的。因此就挑上了亞、超音速段通吃的變後掠翼。即使變後掠翼會付出重量代價也在所不惜了,反正老子的P29發動機推力大。不得不說P29在那個時代是真好:加力推力12.5噸,最大推力8.3噸,整機推重比6一級。後來從埃及販來米格23後可把中國技術人員饞得直流口水。
這樣一來,米格23就成了合格的中距攔截飛機,起降性能得到保障。近距空戰中憑藉優秀的垂直機動性也不是很落下風。而且,由於機體空間大,航程也比米格21更遠,和美軍的「鬼怪」鬥起來應該是旗鼓相當。很可惜,蘇聯的總體工業水平不如美國,這樣一種與「鬼怪」性能相當的戰鬥機所需雷達、發動機,蘇聯的電子工業和發動機工業一直到了70年代才能配齊。這時候,第一種三代戰鬥機F14已經率先飛上了天空,而分別在推重比、水平機動性方面更為強悍的F15、F16也即將面世,米格23被迫要和比它先進一代的對手同場較量了。
不僅如此,在空戰中,米格23所依靠的空情保障、空戰指揮體系多不如西方,而且蘇聯人賣給非華約國家的都是雷達降級的簡配版,加之阿拉伯國家空軍的飛行員總體水平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米格23在與西方戰鬥機的交戰中名聲掃地並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
F-4鬼怪戰機的作戰能力如何?
美軍鬼怪戰鬥機和蘇聯魚窩戰鬥機,哪個性能更優秀?
閒聊幻影III和米格21這對歡喜冤家
為什麼中國選擇了蘇27而非米格29?
謝謝您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