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蘇聯米格戰鬥機家族譜

2021-03-01 航空知識

在航知之前吐血整理的四扒+一匯總美軍戰機家族過後,第五扒終於來了!

什麼?

忘了之前的四扒都是啥了?

快來複習一下!

今天我們開扒米格戰機!

老規矩,話不多說,

先來個最全給力大圖!

接下來正式開扒之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些

關於米格的問題:

米格-數字為基本形式。

1940年,米高揚和格列維奇成功研製出了採用AM-35A發動機的新機型,彌補了蘇聯沒有高速戰鬥機的尷尬局面,並命名為I-200。蘇聯空軍迫不及待的將其投產,在此期間蘇聯飛機命名體系開始使用設計局的名字,而不再按飛機功能命名。(I-是俄文戰鬥機Istrebitel的縮寫)同時,為了突出戰鬥機的特殊地位,戰鬥機以單數命名,所有其他飛機以雙數命名。因此I-200改稱米格-1,這就是米格系列戰鬥機的開始

米格的正式寫法為MiG,其中「i」是俄文中「與」的意思。米格設計局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設計局。更為難得的是,在1964年格列維奇以74歲高齡退休後,米高揚親囑米格設計局的下屬,「我們的飛機過去叫米格,現在叫米格,將來永遠還叫米格。」所以後來雖然總設計師幾經更換,「米格」這一命名得以延續,這帶來的巨大的品牌效應和激勵精神不容忽視。

在每一種新機型研發過程中,都會有一種實驗型以I或Ye開頭,定型後再正式編號。例如:米格-15一一I330一一米格-17 米格-21一一Ye-155一一米格-23。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出於市場競爭的考慮,這一命名規則逐漸被打破。

P指Poiskovyy,意為搜索,指加裝雷達型;F指Forsirovannyy,意為加力,指使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的型號;M指裝備有空空飛彈的型號;SM指高空型;SN指對地攻擊型;B指Bombardirovshti,意為轟炸機,指轟炸型。

接下來我們按照圖中順序開扒!

米格-9戰鬥機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研發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46年4月首度試飛。其設計是雙發動機,中單翼,水平尾翼的位置位於機背上方,高於機翼。由於蘇聯在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發受到德國入侵而中斷,因此戰後的進度比起德國,英國與美國來說較為落後。這架飛機使用擄獲自德國的BMW 003發動機,機首進氣,發動機安裝在機身下方,可是排氣口位於機身中段偏後的部位,和現在常見位於機尾的排氣口有很大的差別。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小湯山航空博物館各收藏了一架。

米格-15戰鬥機由米格設計局設計,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戰機的代表。據統計,米格-15戰鬥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

一架曾參加韓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米格-15戰鬥機

圖為calflier001於2012攝於北京大湯山航空博物館

米格-15是一種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採用機頭進氣模式。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蓋,內容彈射座椅。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具副油箱或炸彈。因此,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實用的後掠翼飛機,已初具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雛形。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總計將氣流分為4股。在機翼前緣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需求。飛機不裝備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米格-17戰鬥機(北約代號「壁畫」)是一架單發戰鬥機,其基本型號只有一名飛行員,中單翼。此外它還有可伸縮的起落架和加壓座艙。它是基於米格-15戰鬥機的經驗研製的。此款戰機除了蘇聯以外還授權大量共產主義國家進行量產因此有眾多不同的衍生型,例如米格-17(米格-17F、米格-17P、米格-17PF、米格-17PFU等)它後來被米格-19戰鬥機取代。我國仿製的米格-17稱為殲-5。

(殲系戰機航知將會在下一篇族譜中為大家介紹)

米格-19戰鬥機是米格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一種雙發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是蘇聯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20世紀60-7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也是蘇聯第一種量產的超音速戰鬥機。北約代號農夫(Farmer)。我國仿製的米格-19稱為殲-6。

其固定武器是一門機首機炮與兩門機翼機炮,口徑從23毫米至30毫米不等(隨型號不同略有變化)。米格-19有四個各可掛一枚飛彈或兩枚火箭彈的翼下掛架,可掛載R-3(北約稱AA-2「環礁」)空對空飛彈,也可掛載S-5系列火箭彈。

米格-21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於195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輕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戰鬥機。北約代號為魚床魚窩(Fishbed)。蘇聯飛行員給它的外號是「三角琴」、波蘭人則稱它為「鉛筆」。米格-21(包含仿製、改良型)可能是二十世紀產量最多的噴氣式戰鬥機,越南戰爭是它最廣為人知的戰場,曾與美國人的F-4戰機一較高下;在中東地區跟以色列也是頻頻交手,其他如南北葉門戰爭、印巴戰爭也看得到米格-21的蹤影。至今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躍在世界上,並有許多現代化升級套裝,被戲稱是戰機界的AK-47。

例如許多國家如蘇聯、以色列,看中米格-21巨大的生產量,紛紛替各國米格-21提出各種改良甚至性能增強的方案。除了蘇聯製造出口的米格-21以及東歐國家仿製的產品外,中國的米格-21走入了另一條發展道路,一是殲-7(F-7),早期是仿製蘇聯繫統,並曾跟美國的U-2交手過,1980年之後,採用新式航電以空中纏鬥為主要任務的殲-7M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高度評價,二是殲-8系列(F-8),殲-8-I(F-8I)看起來像是超大號的米格-21,殲-8-II(F-8II)則是改成類似米格-23的進氣道配置,主要作為本土防空攔截之用。

中國仿製的米格-21又被稱為殲-7

G B_NZ/攝

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一種可變後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是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北約代號鞭撻者(Flogger)。

現藏於北京小湯山航空博物館的米格-23戰鬥機

calflier001/攝

米格-25(北約代號:「狐蝠」(Foxbat)),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由米高揚設計局負責開發,高爾基「鷹」飛機製造廠(GAZ-21廠)生產,空速可達3.2馬赫。米格-25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至今仍活躍在多國空軍中。

俄羅斯米格-25   Dmitriy Pichugin/攝於2011年

俄羅斯空軍的米格-25RB    Alex Beltyukov/攝

米格-27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以米格-23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攻擊機,北約代號鞭笞者-D/H/J(Flogger-D/H/J)

攝於1993年3月22日於前東德 芬斯特爾瓦爾德,俄羅斯空軍的米格-27K攻擊機。

Rob Schleiffert/攝

米格-27可以掛載的對地攻擊武器

George Chernilevsky/攝

米格-27的座椅位置略為提高

George Chernilevsky/攝

休息一下,也來看看中國戰鬥機家族吧,從殲5到殲31,這個你可以擁有

米格-29,蘇聯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於1970年代設計的雙發高性能制空戰鬥機,同時期開發之戰機亦有Su-27,目的為對抗美軍之同期先進戰機F-15。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支點」(Fulcrum)。

攝於1989年,蘇聯空軍米格-29於阿拉斯加上空。

SSgt. Kevin L. Bishop/攝

米格-29機身和機翼採用一體化流線型

TSGT. BRAD FALLIN/攝

米格-29從伊爾-76運輸機上接收油料到翼下油箱

SGT Greg Suhay/攝

德國空軍的米格-29正發射一枚R-27飛彈

TSGT MICHAEL AMMONS/攝

匈牙利空軍米格-29B

Chris Lofting/攝

米格-31,是目前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戰鬥機和截擊機,北約代號捕狐犬(Foxhound),是一款由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以米格-25為基礎進一步發展而成的超音速雙座全天候攔截機。米格-31擁有推力超強的動力系統,但相對的也擁有非常高的油耗;與能蓋過幹擾反制的超強功率雷達,且因機身尺寸較大,直到21世紀都還能接受各種升級改裝,經常被認為是空中預警機和戰鬥機的結合體。

俄羅斯空軍的米格-31B。

Dmitriy Pichugin/攝於2011年

米格-31BM於2011年

Alex Beltyukov/攝

MiG-31BM於2005年莫斯科航展

Dmitriy Pichugin/攝

下一扒,敬請期待

本文資料綜合自網絡

註:圖片來自網絡,因轉發途徑過多無法聯絡到拍攝者,若版權擁有者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廣告

殲-20 拼色橡膠掛飾 雙面立體質感 電鍍金屬搭配,讓掛飾從此「炫」起來!

第一批已售罄,第二批現已到貨!

現在下單,明天就發!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航空知識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ID:hkzs1958

相關焦點

  • 扒一扒蘇聯雅克戰鬥機家族譜
    前幾個月,在龐大的蘇聯戰鬥機家譜中,米格、蘇霍伊系列已經為大家扒過了,文章回顧請見文末連結。今天,咱們繼續來開扒蘇聯雅克家族戰鬥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韓戰期間,F-84是美國空軍的主戰飛機,飛行86,408架次,摧毀了戰爭中60%的地面目標以及8架蘇聯製造的米格戰鬥機。在生產的7524架f-84中,超過一半是為北約國家服務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的首款表演機就是F-84。
  • 收藏 | 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家族譜合輯:顏值也是戰鬥力
    在年尾這個喜慶的時刻,航知貼心為大家匯總了20年發過的蘇霍伊戰鬥機家族譜供大家收藏!蘇-9戰鬥機(北約代號:Fishpot,譯文:捕魚籠,簡稱:蘇-9),是蘇聯一型單座單發全天候高空高速攔截戰鬥機,由蘇聯蘇霍伊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研製,是20世紀50年代末和整個60年代中間蘇聯國土防空軍最重要的截擊機之一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4)
    「雄貓」之後,美國戰鬥機應該是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今天開扒族譜的最後一部分。 美軍50架戰機家族圖和表也繼續放上: 小編很後悔,為什麼第二篇文章留下了一架F-5,說實在的,真心覺得它和今天這一扒的其他戰機差距有點大。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扒後,雖然閱讀量和轉發量沒有達到小編心中的預期,但說話算話,小編趕緊開扒第二撥!452 Mystère II,是第一種飛行速度突破1馬赫的法國飛機,在1951年10月28日的俯衝飛行中超過音速,是法國航空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三扒來了!在正式開扒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兩扒。(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達索公司出品,綽號「幻影Ⅲ」,英文名稱Dassault Mirage Ⅲ,單座單發三角翼戰鬥機,可用於截擊、制空或對地攻擊,是歐洲第一種批量裝備部隊的2馬赫(平飛)超音速戰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但小編也得說話算數啊,趕緊開扒第二撥!!!1956年服役時,其主要目的是在冷戰時期攔截蘇聯戰略轟炸機(主要針對圖-95)。作為美軍「世紀系列」的一員,F-102「三角劍」是美國空軍第一架三角翼的超聲速截擊機。按其原設計,F-102「三角劍」無法實現1馬赫的超聲速飛行。重新設計後,F-102得以取代諾斯洛普F-89「蠍子」等亞聲速戰鬥機。
  • 終於扒到你,F-14「雄貓」!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發現這個50款飛機族譜的繪製者也對「雄貓」情有獨種,「雄貓」佔了3/50——F-14A、F-14B、F-14D,所以,小編決定為「雄貓」單開一扒。F-14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架服役的第三代噴氣戰鬥機;美國第一架雙垂尾噴氣式戰鬥機;90年代美國海軍的主要海上空中優勢戰鬥機、艦隊防禦攔截器和戰術空中偵察平臺。
  • 收藏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合輯
    雖然「雷」在設計中沒有引進空中加油技術,採用的機械式操縱系統,也不便於其高機動性的全面發揮,但「雷」仍然憑藉出色的綜合性能,躋身當時世界先進戰鬥機行列。「雷」採用"一機多型"的設計思想,即以一種機型發展出攻擊機、偵察機和戰鬥機,只需裝備不同的設備和武器就可以。
  • 扒一扒硬漢卡斯楚戴過的勞力士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不是他作為政治領袖的成就,而是扒一扒喜歡一隻手戴兩支勞力士的國家領導人,戴什麼款式的勞力士。卡斯楚非常喜歡勞力士,在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卡斯楚佩戴勞力士的樣子。最為出名的就是1963年4月,時任古巴領導人的卡斯楚開始對蘇聯長達40天的國事訪問,在一個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會面的場合裡,卡斯楚同時佩戴了兩枚勞力士,一度成為坊間紛紛熱議的經典。勞力士 DD 星期日曆+Submariner 潛航者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今天老兵就跟各位扒一扒那些就在你身邊的日本軍工企業,託好你的下巴!(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旭日旗格外顯眼)三菱重工不僅參與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F35的製造,也受日本防衛裝備廳委託研製自己的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上圖便是三菱重工為日本研製的首架國產隱形戰機「心神」,據新華社報導,心神剛剛完成首飛,搭載的是兩臺日本IHI公司研發的發動機
  • 今日磁典扒一扒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
    小慈今天給大家扒一下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在科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年,強力磁鐵「惹的禍」:看完這些,小慈恍然大悟,原來還有「磁令智昏」這一說!
  • 顏值也是戰鬥力: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從蘇9到蘇47(下)
    蘇霍伊蘇-15(俄文:Сухой Су-15 ,英文:SukhoiSu-15,北約代號:Flagon,細嘴瓶),是20世紀60年代蘇聯研製服役的一款雙發動機噴氣戰鬥機,用以取代當時服役的蘇-11戰鬥機。
  • 空心地球: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下面神秘學君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扒一扒靈異古城——南昌的十大靈異事件監控:火車站臺拍到來自地獄的幽靈列車恐怖歸來!盤點香港20個猛鬼之地
  • 噴氣時代的鐘聲-美國早期噴氣戰鬥機家族譜
    排排座,按開始服役時間開扒: 貝爾公司生產,美國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英文全稱Bell P-59 Airacomet。儘管P-59沒有任何在戰場上服役的經歷,但這絲毫不影響其重要性,因為它為美軍提供了噴氣式飛機使用、維護和保養的寶貴數據和經驗,這些經驗和數據在那些更先進的噴氣式飛機開始服役時便證明了其價值。
  •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下)
    車機端現在有很多應用,實際上並不太需要用戶一直操作才能呈現最後的結果,但是設計卻依舊如此,比如導航,我們在去往一個目的地時,往往需要經過啟動導航、目的地搜索、路線選擇等一大堆流程,實際上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車主的常去目的地以及經驗路線,幫用戶主動完成前面一堆需要操作的步驟,直接通過語音喚醒導航即可,通過一些技術及產品手段減少了許多中間交互的環節,很多時候產品上稍微多做一些,用戶遇到的麻煩會減少很多,這也許就是車機的一小步
  • 扒一扒,納粹那些奇葩的末日科技
    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扒一扒,當年納粹發明的那些末日科技。Hs 132
  • 扒一扒海軍軍旗設計,哪國的最霸氣?
    海軍旗是一國海軍軍種和艦艇國籍的標誌,是海軍團結戰鬥、榮譽和勇敢的象徵。對比世界海軍強國,如何評價中國海軍軍旗的設計?
  • 狩獵之旅微分享@請來專家扒一扒美軍口糧MRE到底有點啥?
    今天我們請來了在美國20多年美籍華人魏司令給大家扒一扒美軍的戰備口糧。我們的樣品是第15號口味。這哥們拿到口糧的心情猶如俺們搶到一個520大紅包,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肚子餓啦!它的特點是重量輕,熱量高,營養均衡。至於口味,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作為一種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速食」,口味有時候顯得不那麼重要。
  • 扒一扒伊拉剋星門,遺失的遠古聖物
    爭奪星門相傳在20世紀20年代,伊拉克地區發現了一個古文明的傳送門,也稱星門。後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各國政府都開始意識到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因此為了獲得其中的遠古高科技,於是便有越來越多的情報組織以考古學家身份來到伊拉克地區調查所謂的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