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蘇聯雅克戰鬥機家族譜

2021-12-25 航空知識
前幾個月,在龐大的蘇聯戰鬥機家譜中,米格、蘇霍伊系列已經為大家扒過了,文章回顧請見文末連結。今天,咱們繼續來開扒蘇聯雅克家族戰鬥機。老規矩,話不多說,先上家譜:

雅克夫列夫實驗設計局成立於1939年,是前蘇聯主要軍用航空器設計商之一,也因在二戰中設計的多款飛機表現優秀而聞名世界。其第一任總設計師是A.C.雅科夫列夫。上世紀40年代,世界航空開啟噴氣時代,雅科夫設計局也以雅克-15為首,開始了其噴氣式戰鬥機研製工作。準備好了嗎?現在開扒!

雅克-15,代號「羽毛(Feather)」,它是由雅克-3U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的機體,改裝上噴氣式發動機短艙和噴管而成的一種戰鬥機。它是蘇聯航空史上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卻不是第一款。1946年4月24日,雅克-15與同日計劃首飛的I-300(米格9)戰鬥機都想爭取「蘇聯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的名號,互不相讓。最後,通過拋硬幣的方式,雅克-15落敗,成為了晚3小時上天的老二。直到1948年初,推出雅克-17前,設計局共生產了約280架雅克-15。後來,它們幾乎全用作讓飛行員適應噴氣式戰鬥機的教練機來使用。在莫斯科博物館展出的雅克-15。  Alan Wilson/攝

三視圖。Kaboldy/製作

雅克-17是雅科夫列夫實驗設計局研製的亞音速單座戰鬥機,也是蘇聯早期的噴氣式戰鬥機。由雅克-15改進而來,為加強機身結構,更換一個更強大的發動機,設計時增加了可投擲副油箱,並將雅克-15尾部機輪改為機首起落架。

此外,還有衍生版本的教練型烏雅克-17和雙座型雅克-17UTI,這三種版本加在一起共生產約430架,但都沒有實戰經驗。烏雅克-17和雅克-17UTI與原型機一樣,同屬於蘇聯研製的第一代噴氣式飛機。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曾經使用過一批烏雅克-17作為訓練使用,現有一架在空軍航空博物館保存(圖在下方)。

在米格-15研製出來前,雅克-17擔負著前蘇聯領空的防守任務,也正是雅克-17,讓我國空軍進入了噴氣時代。

波蘭航空博物館的雅克17。Daniel Delimata/攝

我國航空博物館保存的雅克-17

雅克-19,是雅克-15之後的第二個雅克夫列夫噴氣式戰鬥機,也是一個試驗型全金屬單座戰鬥機。它和雅克此前的設計有很多不同,如配備了助燃器的發動機;有著類似米格15的煙管式機身設計;配有彈射座椅、液壓系統和全套的無線電導航設備等。在那時,雅克-19的整體技術領先於當時蘇聯的任何一款戰鬥機。

雅克-19的出現為雅克局積累了很多珍貴的新機身設計經驗,但由於雅克-19沒有太多改動空間,及當時的發動機技術太落後等因素,這款飛機並沒有選擇量產。

雅克-19當時構建了兩個未上漆的原型機。第一個原型叫「Yellow 24」,下舵上的數字為「5」。1947年1月8日首飛,測試中發現其後方後燃器有問題,會降低飛機的推力。

第二個原型叫「Yellow 25」,下舵上的數字為「2」。

三視圖。Kaboldy/製作

取代雅克-17,雅克-23是雅克-15/17家族的最終改版,也是後掠翼戰鬥機的後備/過渡機。雅克-23雖然與雅克局的前幾款飛機外形相似,但它其實是一款全新的飛機——機身採用了全金屬承力蒙皮結構並安裝了性能更好的羅羅「德文特」發動機,平直形中單翼布局,前三點式起落架,機鼻進氣道,戰鬥機式氣泡型座艙,翼尖油箱。

從1949年初開始服役,到1950年生產線轉向米格-15為止,雅克-23共生產了310架。此外,這款機型還曾出口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各12架,波蘭95架。

Wisnia6522/攝

Vitaly V. Kuzmin/攝

布拉格航空博物館,捷克斯洛伐克的雅克-23。Dezidor/攝

雅克-23三視圖

雅克-25,前蘇聯首架裝備了雷達的全天候噴氣式戰鬥機,因其直筒狀裝備雷達機頭而得名暱稱——「手電筒」。

雅克-25採用與I-320和拉-200截然不同的設計布局(圖見下方),為了不佔用機身空間,在兩側後掠機翼的吊艙中安裝了發動機,並加裝了罕見的「自行車式」起落架。此外,雅克-25的圓形機鼻包含了「獵鷹」雷達,後面是串聯雙座座艙。雙發動機及龐大的機體為飛行帶來了較好的穩定性,較大的航程和載彈量。因此,雅克-25成為了一款出色的飛行測試平臺。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這款飛機的改型不少,除M型之外,還有雅克-25L測試機、雅克-25K空空飛彈測試機、雅克-25Msh無線電遙控靶機、雅克-25RV高空偵察機等。從1953年開始量產到1958年停止生產,雅克局總共製造了480架雅克-25。

博物館裡的雅克-25

I-320和拉-200對比圖。機頭、機鼻相同,座艙不同,I-320是串聯雙座、拉-200是並列雙座。

三視圖。Kaboldy/製作

雅克-38戰鬥機(代號「鐵匠」(Forger)),是蘇聯海軍航空兵第一且唯一一款可供服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同時也是蘇聯第一種實用化的固定翼艦載機型號。雅克-38的誕生和蘇聯首批可起降固定翼戰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前者在技術研發及戰術配置上幾乎專為後者而設。

當它要垂直升降時,駕駛艙後方的蓋打開,裡面的兩部發動機開動,同時在機尾的發動機其噴管向下,三部發動機一起發功產生一股向上的總推力,由於在垂直升降時各翼面皆失效,故主發動機有三條氣管分別向機尾和兩翼端產生推力去控制飛機,而當改為向前飛行,蓋關閉而兩部發動機也停機,主發動機停止向此三條氣管供氣而其噴管也改為水平向後,從而變成和普通飛機一樣向前飛行。

正在垂直升降的Yak-38戰鬥機,Wolodymir Nelowkin攝於1992年英國法恩堡航展。

雅克-38動力解剖圖。Tosaka/作品

攝於1984年,雅克-38在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上作垂直起降

在明斯克號航空母艦上的Yak-38。

雅克-38三視圖。Jack Roberts/作品

雅克-141戰鬥機,代號「自由式」(Freestyle),是一架蘇聯研製的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它以蘇聯短場起降飛機雅克-38戰鬥機為基礎,1975年開始改進換代,設計名最初為雅克-41。不過,由於偏重飛彈戰術的蘇聯政府高層對航空母艦不重視,所以,資金緊張而限制了發動機的研製計劃,使得雅克41在1987年才首飛成功。但好景不長,蘇聯解體導致雅克-41計劃雪上加霜,失去資金鍊而被迫中止。

後來,雅克夫列夫設計局便尋求國際合作夥伴以獲得開發資金維持開發專案。恰逢此時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為競爭聯合先進攻擊技術開發X-35而遭遇技術難題,兩者一拍即合,雅克-41也正式改名為雅克-141戰鬥機。然而,再次啟動研發計劃後沒過多久,項目就被徹底中止。後來也有種說法是,洛克希德公司參考了雅克-141的短距/垂直起降技術,繼續開發了X-35B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就是F-35B戰鬥機的原型,但沒有確切依據證實這種說法。

Ken Videan攝於1992年,雅克-141在英國範堡羅航展

1992年在範堡羅航空展作飛行展示的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Wal Nelowkin/攝

Yak-141的機翼可向上折起。Vitaly V. Kuzmin/攝

1992年在範堡羅航空展作飛行展示的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Ken Videan/攝

雅克-141三視圖。Greg Goebel/作品

雅克家族戰鬥機扒完了,至此,蘇聯戰鬥機家族已經出了3/4篇,在下一扒中,小編會把剩下的圖波列夫家族戰鬥機、拉沃奇金戰機、伊卡洛斯戰機一次扒完,敬請期待吧!

本文資料綜合自網絡

註:圖片來自網絡,因轉發途徑過多無法聯絡到拍攝者,若版權擁有者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相關焦點

  • 扒一扒蘇聯米格戰鬥機家族譜
    在航知之前吐血整理的四扒+一匯總美軍戰機家族過後,第五扒終於來了!什麼?忘了之前的四扒都是啥了?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韓戰期間,F-84是美國空軍的主戰飛機,飛行86,408架次,摧毀了戰爭中60%的地面目標以及8架蘇聯製造的米格戰鬥機。在生產的7524架f-84中,超過一半是為北約國家服務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的首款表演機就是F-84。
  • 收藏 | 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家族譜合輯:顏值也是戰鬥力
    在年尾這個喜慶的時刻,航知貼心為大家匯總了20年發過的蘇霍伊戰鬥機家族譜供大家收藏!蘇霍伊設計局於1939年組建,以設計戰鬥機、客機、轟炸機聞名於世,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側衛」,憑藉蘇-27的優異性能,在蘇-27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系列蘇-27家族,幾乎涵蓋了俄羅斯的全部軍用飛機領域。通常蘇聯的戰鬥機都是以設計製造局的名稱開頭,因此蘇霍伊設計局的飛機都是以「Su-」命名的。而蘇霍伊設計局曾在1949年經歷了解散重組,因此部分編號如蘇-9,蘇-11,蘇-15等就被使用了兩次。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扒後,雖然閱讀量和轉發量沒有達到小編心中的預期,但說話算話,小編趕緊開扒第二撥!452 Mystère II,是第一種飛行速度突破1馬赫的法國飛機,在1951年10月28日的俯衝飛行中超過音速,是法國航空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三扒來了!在正式開扒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兩扒。(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達索公司出品,綽號「幻影Ⅲ」,英文名稱Dassault Mirage Ⅲ,單座單發三角翼戰鬥機,可用於截擊、制空或對地攻擊,是歐洲第一種批量裝備部隊的2馬赫(平飛)超音速戰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但小編也得說話算數啊,趕緊開扒第二撥!!!1956年服役時,其主要目的是在冷戰時期攔截蘇聯戰略轟炸機(主要針對圖-95)。作為美軍「世紀系列」的一員,F-102「三角劍」是美國空軍第一架三角翼的超聲速截擊機。按其原設計,F-102「三角劍」無法實現1馬赫的超聲速飛行。重新設計後,F-102得以取代諾斯洛普F-89「蠍子」等亞聲速戰鬥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4)
    「雄貓」之後,美國戰鬥機應該是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今天開扒族譜的最後一部分。 美軍50架戰機家族圖和表也繼續放上: 小編很後悔,為什麼第二篇文章留下了一架F-5,說實在的,真心覺得它和今天這一扒的其他戰機差距有點大。
  • 終於扒到你,F-14「雄貓」!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發現這個50款飛機族譜的繪製者也對「雄貓」情有獨種,「雄貓」佔了3/50——F-14A、F-14B、F-14D,所以,小編決定為「雄貓」單開一扒。F-14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架服役的第三代噴氣戰鬥機;美國第一架雙垂尾噴氣式戰鬥機;90年代美國海軍的主要海上空中優勢戰鬥機、艦隊防禦攔截器和戰術空中偵察平臺。
  • 收藏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合輯
    雖然「雷」在設計中沒有引進空中加油技術,採用的機械式操縱系統,也不便於其高機動性的全面發揮,但「雷」仍然憑藉出色的綜合性能,躋身當時世界先進戰鬥機行列。「雷」採用"一機多型"的設計思想,即以一種機型發展出攻擊機、偵察機和戰鬥機,只需裝備不同的設備和武器就可以。
  • 扒一扒硬漢卡斯楚戴過的勞力士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不是他作為政治領袖的成就,而是扒一扒喜歡一隻手戴兩支勞力士的國家領導人,戴什麼款式的勞力士。卡斯楚非常喜歡勞力士,在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卡斯楚佩戴勞力士的樣子。最為出名的就是1963年4月,時任古巴領導人的卡斯楚開始對蘇聯長達40天的國事訪問,在一個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會面的場合裡,卡斯楚同時佩戴了兩枚勞力士,一度成為坊間紛紛熱議的經典。勞力士 DD 星期日曆+Submariner 潛航者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今天老兵就跟各位扒一扒那些就在你身邊的日本軍工企業,託好你的下巴!(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旭日旗格外顯眼)三菱重工不僅參與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F35的製造,也受日本防衛裝備廳委託研製自己的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上圖便是三菱重工為日本研製的首架國產隱形戰機「心神」,據新華社報導,心神剛剛完成首飛,搭載的是兩臺日本IHI公司研發的發動機
  • 今日磁典扒一扒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
    小慈今天給大家扒一下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在科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年,強力磁鐵「惹的禍」:看完這些,小慈恍然大悟,原來還有「磁令智昏」這一說!
  • 顏值也是戰鬥力: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從蘇9到蘇47(下)
    蘇霍伊蘇-15(俄文:Сухой Су-15 ,英文:SukhoiSu-15,北約代號:Flagon,細嘴瓶),是20世紀60年代蘇聯研製服役的一款雙發動機噴氣戰鬥機,用以取代當時服役的蘇-11戰鬥機。
  • 空心地球: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下面神秘學君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扒一扒靈異古城——南昌的十大靈異事件監控:火車站臺拍到來自地獄的幽靈列車恐怖歸來!盤點香港20個猛鬼之地
  •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下)
    車機端現在有很多應用,實際上並不太需要用戶一直操作才能呈現最後的結果,但是設計卻依舊如此,比如導航,我們在去往一個目的地時,往往需要經過啟動導航、目的地搜索、路線選擇等一大堆流程,實際上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車主的常去目的地以及經驗路線,幫用戶主動完成前面一堆需要操作的步驟,直接通過語音喚醒導航即可,通過一些技術及產品手段減少了許多中間交互的環節,很多時候產品上稍微多做一些,用戶遇到的麻煩會減少很多,這也許就是車機的一小步
  • 扒一扒,納粹那些奇葩的末日科技
    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扒一扒,當年納粹發明的那些末日科技。Hs 132
  • 扒一扒海軍軍旗設計,哪國的最霸氣?
    海軍旗是一國海軍軍種和艦艇國籍的標誌,是海軍團結戰鬥、榮譽和勇敢的象徵。對比世界海軍強國,如何評價中國海軍軍旗的設計?
  • 狩獵之旅微分享@請來專家扒一扒美軍口糧MRE到底有點啥?
    今天我們請來了在美國20多年美籍華人魏司令給大家扒一扒美軍的戰備口糧。我們的樣品是第15號口味。這哥們拿到口糧的心情猶如俺們搶到一個520大紅包,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肚子餓啦!它的特點是重量輕,熱量高,營養均衡。至於口味,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作為一種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速食」,口味有時候顯得不那麼重要。
  • 扒一扒伊拉剋星門,遺失的遠古聖物
    爭奪星門相傳在20世紀20年代,伊拉克地區發現了一個古文明的傳送門,也稱星門。後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各國政府都開始意識到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因此為了獲得其中的遠古高科技,於是便有越來越多的情報組織以考古學家身份來到伊拉克地區調查所謂的星門。
  • 扒一扒吃雞的裝備,98k一文不值,看到都不撿的紅點全息價值連城
    扒一扒吃雞的裝備,98k一文不值,看到都不撿的紅點全息價值連城隨著「路飛」掛的誕生,人們又把已經火到爆炸的絕地求生炒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我們在遊戲中撿到的裝備原型都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