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下)

2021-02-13 車聯網那些事兒

咱在上一篇文章裡提到過從終端硬體、系統設計、人機互動及應用生態四個角度去分析如何設計一個「好」的車機系統,今天先把這個話題給聊完,然後把視線從產品回歸到市場,說一嘴車機的產業鏈,給「車機三部曲」劃一個句號。

1. 人機互動

人機互動,即所謂的HMI,從最初的工業時代的儀表操作臺上最簡單的幾個開關按鈕一直演變到現在集硬按鈕、觸屏、VR(語音識別)及所謂AI廠商鼓吹的多模態交互等,本質上其實是一座方便用戶與系統之間溝通的橋梁,但我們會發現它在某些車廠的設計裡似乎是一座「迷宮式」橋梁,結構越來越複雜,橋梁卻越來越難通行,所以與其說科技一直在進步,倒不如說人類能力根本匹配不上野心,然後... ,就似乎沒有然後了。我們回到理性的認知上,談一下對車機HMI的幾點想法。不同於手機或者PC,相對複雜的交互流程最多只會讓用戶覺得有點麻煩。車機上的交互一旦不簡單,不僅影響車主的身體和心理感受,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引發交通事故,車毀人亡。所以在對待這個事情上,車機的HMI設計一定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儘可能保證車主少操作甚至不操作即可滿足當前需求,就好似"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麼,該如何做呢。首先最重要的是重構設計方法論。目前車機領域的大部分設計人員應該都是從移動網際網路轉行而來,對移動網際網路那一套基於觸控的交互方法很熟,比如各種手勢的運用等等,有時候在設計的時候很容易將這些設計習慣延伸到車機端,並未認真的分析過車內的物理空間及應用場景,導致車主在使用過程中有些彆扭,影響行車體驗。,所以在進行車機類產品的設計時,提前必須要深度思考一下車主的核心應用場景並實地觀察車內真實環境(比如駕駛員與車機的相對位置、車內的光線表現等),重構一套車機端的從視覺界面覆蓋到業務交互層的方法論,提升用戶的行車效率。其次是強化車機端各CP/SP的個性化推薦。車機端現在有很多應用,實際上並不太需要用戶一直操作才能呈現最後的結果,但是設計卻依舊如此,比如導航,我們在去往一個目的地時,往往需要經過啟動導航、目的地搜索、路線選擇等一大堆流程,實際上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車主的常去目的地以及經驗路線,幫用戶主動完成前面一堆需要操作的步驟,直接通過語音喚醒導航即可,通過一些技術及產品手段減少了許多中間交互的環節,很多時候產品上稍微多做一些,用戶遇到的麻煩會減少很多,這也許就是車機的一小步、而對於車主來講,就是一大步。目前的車機系統在人機互動方式上主要分為硬按鍵、觸摸和VR三種,其中硬按鈕則包含了中控屏、扶手箱操作臺及方向盤三塊地方,比如像某些日系車喜歡保留的中控屏硬按鍵和寶馬等車型為代表的位於扶手箱處的idrive旋鈕等,除了VR之外,其他這些都是已經比較成熟的應用方案了,然後許多車廠也是一窩蜂似的給用戶強推這個「全家桶」,像級中國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一個通病,就是喜歡把簡單的東西做的很複雜。就實際使用效果而言,車機因為要支持及適配包含硬按鈕、VR以及觸控等多種交互方式,一方面讓軟體架構及其臃腫,經常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窘迫,導致開發及人員已經厭惡了不斷的改改改,到最後應付了事;另一方面就是時常會讓用戶陷入一種選擇糾結狀態,逐個試錯,最後無功而返。這也就造成了車機交互出現一種怪圈,樣樣行,但是樣樣也不行。
古人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時候我們將精力專注於某一些事情上時,效果往往會出奇的好。首先斷舍離,斷掉那些已經被完全替代或毫無用處的交互方式,比如硬按鍵之中控區及扶手箱區,僅保留方向盤多功能區;其次重VR、輕觸摸,觸摸本身不利於駕駛安全,同時在後期完全可以被VR取代,沒有存在的價值,而VR則似乎就是為了車載而生。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VR儘管作為未來交互的重要載體,但是表現卻不大令人如意,建議車廠不僅要提升語音識別率、上下文語句學習等技術,而且需要將VR交互打通至底層,讓應用層可以基於VR接口進行重新架構,用封閉式的交互生態來不斷促進用戶、車機及系統間的融合,讓VR真正的充當人工智慧助理的角色。

2. 應用生態 

應用生態發跡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來慢慢被移植到智能電視領域,然後隨著汽車慢慢成為又一個智能終端,於是應用生態這個概念也隨之到來。傳統車機因為沒有生態,都是自己閉門造車,一造一個爛,造成車主對車機應用生態這塊的口碑及其差,更多時候還是依賴手機來滿足各種需求,所以如何引進網際網路廠商的資源為其打造一個良好的車機生態成為了車廠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咱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如何解決這個這個難題。

車廠的模式是賣車,賣一臺車掙一臺車的利潤,而網際網路的玩法是用戶先用我的產品,覺得好用那就留下來一直用,然後想辦法從用戶和廣告商身上去賺錢,這兩種模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所以很難達成統一,導致只能退而求其次,車廠按項目制的方式給網際網路供應商進行結算,項目完成後誰都不理誰,最後受折磨的始終是用戶。

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車廠取消跟網際網路廠商之間這種項目制的合作機制,將項目開發的費用(據我所知還不少,比如很多車載導航項目都是千萬級別)投入到開發者平臺的獎池,獎勵給那些優質的應用開發商,鼓勵更多的開發商投入進來。

當網際網路內容進來之後,除了要把各個應用通過前端的車機推給用戶之外,還需要考慮搭建後臺的應用審核、更新等管理機制,讓第三方的應用能夠找到渠道進行提交和更新,然後用戶可以在車機端通過OTA進行在線升級,讓網際網路供應商能夠直接觸達用戶,通過持續性的迭代提升用戶體驗。

咱們都知道,車廠受限於很多原因,基本上是拒絕向許多供應商開放自身很多數據權限,長久以來形成了車廠與供應商各自為戰,單機遊戲一玩就是好多年,而且似乎還不亦樂乎。剛才上面有提到,希望車廠跟供應商不再是項目制合作的方式,而是轉換成供應商自己開發,自己更新、自己運營的思路,用網際網路的手段來掙錢。車廠如果想構建一個良好的應用生態,必須開放部分車輛本身及車主駕駛的相關數據,讓第三方應用基於此進行大數據商業化運營探索,通過研究用戶、研究產品、研究數據來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整個生態良性發展。

以上是關於車機系統設計的一些想法,最後咱們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看一眼車機的產業鏈。

OEM車廠,既然談到車機,那肯定離不開車廠。這個大家比較熟了,日系、德系、美系、歐系、韓系和以長城、吉利為代表的國產品牌等。

車機廠商,作為車廠的tier1,主機廠商目前在行業內的話語權無需多言,目前國內有這幾家巨頭相互搏殺:路暢,博泰,遠特,華陽等,國外就哈曼、parrot比較知名一些;

OS供應商,主要包含WinCE(微軟),QNX(黑莓)、Android(Google)、Linux及國內Ali OS for car (阿里斑馬系統)、GKUI(吉利車載系統),其中前四個都是底層作業系統,Ali OS for car 和GKUI 是基於linux包裝的系統(類似MIUI)。

智能硬體相關(導航,後視鏡、OBD等),前裝導航兩巨頭:四維圖新和高德,後裝導航TOP3:凱立德,瑞圖萬方,四維圖新;後視鏡和OBD就不多說了,一大堆菜雞互啄,難形成氣候。

TSP服務商,前期主要是指基於呼叫中心的形式提供車載信息娛樂服務(比如導航,車輛救援,酒店機票預訂等),國內目前最大的兩家:安吉星和G-BOOK,其中安吉星主要服務於通用旗下車型,包含雪佛蘭,凱迪拉克,通用等等,G-BOOK主要服務於豐田旗下雷克薩斯等部分高端車型;後期通常指各種車載CP/SP,這塊基本上是一些網際網路廠商佔坑,比如天氣、電臺、音樂、新聞等各大應用及服務供應商。

通信運營商,也就是即將應用於物聯網的5G網絡,這塊國內主要是中國移動、華為在搞,V2X等車輛間通信及數據交互都離不開這些牽路搭橋的底層通信運營商。

車載語音供應商,比較知名的有百度、科大訊飛、搜狗及國外的Nuance等,車載語音主要分為語音識別(語音翻譯成文字)和NLP(基於上下文的自然語言處理),其中從屬於AI領域的NLP這塊技術上比較難搞,目前百度和Nuance做的還不錯。

基於手機車機互聯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蘋果的Apple Carplay,Google的 Android Auto,百度的Carlife,四維圖新的welink等,只是把車載屏當成手機的外接設備,目前定位應該是車聯網成熟之前的一個過渡性方案。

汽車後市場服務提供商:包含各大維修保養服務等等。

關於車機的話題可能暫時告一段落,之後我們可能會聊一些其他領域的東西,比如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V2X,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通過知乎(搜索「南望山校長」或「車聯網那些事兒」)或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微信群」獲取入群信息)進行溝通,下期見。

                    

                  

                                     -  END  -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如需轉載或諮詢合作,請與我聯繫

                       聯繫方式:+ 微信 18601944759

延伸閱讀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中)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上)

車載導航那些事                                                           

相關焦點

  •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中)
    我們回到車機這件事情上,車機系統相對比較複雜,咱們從終端硬體、系統設計、人機互動以及應用生態這四個角度出發,分別聊聊車機該如何扮演好這個工具的角色。1.中控(車機)這塊咱就不多說了,作為車機系統的主要載體,基本上承載了絕大部分的應用或服務,比如導航、音樂、FM、語音控制、新聞、天氣及一些應用市場等,這個在後面的文字裡會進行詳細說明,今天就重點說一下儀表和手機應該做哪些事情。首先說下儀表,傳統儀表在車輛的定位主要是行車信息的展示窗口,比如行車速度、發動機轉速、剩餘油量、水溫、油耗等等。
  • 扒一扒,納粹那些奇葩的末日科技
    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扒一扒,當年納粹發明的那些末日科技。Hs 132機重:約8噸最大飛行速度:約780公裡/時武器:1000公斤炸彈(B-2型)、1500公斤炸彈(B-3型)、MG 151(B-3型)等Silbervogel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今天老兵就跟各位扒一扒那些就在你身邊的日本軍工企業,託好你的下巴!(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旭日旗格外顯眼)三菱重工也是日本陸上自衛隊各種裝甲戰鬥車輛的生產商,包括90式坦克、89式步兵戰車、87式自行高炮、90式坦克搶救車、91式架橋坦克等型號戰車都是出自這裡。(圖為三菱重工標識,別告訴我你不認識)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排排座,按開始服役時間開扒: 貝爾公司生產,美國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英文全稱Bell P-59 Airacomet。儘管P-59沒有任何在戰場上服役的經歷,但這絲毫不影響其重要性,因為它為美軍提供了噴氣式飛機使用、維護和保養的寶貴數據和經驗,這些經驗和數據在那些更先進的噴氣式飛機開始服役時便證明了其價值。
  • 扒一扒蘇聯米格戰鬥機家族譜
    在航知之前吐血整理的四扒+一匯總美軍戰機家族過後,第五扒終於來了!什麼?忘了之前的四扒都是啥了?
  • 扒一扒蘇聯雅克戰鬥機家族譜
    前幾個月,在龐大的蘇聯戰鬥機家譜中,米格、蘇霍伊系列已經為大家扒過了,文章回顧請見文末連結。今天,咱們繼續來開扒蘇聯雅克家族戰鬥機。
  • 扒一扒美國那些事——波多黎各,從追求獨立到希望成為美第51州
    在美國統治下的前80年,波多黎各一直嘗試獨立建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獨立之聲已式微,代之而起的反而是希望成為美國第51州。下面,我們來扒一扒波多黎各……好文推薦:不焯水不能吃」的食材,以後別再直接下鍋了為什麼我們的胃無法消化金針菇?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扒後,雖然閱讀量和轉發量沒有達到小編心中的預期,但說話算話,小編趕緊開扒第二撥!「神秘」ⅣN是ⅣB的改型,雙座全天候攔截機,配備AN/APG-33雷達。格羅斯特公司出品,綽號「標槍」,英文名稱Gloster Javelin,雙發雙座亞音速全天候截擊機,是英國研製的第一架三角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三角翼的實用戰鬥機,主要依靠截擊雷達和空空飛彈作戰。
  • 空心地球: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下面神秘學君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儒勒·凡爾納小說《地心歷險記》的插圖)1918年,在德國納粹黨的資助下,德國神秘學者及共濟會成員魯道夫·馮·塞波騰道夫(Rudolf von Sebottendorf
  • 今日磁典扒一扒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
    小慈今天給大家扒一下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在科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年,強力磁鐵「惹的禍」:看完這些,小慈恍然大悟,原來還有「磁令智昏」這一說!國外著名的「虐機達人」TechRax找來了一隻價值7.48萬元的 38mm 18K玫瑰金版本Apple Watch,在兩塊強力釹磁鐵相互吸引所產生的650磅的撞擊力量下,18K金 Apple Watch 瞬間被壓碎,接入電源後也無法正常啟動了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三扒來了!在正式開扒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兩扒。(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達索公司出品,綽號「幻影Ⅲ」,英文名稱Dassault Mirage Ⅲ,單座單發三角翼戰鬥機,可用於截擊、制空或對地攻擊,是歐洲第一種批量裝備部隊的2馬赫(平飛)超音速戰機。
  • 視野丨扒一扒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那點兒事
    美國海軍陸戰隊1師根據美第10軍新命令,同時撤下了陸戰第5團和第7團。早在幾天之前,加利福尼亞德爾馬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司令梅裡爾準將在得知陸戰第1師被包圍的消息後還滿不在乎地對部下說:「我只能說,我真為那些中國人惋惜!」但是很快,陸戰1師崩潰了。當1師的參謀瓦恩科夫上尉接到制訂撤退計劃的任務時,他驚呼:「哦!賣糕的!哪有參謀手冊,我從來沒想過陸戰隊還會後撤。」
  • 扒一扒吃雞的裝備,98k一文不值,看到都不撿的紅點全息價值連城
    扒一扒吃雞的裝備,98k一文不值,看到都不撿的紅點全息價值連城隨著「路飛」掛的誕生,人們又把已經火到爆炸的絕地求生炒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我們在遊戲中撿到的裝備原型都是什麼樣的呢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但小編也得說話算數啊,趕緊開扒第二撥!!!1957-1969年期間,F11F/F-11為美國海軍「藍天使」的表演用機。 早期的「短鼻子」F11F和後來的「長鼻子」F11F美國海軍官方發布的 F11F-1 (F-11A) 三視圖麥克唐納飛機公司研製,英文全稱McDonnell F-101 Voodoo,下單翼、後掠機翼
  • 終於扒到你,F-14「雄貓」!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發現這個50款飛機族譜的繪製者也對「雄貓」情有獨種,「雄貓」佔了3/50——F-14A、F-14B、F-14D,所以,小編決定為「雄貓」單開一扒。至此,空戰結束,結果二比零,用時不到一分鐘。蘇22也是一架變後掠翼飛機,因此,這場空戰是歷史上第一次在兩種變後掠翼飛機之間發生的對抗。在「一分鐘戰役」後不到2個月,《航空知識》當年的第10期雜誌上出現F-14的彩色照片,這應該是中國媒體上第一次出現這款飛機的彩照,一位軍迷是這樣形容的:「這是中國軍迷第一次目睹「雄貓」的風採。
  • 扒一扒硬漢卡斯楚戴過的勞力士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不是他作為政治領袖的成就,而是扒一扒喜歡一隻手戴兩支勞力士的國家領導人,戴什麼款式的勞力士。卡斯楚非常喜歡勞力士,在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卡斯楚佩戴勞力士的樣子。
  • 狩獵之旅微分享@請來專家扒一扒美軍口糧MRE到底有點啥?
    今天我們請來了在美國20多年美籍華人魏司令給大家扒一扒美軍的戰備口糧。我們的樣品是第15號口味。這哥們拿到口糧的心情猶如俺們搶到一個520大紅包,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肚子餓啦!它的特點是重量輕,熱量高,營養均衡。至於口味,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作為一種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速食」,口味有時候顯得不那麼重要。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4)
    小編很後悔,為什麼第二篇文章留下了一架F-5,說實在的,真心覺得它和今天這一扒的其他戰機差距有點大。F-15戰鬥機有六個翼下掛點、四個機身外側掛點、一個機身中線掛點,總外掛可達7300公斤,F-15的主要武器是AIM-7空空飛彈、AIM-9空空飛彈和AIM-120空空飛彈等。
  • 扒一扒臺灣航天的畫皮 | 任念東
    最後,經過寶島各位專家學者一系列研究,終於得出初步結論:「中央大學」的衛星地面站,壞了…不光放大器壞了,衛星天線的俯仰機構也年久失修,以至於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仰角誤差高達15度。這波啊,這波是《走近科學》。如果大家以為寶島同胞只是小打小鬧弄弄立方星,那就錯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也曾開始一本正經地發展航天工業。
  • 扒一扒海軍軍旗設計,哪國的最霸氣?
    海軍旗是一國海軍軍種和艦艇國籍的標誌,是海軍團結戰鬥、榮譽和勇敢的象徵。對比世界海軍強國,如何評價中國海軍軍旗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