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臺灣最佳時間:2021—2023

2021-02-15 傳奇文學海風

解決臺灣問題最佳時間表:20212023

美國角色變換,臺灣軍力不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統一,也必將統一!

中國的體制和道路,是世界上最正確的道路!

 

臺灣資深媒體人近日在臺灣發文指出: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提高,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兩岸一旦開戰,美國不會參與。它國內的事都一團糟,根本顧不過來,而且得不償失。

「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日前聲稱「兩岸衝突風險升高,要臺灣有全面備戰準備」,此言論一出,輿論譁然。臺灣退役海軍少將淡志隆24日分析指出,莫健一席話帶有暗示及警告,也代表美國認為臺軍當前後備戰力、結構並不符美國期待。再加上民進黨當局沉浸在817萬票的勝選氛圍中,近期對大陸態度強硬,迫使美國必須出手控制,不能讓民進黨當局失控。畢竟,臺海真的擦槍走火,美國也會頭痛。部分臺灣民眾認為所謂「臺美關係」是有史以來最佳,或許臺灣對美國很重要,但是不是重要到成為美國的「關鍵利益」或「最高利益」?反之,臺灣問題對大陸而言是「最核心的利益」,是大陸可以不惜犧牲一切來維護的利益。當中美發生關鍵衝突時,「意志力」將是勝負關鍵。

淡志隆強調,民進黨當局現在的角度與社會輿論所營造的氛圍,都不是站在美國或中國大陸的角度去思考,這是非常危險的。臺灣不能把美國的不確定因素,當成臺灣的確定因素。否則真的相當危險。到時候美國把臺灣賣了,民進黨還幫著川普數錢。因為,顯然美國不會全力幫臺灣,而臺灣顯然也不可能打贏大陸。臺灣夾在中間就相當危險!

所以,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臺海局勢不但已隨兩岸軍力的消長而變化,更因美國角色的轉變而複雜——這對大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

以往臺灣的海空軍雖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在武器的性能和軍隊的訓練上還有一些優勢,但最近十餘年來,大陸軍力已經突飛猛進,而臺灣卻幾乎全部仰賴美國軍售,且不能買到頂尖的新型武器,兩岸戰力失衡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大陸軍力有顯著優勢,而臺灣又日漸往的方向邁進,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不敢保證大陸不會對臺用武,但至少可以斷言,臺灣若要跟大陸對抗,沒有任何一點勝算。

一直以來,美國都把臺灣當作籌碼,不僅通過了多項「友臺」法案,還隔三差五不時地派遣軍艦軍機在臺海巡弋,一旦兩岸關係緊張,美國就出面為臺灣「撐腰」。由此,臺海軍事衝突的風險無形提高,因為這使民進黨當局和島內一些「臺獨」分子更加相信,一旦兩岸開戰,美國一定會出兵援助臺灣,所以臺灣跟大陸之交往應更加強硬。

臺海若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不會出兵?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屆時美國不會參戰,因為大陸軍力已經大幅提升,一旦開戰,美軍會損失重大。而且,新冠肺炎正困擾著美國全境,政府工作不力,民怨沸騰,川普騎虎難下,失誤連連,美國已經自甘缺席全球領導地位,它哪還有精力和心思來管臺灣的事呢?而且,美國完全是一個利己主義的國家,「無利不起早」,對自己沒有利益只有損失的事,他們是不會幹的。

 

鑑於上述多種因素,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而最好的時間表就在2023年之前這二三年之內。如果在這個時間表內不能解決臺灣問題,那麼事情就相當麻煩了——再拖三年的臺灣問題,就有了質變的可能。

要知道,由大陸去往臺灣的老一輩人,有著中國情結、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老一代人,大多已經去世,剩下不多的人也已老態龍鍾,不諳世情,管不了世事;而中年人都在「名義未獨、實則獨立」的現實生活中徘徊搖擺,他們和馬英九一樣,鍾情於「不獨不統不武」,保持現狀最好。而最令人擔憂的就是臺灣的年輕一代人。他們不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甚至沒到過大陸,頭腦裡根本沒有「我是中國人」「臺灣是中國領土」的概念。加上民進黨已經修改了學校教科書,年輕一代接受的是臺灣的歷史教育和東亞的歷史教育,所學課程完全去「中國化」了。如果三年之內不解決臺灣問題,臺灣這一代年輕學生,三年後大學畢業就是臺灣的主流民眾,他們所受的教育和思想深處的觀念,完全不會有「我是中國人」的概念,他們的靈魂深處只有「臺灣國」,只有「我是臺灣人」。到那時候,大陸以武力方式統一臺灣,在他們心目中就是侵略。而面對侵略的外敵,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人,都有不會輕易言敗,都會拼死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那時候,我們解放臺灣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會比現在大得多。而且在國際上也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我們在道義上會失分很多,這對我們的行動是不利的。

另外,時間拖得久了,美國在新冠疫情、債務、金融、就業等方面的危機中緩過氣來,就會繼續打「臺灣牌」,即使不直接參戰,也會大量售臺軍備,武器裝備也會逐年更新,這自然也會增加臺灣民進黨當局「聯美抗中」的自信心和臺灣民眾的僥倖心理,認為大陸迫於美國的壓力而不敢輕易動武,這種心理將使整個臺灣社會默認「明統暗獨」的現實,客觀上也使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增加難度和變數。

所以,在兩三年之內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政府必須考慮、毫無疑義的時間節點,決不容錯過。

當然,即使武統,大陸也有多種戰略戰術上的選擇,不一定非要萬炮齊發,飛彈齊射,戰機狂轟濫炸,將小島夷為平地,變成一片廢墟。我們可以陳兵整個南海,以軍機和戰艦圍堵臺灣海峽,將飛彈瞄準臺軍事基地,以大兵壓境、引而不發之勢,迫使臺灣做出政治協商和平談判的選擇:大陸給予民進黨3天(72小時)時間考慮,答應和談,我們就派代表赴臺進行政治協商,可以考慮給予臺灣自治、一國兩制的待遇,像香港一樣,大陸只保留臺灣駐軍和外交兩項權利。

這樣,無論民進黨還是整個臺灣民眾,都會掂量掂量,與大陸動武,到底有沒有勝算?命運將向何處去?有沒有活命的可能?連傻子都知道,如果真的要孤注一擲,以武抗中,那就是雞蛋碰石頭,螞蟻戰大象,連一具完屍都保持不了。事實上,臺灣人都很清楚這個現實。記得10多年前,我有個遠房叔叔回大陸探親,他叫李積勳,是1949年跟隨國民黨軍隊逃往臺灣的,當時他是副團級,後來一直在臺中市的一所大學當教導處處長。我曾與他探討過統一問題,他毫不諱言地說:「要解決統一問題,大陸根本用不著上島打仗,將臺灣島周邊一封鎖,只須封鎖半個月,臺灣就會全面崩潰,連吃飯都成問題,領導人就得乖乖就範,舉手投降。臺灣人都清楚這個道理。」這是他的原話。所以說,武力封鎖就是最好的戰略戰術,這叫「以武統開始,以和統結束」。

當然,我們也要做好充分準備,一旦民進黨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做出選擇,或者選擇武力對抗,那麼我們決無退路,不惜一戰,以雷霆萬鈞之力、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幾小時之內給予毀滅性打擊。即使將臺灣島夷為平地,我們也在所不惜。對於死傷的臺灣同胞,我們只能深表遺憾,算是他們為祖國統一作出的畢生貢獻,打仗總是要死人的,歷史會銘記他們的委屈和不幸;至於民進黨黨魁們,戰死的給予掩埋,活著的以戰犯和分裂國家罪予以審判,一律死刑。接下來重建臺灣省,對於我們來說並非難事,還可以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和就業。大陸各省各派一萬人赴臺,一個省承包一個縣市進行恢復重建。三年之後,一個新的臺灣省便聳立在祖國的東海之濱,進入中華人民共得國的行政序列。那樣,就決沒有一國兩制了。真是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全世界都已明白,在幹大事業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輸給任何一個國家和政黨。新中國70年來的歷史,早就已經並且不斷地證明著這一點——從抗美援朝、中蘇中印中越之戰,到兩彈一星、抗洪抗震、國慶大閱兵、中美貿易之戰,再到這次抗擊新冠肺炎……沒有什麼困難和力量可以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腳步和奪取最後勝利的決心、信心和勇氣!誰不清楚這一點,誰想與中國人民為敵,誰膽敢跟中國人民試身手,那就來吧,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慘敗,慘敗,再慘敗!

這,絕不是我一時心血來潮說大話,吹牛皮,鐵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國體制和中國道路,就是凝聚民心、辦成大事、奪取全勝的體制和道路!

雖然中國的體制和道路,仍有需要完善完美的地方,就像一駕頂級豪車,也有出毛病,需要不斷改進技術的地方;就像一個身強力壯的鐵漢,也有感冒咳嗽,需要調理健身增加營養的地方。時代在前進,黨和政府在不斷努力,中國體制必將日臻完美,中國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儘管某些公知和反骨人士不滿意中國的體制和道路,對中國冷嘲熱諷,指桑罵槐,跪舔西方反華國家和勢力的胯下之物,但我堅信:中國絕大多數人是看清了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的虛偽性和欺騙性的,是愛戴和繼承毛澤東思想的,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是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是堅信惟有中國道路,才是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復興、拯救世界、實現世界大同、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惟一正確而強大的必由之路!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將統一!

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萬歲,萬萬歲!

 

 

 *******************

延伸閱讀:

1、金一南:必須加快完成祖國統一步伐

2、美國淪陷,軍方計劃接管政府

3、獵殺:美國慘敗成定局

4、最高使命(爆款小說)

相關焦點

  • 臺灣島內不祥預感!統一時間已定?
    據悉,這份綱要規劃期從2021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建設。在這份國家規劃綱要中還提及將鐵路修到臺灣,並迅速引爆島內輿論。有島內網友表示,這根本就不是交通規劃,而是已經出爐的統一時間表。有島內媒體分析稱,大陸這份交通規劃並不簡單,其主要意義是證實「一中原則」,並告訴臺灣與域外國家,大陸有信心,有能力在2035年前完成將鐵路修建到臺灣。
  • 祖國統一,進入最佳窗口期!
    2020年春天,我們再次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是的,解放臺灣,實現中華民族統一祖國的政治夙願進入了一個最佳窗口期。這一年,中國遭遇了一場兇險萬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迅速採取封城、封省、封社區、調動全國各地醫療力量和解放軍力量支援湖北、支援武漢,很快打贏了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與此同時,疫情在全球大爆發,特別是歐洲和美國,一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紛紛陷入危機。
  • 美國大選成最佳機會!西方猜測大陸武統臺灣時間:2021年1月19日至21日
    包括近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喊出「解放軍武統臺灣首戰即終戰」,引起網絡炸鍋,兩岸專家學者、政治評論員、資深媒體人也紛紛對「大陸是否會武統臺灣」、「大陸什麼時候武統臺灣」等話題進行分析討論。為什麼最近島內和國際上都在猜測大陸武統臺灣時間表?
  • 蔡英文心心念念「航母殺手艦」出息了,產量、交付時間竟成「數字遊戲」
    雙體船結構設計,反艦飛彈裝載量略有下滑,但增設臺灣自造的新一代防空飛彈「海劍二」,整體戰力還升了。軍方計劃批量製造「類沱江艦」,第一批3艘預計2025年完成,第一艘已經有了。最重要的是她說,同款艦預計到2023年底將完成6艘。海軍說的是2025年3艘,蔡英文卻2023年6艘。這顯然不一致啊,蔡英文擅自把時間提前2年,數量增加一倍。
  • 【政治資訊】臺灣統一已有時間表!!!
    統一臺灣的最佳黃金時間 臺灣問題久拖不下,不能統一,是中華民族之殤,成為阻擋在中華民族完全崛起之路上的最後一道難關,沒有臺灣的統一,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完全崛起,這沒有選擇題。同理奉行大一統的中華民族,臺獨也沒有選擇題,是條死路。
  • 2021年前攻臺?預言成謠言——臺海絕不會開戰!
    而美國派出雙艦經過臺灣海峽,連在臺海局勢中翻起波瀾都做不到,又怎能干擾和影響美國的最高權力交接呢。現在看來,那些在美國大選前就信誓旦旦地預言,中方將會趁美國大選無暇它顧時一舉拿下臺灣的說法,事實上已經不攻自破了。隨著2020年已經過去以及2021年的已經到來,那些曾經預言中國大陸會在2021年之前解決臺灣問題的說法,也已經成為了謠言。
  • 馬英九:不排斥兩岸統一
    ,但絕不會推動臺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也反對使用武力,因此「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的原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對臺灣才是最佳選擇。當時,「不統」指的是在任內不推動兩岸統一,但他昨天在「習馬會(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兩岸領導人身分會面)三周年政策研討會:兩岸關係何去何從」上,首度將「不統」修正為「不排斥統一」,與會學者稱此為「新三不」。2015年11月7日「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今年7月底成立的馬英九基金會,昨天在臺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行為期一天半的三周年研討會。
  • 臺灣防務部門明年起擴編,至2023年增5個旅
    臺灣防務部門報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核定,2021年元旦在北部地區擴編第109步兵旅及南部地區擴編第117步兵旅。防務部門將領證實,未來將繼續依期程新編北、中、南部地區3個步兵旅,預計在2023年12月31日全數編成。這也是自1997年李登輝「執政」期間開始執行的臺軍「精實案」,迄今24年後,首度在蔡英文任內進行擴軍。
  • 蓬佩奧的「最後瘋狂」:如躥訪臺北,將打開中華民族統一的最佳窗口
    環球時報在評論中說:屆時解放軍戰機將在第一時間飛臨臺灣上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宣示中國對臺灣島的主權。如果臺美方面膽敢做出過激反應,就很可能觸發戰爭,我們將給配合蓬佩奧表演最後瘋狂的臺當局以根本性的懲罰。
  • 臺灣統一倒計時....
    如果不敢開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機,就要把巡航臺灣常態化,從實質上控制臺灣領空。現在,還要解放思想,不要思維定式,認為大陸軍機不能飛越臺灣島。同時可以立即劃定臺灣防空識別區,這樣今後驅趕美軍軍機更有法律基礎。壓力測試已經開始,巡航臺灣常態化只是時間問題,一不留神,統一很可能就發生在下一秒。
  • 解放臺灣、統一祖國已刻不容緩!
    很可能是蔡英文訪美,而川普則可能在白宮會見蔡英文,並且美國軍艦將會停靠臺灣,你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嗎?特蔡不敢這麼做嗎?按現在事態發展趨勢,如果中國不強硬反擊,這種事一定會發生!川普上臺後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行一再證明,美國已成為中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最大絆腳石,和平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期望正在落空,武力解放臺灣已變得刻不容緩!
  • 德昂2021年會- 臺灣站圓滿落幕
    序曲2021年1月,臺灣迎來近幾年來最冷的冬天,但德昂的同事們,在10,11,12號給臺北帶來了溫暖和熱情。
  • 統一後,臺灣民眾年收入至少增加20000元?數據十分令人驚喜
    據中國臺灣網20日報導,如果未來兩岸統一,除了臺灣財政收入可用於改善民生外,臺灣普通民眾恐怕最有感的好處,也最直接的好處,是每年臺灣省下的高額軍費和
  • 阻礙中國統一,美國會把F-35租借給臺灣嗎?
    從去年2019年1月1號到2020年8月份,美國國會議員共提出來366項涉華議案,這366項涉華議案是創美國歷史記錄的,是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國會提出最多的涉華議案。在這366個涉華議案裡,其中涉及經貿問題的70個,涉及供應鏈的58個,涉及信息通訊的52個,涉及人權和民主的46個,涉及中國影響力的44個,涉及新冠疫情的23個,涉及到移民問題的16個,涉及氣候變化和環境的10個。
  • 2023到2024年將是決定「兩岸和戰」的關鍵時刻?
    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新政府在重兵駐守的美國正式登場。川普臨走前不忘給拜登挖個政治大坑,高調宣布「取消美臺交往限制」、提前公布「印太戰略」文件,透露臺灣是「印太戰略」中第一島鏈的夥伴(棋子)等。《人民日報》評論指出,臺灣民進黨當局仍在使出渾身解數抓住川普政府下臺前的最後一刻,企圖固化與蓬佩奧之流合謀的臺美勾連「成果」,為美國新政府「立規矩」。
  • 唐永紅:兩岸必然統一 也必須統一
    ,也必須統一    ----7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與新時代民族復興的要求      眾所周知,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1945年,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臺灣才得以光復,重回祖國懷抱。但其後不久,在民族積弱積貧的情形下,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至今分隔已屆70年。    70年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 從來沒有這麼明確:兩岸統一將給臺灣同胞帶來五大好處
    老勝算/文據國內各大媒體消息:2021年10月29日,國臺辦副主任劉軍川在「新徵程中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上致辭,其中講到了祖國統一後給臺灣同胞帶來的五大好處。這個講話尤其值得臺灣同胞學習理解和高度重視!
  • 海外中國臺灣促統聯盟正式成立 高呼「快統一,快統一,統一才是愛臺灣!」
    海外中國臺灣促統聯盟常務委員及辦公室主任方振表示,統一才是愛臺灣。
  • 統一時間表出爐?國家規劃綱要提及鐵路修到臺灣 引爆島內輿論
    據悉,這份綱要規劃期從2021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建設。在這份國家規劃綱要中還提及將鐵路修到臺灣,並迅速引爆島內輿論。更有分析認為,如果是2035年完成福州到臺北的交通布局,按照5年的修建工期,那麼2030年臺灣就應該已經解放了,且局勢得到了基本穩定。因此,需要再往前推兩年,那就是2028年左右。大陸網友掐指一算「兩岸統一的時間快了,並提醒臺灣要認清歷史大勢」。這個歷史大勢就是,兩岸必須統一,兩岸必將統一,兩岸必然統一。兩岸統一不會遙遙無期,一代傳給一代。這一點,即便是臺灣老百姓也看得很清楚。
  • 兩岸統一必須回答的七個重大問題!統一時間或已不遠?
    中美首腦會晤後,拜登接受了媒體採訪,稱不支持臺灣獨立,讓臺灣自己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