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必須回答的七個重大問題!統一時間或已不遠?

2021-12-26 尖端1號

中美首腦會晤後,拜登接受了媒體採訪,稱不支持臺灣獨立,讓臺灣自己做出選擇。這不是隨隨便便一句話,其實說明了美國對「臺獨」的態度,給錢要武器可以,要讓為了「臺獨」和大陸開戰?待一邊去吧!事實上,美國為了誰拼過命嗎?就連二戰時期,羅斯福當著史達林的面,也是出賣了邱吉爾。基於這個思考,我們就兩岸統一的七個重要問題,和大家探討。尤為重要的是,這是必須搞清楚的重大系列問題,我們必須心裡有底。

第一問:蔡英文會不會觸碰兩岸戰爭的「紅線」?

有賊心沒有賊膽!蔡英文推行的是所謂「和平臺獨」路線,企圖依靠美國政客「以臺遏華」的做法,不斷打「擦邊球」,以「切香腸」的方式,逐步拓寬「臺獨」國際空間,甚至「引狼入室」,讓美軍入駐臺灣,最終實現其「割據政權」的狼子野心。為此,蔡英文當局嚴令臺軍不準開第一槍,但解放軍必須做好出現極端意外情況的準備,一旦戰機出現,立即以雷霆之勢,實現祖國偉大統一。

第二問:兩岸統一除武力解決外,其他辦法效果如何?

應該說,大陸始終不懈努力的,是爭取兩岸和平統一,始終不停演練的,是確保能夠武力統一。武力統一是保底,武力之外的統一是始終不懈的努力。

根據「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的分析,除武力統一外,其他和平統一的努力包括:依法促統、經濟促統、武力促統。「依法促統」,目前已經有了《反分裂國家法》。不久之前已經公布了三名「臺獨」頑固分子名單,下一步可以通過完善法規,促進統一;「經濟促統」可以根據「臺獨」頑固分子的囂張程度,對不同黨派執政的臺灣縣市,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必要時,可以實施全面經濟制裁,讓蔡英文當局拿不出大量的金錢去購買「以武拒統」的武器;「武力促統」是始終要進行的,面對的對手不僅僅是臺軍,還有企圖介入幹涉的美軍及其幫兇,以強大的軍事威懾力使其不敢妄動。

第三問:美國會不會為了保護「臺獨」和中國開戰,甚至打世界大戰?

回顧美國的歷史,真沒有為了別人拼過命。二戰開始,也是坐山觀虎鬥,大發戰爭財。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後,美軍才參戰。另一個例證,我們看看地圖就明白,如果盟軍從諾曼第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範圍就會大大縮小,而蘇聯的勢力就會擴展到東歐並形成對西歐的威懾。

如果採取邱吉爾的路線,即從義大利攻入德國,則英國就會保持對整個歐洲及其戰後政治的實際影響力。令邱吉爾想不到的是,羅斯福出賣了邱吉爾,同意了史達林的從法國登陸。

如今要美軍派兵為「臺獨」而戰?可能嗎?川普明確說了不可能。對於拜登的態度,開頭我們已經講了,拜登不支持「臺獨」,讓臺灣當局自己看著辦。這也就是說,不可能為了「臺獨」讓美國大兵命喪臺海。怎麼算帳,美國參戰也不划算。這個帳,美國政客們算得清。

第四問:解放軍對臺對美軍事優勢有多大?

解放軍打臺軍,就不用說了。中美16日峰會之後,蔡英文18日很囂張地舉行60多架新F-16V戰鬥機盛大的「接裝典禮」,在綠營政客和臺媒的吹噓之下,F-16V儼然成了一款「超級武器」。事實上,一旦開戰,沒有起飛,都別殲滅了。

關鍵是說說美軍。其態勢將和朝鮮戰場完全逆轉,解放軍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優勢,具有絕對的火力優勢。美軍連進入臺海地區都非常困難,要協防臺灣,軍事上完全處於劣勢地位。如果要打核戰,冷戰時候,包括韓戰時期早打了,何況目前中國已經有了確保摧毀美國本土的核力量。

第五問:什麼是「不得不採取的斷然措施」?

中美16日峰會上,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指出,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是什麼含義?至少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兩岸發生戰爭的原因一定是蔡英文當局分裂祖國,「臺獨」勢力和美國等外部幹涉勢力是罪魁禍首;二是大陸始終不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實施武力統一行動,是被逼無賴,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必須採取的行動;三是斷然措施就是地動山搖的雷霆之力,就是包括「斬首戰」在內的必須軍事行動。

第六問:如果「臺獨」守住紅線,把武器關到「籠子」裡,兩岸就會一直分裂下去嗎?

不會,這一代人必須解決,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宣言。很多網友也留言問我這個問題,很多是退役老兵,戰友們的確很感人,一是願意捐款支持國家完全統一;二是希望自己有生之年看到國家統一;三是如果需要,自己義無反顧地上戰場。

第七問:祖國何時統一?

11月10日上午,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稱,「我以前聽過一首網絡歌曲《坐上高鐵去臺北》。我想,這實際上反映了兩岸民眾對實現京臺高鐵從福建到臺北這麼一個遠景規劃的美好願望。希望兩岸應通盡通,更方便地往來交流,多看兩岸美景,多品兩岸美食。我相信,這個願望是一定會實現的。」

既然如此,考慮到跨海高鐵建設的複雜性,怎麼也得留出10年時間建設。也就是說2015年就得解決兩岸一起建設高鐵的問題。如果屆時不是商談的和平統一,武力解決的時間,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因為,冬季臺灣海峽相對風平浪靜,沒有颱風襲擾,易於實施軍事行動。何況春節是團圓的日子,統一了,兩岸一起過春節,多好!

相關焦點

  • 唐永紅:兩岸必然統一 也必須統一
    ,也必須統一    ----7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與新時代民族復興的要求      眾所周知,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1945年,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臺灣才得以光復,重回祖國懷抱。但其後不久,在民族積弱積貧的情形下,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至今分隔已屆70年。    70年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 兩岸統一後的十大榮景
    大陸改革開放後,炮戰停止,但兩岸的外交爭奪,還是讓兩岸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首先是給了別的某些國家在一個中國問題、承認誰的問題上獲得了與中國討價還價的條件,為此兩岸常不得不給別國各種好處。特別是中國大陸,加入聯合國後的數十年裡,每有重要外交活動,中國常不忘要求對方公開承認一個中國,這其中付出的不知凡幾。直到最近,報導重大外交活動時才不太提承認一個中國這件事。
  • 馬英九:不排斥兩岸統一
    ,但絕不會推動臺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也反對使用武力,因此「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的原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對臺灣才是最佳選擇。馬英九2007年參選總統時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三不」的政見。當時,「不統」指的是在任內不推動兩岸統一,但他昨天在「習馬會(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兩岸領導人身分會面)三周年政策研討會:兩岸關係何去何從」上,首度將「不統」修正為「不排斥統一」,與會學者稱此為「新三不」。
  • 兩岸統一後,如何治理臺灣?是時候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了
    兩岸統一,是必須,也是必然。搞「臺獨」是死路一條,這句話絕非說說而已。據央視網報導,解放軍近期在福建、廣東兩省多處海域同步展開多兵種聯合立體渡海登陸演練。此次演練,把海浪、潮汐、夜間三個海戰不利因素相結合,全方位檢驗渡海登陸作戰能力,充分展現出解放軍全天候、多樣化、無人化登陸作戰能力,也體現了在較寬、距離較長條件下的海峽作戰能力。
  • 朝韓VS兩岸:「統一」徵程差幾何?
    神州日知 祗舍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他的元旦新年致辭中釋放出一個不尋常的安撫信號,金正恩突然向韓國示好,在賀詞中特別強調了朝鮮和韓國是一個民族,強調雙方的民族親緣關係,宣稱他希望「與南方邊界那邊達成和平方案。」當然,「和平方案」最終能否達成還是個問題。
  • 統一臺灣最佳時間:2021—2023
    >2023美國角色變換,臺灣軍力不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統一,也必將統一!臺灣不能把美國的不確定因素,當成臺灣的確定因素。否則真的相當危險。到時候美國把臺灣賣了,民進黨還幫著川普數錢。因為,顯然美國不會全力幫臺灣,而臺灣顯然也不可能打贏大陸。臺灣夾在中間就相當危險!所以,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臺海局勢不但已隨兩岸軍力的消長而變化,更因美國角色的轉變而複雜——這對大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
  • 臺海局勢——兩岸統一已箭在弦上
    事實上,祖國大陸著力追求的是在兩岸融合發展上的統一,並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斷開展兩岸交流交往,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而增加島內同胞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撫平臺胞的歷史創傷。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持續增強,大陸已經推出大量惠臺政策,並為臺胞赴陸接種新冠疫苗開闢「綠色通道」,以便讓更多的臺胞充分享受祖國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 臺灣問題專家斬釘截鐵:若不使用武力無法實現兩岸統一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也就是說,「海峽中線」不可能成為臺灣安全的一道防線,據我所知大陸方面也從來沒有承認過「海峽中線」。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近期解放軍分別在北海、東海、南海四個區域舉行大規模實戰化演練,演練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區域之廣,實戰化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這種實戰化演練距離實戰只是一步之遙。
  • 兩岸註定走向統一,「五大主張」指明方向
    總書記的講話所體現的戰略遠見必將顯現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推送力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就國家統一問題發表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講話,提出五項重大政策主張,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
  • 解放臺灣、統一祖國已刻不容緩!
    特蔡不敢這麼做嗎?按現在事態發展趨勢,如果中國不強硬反擊,這種事一定會發生!川普上臺後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行一再證明,美國已成為中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最大絆腳石,和平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期望正在落空,武力解放臺灣已變得刻不容緩! 2017年12月12日,川普在美國參眾兩院批准包含「美臺軍艦互停」內容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是要幹什麼?
  • 臺灣教授:兩岸經濟統一加速器已啟動
    「經濟統一」的加速器,也是大陸建構及發揮對臺磁吸效應的平臺,兩岸融合、融一也會因此逐漸形成。 31項惠臺措施出現在兩岸政經實力不對稱、不對等的情況下,主要的環境背景在於大陸持續往富而強的方向發展,臺灣則是向貧而弱傾斜,目前看來,這似乎是大勢所趨。 他指出,「統武」的說法總讓人感覺是危言聳聽。但「經統」(經濟統一)早已炮聲隆隆。大陸宣示的31項惠臺措施,在他看來,是兩岸經統的加速器。相關內容如增加青年就業、所得提升等,許多是蔡政府做不到的地方。
  • 夏瀛洲:兩岸關係的最終走向一定是統一
    旨在探討三個主題,兩岸統合模式的研擬、兩岸統一前的謀和機制、兩岸統一的互利條件的設計。除了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外,並邀請近30位兩岸關係學者與談。  夏瀛洲在會中致詞表示,2018「九合一」選舉剛剛結束,我們欣慰地看到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 臺灣 | 寶島已多年未親近:如何在美國背景下統一臺灣?
    最近十年,兩岸漸行漸遠。曾經的兩岸親情、同胞一家,九二共識,已成昨日雲煙。尤其最近兩三年, 兩岸關係朝著無法逆轉的方向前進。其中,兩個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是香港局勢的迅速演進,讓臺灣成為香港問題的背後因素之一;二是中美關係自2018年以來持續惡化。
  • 兩岸統一計劃悄然啟動,留給英文和安倍互舔的時間不多了!
    本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卻沒曾想,國民黨發動了內戰,最終敗逃到了臺灣,再一次將臺灣與祖國大陸分隔兩岸,到今天已經有68年了。在剛開始的那幾十年中,臺灣與大陸甚至是處於決裂狀態,沒有任何聯繫,一度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逐漸開通了兩岸友好來往,那是多少遊子的急切願望:終於能夠回到大陸了。
  • 不存在「海峽中線」!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解放軍軍機對臺軍罕見喊話 民調:10%臺灣民眾支持兩岸統一,63.4%支持……「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記者提出涉及臺灣的「海峽中線」問題事作出否定性回答,擊中臺灣島內某些「想入非非者」的內心。
  • 統一時間已定?
    大陸網友掐指一算「兩岸統一的時間快了,並提醒臺灣要認清歷史大勢」。對此,島內網友就開始提出不滿,聲稱這根本就不是交通規劃,而是一份統一的時間表。在島內媒體的分析看來,大陸此舉是在告訴包括臺海在內的外界,大陸有信心在2035年之前完成將鐵路修建到臺海。
  • 統一臺灣, 責在當代,待看今朝(下)
    收復臺灣,實現國家統一,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收復,用什麼方式統一。 關於方式,基本國策,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多數人認為應該堅持。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臺灣的新現實是,只有靠武力,才能實現統一。 關於時間,有人認為,臺海形勢越來越嚴峻,宜早不宜遲,時不我待。
  • 宏國頭條|李毅:非戰已不能統一臺灣
    大陸關於統一臺灣的政策宣示習近平近日宣示對臺政策:中國必須統一。臺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統一之後,臺灣將永保太平。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 ​兩岸老兵盼統一
    兩岸老兵盼統一  顧少俊趙贈熊出生於
  • 中評智庫:統一是臺灣須直面的問題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統一是臺灣各政黨和政治人物必須直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