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微博帳號同日的另一消息稱,7月30日凌晨4時許,美空軍1架RC-135S電子偵察機從日本衝繩起飛。該機型主要負責收集彈道飛彈信號特徵以及通信情報。上午8時許,美空軍1架KC-135R加油機在東海活動,推測RC-135S前往東海進行了偵察。上午10時許,美陸軍1架RC-12P前往黃海偵察。
(上述4張圖片來自微博帳號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大陸、臺灣與臺灣海峽,美國、美軍航母與「不沉的航母」。
這些名詞構成了當今討論臺灣問題的最主要元素。
最近十年,兩岸漸行漸遠。曾經的兩岸親情、同胞一家,九二共識,已成昨日雲煙。
尤其最近兩三年, 兩岸關係朝著無法逆轉的方向前進。
其中,兩個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是香港局勢的迅速演進,讓臺灣成為香港問題的背後因素之一;二是中美關係自2018年以來持續惡化。美國——這個維持兩岸在和平條件下保持現狀的最大推手,消失不見了。
如果說幾年前在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任內推行的「不統、不獨、不武」,尚能維持的話,現在,兩岸都對維持現狀不抱信心,甚至各自都有了一種緊迫感。
比如說,對於早年兩岸兩黨達到的「九二共識」,不僅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現在不予承認,大陸這邊也無意繼續將其作為一項有意義的共識。當前情況下,大陸方面不可能繼續給對岸自行解釋「一個中國」的空間。
在大陸這邊,沒有中華民國這個名詞,也沒有中華民國作為一個名稱、一個實體存在的模糊空間。
作為這種時間緊迫、政策調整和感情冷淡的標誌,武力統一,成為最近兩三年大陸各種論壇和媒體上的熱詞。
在有些人士看來,武力統一臺灣,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為什麼最近幾年關於武力統一的聲音越來越強,並實際上已經佔據主流?
理由很簡單,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漸趨渺茫。
濠哥認為,除了香港因素、美國因素之外,臺灣政權的本地化、臺灣新生代年輕人對大陸的陌生,兩岸在民族、血緣和文化上的日趨不認同,已經使兩岸最終統一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既然和平統一看起來不可能,武力統一就必須提上日程。而且越快越好。
但最大的問題是,雖然,現在武力統一的軍事條件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對大陸方面有利,時間也在大陸一邊,但兩岸武力統一的政治條件卻越來越差、越來越不利。
換句話說,開槍越來越容易,打仗也越來越簡單,軍事上的可行性越來越高,但是一旦開槍、一旦動武,兩岸統一的政治進程就會失去控制。
我們能決定如何開始與何時開始,但我們決定不了何時結束與如何結束。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因素:
一是臺灣的民意與政治勢力難以武力徵服,也難以武力控制;
二是美國必然會介入。不存在美國不介入、不武力介入的可能性,這將導致出現軍事上無法預料的結果。
我們先來推演一下武力攻臺對國家造成的影響。
濠哥認為,作為參照,可以看兩起歷史上重大的戰爭事件:一是韓戰;二是海灣戰爭或伊拉克戰爭。
其中,韓戰由北朝襲擊南韓開始,引發中國軍隊參戰、蘇聯提供政治和軍事援助,另一方則組成了聯合國軍,結成國際「反侵略戰爭」的統一戰線; 海灣戰爭或伊拉克戰爭,則肇始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軍組成多國部隊參戰,第一階段稱為海灣戰爭,伊拉克軍隊被擊敗,被迫撤出科威特;幾年後,美國小布希政府借「9.11」事件,再次發起以反恐為主題的伊拉克戰爭, 美軍領導的多國部隊攻入伊拉克領土,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武力統一臺灣,對世界造成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將與上述兩場戰爭同一個級別。
這樣說,是不是濠哥危言聳聽呢?
換句話,美國真有膽量與中國決一死戰嗎?美國人會為了一個臺灣與中國拚上巨大的犧牲嗎?
幾年前,俄羅斯吞併烏克蘭所屬的克裡米亞半島,美國或西方世界最後除了制裁也沒有怎麼著俄羅斯啊?
濠哥認為,中國統一臺灣與俄羅斯智取克裡米亞半島沒有可比性。
首先, 俄羅斯奪得克裡米亞半島幾乎兵不血刃,克裡米亞半島本來就是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的大本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黑海艦隊一直租借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駐軍),半島居民也以俄羅斯族人為主。民意可取、武力可控;第二,至少從形式上, 克裡米亞半島是以全民公投的方式加入俄羅斯的。
這些,我們都沒有,也做不到。
現在簡要討論兩個問題:
1、我們能不能以核武器嚇退美軍或阻止美國介入臺灣問題?
濠哥的答案是,不能。
作為大國,沒有核武器是不能的,但也別以為核武器是萬能的。
當年蘇聯把核飛彈放到古巴去,就是不能的。
2、在美國介入的情況下,中國還有沒有可能最終統一臺灣?
濠哥的答案是,可能。
但是在中美衝突的背景下,暫時不可能。
也就是說,如果中美處於友好關係之下,美國不支持臺獨走向並因此引發美臺矛盾;中國大陸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大陸富強文明,兩岸民心趨同、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不斷攀升,統一就會成為兩岸共同的選擇。
中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國家統一、民族統一的大夢,這是歷史情結和文化使然。
中國必將實現完全統一,這也是歷史最終的大趨勢。我們既要有這樣的自信,也要有為統一而必須堅持的耐心和韌性。
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統一臺灣的問題上,我們也要防止被一些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聲音所左右,犯下魯莽的、後悔莫及的錯誤。
對於事關國家危亡、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抉擇,歷史的教訓一再告訴我們,不是越急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
中國人還需要時間,中國的發展還需要時間,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還需要時間,中國重新改善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還需要時間,中國大陸在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上接近臺灣也需要時間。
寶島臺灣,永遠在那裡,永遠在身邊,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過往與現實。中華民族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我們應該有堅定的信心,配得上更美好的未來。
特別提示:凡本公眾號註明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歡迎提出建議、惠賜作品。
溝通微信:zhangzheng647867
投稿郵箱:haidezhiku@163.com
本號為全科公眾號
選文立足焦點深度,題材不限,高端盡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