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已無和平統一可能 臺灣距離被美國推下懸崖還有多遠

2021-02-07 環球參事

儘管川普仍然保持著口頭上「最後的倔強」,但已沒有人再去懷疑明年年初美國的政權交替能否順利進行。川普告別華府、拜登入主白宮在很多評論者看來是一次對世界秩序的「撥亂反正」,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川普主義」已經讓世界徹底不同了。

過去的幾個月中,美國軍機軍艦在臺海活動頻次大大增加,解放軍則以「四海軍演」、試射「航母殺手」東風-21彈道飛彈等作為回應,與此同時美臺之間的互動也不斷提升等級,這讓「武統臺灣」成為中國輿論場中的一股巨大聲浪。雖然拜登上臺後打臺灣牌的力度會變小,但兩岸之間「武統」的風險卻並沒有因此發生實質改變。所以說無論如何,有一點已經很明確,就是兩岸難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即便國民黨重新執政,也是如此。從馬英九任內的表態就可看出,國民黨的立場是反獨但不促統,當時所提出可能的和平統一條件是,大陸實現和平演變,變成所謂自由民主的政體,這才會讓兩岸有統一的基礎。但從現實情勢來看,這就是一張以進為退的空頭支票,和當前大陸開展統一進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兩岸要統一,當前似乎只剩下武統的選項了,只能希望衝突的烈度越低越好。說到底,兩岸緊張的關鍵因素在美國,而不在臺灣。美國近一段時間以來在臺海的軍事動作很頻繁,在目前的態勢下,如果發生武裝衝突,可能更多是大陸被迫做出的反應,比如鄧小平同志曾提出臺海動武三原則中就有「外國勢力介入」。在兩岸互動的範疇中,即使蔡英文當局比較偏向臺獨路線,但對大陸來講,動武這個大絕招,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隨便使出來的。而能夠啟動這個最後關頭的,一定是美國而不是臺灣。如果發生武統,最大的可能是臺海情勢失控。比如我們假設川普還在任上,為了轉嫁他在國內防疫和經濟上的失敗,而在臺海問題上突破了大陸的紅線,將導致悲劇性的後果。如果拜登上任後實行科學防疫,由此美國國內經濟開始回升,甩鍋中國的壓力變小,同時對臺灣牌的打法又按照套路來,形勢假如按照這個軌跡發展,中美之間在臺海發生武裝衝突,或者大陸選擇武統的可能性,反而是大幅降低的。對蔡英文當局來講,當然不希望發生武統。所以大陸方面雖然一直指責蔡英文走臺獨路線,但蔡所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直在紅線邊緣小心的徘徊,而不會輕易越過那條線;因為她自己清楚知道,一旦臺海發生戰爭,她絕對沒有好下場。她所倚仗的就是美國挺她,但她也會在骨子裡擔心,如果美國真的引爆臺海戰爭,自己只會是個馬前卒,到時候只能前進,沒有任何迴旋空間了。而完全可以預見的是,大陸一旦動手,倒黴的肯定是臺灣,第一個倒黴的政治人物也只能是她。她希望美國人為她撐腰,但又不希望美國走到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地步,可她管不了美國,管不了川普。拜登上臺後,對臺灣的支持力度可能沒有川普那麼大,但換個角度講,這對蔡英文當局何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川普的支持力度確實大,但一不小心就可能用力過猛把臺灣推下懸崖去。對蔡英文來講,也許在內心深處她寧可美國的支持力度稍小一點,至少自己可以平安卸任,不至於在自己的任期內讓臺海發生軍事衝突,讓兩岸的局勢失控。蔡英文其實不想臺海開戰,但怎麼解釋她又特別希望川普能夠連任?民進黨內常見的判斷有兩條,一條是川普對臺灣的大力支持能給他們提供非常多的政治資本,另一條則是兩岸不至於發生軍事衝突。就像很多民進黨政客的想像以及不少臺灣媒體報導中所認為的那樣,他們覺得解放軍戰力很弱,就是個「紙老虎」,所以不敢真打。臺灣確實有一部分人是這麼想的,認為解放軍戰力弱,臺灣又有美國的保護。這就造成很多臺灣人力挺川普連任,希望他保護臺灣,屬於「只見其利,未見其弊」,想法上過於天真,更低估了解放軍的作戰能力。但臺灣島內仍然有很多清醒的有識之士,對於臺獨、武統等問題發出了與眾不同的爭論之聲。應該說公開表態希望川普連任的主要是少部分的民進黨政客,而不是臺灣人普遍都支持川普連任。比如臺灣的知識分子和有學識的公民,很難相信他們看到川普的嘴臉後會打從心底認同他;更何況這部分人都明白,川普所謂的力挺臺灣,也只是把臺灣當牌打而已,並不是真心支持臺灣。多個全球性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在世界範圍內同樣對川普的支持度最高。這與臺灣主流媒體只宣傳「臺美關係」史上最佳,避而不談川普在位對臺灣的潛在危險性有關。這也是綠營的政治正確,他們極力想要汲取川普的政治資本。而川普的對臺策略很清楚,一是軍售,連昂貴的進攻性武器都賣,薅臺灣羊毛。二是和臺灣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以便控制臺灣,讓臺灣牌更好打。民進黨當局手握權力,什麼都敢做,甚至敢變成一言堂,例如最近他們就撤掉了中天衛視。「三民自」(三立、民視、自由時報)等綠營媒體不斷宣傳臺美關係史上最佳,只講左邊不講右邊,支持川普的聲音就會放大,認為拜登更穩建的理性聲音卻被淹沒。在臺灣,支不支持川普其實和很多因素有關。那些在輿論中表態希望川普連任的人,大多是站在淺層的政治利益上,認為川普對臺灣的態度能讓他們得利,同時他們也誤判拜登沒什麼機會贏。這裡面涉及的因素很多。至於川普會把臺灣「推下懸崖」的可能性,民進黨政客未必沒有考慮到,但是又能怎麼辦呢?還是先把眼前的利益拿了再說吧。或者說,民進黨政客懷著一種願望:念著我們對你川普的支持之情,你將來可別把臺灣推下懸崖。但我只能說,以川普這種自我中心的性格,如果有一天需要這麼做,他應該會足夠心狠手辣的。

— END —



相關焦點

  • 臺灣距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
    在這三個前提實現後,這個贊成統一的臺灣領導人,開始和大陸談判如何進行和平統一,經過不知多長時間,雙方最終談成,然後和平統一最終開始實施。臺灣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有兩件事情,準確標誌著和平統一臺灣的遠近。一個叫做臺灣領導人選舉加立法院選舉,一個叫做臺灣九合一選舉。都是四年一次。領導人加立法院選舉,2016,2020,2024。九合一選舉,2014,2018,2022。
  • 邱毅:兩岸「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沒有可能了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被主持人黃智賢問道「如何看待臺灣現在的狀況,兩岸和平統一是否還有機會」,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兩岸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要看「和平統一」的定義是什麼。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他仍然覺得有可能。
  • 和平統一臺灣真的已經不可能了嗎?
    為什麼臺灣會變成中國的睪丸?對於中國中央政府來說,臺灣獨立是永遠無法接受的。一旦臺灣宣布獨立,或者美國正式承認臺灣,中國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無動於衷的,必須採取果斷措施。 而美國,直到現在,都認為中國沒有在美國介入下武力統一的決心和能力。
  • 國臺辦原副主任提議「北平模式」: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正在減小
    關於「和統」與「武統」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說,40年前,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代替之前30年一直堅持的武力解放臺灣的方針。應該說當時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是正確的,因為當時臺灣是國民黨執政、蔣經國一人拍板,而且蔣經國在堅持一個中國、主張國家統一立場上與大陸一致。所以在當時提出「爭取國共談判、和平統一中國」,也是有現實可行性的。
  • 現在距離「武統」臺灣還有多遠?不多不少,一步之遙
    「武統派」網友認為,美國在中美貿易戰敏感時刻,多次利用臺灣問題挑戰中國大陸底線,可惡至極、無恥至極。作為回應,我們應「趁早統一,不能讓臺灣問題成為美國打壓中國的手段」、「解放臺灣時機已到!」、「該打就要打」。這部分網友的數量、比例無法精確統計,但網友們強烈支持「武統」、呼喚「武統」的聲音,非但不陌生,反而愈燒愈烈,勢如猛火。
  • 灣灣得寸進尺,兩岸離真正的地動山搖還有多遠?
    首先,軍事作為政治的延續,在兩岸統一事關整個亞太地區秩序變動進而影響中國和平發展的全局問題上,做到師出有名且將潛在影響降至可控範圍是決策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大陸方面對採取非和平手段實現兩岸統一作出了明確而嚴肅的法律規定,這些紅線一旦被觸發,啟動武統將師出有名。
  • 朝韓VS兩岸:「統一」徵程差幾何?
    且有人從2017年的緊張局勢預測,2018年最有可能被引爆的幾大火藥桶中,朝鮮半島位列第一!而現如今,金正恩的表態起碼是給了一個可能的轉機。看到朝鮮半島的這一轉變,很容易聯想到冷戰體制終結後地球上僅剩的兩個「待統一」地區中的另外一個——中國。兩岸與朝韓之間確實有許多值得說道的「共性」。
  • 現在距離「武統」臺灣還有多遠?不多不少,一步之遙
    「武統派」網友認為,美國在中美貿易戰敏感時刻,多次利用臺灣問題挑戰中國大陸底線,可惡至極、無恥至極。作為回應,我們應「趁早統一,不能讓臺灣問題成為美國打壓中國的手段」、「解放臺灣時機已到!」、「該打就要打」。這部分網友的數量、比例無法精確統計,但網友們強烈支持「武統」、呼喚「武統」的聲音,非但不陌生,反而愈燒愈烈,勢如猛火。
  • 臺灣問題專家斬釘截鐵:若不使用武力無法實現兩岸統一
    「臺獨」民粹在島內四處擴散,與此同時,大陸輿論攻勢漸漲,「武統」聲量不斷攀升,兩岸民間對抗情緒隨之高企。臺灣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還有多大?大陸對臺政策是否調整?美國大選有哪些變數,大陸又該如何提防?也就是說,「海峽中線」不可能成為臺灣安全的一道防線,據我所知大陸方面也從來沒有承認過「海峽中線」。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近期解放軍分別在北海、東海、南海四個區域舉行大規模實戰化演練,演練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區域之廣,實戰化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這種實戰化演練距離實戰只是一步之遙。一旦臺海地區出現武力衝突,這對臺灣來講是災難性的,美國絕對保護不了他們,希望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深思。
  • 臺灣 | 寶島已多年未親近:如何在美國背景下統一臺灣?
    最近十年,兩岸漸行漸遠。曾經的兩岸親情、同胞一家,九二共識,已成昨日雲煙。尤其最近兩三年, 兩岸關係朝著無法逆轉的方向前進。其中,兩個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是香港局勢的迅速演進,讓臺灣成為香港問題的背後因素之一;二是中美關係自2018年以來持續惡化。
  • 臺海局勢——兩岸統一已箭在弦上
    臺灣進行此次兵推時,美國此前也進行過一次模擬演習。前美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戴維·奧克曼內克曾表示,此次模擬演習,中國大陸火力增長驚人,臺空軍竟短短幾分鐘就被殲滅,美國軍艦和軍機也可能面臨敗北的結果。
  • 美國「臺北法案」或可改變臺海和平 但改不了兩岸統一
    3月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幫助臺灣擴展所謂「國際空間」。蔡英文則對此一大通「感謝」美國主子的肉麻話。
  • 兩岸統一後的十大榮景
    (中評網2015年11月19日)馬英九嗆不嗆習近平,也還得看美國臉色的,那麼如果真嗆了,那不也就是家奴式的嗆嗎(即得到美國同意了的嗆)?如果兩岸統一了,那麼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煩惱?也許臺灣有的人會說,中國大陸人在國際上的形象不如臺灣人好,所以做統一後的中國人談不上有尊嚴。若是這麼想,那他是見小而失大了。
  • 《建議》談兩岸統一,為何沒有出現「和平」兩字?
    去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唐永紅說,海峽兩岸經濟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關聯性。兩岸產業合作和融合發展給臺灣帶來發展繁榮和廣闊機遇,基礎深厚、前景無限。
  • 宏國頭條|李毅:非戰已不能統一臺灣
    鄧小平說八十年代要解決臺灣問題,可能有很確切的根據,只是現在,對當時鄧小平與蔣經國之間的聯繫與協商,還沒有解密。蔣經國要是晚死上幾年,臺灣和平統一,或許可能實現。蔣經國犯了兩個大錯誤,第一是不知道自己很快要死,第二是有意無意選李登輝做了接班人。蔣經國1988年逝世。李登輝接班。李登輝是潛伏的臺獨領袖,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堅定靈活的執行力。
  • "臺灣保證法"的籤署,是霸權主義傳出的信號:意欲阻撓兩岸統一
    美國國會聲稱,美國政府支持臺灣持續針對不對稱戰力、促進臺灣增加防務支出以提供防務戰略的足夠資源、常態化對臺軍售以協助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云云。客觀而言,"臺灣保證法"的籤署,是霸權主義試圖在向大陸傳遞一個信號,那就是它會阻撓兩岸統一,而且,不排除使用極端手段,簡言之,可能會武力幹涉。事實上,關於霸權主義對兩岸統一的阻撓,大陸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的,只是對於其可能的武力幹涉,需要慎重評估。
  • 解放臺灣、統一祖國已刻不容緩!
    下一步美國還會幹什麼?很可能是蔡英文訪美,而川普則可能在白宮會見蔡英文,並且美國軍艦將會停靠臺灣,你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嗎?特蔡不敢這麼做嗎?按現在事態發展趨勢,如果中國不強硬反擊,這種事一定會發生!川普上臺後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行一再證明,美國已成為中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最大絆腳石,和平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期望正在落空,武力解放臺灣已變得刻不容緩!
  • 臺灣教授:兩岸經濟統一加速器已啟動
    31項惠臺措施,是兩岸「經濟統一」的加速器,也是大陸建構及發揮對臺磁吸效應的平臺,兩岸融合、融一也會因此逐漸形成。 31項惠臺措施出現在兩岸政經實力不對稱、不對等的情況下,主要的環境背景在於大陸持續往富而強的方向發展,臺灣則是向貧而弱傾斜,目前看來,這似乎是大勢所趨。 他指出,「統武」的說法總讓人感覺是危言聳聽。但「經統」(經濟統一)早已炮聲隆隆。大陸宣示的31項惠臺措施,在他看來,是兩岸經統的加速器。相關內容如增加青年就業、所得提升等,許多是蔡政府做不到的地方。
  • 兩岸統一後,如何治理臺灣?是時候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了
    所以,美臺再怎麼勾結,「臺獨」勢力再怎麼囂張,都無法阻擋統一大勢,畢竟,和平統一是我們的期許,但「武統」臺灣,永遠是一個選項。「臺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一旦觸碰紅線,反而會加快統一的節奏。既然如此,是時候討論一下:兩岸統一後,如何治理臺灣,既能讓大陸民眾更有思想準備,也能讓臺灣民眾做到心中有數。
  • 兩岸統一必須回答的七個重大問題!統一時間或已不遠?
    第二問:兩岸統一除武力解決外,其他辦法效果如何?應該說,大陸始終不懈努力的,是爭取兩岸和平統一,始終不停演練的,是確保能夠武力統一。武力統一是保底,武力之外的統一是始終不懈的努力。不久之前已經公布了三名「臺獨」頑固分子名單,下一步可以通過完善法規,促進統一;「經濟促統」可以根據「臺獨」頑固分子的囂張程度,對不同黨派執政的臺灣縣市,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必要時,可以實施全面經濟制裁,讓蔡英文當局拿不出大量的金錢去購買「以武拒統」的武器;「武力促統」是始終要進行的,面對的對手不僅僅是臺軍,還有企圖介入幹涉的美軍及其幫兇,以強大的軍事威懾力使其不敢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