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臺灣真的已經不可能了嗎?

2022-01-28 西西弗評論

 

 

臺灣問題的解決,不取決於所謂的臺灣的人心向背,而取決於中美實力的對比。中國大陸實力夠強了,臺灣人最終會在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

 

 

1

 

臺海兩岸的現狀是什麼呢?是不統不獨不和不武。

 

幾年前,曾經有個臺灣民調。如果中國大陸不使用武力,臺灣民意壓倒性的多數支持臺灣獨立;如果中國大陸使用武力,美國又不幹預,壓倒性的多數反對臺灣獨立;如果中國使用武力,美國幹預,大概一半一半。

 

為什麼中國中央政府永遠不能放棄「武統」選項?因為放棄武統之日,就是臺灣獨立之時。大陸放棄「武統」,或者臺灣人相信大陸不會動用武力,臺灣馬上就會獨立。當前的臺灣,無論是民意還是政客的意願,都是壓倒性的希望獨立。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GDP一度接近大陸的四分之一,臺灣的軍費和整個大陸的軍費差不多。中美軍事實力差距巨大。那時的兩岸關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博弈論模型來描述。臺灣是主動方,可以先選獨立或維持現狀。

 

這個模型下,維持現狀的支柱是中國大陸的「威脅是否可信」。也就是你敢獨,我必動武。

 

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武力優勢和威脅,是臺灣不敢獨立的最核心原因。大陸為了防止臺獨,維持臺海兩岸的和平,就必須對臺灣進行「可信」的武力威脅,讓臺灣相信,你敢獨,我必動武。我們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就是用法律的形式,制定可信的武力威嚇。臺灣越相信大陸會動武,臺海兩岸越能維持和平。

 

臺灣先在獨立和維持現狀之間選擇。想達到右下角(0,0) 的均衡的方法就是,讓大陸讓臺灣相信,紅字部分的數值低於-10)。如果大陸無法讓臺灣相信這一點,臺灣就會宣布獨立。


(中國,臺灣)

武統

不武統

獨立

(-10,-100)

(-?,100)

維持現狀

(-30,-100)

(0,0)


這個博弈,和美蘇冷戰時的恐怖平衡類似。雙方都讓對方相信,你射核飛彈,我也必定射核飛彈,全力報復。冷戰中,美蘇雙方強硬的威脅,反而是和平的保證。

 

對臺獨問題上,中國大陸沒有一點緩和的餘地,你敢獨,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武統。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兩岸的和平。

 

這是關於臺灣的第一個博弈:臺海過去二十年之所以可以維持現狀,是依靠中國大陸的可信威脅:你敢獨,我就必然動武。

 

 

2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那個中國還是靠旅大級和七爺的時代,臺灣的軍費和整個大陸差不多。那時,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海空軍實力相差不大。今天,海峽兩岸的實力對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大陸的軍費遠遠大於臺灣。如果美國不動手幹預,臺灣軍隊完全不是中國大陸的對手。


今天的臺海博弈,實際上臺灣已經不是棋手,只是棋子了。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臺灣的軍費佔GDP的比例,過去30-40年一直在下降。從最高的6%,下降到今天的不足2%。這個比例遠低於美國,也低於美國軍事保護下的韓國。


今天的臺灣其實已經自暴自棄,完全放棄了靠自己抵抗的幻想,完全指望美國幹涉了。

 

中國大陸不動手武統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可能干涉,次要原因是國際制裁和對經濟的影響。

 

未來的臺海博弈,將會是一個新的模型。中美之間博弈的模型。

 

中國是首先選擇方。如果中國相信美國不會報復(介入武統戰爭),會放任中國武統,中國肯定就會武統。而美國想維持現狀的核心是美國一方「可信的威脅」。

 

美國要讓中國相信,紅字的部分,低於-10。美國不幹預的損失,大於美國幹預,否則中國就會選擇武統。


中國,美國

幹預

不幹預

武統

(-10,-10)

(10, -? )

 

維持現狀

(0,0)

 

(0,0)

這個情況下,美國會用各種方法威脅中國,包括對臺灣繼續各種安全承諾,包括制定法案,要保衛臺灣。用這個來讓中國大陸相信,如果武統,美國必定介入。

 

這就是關於臺灣的第二個,未來的博弈:維持和平現狀,依靠美國的可信威脅:你敢動武,我就幹涉。

 

 

3

 

在陳水扁還在臺上的時代,李敖曾經把臺灣比做中國的睪丸,攥在美國手裡。當要打壓中國時,就時不時就捏一下。搞個啥臺灣政客訪美或者美國政客訪臺,賣個武器,刺激噁心一下中國,來換取中國的讓步。

 

為什麼臺灣會變成中國的睪丸?對於中國中央政府來說,臺灣獨立是永遠無法接受的。一旦臺灣宣布獨立,或者美國正式承認臺灣,中國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無動於衷的,必須採取果斷措施。

 

而美國,直到現在,都認為中國沒有在美國介入下武力統一的決心和能力。只要美國幹預,中國就會退縮。

 

美國政府認為,雖然大陸不斷威脅,但一旦臺灣宣布獨立或美國承認臺灣,大陸就會面臨兩難。不打,政治上交代不過去,打,在美國幹預下打不贏。中國中央政府為了維持臺海兩岸的現狀,為了維持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認,會對美國讓步。所以,每次中美關係不好時,美國就會打臺灣牌。

 

美國時不時捏一下,但也不敢使勁一下子捏爆了。最近美國拜登政府國務卿打破慣例,公然把臺灣成為一個「Country」(國家),也就是再捏一下,試探試探。

 

美國認為自己可以時不時打臺灣牌,時不時捏一下的理由就是:美國認為,只要臺灣不宣布獨立,大陸就不會考慮武統。為了維持和平現狀,不讓臺灣獨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就有求於美國。

 

 

4

 

臺海目前的「不統不獨不和不武」就是這兩層相互嵌套的博弈。

 

在過去,第一個博弈起主導作用。大陸希望避免臺灣獨立。這個情況下,美國就可以時不時打臺灣牌,用臺灣問題來噁心大陸。美國覺得大陸在臺灣有求於美國。

 

那個時候,我們對臺灣的態度也是友好為主,惠臺助臺,加強兩岸關係,希望臺灣不要獨立。當然,同時也要繼續武力威脅。

 

但在未來,也許,第二個博弈會逐漸變成主導。大陸的想法將不再是:臺灣臺灣你千萬不要獨立呀,你獨立我就很難辦,我又嚇又拉,你千萬不要獨立;而變成:你獨立,我100%要武統,你不獨立,我也說不定要武統。

 

在這個情況下,第二個博弈就起了主導作用。那時,臺灣就不再是大陸的睪丸,相反說不定會變成美國的小指。(說臺灣是美國的睪丸,太抬舉臺灣了。臺灣對美國沒那麼重要)

 

那時,中國的態度就是,臺灣愛獨立不獨立。你獨立我立馬武統。你不獨立,還得看你的表現,我不爽了我一樣武統。

 

中國啥時候不爽,就掰一下臺灣這個小指頭。說我要打臺灣。那時候兩難的就是美國了。

 

美國幹預,是雙輸,畢竟臺灣在中國邊上,中國離得近有優勢。不幹預,美國的老大地位就一去不復返了。那時,美國就只能氣急敗壞的天天抗議中國,通過各種各樣的「保衛臺灣法」,來製造美國一方「可信的威脅」。

 

那時,主動權就握在我們一邊。

 

 

5

 

中美在東亞,又三個潛在局部衝突區域。朝鮮、臺海和南海。其中,在朝鮮發生衝突對我們最有利,在南海最不利。

 

南海雖然修建了三個島嶼機場,但人工島的防禦能力是很差的。最近的陸地機場在海南。美國可以充分發揮海空優勢。我們目前在南海打贏美國海空軍,非常難。

 

朝鮮是獨立主權國家,金三胖也不是傻瓜,時不時鬧一鬧,但他主動去打韓國的機率很低。

 

與南海相比,臺灣,離大陸距離很近,陸基的超長距離火箭炮都可以打到臺灣。在福建的遠程防空飛彈陣地,理論上都可以威脅臺灣上空的飛機。在臺灣和美國打一下,比南海優勢大得多。

 

如果中美之間發生衝突,寧可在臺海,也不要在南海。

 

一旦中國大陸有實力在美國介入的情況下,也能武統臺灣,臺灣局勢就會完全不同了。

 

那時,美國就成了被動方,臺灣就變成了美國的小指,被中國攥在手裡,時不時掰一下。

 

啥時候能這樣?我也不知道,雙方實力對比是軍事機密,但我覺得再過10-20年就差不多了。

 

 

6

 

我對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有信心的。

 

但所謂和平統一,不是臺灣人歸心大陸,接受一國兩制,主動統一。這個想都別想。

 

在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和兩岸和平統一兩者做選擇,甭管老一代臺灣人還是臺灣年青人,都一定會選擇維持現狀。

 

但是,如果是在被武力統一,還是和平統一兩者之間做選擇呢?那時,我相信那時,臺灣人會做出明智的,符合雙方利益的選擇。

 

1945年8月,狂熱高傲的日本人,也在「一億玉碎」和「無條件投降」之間,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其後日本人對美國的恭順態度,大家也都看見了。

 

再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二戰前,捷克是軍工大國,軍事實力不弱。為了防禦德國,捷克投入巨資修了極其牛B的的防線,抵抗意志也很強。但慕尼黑協定,英法綏靖放棄保護捷克後,捷克做出的選擇也是立馬躺倒。為啥?實力差距太大,國家也沒有縱深可以打持久戰。

 

美國放棄南越後,南越又撐了多久呢?

 

所以,現在的臺灣人有多少比例希望獨立,根本無關緊要。

 

等臺灣必須在被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之間做選擇時,那時大概率就可以和平統一了。


其實,臺灣當局已經早就放棄了軍事抵抗大陸武統的念頭。面對大陸這個實力遠超過自己的威脅,臺灣軍費比例越來越低,連韓國和歐洲國家都不如。

 

今天,因為中國大陸想保持和平,維持現狀,臺灣就變成了大陸的弱點,美國時不時就捏一下。如果有一天,中國大陸一方覺得和不和平無所謂了,該武統就武統吧。臺灣就會變成美國的弱點,形勢就會逆轉。

 

那時,大陸壓根兒就不怕臺獨。越快獨越好,你不獨,我還缺乏武統動手的理由呢。

 

那時,為難的就是美國。是放棄臺灣,還是犧牲自己,保護臺灣?

 

大陸軍事力量已經形成對臺灣壓倒性優勢,美國放棄臺灣之日,就是兩岸和平統一之時。

 

畢竟,臺灣島沒有腳,沒法遊到太平洋彼岸。臺灣人,在武統與和統之間,在生存和毀滅之間,會選和平統一的。




歡迎關注西西弗評論,有空點個在看,點個星標



相關焦點

  • 邱毅:兩岸「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沒有可能了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被主持人黃智賢問道「如何看待臺灣現在的狀況,兩岸和平統一是否還有機會」,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兩岸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要看「和平統一」的定義是什麼。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他仍然覺得有可能。
  • 兩岸已無和平統一可能 臺灣距離被美國推下懸崖還有多遠
    雖然拜登上臺後打臺灣牌的力度會變小,但兩岸之間「武統」的風險卻並沒有因此發生實質改變。所以說無論如何,有一點已經很明確,就是兩岸難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即便國民黨重新執政,也是如此。從馬英九任內的表態就可看出,國民黨的立場是反獨但不促統,當時所提出可能的和平統一條件是,大陸實現和平演變,變成所謂自由民主的政體,這才會讓兩岸有統一的基礎。
  • 打臺灣真的易如反掌嗎?
    本帖只是討論在臺灣當局沒有宣布獨立之前,有沒有必要武統臺灣。        先討論第一個問題:大陸打臺灣真的易如反掌嗎?臺灣現有職業軍人20餘萬,其中海空軍與陸軍各佔一半。臺灣的軍事設施大多數隱藏於山洞,其裝備的來源,除了美國軍售部分,自己也研發了攻守兼備的飛彈系統。臺灣有146架F16戰機,空軍作戰人員2萬餘人。
  • 統一臺灣這麼簡單,難道真的看不見嗎?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卻遲遲不能解決。臺灣統一真的很難嗎?真的那麼複雜嗎?真的無解嗎?當然不是天下無難事,要看是對誰。人天生分為不同人才等級,從國之一流人才,中等人才,下等人才,到普羅大眾。世界之內,中國人智商最高,非洲人智商最低。
  • 美國已經做出選擇,統一臺灣的路徑已經清晰
    美國已經做出選擇,統一臺灣的路徑已經清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必須統一。統一臺灣的路徑不怪乎武統與和統兩種方式。自民進黨執政臺灣以後倒行逆施瘋狂反中去中於是武統的呼聲高漲起來。說實在的荒漠草贊成武統,但武統是任何一個中國人願意看到的統一方式,除非臺灣方面出現了法理臺獨,或者外部勢力入侵臺灣大陸迫不得已武統臺灣。
  • 臺灣距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
    實現和平統一臺灣的三個前提和平統一臺灣,走議會道路,搞議會鬥爭,在臺灣現行政治體制下,有三個先決條件。第一,臺灣多數選民贊成統一。第二,臺灣一個贊成統一的政黨被選為臺灣執政黨,在臺灣立法院113個席位中佔據多數。第三,這個贊成統一的臺灣政黨的領導人,當選臺灣領導人。
  • 臺灣誤射飛彈與臺灣之不能和平統一!
    在大陸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特殊日子裡,臺灣方向傳來一個消息,往大陸方向誤射了一枚飛彈,射中一艘臺灣漁船,船主喪命,三人受傷。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隨即發表聲明說這是一個嚴重事件,臺灣方面必須給一個說法。嚴重到什麼程度?在民進黨頑固堅持臺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一切官方溝通渠道關閉的時候,來自於臺灣方向的飛彈擊中了大陸目標,或者飛越海峽中線意味著什麼?戰爭!戰爭之所以沒有發生是因為大陸真的沒有做好武力攻臺的準備,要真想揍他狗娘養的這是多麼難得的藉口。也再次證明大陸堅持兩岸和平發展的理念是非常非常堅定不移的。
  • 統一後,臺灣人會被大陸人歧視嗎? 灣灣:現在已經被歧視了吧
    ,臺灣人會被大陸人歧視嗎?時間Tue Nov 29 15:10:49 2016不管願不願意,方式為何,臺灣勢必會和中國統一,統一後問題就來了,首要就是兩岸人民相處的問題,臺灣是弱國,生活水淮、經濟環境和學術發展等,都大幅落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時臺灣人會被北京、上海人歧視嗎?
  • 五中全會公報沒了「臺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美國已經有上百個團體準備上街抗議川普自行宣布當選。有關方面已經要求媒體謹慎報導計票結果,美國已經是一個火藥桶,一個火星就可能引爆。美國軍方也有預案,美日近5萬人300戰機數十艘艦艇的大規模軍演就在臺灣不遠處舉行,美國國防部連續兩天和中國危機協調,實則是摸底大陸對臺灣的態度。因為在美國大亂的時候,正是解放軍攻臺的最佳時機。
  • 馬英九:臺灣不排斥統一 但要以和平方式推行
    馬英九參加座談會(中評社)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1日再就兩岸關係發表看法,稱臺灣不排斥統一,但要循序漸進,「以和平方式推行」。馬英九認為,「我們不排斥統一,但國家的統一要以和平方式推行,要得到臺灣人民的支持」,「兩岸和解、合作必須循序漸進,如此才能水到渠成。」馬英九稱,他任內8年都在努力改善兩岸關係,而前任陳水扁在許多方面被視為「麻煩製造者」,他自己則是「和平締造者」。他認為,兩岸在他任內締造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和平與繁榮,因此他非常有信心,只要能重返執政,一定讓兩岸關係繼續邁進。
  • 擲地有聲論戰:為什麼統一臺灣不傳下一代?
    這種統一與絕對統一,即武力統一不同,不是徵服和消滅對方。這樣的說法完全符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符合我不吃掉你,你不吃掉我的主張。何錯之有?而李毅卻要絕對統一,那是什麼意思?要一國一制嗎?這不是公開對一國兩制唱反調嗎?」陳孔立教授這樣說,是倒打一耙。
  • 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大陸決定「武統」?
    在目前臺海局勢緊張局勢下,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走向到底怎麼看?害不害怕?民進黨和一眾綠營支持者還要叫囂「臺獨」,繼續升高兩岸對抗嗎?蘇貞昌之流真要拿掃把抵抗解放軍嗎?今天,臺灣中時新聞網一篇標題為《大陸決定武統臺灣?國臺辦前高官曝3關鍵: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的報導,嚇壞很多臺灣人。
  • 李毅答陳孔立:統一臺灣不傳下一代
    而李毅卻要絕對統一,那是什麼意思?要一國一制嗎?這不是公開對一國兩制唱反調嗎?」 陳孔立這是胡說八道。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一國兩制還是一國一制,不是由大陸能決定的,而是由臺灣省選擇的。大陸當然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臺灣省完全可能拒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臺灣省完全有可能選擇武力統一一國一制。
  • 《中國時報》社論:和平統一也是臺灣前途選項
    當「和平統一」成為口號時,眾人可能忘了,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統一都是憑藉武力,用和平方式完成統一,是難度極高的使命。如果統一僅有傳統的意涵,即一方被迫放棄國旗、國歌、國號,由另一方獨享外交與國防權,對長期分治的兩岸與已是民主社會的臺灣而言,若未發生類似柏林圍牆倒塌的重大歷史事件改變東亞戰略格局,恐怕很難期待透過和平方式達成。
  • 美國已經做出選擇,統一臺灣的唯一路徑已清晰
    因為通俄門搞砸了美俄關係,再因為臺灣問題引起中美對抗,量美帝自己還不想自己找死所以外部勢力入侵臺灣的問題是不存在的。那麼剩下的只有和平統一一條路了。只不過在幾十年前大陸不僅軍事上不具備武統臺灣的能力,在經濟上也不佔什麼優勢,大陸在臺灣的話語權非常弱,就要低調些,和平統一的聲音就多些,對美國的幹涉行徑和臺獨勢力忍讓的成分就多些,只要不出現急獨中國大陸就埋頭發展以聚集力量。
  • 「和平統一」意味著……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天發表講話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要探索「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習主席是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上述裡程碑式講話的。該講話圍繞兩岸和平統一提出了一個系統、壯麗的路線圖,包含了促進統一五大方面的創新性建議和具體安排。
  • 臺灣統一倒計時....
    如果不敢開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機,就要把巡航臺灣常態化,從實質上控制臺灣領空。現在,還要解放思想,不要思維定式,認為大陸軍機不能飛越臺灣島。同時可以立即劃定臺灣防空識別區,這樣今後驅趕美軍軍機更有法律基礎。壓力測試已經開始,巡航臺灣常態化只是時間問題,一不留神,統一很可能就發生在下一秒。
  • 看完天安門閱兵,再回看臺灣地區閱兵,放心了,兩岸一定和平統一
    看出點了,臺灣同胞很喜歡摩託車。是不是跟印度進行過軍事交流?無人機,這個大陸的無人機技術也不差。兩岸完全可以交流。接下來是回憶篇謝爾曼坦克,中國不多,當時中國遠徵軍用過。這個確實是老古董了,開不動。所以只好用車拉了。
  • 大陸將在2018統一臺灣?三大條件已經完成
    日前,前美聯社駐臺記者溫逸德(Peter Enav),近日以〈Taiwan Under the Gun: An Urgent Call to Action〉為題撰寫評論,放言稱「中國大陸將在2018年會武統臺灣」,他還稱,「武統」條件已日漸趨向完善,預估2018年下半年可部署完成。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溫逸德在文中指出,最可能實現和平統一臺灣的時刻,就是馬英九當局執政時期。
  • 統一臺灣有三條路可走,其中一條路比和平統一更高明!
    也正因為臺海局勢在美國的不斷挑動下,始終無法平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雜誌主編倪永傑,在近期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可走!12月19日,倪永傑在美艦出現在臺海的當天,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鑑於兩岸當前對話已經實質上中斷、軍事上已經處於緊張的關係,兩岸若要統一,將會有上中下三條路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