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的解決,不取決於所謂的臺灣的人心向背,而取決於中美實力的對比。中國大陸實力夠強了,臺灣人最終會在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
1
臺海兩岸的現狀是什麼呢?是不統不獨不和不武。
幾年前,曾經有個臺灣民調。如果中國大陸不使用武力,臺灣民意壓倒性的多數支持臺灣獨立;如果中國大陸使用武力,美國又不幹預,壓倒性的多數反對臺灣獨立;如果中國使用武力,美國幹預,大概一半一半。
為什麼中國中央政府永遠不能放棄「武統」選項?因為放棄武統之日,就是臺灣獨立之時。大陸放棄「武統」,或者臺灣人相信大陸不會動用武力,臺灣馬上就會獨立。當前的臺灣,無論是民意還是政客的意願,都是壓倒性的希望獨立。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GDP一度接近大陸的四分之一,臺灣的軍費和整個大陸的軍費差不多。中美軍事實力差距巨大。那時的兩岸關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博弈論模型來描述。臺灣是主動方,可以先選獨立或維持現狀。
這個模型下,維持現狀的支柱是中國大陸的「威脅是否可信」。也就是你敢獨,我必動武。
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武力優勢和威脅,是臺灣不敢獨立的最核心原因。大陸為了防止臺獨,維持臺海兩岸的和平,就必須對臺灣進行「可信」的武力威脅,讓臺灣相信,你敢獨,我必動武。我們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就是用法律的形式,制定可信的武力威嚇。臺灣越相信大陸會動武,臺海兩岸越能維持和平。
臺灣先在獨立和維持現狀之間選擇。想達到右下角(0,0) 的均衡的方法就是,讓大陸讓臺灣相信,紅字部分的數值低於-10)。如果大陸無法讓臺灣相信這一點,臺灣就會宣布獨立。
(中國,臺灣)
武統
不武統
獨立
(-10,-100)
(-?,100)
維持現狀
(-30,-100)
(0,0)
這個博弈,和美蘇冷戰時的恐怖平衡類似。雙方都讓對方相信,你射核飛彈,我也必定射核飛彈,全力報復。冷戰中,美蘇雙方強硬的威脅,反而是和平的保證。
對臺獨問題上,中國大陸沒有一點緩和的餘地,你敢獨,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武統。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兩岸的和平。
這是關於臺灣的第一個博弈:臺海過去二十年之所以可以維持現狀,是依靠中國大陸的可信威脅:你敢獨,我就必然動武。
2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那個中國還是靠旅大級和七爺的時代,臺灣的軍費和整個大陸差不多。那時,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海空軍實力相差不大。今天,海峽兩岸的實力對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大陸的軍費遠遠大於臺灣。如果美國不動手幹預,臺灣軍隊完全不是中國大陸的對手。
今天的臺海博弈,實際上臺灣已經不是棋手,只是棋子了。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臺灣的軍費佔GDP的比例,過去30-40年一直在下降。從最高的6%,下降到今天的不足2%。這個比例遠低於美國,也低於美國軍事保護下的韓國。
今天的臺灣其實已經自暴自棄,完全放棄了靠自己抵抗的幻想,完全指望美國幹涉了。
中國大陸不動手武統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可能干涉,次要原因是國際制裁和對經濟的影響。
未來的臺海博弈,將會是一個新的模型。中美之間博弈的模型。
中國是首先選擇方。如果中國相信美國不會報復(介入武統戰爭),會放任中國武統,中國肯定就會武統。而美國想維持現狀的核心是美國一方「可信的威脅」。
美國要讓中國相信,紅字的部分,低於-10。美國不幹預的損失,大於美國幹預,否則中國就會選擇武統。
中國,美國
幹預
不幹預
武統
(-10,-10)
(10, -? )
維持現狀
(0,0)
(0,0)
這個情況下,美國會用各種方法威脅中國,包括對臺灣繼續各種安全承諾,包括制定法案,要保衛臺灣。用這個來讓中國大陸相信,如果武統,美國必定介入。
這就是關於臺灣的第二個,未來的博弈:維持和平現狀,依靠美國的可信威脅:你敢動武,我就幹涉。
3
在陳水扁還在臺上的時代,李敖曾經把臺灣比做中國的睪丸,攥在美國手裡。當要打壓中國時,就時不時就捏一下。搞個啥臺灣政客訪美或者美國政客訪臺,賣個武器,刺激噁心一下中國,來換取中國的讓步。
為什麼臺灣會變成中國的睪丸?對於中國中央政府來說,臺灣獨立是永遠無法接受的。一旦臺灣宣布獨立,或者美國正式承認臺灣,中國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無動於衷的,必須採取果斷措施。
而美國,直到現在,都認為中國沒有在美國介入下武力統一的決心和能力。只要美國幹預,中國就會退縮。
美國政府認為,雖然大陸不斷威脅,但一旦臺灣宣布獨立或美國承認臺灣,大陸就會面臨兩難。不打,政治上交代不過去,打,在美國幹預下打不贏。中國中央政府為了維持臺海兩岸的現狀,為了維持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認,會對美國讓步。所以,每次中美關係不好時,美國就會打臺灣牌。
美國時不時捏一下,但也不敢使勁一下子捏爆了。最近美國拜登政府國務卿打破慣例,公然把臺灣成為一個「Country」(國家),也就是再捏一下,試探試探。
美國認為自己可以時不時打臺灣牌,時不時捏一下的理由就是:美國認為,只要臺灣不宣布獨立,大陸就不會考慮武統。為了維持和平現狀,不讓臺灣獨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就有求於美國。
4
臺海目前的「不統不獨不和不武」就是這兩層相互嵌套的博弈。
在過去,第一個博弈起主導作用。大陸希望避免臺灣獨立。這個情況下,美國就可以時不時打臺灣牌,用臺灣問題來噁心大陸。美國覺得大陸在臺灣有求於美國。
那個時候,我們對臺灣的態度也是友好為主,惠臺助臺,加強兩岸關係,希望臺灣不要獨立。當然,同時也要繼續武力威脅。
但在未來,也許,第二個博弈會逐漸變成主導。大陸的想法將不再是:臺灣臺灣你千萬不要獨立呀,你獨立我就很難辦,我又嚇又拉,你千萬不要獨立;而變成:你獨立,我100%要武統,你不獨立,我也說不定要武統。
在這個情況下,第二個博弈就起了主導作用。那時,臺灣就不再是大陸的睪丸,相反說不定會變成美國的小指。(說臺灣是美國的睪丸,太抬舉臺灣了。臺灣對美國沒那麼重要)
那時,中國的態度就是,臺灣愛獨立不獨立。你獨立我立馬武統。你不獨立,還得看你的表現,我不爽了我一樣武統。
中國啥時候不爽,就掰一下臺灣這個小指頭。說我要打臺灣。那時候兩難的就是美國了。
美國幹預,是雙輸,畢竟臺灣在中國邊上,中國離得近有優勢。不幹預,美國的老大地位就一去不復返了。那時,美國就只能氣急敗壞的天天抗議中國,通過各種各樣的「保衛臺灣法」,來製造美國一方「可信的威脅」。
那時,主動權就握在我們一邊。
5
中美在東亞,又三個潛在局部衝突區域。朝鮮、臺海和南海。其中,在朝鮮發生衝突對我們最有利,在南海最不利。
南海雖然修建了三個島嶼機場,但人工島的防禦能力是很差的。最近的陸地機場在海南。美國可以充分發揮海空優勢。我們目前在南海打贏美國海空軍,非常難。
朝鮮是獨立主權國家,金三胖也不是傻瓜,時不時鬧一鬧,但他主動去打韓國的機率很低。
與南海相比,臺灣,離大陸距離很近,陸基的超長距離火箭炮都可以打到臺灣。在福建的遠程防空飛彈陣地,理論上都可以威脅臺灣上空的飛機。在臺灣和美國打一下,比南海優勢大得多。
如果中美之間發生衝突,寧可在臺海,也不要在南海。
一旦中國大陸有實力在美國介入的情況下,也能武統臺灣,臺灣局勢就會完全不同了。
那時,美國就成了被動方,臺灣就變成了美國的小指,被中國攥在手裡,時不時掰一下。
啥時候能這樣?我也不知道,雙方實力對比是軍事機密,但我覺得再過10-20年就差不多了。
6
我對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有信心的。
但所謂和平統一,不是臺灣人歸心大陸,接受一國兩制,主動統一。這個想都別想。
在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和兩岸和平統一兩者做選擇,甭管老一代臺灣人還是臺灣年青人,都一定會選擇維持現狀。
但是,如果是在被武力統一,還是和平統一兩者之間做選擇呢?那時,我相信那時,臺灣人會做出明智的,符合雙方利益的選擇。
1945年8月,狂熱高傲的日本人,也在「一億玉碎」和「無條件投降」之間,選擇了無條件投降。其後日本人對美國的恭順態度,大家也都看見了。
再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二戰前,捷克是軍工大國,軍事實力不弱。為了防禦德國,捷克投入巨資修了極其牛B的的防線,抵抗意志也很強。但慕尼黑協定,英法綏靖放棄保護捷克後,捷克做出的選擇也是立馬躺倒。為啥?實力差距太大,國家也沒有縱深可以打持久戰。
美國放棄南越後,南越又撐了多久呢?
所以,現在的臺灣人有多少比例希望獨立,根本無關緊要。
等臺灣必須在被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之間做選擇時,那時大概率就可以和平統一了。
其實,臺灣當局已經早就放棄了軍事抵抗大陸武統的念頭。面對大陸這個實力遠超過自己的威脅,臺灣軍費比例越來越低,連韓國和歐洲國家都不如。
今天,因為中國大陸想保持和平,維持現狀,臺灣就變成了大陸的弱點,美國時不時就捏一下。如果有一天,中國大陸一方覺得和不和平無所謂了,該武統就武統吧。臺灣就會變成美國的弱點,形勢就會逆轉。
那時,大陸壓根兒就不怕臺獨。越快獨越好,你不獨,我還缺乏武統動手的理由呢。
那時,為難的就是美國。是放棄臺灣,還是犧牲自己,保護臺灣?
大陸軍事力量已經形成對臺灣壓倒性優勢,美國放棄臺灣之日,就是兩岸和平統一之時。
畢竟,臺灣島沒有腳,沒法遊到太平洋彼岸。臺灣人,在武統與和統之間,在生存和毀滅之間,會選和平統一的。
歡迎關注西西弗評論,有空點個在看,點個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