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空軍航空兵部隊某旅旅長,郝井文每次執行任務,都要擔當「領頭雁」,飛長機、飛在第一梯隊、飛在編隊的最前面……他帶領著戰友,越飛越遠,越飛越深,越飛越有國際範兒。為了適應遠海遠洋訓練常態化需要,他和戰友們已經習慣使用英文呼號,訓練全程用英語交流。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在經歷了警巡東海、戰巡南海、礪劍遠洋之後,中國空軍戰鷹的翅膀越來越強健。
但是,戰無止境,軍人不能有舒適區!
2018年一開年,郝井文就打破節後開飛不進入夜航、不進入低氣象、不進入高難課目的慣例,全部按實戰要求組織實施,從課目訓練上打破常規。
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實戰實訓,給飛行員帶來的挑戰最大。
能見度低,長時間高度緊張,容易導致飛行員身體疲勞、反應變慢。為了讓夜飛夜戰成為「習慣」,郝井文給隊員們設定臨機導調方式,隨機嵌入「敵情」,用高難度的多重挑戰,錘鍊隊員夜間連續作戰本領,使隊員克服心理和生理極限。
郝井文所在部隊的前身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平均飛了幾十個小時的「王海大隊」,在抗美援朝戰場曾創下15比0的空戰傳奇。
延續英雄部隊的血脈,郝井文帶著全體飛行員淬鍊技術,要求在最短時間內準確搜索識別,快速精準攻擊,不拘泥於儀表數據,把戰術動作刻在腦子裡。為了儘量壓縮時間,郝井文要求每個人反覆練習,動作間務必完美無縫銜接;一個人練完了兩個人組團練,兩個人要默契到前艙操作杆稍微動一下,後艙的人就會知道他在做什麼。
5年前,郝井文還是航空兵某團團長,在東海上空進行戰機隱蔽突擊海上移動目標戰術演習,創下了駕駛戰機海上超低空高度最低、時間最長、距離最遠三項新紀錄。
2015年,海上「金飛鏢」比賽中,郝井文帶領8架飛機,迎頭撞上了對流天氣,雲層像一堵牆一樣圍了過來,極可能發生雷暴。郝井文精準計算了每架戰機的飛行狀況後,當機立斷,指揮隊員從雲層的夾縫中間穿過,完成連續攻擊。
郝井文常對戰友說的話就是:「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反正打仗,我就想打贏。」在他的感染下,整個團隊從上到下視榮譽如生命,有第一必須爭,拿了第二就是輸。
截至2018年,郝井文帶領部隊6次奪得空軍實戰化軍事訓練比武競賽團體第一,10人次奪得「金頭盔」,6人次獲得「金飛鏢」,奪冠數量居全空軍之首。
面對世界軍事形勢風雲變幻,面對現代化裝備快速迭代,郝井文以及更多的空軍將士,用汗水和時間鑄造了一往無前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絕不退縮的擔當。
他們用熱血和豪情,書寫著強國興軍的時代新篇章。
他們,是建功藍天謀打贏的新時代「空戰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