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聶榮臻:主席,我們只用16年

2021-03-01 美國時刻US

50年代中期,蘇聯、美國爭奪全球霸權,冷戰成為世界主流。爭霸雙方依仗著自己擁有核武器,互相不服,隨時準備開打,核戰爭的陰影無時無刻不籠罩在地球上。

抗美援朝期間,輸紅眼的麥克阿瑟叫囂:我們已經準備了26枚核彈,讓中國人嘗嘗厲害!

面對赤裸裸的核威脅,我們不服,不怕,麥克阿瑟也很快下臺,抗美援朝艱難獲勝。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但戰爭結束後,美國又拿出「原子彈」這個大棒。有情報表明,美國已經將原子武器秘密運至韓國準備部署,妄圖把韓國建成他的原子彈基地,以核武器威懾控制亞洲。與此同時,美國軍方公開宣稱,要幫國民黨軍隊組建五個「原子師」,讓共產黨的軍隊吃吃苦頭。

這是不折不扣的核威脅、核訛詐,但中國人民豈是被嚇大的?

不怕歸不怕,但我們真的擔心,擔心萬一對方使用原子彈,有多少無辜百姓因此遭殃?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可怕後果至今讓人心有餘悸。

我們剛剛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不怕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又出現了原子彈,我們該何去何從?

反對核威脅,首先要打破核壟斷。毛主席毅然決定:搞原子彈!

消息傳開,世界一片譁然。美國人笑了,英國人笑了,法國人笑了。

美國人斷言:中國想搞原子彈,至少用20年時間!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寰宇皆驚;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震驚全球;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世界矚目。

「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取得的最輝煌的成果之一,不僅極大增強了我國國防實力,鞏固了國家安全,還形成了著名的「兩彈一星」精神,即「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徵一號

實際上,除了「兩彈一星」,我國在上世紀下半葉還取得了很多重大國防軍事科技成果,第一艘核潛艇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是從一份絕密報告開始的。

絕密報告

作為主管國防科學技術的副總理,聶榮臻對世界軍事最前沿的核潛艇早有耳聞。

1954年,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誕生在美國。

1958年,蘇聯第一艘627型核潛艇號下水。

核潛艇的發明,為美蘇兩國軍備競賽增加了沉重的砝碼。

如果說航空母艦是現代海軍最重要的核心,那核潛艇就是現代海軍最致命的秘密武器,它像一個可怕的幽靈,潛行在大洋海底,隨時可以發出致命一擊,一舉扭轉形勢,決定勝負。

清末以來,西方列強從海上入侵,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他們靠著堅船利炮,讓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統治者痛定思痛,深知海軍的重要,斥巨資建設北洋艦隊,可惜因政治腐朽,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一敗塗地,全軍覆滅。

如今我們建立了新中國,要保衛國家安全,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海軍,核潛艇不可或缺。

世界第一艘核潛艇,美國「鸚鵡螺號」(舷號:SSN-571)

1958年6月13日,中國第一個核反應堆達到正常運行水平。

聶榮臻敏銳地覺察到,中國不止要造原子彈、飛彈,還要瞄準最先進的海軍裝備——核潛艇,牢牢掌握制海權。他立刻安排海軍準備相關資料,研究製造核潛艇的可行性。海軍司令蕭勁光、政委蘇振華、副司令員羅舜初聞訊特別興奮,立刻組織各方面專家,籌備召開會議。

幾天後,在聶榮臻主持下,新中國第一次關於研製核潛艇的會議如期舉行,中央軍委、總參、海軍、國家船舶、核工業、飛彈、國防部、機械工業部等方面負責人悉數參加會議。

會議只有一個議題:討論核潛艇研製工作的可行性。

大家發言很熱烈,提了很多意見,最後聶榮臻綜合各方面意見作出指示,儘快起草報告,準備向黨中央匯報。

6月27日,一份《關於開展研製飛彈原子潛艇的報告》送到了聶榮臻案頭。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四位總師:趙仁愷、 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在第一艘核潛艇錢合影留念

這是新中國核潛艇研製工程的第一份文件,報告不足千字,時間上略顯倉促,內容上略顯單薄,但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根據現有的力量,考慮到國防的需要,本著自力更生的方針,擬首先自行設計和試製能夠發射飛彈的原子潛艇,待初步取得一些經驗以後,再考慮原子飛機和原子火箭等問題。」

聶榮臻心潮起伏,他一晚沒合眼,反覆看了好幾遍,稍作修訂後,籤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這份「絕密」級的報告呈現在周總理面前。

什麼?聶榮臻要搞核潛艇?我們行嗎?

也難怪周總理有疑問,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蘇聯擁有核潛艇,而中國連常規潛艇都不會造,第一代潛艇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組裝的,不過是三年前的事。

但翻看報告後,周總理有了信心,聶榮臻這種前瞻性的建議,值得好好研究,他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請小平同志審閱後提請中政局常委批准,退聶辦。」

短短幾天,這份報告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完成了傳閱,擺到了毛主席的案頭。

毛主席一向高度重視海軍建設,1950年元旦,《人民海軍報》創刊,毛澤東親筆題詞:

「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

看到聶榮臻的報告,毛主席深表贊同,他拿起筆,重重地畫了一個圈,批准了報告。

1953年2月,毛澤東首次視察人民海軍部隊,在武漢登上「洛陽」艦和該艦官兵一起航行併合影。

萬事開頭難

拿到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意見,聶榮臻立刻行動,緊鑼密鼓地籌備核潛艇研製工程。

搞國防科工研究,人才最重要。原子彈有鄧稼先,飛彈有錢學森,可核潛艇呢?聶榮臻深知,我們現在沒有這方面的現成人才。以中國目前的技術,想要研製核潛艇的難度不亞於研製原子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為了儘量縮短單獨摸索的時間,有必要向蘇聯請求技術援助。

實事求是地說,蘇聯老大哥向我國提供過不少技術幫助,包括在常規潛艇製造上,但在核潛艇研製上,蘇聯卻一直守口如瓶,拒絕提供任何形式的幫助。1958年10月,海軍政委蘇振華訪問蘇聯,專門提到研製核潛艇一事,但蘇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提供任何資料,蘇振華提出想參觀一下核潛艇,也被拒絕。

靠天靠地靠蘇聯,都不如靠自己!蘇聯不援助,我們就自己幹!

核潛艇跟「兩彈一星」一樣,屬於最為機密的工程,為保密需要,核潛艇工程取代號為「07」工程,後來又改稱「09」工程。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領導小組建了核潛艇總體設計組、核動力設計組,從全國甄選了一大批年輕的專業技術骨幹,組成了一支初具規模的研製隊伍,核潛艇研製工程秘密拉開序幕,其機密程度,絲毫不亞於原子彈。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年輕時的照片,他是第一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但萬事開頭難,核潛艇技術更是難上加難。

核潛艇與常規潛艇相比,最大特點是使用核動力替代柴油,核動力擁有超長續航能力,常規動力潛艇望塵莫及。打一個形象的比方,使用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鈾塊燃料作為反應堆,即可推動潛艇航行數萬海裡。

看似只是一個動力改變,但動力是根本,動力一改,整體設計、設備系統全都改了。而核潛艇到底什麼樣子,從聶榮臻到技術人員,誰都沒見過。

原子彈好歹有蘇聯援助,有技術資料,有專家指導,核潛艇卻是真正的「三無」:無圖紙資料,無專家權威,無外來援助,用研究人員自己的話來說,完全是「自己探索著幹,摸著石頭過河」。

黃旭華,時任「09」工程副總設計師,後來任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曾在蘇聯專家指導下主持製造中國第一代常規潛艇。

多年後,黃旭華回憶起當時的困難說,「當時我們沒有任何技術資料,只能從各自專家搜尋國外報導的蛛絲馬跡,後來研究團隊從一份美國雜誌上找到兩張核潛艇照片——只是不完整的核潛艇外形,就如獲至寶,反覆琢磨研究。」

核潛艇的研製難度超乎想像,經過初期研究,領導小組決定將核潛艇下水時間推遲了四年,改在1965年之後,足以說明核潛艇這個「攔路虎」確實厲害。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先後任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研製工程(代號「09」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

逼上梁山

1959年10月1日,赫魯雪夫訪華。

當時中蘇關係已經比較緊張,但我們還是希望蘇聯能搭一把手。會談期間,毛主席向赫魯雪夫當面提出,希望蘇聯能就核潛艇研製向中國提供技術支持。赫魯雪夫一向瞧不起中國這個紅色陣營的「小老弟」,傲慢地說:

「核潛艇技術複雜,花錢非常多, 你們中國搞不出來,蘇聯海軍擁有這種戰略武器, 大家建立聯合艦隊,蘇聯同樣可以保護你們的國土。」

會談不歡而散,赫魯雪夫也向中國攤牌:準備撤回援華專家。

蘇聯的絕情擋不住我們的革命熱情,不久後,聶榮臻向毛主席、周總理匯報尖端武器研製情況,如實說明了核潛艇工程研製遇到的困難。

毛主席站了起來,使勁一揮手,斬釘截鐵地說: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有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大家就有了用之不竭的動力,09工程的全體人員鬥志昂揚,夜以繼日地努力學習工作,哪怕進展甚微,哪怕遇到瓶頸,人人都不怕困難,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1960年6月,09工程研究團隊完成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初步設計》方案,中國核潛艇設計正式走出了第一步。

該來的始終會來,僅僅兩個月後的1960年8月,蘇聯宣布單方面撕毀協議,停止對我國的技術援助,撤回全部在華專家。

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聶榮臻拍案而起:「我們被逼上梁山了,自己幹吧!」

我們不但要造核武器,還要造核潛艇!

中國國防軍工事業奠基人、十大元帥之一的聶榮臻,視察尖端武器研製項目現場並與有關人員交流

一波三折

在聶榮臻的主持下,「09」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到1962年初,《原子飛彈潛艇初步設計基本方案》形成初稿,同時探索進行了大量關鍵技術研究試驗,為後續設計研製打下了良好基礎。

就在此時,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連續三年自然災害,加上政策失誤,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不得不大幅縮減國防軍事經費。在嚴峻形勢下,中央調整國防科研工作方針,決定「縮短戰線,任務排隊,確保重點」。

按照「兩彈為主,飛彈第一」的尖端武器發展原則,核潛艇研製工程「優先級」讓位於「兩彈」,有些專家都被抽調支援原子彈,核潛艇隨時有下馬的可能。

核潛艇是海軍的定心丸,已經投入4年精力,海軍實在不捨得下馬,司令蕭勁光向中央提出三點意見:1、可以暫時下馬,但海軍研製成功的決心堅定不移;

2、編制可以壓縮,人員可以減少,但機構不能撤併;

3、屬於海軍自己的研究工作,仍然繼續進行,一天也不停。

中央高度重視這一報告,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以及十大元帥中的八大元帥都留下了書面批示,大多數贊同保留部分人員繼續研究的意見,只有陳毅批道:

「我不贊成這方面的縮減,而贊成繼續進行鑽研,不管八年、十年或二十年才能成功,都應加緊進行。」

身為外交部長,沒有人比陳毅更加急迫,他深知尖端武器的重要性,沒有戰略武器撐腰,外交部怎麼在國際上直起腰杆?原子彈、飛彈要搞,核潛艇也要搞!

1963年,陳毅元帥與聶榮臻元帥在一起交流工作

遺憾的是,當時的國家實力不足以支撐太多尖端武器項目同時並行。

1963年3月19日,黨中央作出最後決策,同意了海軍的報告,核潛艇研製整體工程暫時下馬,只保留簡編機構,集中從事部分主要項目研究。

中國的核潛艇夢,剛剛起步,就宣告暫時下馬,距離夢想實現又遠了一步,誰也不知道它將何時重啟,也不知道它未來的命運。

時間進入1965年,國民經濟形勢好轉,科研和國防經費有了增加,聶榮臻抓住形勢,提出重新上馬核潛艇研製工程。

周總理高度重視,半年內召開兩次會議,對核潛艇研製計劃進行研究。這一次,核潛艇研製工程更加務實,計劃分兩步走,先研製反潛魚雷核潛艇,即以反潛為主要功能的核潛艇;後搞飛彈核潛艇,即以發射飛彈為主要功能的攻擊性核潛艇,後一步是真正的戰略核潛艇。

隨後,新的力量被充實到科研團隊中,新的突破也不斷出現,人們看到了中國核潛艇的新希望,人們憧憬著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就能下水,向全世界展現強大的東方力量……

命運多舛

遺憾的是,不久的未來,一場新的變故突襲而來。

1966年夏,十年動亂開始了。機關、學校、工廠、科研單位都受到極大衝擊,被捲入到這場前所未有的浩劫之中。

儘管核潛艇工程是國家最高軍事機密,動亂造成的衝擊相當比較小,但參與研製工程的很多科研機構,以及承擔研製生產任務的工廠都分布在各省市,他們遭受到極大衝擊,陷入混亂一些專家學者被誣衊為「反動學術權威」,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

面對紛繁複雜的形勢,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劉華清十分苦惱,他盡力協調各方,保護核潛艇工程相關科研單位不受衝擊,但形勢已經失去控制,別說是他,就是整個國防科工委出面,也制止不住混亂,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劉華清視察人民海軍

眼看好不容易恢復啟動的核潛艇工程又要下馬,劉華清向聶榮臻作了匯報。

在向聶榮臻匯報之前,劉華清經歷了很大的矛盾鬥爭,他知道聶帥的處境也很困難,聶榮臻被誣陷為「二月逆流的黑幹將」,66歲的他多次受到批判,被迫檢查,但核潛艇工程事關國家利益,劉華清不得不向聶榮臻開口。

聽了劉華清的匯報,聶榮臻急了,立刻決定召開協調會議,並要求所有接到通知應當參會的人員,必須按時到會,任何人不準以任何理由阻擋。

秘書考慮他的處境,含蓄地提醒說:「聶總,現在開這樣的會是不是合適……」

聶榮臻的回答斬釘截鐵:

「就是戴手銬,核潛艇工程我也抓定了!」

中國人民打敗了軍閥,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打倒了聯合國軍,爆炸了原子彈,難道還攻克不了一個核潛艇?

6月25日,協調會如期在京召開,聶榮臻出席會議並講話。

看著臺下數百名人員,聶榮臻想起了當初指揮千軍萬馬的戰鬥歲月。

這幾百號人,都是承擔核潛艇研製任務的骨幹,他們的威力比一支軍隊、比幾十萬人都要強大。現在核潛艇工程遇到了極大困難,我聶榮臻必須頂上去!我能打鬼子、打國民黨反動派,就能挺住,就能研製核潛艇!

聶榮臻身著戎裝,以臨戰的姿態發表了一番擲地有聲的講話。

「核潛艇工程關係國家安危大計的重要工程。這一工程是毛主席親自批准的,是黨中央集體研究決定的。……困難很多,要努力克服解決。

任何人都不準以任何理由衝擊研究院所、生產車間,不準以任何藉口停工停產!一切幹擾、延誤這一任務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都是不能允許的!」

聶榮臻講的慷慨激昂,臺下觀眾聽得心潮澎湃。眼下這個時刻召開會議,發表如此堅決的講話,聶榮臻的話是講給他們聽,更是講給另外一幫人聽的。

最後,聶榮臻使勁一揮手,大聲說:「黨和人民是信任你們的!」

會場歡聲雷動,大家有了主心骨,信心和精神都回來了。

聶榮臻元帥與賀龍元帥、李達上將視察我軍某部

艱苦攻關

協調會的召開,給核潛艇研製團隊打了一陣強心劑,但核潛艇工程是一個長遠的工程項目,僅僅靠聶帥一次會議講話和表態,不足以抵制外部衝擊,何況誰也不知道眼下的混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可以結束。

劉華清,被譽為「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空母艦之父」,但他承擔的第一個尖端戰略武器研製任務是核潛艇。自從接到這個任務那一天起,劉華清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排除萬難,想方設法推進核潛艇研工程。

這一天,核潛艇工程辦公室主任陳右銘給劉華清提出一個建議,以中央軍委名義向參與核潛艇研製的科研單位下達一份公函,幫助他們減少外部衝擊。劉華清茅塞頓開,立刻起草了一份「特別公函」,公函開篇是毛主席語錄:

我們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

「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公函的主要內容說,「0九」工程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批准的一項重要的國防尖端技術項目,是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極其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任務,希望有關方面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完成好毛主席和黨中央交給的任務。

特別公函的關鍵在於,點名核潛艇工程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批准的項目,任何人不能以任何藉口拒絕或幹擾,相當於給了科研單位一把「尚方寶劍」,遇有衝擊,便可以拿出這把「尚方寶劍」,任何人都要甘拜下風。

兩天後,劉華清來到聶榮臻辦公室,將特別公函呈給聶榮臻。

聶榮臻眼光一掃,立即明白了劉華清的意圖,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特別公函很快被分發到各科研單位,有了這把「尚方寶劍」在手,科研單位有效避免了風暴衝擊,基本上確保了正常運轉;科研團隊中最核心的數十名科研人員被集中封閉到一處,心無旁騖地進行最後公關。

為了核潛艇工程順利進行,聶榮臻操碎了心。

1957年8月,我國在青島黃海水域舉行建國後第一次海軍大閱兵,蕭勁光陪同周總理檢閱人民海軍

當然,核潛艇工程的推進,還是離不開毛主席、周總理的高度重視。

周總理不必多說,他始終在特殊時期身處漩渦中心,為了黨、國家和人民殫精竭慮,既要保護幹部,又要恢復秩序,還要盡力發展經濟、科技,但在百忙之中,周總理仍然不忘關心「兩彈一星」和核潛艇工程。雖然周總理不在前線,但他始終以各種方式與前線保持不間斷聯繫,協調解決各種困難。

沒有周總理的獨力支撐,就沒有聶榮臻的堅持到底。

毛主席也始終關注著核潛艇研製,1968年7月18日,核潛艇研製工程進入關鍵一步——陸上模式堆基地(代號「909」基地)建設。該項目需要大量土木施工,工程量巨大,科研院所沒有力量完成,需要調動部隊支援。

關鍵時刻,毛主席籤批了著名的「7.18」批示,要求成都軍區派出專門力量支援基地建設。有了毛主席的批示,8000多名官兵、工人迅速到位,大家冒著高溫、悶熱、多雨,頂著蚊蟲叮咬,在深山裡不分晝夜,忘我勞動,到1970年初,提前完成了基地主體工程建設,為最終試驗奠定了良好基礎。

凱歌高奏

時間一點點過去,過得那麼快,過得又那麼慢。每一個科研人員心中,都希望我們第一艘核潛艇的進度快一些、再快一些,同時又希望時間過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好讓他們有時間再鑽研、再優化、再攻關。

1970 年夏,核潛艇研製進入最後關頭——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起堆試驗。這次試驗是核潛艇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次,也是最驚心動魄的一次。

當時夾江縣山溝裡基地的草棚食堂。圖據《見證中國核潛艇》

有人把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起堆試驗比作是汽車發動機試驗,道理雖然是一個道理,實際情況卻有天壤之別。汽車發動機試驗失敗,無非是廢掉一個發動機樣品,還可以繼續改進、繼續生產、繼續試驗。

但陸上模式堆不一樣,它是一個極度複雜、精密的核動力系統,由數萬臺(件) 設備和零部件組成,而且只有一套,一旦試驗失敗造成系統損毀,很多東西就要從頭再來,極大影響研製進度,以及科研團隊士氣。

最讓聶榮臻擔心的是安全。這套裝置試驗必須由人工在設備前操作,不像原子彈爆炸試驗那樣,可以使用無線電遠距離遙控操縱,一旦發生意外,現場科研人員連同整套裝置將一起化為灰燼,一切前功盡棄,後果不可想像。

試驗前,周總理連續兩天主持會議,聽取專項匯報,還多次電話詢問準備情況,反覆強調「不要趕時間,不能有自滿情緒,工作中容不得半點馬虎」,最後,周總理作出16字指示:「充分準備,一絲不苟,萬無一失,一次成功。」

這16個字,凝結著周總理對核潛艇研製事業的高度關心。多少年過去了,這16個字始終縈繞在參加核潛艇研製的工作人員耳畔,成為指導核潛艇研製、建造和使用的警句,滲透到全體軍工科研人員的血液裡,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7月18日18時,試驗準時開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反應堆的功率緩緩提升,控制室裡的溫度似乎也在不斷上升。在場每一名人員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每個人的眼睛緊盯著控制臺上的信號燈和儀表指針,只要反應堆能達到設計的額定功率並保持穩定狀態,試驗就是成功的,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十天的時間。

這十天是核潛艇研製工程中最漫長的十天,試驗在焦灼的期待中進行著。

核潛艇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起堆試驗基地。圖據《見證中國核潛艇》

8月28日,控制室傳來消息:反應堆達到了設計的額定功率,這意味著核動力裝置試驗成功了。

一瞬間,每一個人都熱淚盈眶,全場沸騰!

攻克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後,後續環節加快推進。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性核潛艇下水。

這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正是毛主席77歲誕辰。

不容樂觀的是,核潛艇下水只是第一步,只是宣告研製成功,距離交付海軍使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還要經過試航、改進、完善,才能定型建造,最終出廠之後交付海軍投入使用,這中間又要經歷幾年時間。

處在特殊時期,受到嚴重外部影響,這個過程顯得更加漫長。

1974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47年紀念日。

四十七年前,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白色恐怖,毅然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對派的第一槍,創建了偉大的人民解放軍;四十七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尖端戰略武器——第一艘核潛艇。

海軍司令蕭勁光懷著激動的心情,宣讀中央軍委命令,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徵1號」,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

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核潛艇與「兩彈一星」一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中最強有力的正義之劍!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性核潛艇"長徵一號"正式交付海軍使用。

尾聲

1959年,面對赫魯雪夫的鄙夷,毛主席的表態擲地有聲: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絕不服輸的民族精神。

但毛主席沒有等那麼久,在周總理的關心下,在聶榮臻的直接領導下,我國的軍工科技人員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克服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用16年時間製造出第一艘核潛艇。如果不是動亂影響,我們的第一艘核潛艇完全可以提前幾年甚至十年問世。

儘管我們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但我們絕不服輸,更不會向任何敵人低頭,就如同毛主席的名篇《愚公移山》所說:「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這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這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時間荏苒,光陰如梭。

如今,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已經光榮退役,經無核化處理後,靜靜地陳列在位於青島的中國海軍博物館,接受人們的參觀,它是人民海軍發展歷史的見證,也是「兩彈一星」精神的見證。

在一代又一代軍事科技人員的努力下,21世紀的中國海軍面貌一新,配備世界領先的國產艦船裝備,現役艦艇總噸位僅次於美國,尤其是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航空母艦「山東號」列裝海軍,極大增強了我國海軍實力,有力保障了國家安全,讓任何一個敵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退役後的「長徵一號」核潛艇,陳列在位於青島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撫今追昔,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卻毛主席、周總理、聶榮臻等老一代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以及老一代軍工科技人員的無私奉獻,沒有他們的艱苦創業,就沒有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沒有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0年1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被授予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對中國軍工人最好的褒獎,也是最值得我們敬佩的榜樣!

參考資料:《聶榮臻傳》、《蕭勁光傳》、《黨史博覽》等。

來源:狄飛驚

相關焦點

  •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核潛艇是國之重器,是海洋大國展示軍事力量的秘密殺手鐧,是核大國最有效的戰略核打擊手段之一,擁有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國家才稱得上是真正具備核反擊能力的國家。直白的說,就算陸上核攻擊能力被摧毀的最壞情況下,核潛艇仍然能給予敵人致命一擊。沒有核武器,核潛艇的年代,不僅美國,就連英國也曾經用核武器來嚇唬我們。
  • 中國密級最高人之一:蘇聯說異想天開,毛主席說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結果…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為了早日掌握好核潛艇的研製技術,我們國家曾經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援助。  1959年國慶10周年,赫魯雪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來到中國,我們國家政府再一次地向他提出研製核潛艇的技術問題。
  • 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
    1958年,聶榮臻元帥呈報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關於開展研製飛彈原子潛艇的報告》。黃旭華成為新中國最早參加核潛艇設計人之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科研人員開始自行研製核潛艇。中國曾寄希望於蘇聯的技術援助,但遭到當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的傲慢拒絕。
  •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國產核潛艇發展的怎麼樣了?
    下水儀式上的梭魚級(圖源:法國國防部) 梭魚級核潛艇是法國海軍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首艦「絮弗倫」號於2007年開工,原計劃2017年服役,但因為種種原因被多次延遲。到了2019年,「絮弗倫」號終於順利下水,準備進行最後的舾裝工作,並將在2020年正式加入法國海軍的戰鬥序列。
  • 揭開神秘的「640工程」:毛主席深謀遠慮決勝千裡!
    1962年10月5日,毛澤東在會見越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部長武元甲時,就提出「要很好地分析敵人怎樣進攻我們怎樣對付」的問題。毛澤東雖未明言,實際已經包含著準備應付核戰爭的思考;而美國一些高級將領也不停地叫囂要用戰術核武器打擊中國,且在日本布置F-105D型核飛機、核潛艇等武器。
  • 揭秘 核潛艇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 「中國核潛艇之父」央視開講
    赫魯雪夫傲慢地回應:核潛艇技術複雜,花錢又非常多,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毛主席聽後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著他寬大的手掌,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為此,中國人走上了獨立自主研製核潛艇的道路。2.從學醫到造船
  • 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是怎樣的一種震撼!
    此生無悔演講者:黃旭華1「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幹!」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我們國家自行研製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為了突破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的包圍、封鎖。為了早日掌握好核潛艇的研製技術,我們國家曾經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援助。
  • 中國核潛艇裡十斤大米煮成稀飯,上百艇員居然都吃不完 | 庫叔說
    提起海軍的發展,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航母和核潛艇,而提起核潛艇,許多人都會想起毛主席那句名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毛主席的這句名言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1 庫叔:毛主席那句著名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 1980年,日本一女子來華,看到聶榮臻元帥照片說:他是我爸爸
    英雄輩出的時代,有十位從硝煙中走出來的開國元帥,其中有一位,毛主席曾這樣評價他,「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小說,叫《水滸傳》,裡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當今的魯智深。」
  • 【偉人傳記】千古忍辱負重第一人——毛主席
    伍修權幾十年後說:「此舉,實際上也相當於救了紅軍,如果主席也被留在蘇區,我們黨的歷史也可能成了另一個樣子。」湘江戰役開始了。這是一場被動的戰役,是敵人早已設計好的,紅軍被迫轉移途中不得不打的一場戰役。雖說博古、李德、周恩來三人團在第五次反圍剿以及這次戰役過程負有重要領導責任,但這場湘江之戰卻不可避免。無非是指揮得當與否,紅軍損失的多與少的問題。
  •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真是從仿造國外玩具模型開始的嗎?
    赫魯雪夫拒絕的表態,激怒了毛主席,並說出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豪言壯語。蘇聯拒絕援助,西方又實施技術封鎖,新中國核潛艇研製事業完全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國內當時一沒有知識,二沒有經驗,三沒有人才,勉強能用的人,包括黃旭華院士在內,只有區區不到十個人學過常規潛艇,可以說難上加難。
  • 中國核潛艇究竟處於什麼水平?
    我記得1965年我們想發展核潛艇的時候,《人民日報》有一個通欄標題,就是熱烈慶祝中國第一艘萬噸輪下水,現在我們造50萬噸的巨輪都沒有問題,但20世界60年代我們國家的造船能力還處於萬噸輪的狀態,就是說從我們那個時候的造船工業和材料工業來看,根本不具備造核潛艇的能力,但毛主席有個批示,說造這個核潛艇,造一萬年也要造出來!
  • 中國核潛艇不堪一擊?
    某網站登出「中國核潛艇被日本反潛機逼出,上浮掛國旗投降,美國專家認為不堪一擊」的「奇文」。
  • 致敬中國核潛艇他二大爺!蔚藍色的大海,到底瞞住了多少秘密?核潛艇那些事兒(五)
    聶榮臻元帥當時是軍委的副主席,主管科學技術工作,尤其是高精尖的兩彈一星。提出核潛艇項目的就是他(1958年6月)。他在文革中,頂住了各種壓力,保護核潛艇項目。 這個尚方寶劍開頭的毛主席語錄還是挺振奮人心的: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 砥礪激情核潛艇 薪火永烈核電情——記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
    1958年6月27日,聶榮臻元帥向國務院和中共中央提交了《關於開展研製飛彈原子潛艇的報告》,這份標有「絕密」字樣的報告報到中央,毛澤東主席親自批准了這份報告。自此,中國核潛艇的研製列入中央專委的重點項目。核潛艇的心臟是核動力裝置,而核動力裝置的內核是原子反應堆,因此,反應堆是核潛艇的心臟的心臟。
  • 原來,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國星戰計劃早二十年!
    毛澤東倡議展開防禦戰略  640反導工程是毛澤東主席首先提出的,早在1963年,他就安排相關部門研究這個問題, 1963年12月15日 , 聽取了戰略武器問題匯報之後,毛澤東主席指示:「原子彈、飛彈,無論如何也不會比別人搞得多。同時,我們又是防禦戰略方針。因此,除搞進攻性武器外,還要 搞些防禦武器。」
  • 毛主席曾把國家未來託付於他...
    韓戰時期,志願軍每進一步,美國就會發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脅,雖然主席不曾懼怕,但研究核武器,以強硬對強權的想法,主席早就有之,主席曾說: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原子彈。原子彈就是這麼大一個東西,沒有那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
  • 「中國潛艇之父」去世,曾眼看潛艇變廢鐵,從失敗中踏出幾十年自強路
    | 作者:隋唐| 編審:蘇蘇又一位「國之重器」離我們而去!9月16日,哈爾濱工程大學官網發布訃告,「中國潛艇之父」鄧三瑞於9月15日下午13時30分不幸逝世,享年91歲。作為中國第一艘常規動力試驗潛艇、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總設計師,鄧三瑞老先生「一生為船、為海、為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