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羅斯搶走了克裡米亞半島,烏克蘭為何忍氣吞聲連宣戰都不敢?

2021-02-13 古今歷史人物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是所有華夏兒女對自己祖國最堅定的保護,事實上,每一位對自己祖國有著深深眷戀的人在面對祖國受到欺辱時,都應當挺身而出,堅定的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然而,在烏克蘭,這樣的感情卻不得不打了一個折扣。

克裡米亞半島被俄羅斯搶走之後,世界各國都在旁觀烏克蘭會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然而事實是烏克蘭政府不僅沒有語氣強硬的要求俄羅斯歸還自己的領土,甚至還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這就使得很多關注克裡米亞問題的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烏克蘭也曾作為軍事大國,為何面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選擇忍氣吞聲,竟然連宣戰的勇氣都沒有?

克裡米亞問題的始末

了解俄羅斯歷史的人應當知道,歷史上的克裡米亞一直隸屬於俄羅斯的掌控,從1783年4月8日,俄國沙皇葉卡琳娜二世正式宣布克裡米亞歸屬於俄羅斯統治時,克裡米亞就成了俄羅斯的附屬。

而後歷經百年,直到蘇聯成立,克裡米亞也是隸屬於俄羅斯聯邦下的一個都城。可以說,如果沒有後來赫魯雪夫的一時「衝動」,或許克裡米亞就會一直屬於俄羅斯。

在1954年,為了慶祝烏克蘭哥薩克臣服於沙皇三百周年,赫魯雪夫下達政令,決定將克裡米亞送給烏克蘭作為「賀禮」。

事實上,這份政令在當時看來十分荒誕,因為赫魯雪夫作為烏克蘭人,天生對烏克蘭有著不一樣的民族情誼,但是儘管如此,在當時的蘇聯法律的見證下,克裡米亞正式成為了烏克蘭的領土。

後來,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和烏克蘭也相繼獨立出來,而克裡米亞問題也就成為了歷史遺留問題,但是因為當時解體之後的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各自面對著不同的發展難題,所以克裡米亞問題也就被擱置下來。

而後,西方國家看準時機,向烏克蘭和俄羅斯拋出了橄欖枝,而俄羅斯作為蘇聯解體之後幾乎最為強大的聯邦獨立國,並未接受西方的「有心援助」,而是選擇了自我發展。

但是烏克蘭卻在西方國家的誘騙之下,毀滅了自己的軍事底氣,為自己交換了一個加入歐盟的機會,本以為,這下能夠順利搭上西方大國的大船,卻沒想到,這下徹底讓自己失去了可以和俄羅斯一拼的底氣。

而從始至終,烏克蘭政府內部的政治黨派也被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是親西方派,一個是親俄派。

克裡米亞問題其實由來已久,俄羅斯方面雖然一直想要收回自己的領土,但是礙於和烏克蘭之間的同盟關係,開始並未想過以如此強硬的手段收回克裡米亞。

然而,克裡米亞事件發生之前,烏克蘭內部親西方派的政治黨派成功上臺,這就使得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同盟關係不再,克裡米亞半島位置特殊,自然而然的被俄羅斯徵服視為當務之急。

14年3月,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克裡米亞全體公民發起公投,以多數服從少數的原則支持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面對這種情況,烏克蘭無力與俄羅斯爭執,只能求助於自己的盟友——西方各國。

然而,彼時的俄羅斯不僅掌握著大量的核武器,而且綜合國力不容小覷,因此,儘管西方各國決定以經濟封鎖的方式迫使俄羅斯歸還克裡米亞半島,但是對俄羅斯來說,並未起到恫嚇的作用。

相反,這場所謂的經濟封鎖並未持續很久,就在俄羅斯政府的強硬態度之下化為虛有,西方各國面對烏克蘭的求助也只能說一些毫無意義的場面話,畢竟,這種公投的方式當初也是由他們而起,如今若是要否決公投的結果,只能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所以,之後克裡米亞半島實質上正式回歸了俄羅斯,雖然烏克蘭方面始終不願承認克裡米亞的歸屬。

烏克蘭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宣戰

至於大家困惑的問題,就是烏克蘭面對領土被俄羅斯強佔,只能忍氣吞聲,連宣戰的勇氣都沒有,事實上,選擇忍氣吞聲或許是烏克蘭解決克裡米亞問題最好的方式了。

首先,我們從實力上看,蘇聯解體之初,烏克蘭的軍事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至少也算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然而因為某段時期執政者的錯誤方向,使得烏克蘭失去了這個優勢。

當時烏克蘭內部的核武器被徹底銷毀,並且很多設備就此擱置,而這些換回的只是西方各國表面上的一些經濟援助,而這些經濟援助並未給烏克蘭的綜合國力帶來多大的提升。

而與此同時的俄羅斯,情況則截然相反,拒絕了西方各國伸過來的橄欖枝,俄羅斯人民發奮圖強,很快在各個方面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彼時的烏克蘭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綜合國力都難以和俄羅斯相抗衡,它們唯一的靠山不過是他們口中所謂的「西方盟友」。

然而稍微能夠了解一點國際關係的人都明白,近幾年西方各國對很多小國的經濟外交援助並非是單純出於正義所為,而是為了掌控更多的國家,獲得自己的利益,西方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也不過如此。

這種出於利益的聯盟又怎能持久,烏克蘭向西方各國求助,在不傷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西方各國當然會為其發聲,畢竟這樣對他們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然而一旦他們發現,俄羅斯的態度強硬,沒有任何轉圜餘地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裝縮頭烏龜了,所謂的經濟制裁也不過是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而自己為自己穿上的一層遮羞布。

除此之外,克裡米亞能夠通過一場公投就重新回歸俄羅斯,是因為儘管在赫魯雪夫的「神操作」之下,克裡米亞成為烏克蘭領土,然而俄羅斯對其長時間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

在克裡米亞,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俄羅斯人,這樣一來,公投的結果可想而知,人心所向,在這種局勢下,烏克蘭又怎會和俄羅斯公開宣戰,一不能力敵,二沒有同盟,三不佔人心,除了自認倒黴,又能如何。

烏克蘭的「自作自受」

除了上述所說的烏克蘭整體國力不敵俄羅斯的原因,其實克裡米亞事件的爆發歸根結底也算是烏克蘭的自作自受。

雖然烏克蘭官方從未承認過,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克裡米亞問題爆發的直接導火索就是烏克蘭的政治傾斜,烏克蘭政府在俄羅斯和西方各國的博弈中,毅然決然倒向了西方,直接將俄羅斯的安危置於不顧。

而克裡米亞入俄看起來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一種警告,實際上也算是俄羅斯的一種自救手段。

克裡米亞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它位於烏克蘭的南部,與俄羅斯也接近相交。一旦西方各國掌控了烏克蘭,倘若今後有心人想要從克裡米亞入侵俄羅斯,那麼到時候俄羅斯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

然而倒向西方各國的烏克蘭卻從未想過這一點,或許,並非是從未想過,只是不在意,甚至這種結果也是他們所樂意看到的。因此,既然烏克蘭對俄羅斯並未懷有同盟之情,那麼面對國土安危,以及一個並不十分牢靠的同盟者,俄羅斯當然會選擇重拳出擊。

只是或許烏克蘭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小心思不僅沒有能夠實現,相反,直接將俄羅斯的怒火引到了自己身上,而自己所依賴的西方同盟,一看到形勢不對,早已經溜之大吉,這種情況下,它又怎麼能和俄羅斯公開叫板。

綜上所述,克裡米亞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政治博弈的輸贏問題,很顯然,俄羅斯是這場博弈的獲勝者,而烏克蘭,則是失敗者,政治博弈,向來是勝利者決定一切。

烏克蘭的忍氣吞聲或許在很多人眼裡是懦弱無能之舉,然而事實上,這或許更是一種無奈之下的自保之舉,至少,在它忍氣吞聲之後,克裡米亞事件並未擴大,這也算是好消息了。

其實,追根究底,烏克蘭之所以不能力敵俄羅斯,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國力太弱,長年依靠西方,以為背靠大樹好乘涼,實際上,對內不考慮發展經濟,充實自己的軍事實力,對外又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內因外果之下,導致本國在面對強國逼迫之下,根本沒有能力與之叫板。如果說,當年的烏克蘭並未將自己的核武器銷毀,如今的俄羅斯即使心有怒火,也是不敢輕易將克裡米亞納入自己版圖的。

畢竟,在這種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之下,兩敗俱傷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看到的局面,然而面對一個軍事實力落後,毫無力能扛鼎之力的烏克蘭,俄羅斯又怎麼會將它放在眼中。可見,國家富強,軍事強大,才是國家獨立,不懼欺侮的根本。

相關焦點

  • 克裡米亞半島的前世今生,為何對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很重要?
    烏克蘭面積60.35萬平方公裡,比四川與重慶之和56.37稍大,約為俄羅斯1708萬平方公裡的1/28。但烏克蘭氣候比俄羅斯溫暖,土地比俄羅斯肥沃,人口達到4254萬,是俄羅斯1.44億的1/3弱。俄羅斯與烏克蘭本來是好兄弟,現在卻為克裡木半島(克裡米亞半島)反目,事情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
  • 實事求是,克裡米亞半島究竟屬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除了北面與烏克蘭本土接壤的約50公裡邊界,其餘三面都是水域。
  • 克裡米亞首次升起烏克蘭國旗,這意味著什麼!
    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之內,包括《烏克蘭真理報》在內的多家烏克蘭媒體,迅速進行報導。據悉,該旗幟是由克裡米亞當地的烏克蘭愛國者主動、自發升起的。之所以升起這面旗幟,是為了宣誓烏克蘭對克裡米亞的主權,悼念不久前在頓巴斯陣亡的4名烏克蘭士兵。地球人都知道,克裡米亞原來是烏克蘭的領土,後來被俄羅斯佔領——別說克裡米亞之前本就屬於俄羅斯,土耳其人和韃靼人會都很氣憤。
  • 追隨俄羅斯必定完蛋?為何烏克蘭不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左右逢源?
    因為無論日本還是沙俄,清朝都不是對手,如果兩國聯合,那麼自己將被啃得渣都不剩。而烏克蘭何嘗不是這樣的情況?在既幹不過西方國家又剛不過俄羅斯的情況下,你讓烏克蘭搞平衡外交,那是真正的刀尖跳舞,其結果是相當悲慘的。
  • 俄羅斯的禍源——克裡米亞
    編者按:近日俄羅斯的盧布危機洶湧,其禍源其實早已埋下了伏筆。隨著克裡米亞居民愈演愈烈的獨立風潮,俄羅斯軍隊全面開進這座半島,使得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長期以來,克裡米亞就像是一張俄羅斯手裡的紙牌,時而打出去,時而又被緊緊攥在手裡。可是,為什麼克裡米亞會成為焦點呢?背後到底又隱藏著怎樣的欲望和利益?
  • 為什麼說當年利用烏克蘭危機收復克裡米亞展示了普京的大智慧?
    地位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面積2.61萬平方公裡,人口不到300萬。半島大致呈菱形,西面與南面黑海環繞,東北瀕臨亞速海,北與烏克蘭陸地以僅8公裡寬的彼烈科普地峽相連,東面刻赤半島與俄羅斯隔寬4至15公裡的刻赤海峽相望。著名的塞瓦斯託波爾港位於半島西南端,是俄羅斯黑海艦隊駐地。克裡米亞半島地理位置重要,就在於它連接東西、貫穿南北的地緣位置。
  • 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何最終從兄弟走向戰爭?
    此舉又一次捍衛了俄羅斯一貫的「鐵腕」形象。而後北約方面對此相對較為曖昧的表態,也讓近年來一味倒向西方的烏克蘭政府方面感到頗為「寒心」。而這也是自2014年克裡米亞半島事件之後,俄烏兩國之間的又一次擦槍走火。
  • 克裡米亞大地乾裂,廣大人民饑渴難耐,烏克蘭囂張嘲諷:孤兒?
    據「歐亞日報」報導稱,近日,烏克蘭為了逼迫俄羅斯方面在克裡米亞半島問題讓步,嚴密封鎖了烏克蘭本土向克裡米亞半島輸送淡水的所有運輸管道,據烏克蘭城市敖德薩市的市政最高議會小組表示,如果俄羅斯方面不能對克裡米亞問題給予烏克蘭政府一個滿意的答覆
  • 歐洲最後的蒙古汗國—克裡米亞汗國
    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與歐洲大陸僅有一條數公裡寬的陸地相連。克裡米亞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它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克裡米亞半島的海岸線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1853年10月20日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佔領連接克裡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線,只有塞瓦斯託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1944年,蘇軍重佔塞瓦斯託波爾。
  • 烏克蘭的明天:克裡米亞已出走,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去向不明
    但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後,烏克蘭似乎正在走在「分裂」的道路上,離「發達」也是越來越遠,這些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克裡米亞是位於俄羅斯南部的一個半島,北接烏克蘭,南連俄羅斯,瀕臨黑海和亞速海,從地理位置上來講,誰控制了克裡米亞,誰就能控制黑海。
  • 歐洲最長的大橋克裡米亞大橋鐵路橋開通!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開通儀式,為何飽受爭議?
    大橋工期為四年半,其公路部分已於2018年5月開通;鐵路部分俄羅斯聯邦公路署已頒發許可,並於2019年12月開通。自克裡米亞於2014年3月併入俄羅斯起,烏克蘭切斷了向克裡米亞的物資供給,從俄羅斯本土到克裡米亞的物資運輸只能走海運或空運。
  • 如果烏克蘭戰爭爆發,將如何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當天,烏克蘭內務部長顧問波採盧伊科表示:「烏克蘭已經決定向頓巴斯地區的東烏武裝組織開戰,烏克蘭已經做好了收復所有領土的準備,並得到了歐盟、美國的支持。」從烏克蘭的相關表述中似乎可以看出,烏克蘭甚至還想重新奪回克裡米亞半島,這等於是要向俄羅斯宣戰,俄羅斯自然要嚴陣以待。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對此發出警告:「任何對俄軍的挑釁都將遭到反擊,無論對手是誰,俄軍都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給予毀滅性打擊。」
  • 軍事佔領克裡米亞?又一國公開力挺烏克蘭,馬上提供大量資金援助
    ,烏克蘭方面就始終咽不下這口氣,時刻都想收復這塊失去的領土。目前,在烏克蘭深陷國內武裝衝突的困境,又一國家竟然主動提出幫助烏克蘭,以實施軍事佔領克裡米亞半島,為此還特意地撥款1萬英鎊予以援助。並於2014年初爆發了內戰,後來根據克裡米亞地區全民公投,俄羅斯迅速接收了該地區,從而佔領了克裡米亞半島。現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推行親美的政策,並且還對克裡米亞地區進行了發聲,表示烏方動用一切武力,也要奪回克裡米亞地區。之後,英國就立刻做出了回應,稱英方將馬上給予烏方大量的資金援助,並且雙方還達成了軍事協議。
  • 烏克蘭揚言發動「新珍珠港襲擊」收復克裡米亞,俄專家:智力低下
    據海外媒體報導,自從在六年前俄羅斯舉行了"克裡米亞公投"事件後,根據島上的公投結果強行把烏克蘭所屬的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並強行驅逐走了島上的烏軍
  • 普京一聲令下封鎖刻赤海峽,烏克蘭成甕中之鱉,美軍落荒而逃
    這不,普京一聲令下,刻赤海峽全面封鎖,可憐的烏克拉艦隊只能被關在門外回不了家。隨著近幾年烏克蘭與北約越走越近,誓有攜北約盟友威脅俄羅斯的意思,俄羅斯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此次烏克拉的東海艦隊跟著北約出門演習,自然有向俄羅斯示威的意思,所以普京一聲令下,直接把門一關,讓烏克拉只能幹瞪眼。
  • 最後的蒙古汗國 — 克裡米亞悲慘史
    克裡米亞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它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克裡米亞半島的海岸線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這一地區歷來是各個強國的必爭之地。1853年10月20日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 巨人的遺產:俄羅斯、烏克蘭爭奪黑海艦隊始末
    兩國達成協議:在3年過渡期內,黑海艦隊不再屬於獨立國協武裝力量,而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聯合艦隊,艦隊司令的任命和解職由兩國共同決定,艦隊基地由兩國共同使用。其他問題,到期再說。這其實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使用),有效期3年。想不出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時,把問題往後推,是很常規的做法。
  • 克裡米亞:「黑海門戶」的歷史與現實
    這個條約使得雙方有關克裡米亞歸屬之爭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在此之前,俄羅斯國家杜馬獨立國協事務委員會主席奧斯特羅夫斯基就曾警告說:「如果烏克蘭入約的活動加速,俄羅斯將提出克裡米亞半島的歸屬問題。」克裡米亞問題從來都是俄烏關係中重要的一張牌。而這張牌的來由必須回到歷史中去尋找答案。
  • 美軍3架遠轟首次「突襲」克裡米亞半島,還開著應答機,真是太猖狂了
    ,再從北部逼近克裡米亞半島,烏克蘭空軍的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為美軍B-52H提供護航。美軍這次飛行極為囂張,呼號JULIA51和JULIA53的B-52H轟炸機在Mode-S應答機打開的情況下在烏克蘭領空飛行,而呼號JULIA52的B-52H僅偶爾打開應答機,大致在基輔以東飛行。呼號JULIA51和JULIA53的B-52H轟炸機轟炸機在克裡米亞半島東面的格尼齊斯克以及梅利託波爾以北進行了武力威懾,最近處距離克裡米亞海岸約40公裡。
  • 烏克蘭專家:應偷襲俄羅斯的黑海艦隊,製造「新珍珠港事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3日的報導,烏克蘭政治學家基諾維伊·斯維爾塔近日對俄羅斯撂下狠話,他呼籲烏克蘭政府「使用武力」奪回克裡米亞半島,為此可以計劃偷襲俄羅斯的黑海艦隊,製造「新珍珠港事件」。斯維爾塔的言論立即引起了俄羅斯的關注,莫斯科並沒有將這番威脅當作笑話看待,而是予以了嚴厲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