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禍源——克裡米亞

2021-02-23 國家地理中文網

點擊上方「華夏地理」,精彩內容看不停!..

編者按:近日俄羅斯的盧布危機洶湧,其禍源其實早已埋下了伏筆。隨著克裡米亞居民愈演愈烈的獨立風潮,俄羅斯軍隊全面開進這座半島,使得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長期以來,克裡米亞就像是一張俄羅斯手裡的紙牌,時而打出去,時而又被緊緊攥在手裡。可是,為什麼克裡米亞會成為焦點呢?背後到底又隱藏著怎樣的欲望和利益?

友情的和弦將手風琴師阿麗夏· 阿莫維奇和她的同志好友們牽繫到一起,她們每周日在塞瓦斯託波爾集會引吭高歌。

  克裡米亞半島是懸垂在烏克蘭南部海岸的一粒鑽石,由細鏈般的皮裡柯普地峽串連,墜入黑海懷抱的它與法國南部緯度相當。這裡溫暖宜人、草木蔥蘢,閃閃發光的懸崖裝點著搖曳多姿的海岸,曾是俄羅斯帝國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羅曼諾夫王朝沙皇的避世樂園,也是前蘇聯黨委高層的度假勝地。它的正式名稱為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擁有自己的國會和首府——辛菲羅波爾,卻一度聽命於烏克蘭首都基輔。

陽光、沙灘、海水,是每年來此地的600萬遊客收穫的美景,其中很多人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他們每年擠滿了像蘇達克這樣的海灘。前蘇聯時代,黑海度假勝地曾受政府高層青睞。

  1954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為表示嘉許,將克裡米亞劃歸烏克蘭。克裡米亞是一份美妙的禮物,但禮盒卻是空的,烏克蘭仍然屬於前蘇聯。從實體和政治上來說,克裡米亞曾在很長時間內屬於烏克蘭;但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它卻一直與俄羅斯同氣連枝。據某位記者的說法,它「給烏克蘭人提供一個獨特的機會,讓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卻感覺像異鄉客」。克裡米亞體現著一種對回憶的執著——往昔歷史徘徊不去,澎湃侵蝕。

在塞瓦斯託波爾,銘記陣亡將士被視為神聖的義務,這座城市在1941-1942年間經受了希特勒軍隊長達247天的圍城。烏克蘭海軍軍校學生尤裡·佩羅夫在勝利日閱兵演習之後坐大巴返回軍營。

在塞瓦斯託波爾的勝利日慶典上,遊行隊伍呈現的是對往事的執著追憶。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人、平民以及前蘇聯老兵向參與擊敗納粹德軍的先烈致敬。

  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它仍然屬於俄羅斯,——不僅僅是俄羅斯。克裡米亞幾乎就是前蘇聯的舊影:早期混凝土貯艙式的建築、港灣中生鏽的俄羅斯舊軍艦,以及濱海邊疆公園鐵門上的鐮刀錘頭徽章。它還是一種態度。直率、剛硬、不苟言笑——前蘇聯留下的最糟後遺症。你可以將克裡米亞從前蘇聯切除,但要將前蘇聯從克裡米亞中抽離就不那麼簡單了。

  克裡米亞的聲音也是俄羅斯的。儘管烏克蘭語是官方用語,但通用語卻是俄語,在市政廳內也不例外。塞瓦斯託波爾的60所中學裡,只有一所全部用烏克蘭語授課。

克裡米亞於1783年被俄羅斯佔領,1954年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隨著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它留在了烏克蘭,但俄軍黑海艦隊被允許駐留塞瓦斯託波爾。


燈火閃爍的薄暮降臨雅爾達,這裡在19世紀曾是俄國貴族的時髦度假區,20世紀時被燒成一片白地。溫斯頓·邱吉爾在參加1945年戰後歐洲重整會議時,將這一地區稱為「冥府之畔」。

  歷史上的巧合將克裡米亞拋出俄羅斯,讓莫斯科也陷入渴念。正如某位俄羅斯前外交部副部長對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史蒂文·皮弗所說,我頭腦裡清楚烏克蘭是個獨立的國家,但心裡又是另一種感覺。」俄羅斯因痛失克裡米亞而遭受的損失包括:馬桑德拉和因克爾曼的葡萄園;色如紅寶石的香檳酒;西岸和東岸的海濱療養地葉夫帕託裡亞和費奧多西亞;南岸沐浴著日光的雅爾達和福羅斯;果園中累累下垂的桃子、杏子和櫻桃;鋪滿橙色小麥的田野。

在鹽室中作深呼吸據說可以緩解哮喘和皮膚病。阿盧什塔一家國營養老院中的患者是殘存的前蘇聯體系的受益人,該體系曾保證每個公民都有帶薪假期,並提供水療補貼和免費醫療。


在蘇達克的水世界公園中,年輕的人群在泡沫派對上狂歡。

  以及,終年不凍港。與俄羅斯不同,克裡米亞擁有上天恩賜的和暖氣候。俄羅斯65%的土地是永凍土,而克裡米亞一寸也沒有;俄羅斯五分之一的國土處於北極圈內,克裡米亞則完全位於極圈之外——俄羅斯需要它的天堂。幾乎每一個歐洲皇權都曾從亞洲、非洲以及美洲瓜分土地,試圖將克裡米亞納入自己的皇家版圖,俄羅斯的擴張野心也不例外。

「這裡沒有冬季。」劇作家安東·契訶夫在克裡米亞逗留期間去信兄長。這塊被稱為「聖巴巴拉」的黑海海濱位於雅爾達以東,頗受舉家度假者的鐘愛。

  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宣布克裡米亞永遠屬於俄國。她為俄羅斯奪得了這個天堂。並且一直佔據了208年,直到前蘇聯解體。隨著各個新政府的獨立,前帝國的資產——包括軍事基地——也成為他國所有。但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戰利品,沒人會輕易放棄它。更何況,俄羅斯是如此地依賴天然氣和石油。

  由於烏克蘭欠下了數十億的國債,壓力極大。因此兩國於1997年達成協議,兩國之間達成交易,俄軍黑海艦隊可繼續駐留至2017年,烏克蘭則得以免去數千萬美元的債務。油氣資源再次發揮了潤滑劑的作用:作為回饋,俄羅斯給予仍債務纏身的烏克蘭30%的天然氣優惠。

  克裡米亞的歷史變遷暗示出,對任何地區的佔有——尤其是人間天堂——都只不過是暫時租賃罷了。

日影拖長的秋季是收穫葡萄的時節,它們在馬桑德拉酒廠被釀成甜酒。這座位於雅爾達附近的酒廠建於19世紀晚期,曾為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酒窖供酒。

  你可以將克裡米亞從前蘇聯切除,但要將前蘇聯從克裡米亞中抽離就不那麼簡單了,身份認同是個問題。外交部前新聞發言人奧列格·沃洛辛說,這是因為烏克蘭不是一個像英國那樣的老牌國家。儘管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是東拼西湊的多元實體,烏克蘭更是其中最支離破碎的,在數個世紀之內先後被俄羅斯與波蘭、俄羅斯與奧地利分割,然後又被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瓜分,直到1991年才終於成為獨立的國家。

參加訓練營的12~15歲男孩的著裝規範是:要穿迷彩服。這是一座位於塞瓦斯託波爾郊區的夏日集訓營,由俄羅斯民族主義群體「克裡米亞哥薩克同盟」組織。營員將接受軍紀和軍事培訓。

新郎維利拉·門賽伊託夫和新娘西維亞的傳統韃靼婚禮是一場持續三天的慶典,其中還包括由女賓參與的身體彩繪派對。

  克裡米亞對於烏克蘭來說就像對曾經的俄羅斯一樣,也成了一道棘手的難題。「波將金曾把克裡米亞稱作長在俄羅斯鼻子上的疣子。」波將金的意思是克裡米亞是難以駕馭的,他擔心俄羅斯永遠無法徵服韃靼人,掌握控制權。「與其說是俄羅斯的疣子,您不覺得克裡米亞現在成了烏克蘭的疣子了嗎?」

釣鉤的誘惑將人們吸引到阿盧什塔的堤岸。克裡米亞正處於身份轉型期,它還是一件半成品。

  克拉夫丘克想了一會兒。「不是疣子。是灌膿的毒瘡。」也許還要再一代人的努力——或許好幾代,甚至許多個世世代代之後——克裡米亞人才會主動認同自己的身份,而不是被迫從命。前蘇聯的旗幟似乎永遠跟在這群「異鄉人」的身後。


註:本文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實事求是,克裡米亞半島究竟屬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雖然克裡米亞半島的面積僅有2.7萬平方公裡,但是戰略地位卻非常重要。從2014年開始,俄羅斯實際控制著克裡米亞半島。不過,烏克蘭始終堅持克裡米亞是自己的領土。那麼,我們實事求是地探討一下,這個擁有220多萬人口的半島地區究竟屬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 俄羅斯軍隊敘利亞、克裡米亞之戰給我們的啟示!
    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兩年間,俄羅斯先後在克裡米亞和敘利亞使用軍隊。這兩次出兵,是俄羅斯充分利用國際形勢有利因素,推動俄國家戰略進程、檢驗軍改成效的大膽試水。目前看,俄基本實現戰略企圖。而分析俄軍這兩次軍事行動主要戰法與特點,既有助於把握現代戰爭發展特點,也可為我軍建設提供參考。
  • 克裡米亞半島的前世今生,為何對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很重要?
    烏克蘭面積60.35萬平方公裡,比四川與重慶之和56.37稍大,約為俄羅斯1708萬平方公裡的1/28。但烏克蘭氣候比俄羅斯溫暖,土地比俄羅斯肥沃,人口達到4254萬,是俄羅斯1.44億的1/3弱。俄羅斯與烏克蘭本來是好兄弟,現在卻為克裡木半島(克裡米亞半島)反目,事情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
  • 目標克裡米亞:早期俄羅斯帝國的南方長城
    特別是蝸居克裡米亞半島的韃靼分支,在北方的喀山與阿斯特拉罕淪陷前就臣服奧斯曼帝國。此後又多次利用俄羅斯參與歐洲戰爭的機會,對包括莫斯科城在內的眾多區域實施不間斷打擊。雖然知道自己無力北上佔據更多領地,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做著人口買賣生意。俄羅斯也因來自波蘭方面的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暇他顧。直到1613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建立,才由新沙皇米哈伊一世牽頭重視這個事情。
  • 被俄羅斯搶走了克裡米亞半島,烏克蘭為何忍氣吞聲連宣戰都不敢?
    克裡米亞問題的始末了解俄羅斯歷史的人應當知道,歷史上的克裡米亞一直隸屬於俄羅斯的掌控,從1783年4月8日,俄國沙皇葉卡琳娜二世正式宣布克裡米亞歸屬於俄羅斯統治時,克裡米亞就成了俄羅斯的附屬。而後歷經百年,直到蘇聯成立,克裡米亞也是隸屬於俄羅斯聯邦下的一個都城。可以說,如果沒有後來赫魯雪夫的一時「衝動」,或許克裡米亞就會一直屬於俄羅斯。
  • 克裡米亞戰爭:1853-1856
    克裡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間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裡米亞半島。作戰的一方是俄羅斯帝國,另一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法蘭西帝國、不列顛帝國,後來撒丁王國也加入這一方。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裡米亞戰爭」。
  • 克裡米亞:「黑海門戶」的歷史與現實
    克裡米亞半島迅速取代基輔成為牽動全局的焦點。2月27日凌晨,武裝人員佔領了克裡米亞議會和政府大樓,並在樓上升起俄羅斯國旗。同日,克裡米亞議會舉行非例行會議,選舉「俄羅斯統一黨」領導人阿克肖諾夫為新總理,並決定將就擴大自治共和國權力舉行全民公決。阿克肖諾夫3月1日發表聲明,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京提供幫助,以保障克裡米亞的和平。
  • 歐洲最長的大橋克裡米亞大橋鐵路橋開通!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開通儀式,為何飽受爭議?
    克裡米亞大橋(或稱刻赤海峽大橋)(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根據俄羅斯總統新聞局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23日出席克裡米亞大橋(或稱刻赤海峽大橋)鐵路部分的開通儀式。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報導,12月23日,普京前往南部聯邦區(包括克裡米亞和北高加索)進行工作視察,出席克裡米亞大橋鐵路部分的開通儀式。
  • 最後的蒙古汗國 — 克裡米亞悲慘史
    在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子孫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親率蒙古聯軍攻打俄羅斯的拔都汗,1243年拔都汗在西徵結束時建立起幾乎包括整個現在俄羅斯東部地區的欽察汗國,也就是金帳汗國,克裡米亞半島是汗國的一部分。拔都有一個名叫圖花帖木兒的兄弟,這個人正是克裡米亞地區的最早管理者。1430年,圖花帖木兒的後人哈吉·格來正式建立克裡米亞汗國,首都巴赫切薩拉伊。
  • 克裡米亞戰爭:被遺忘的帝國博弈
    除了「輕騎兵衝鋒」和南丁格爾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外,克裡米亞戰爭還是*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使用了最新式的現代來復槍、蒸汽機船,應用電報於戰場通信;扭轉了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的現代化進程,引發了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對立情緒,對世界秩序的影響持續至今。
  • 克裡米亞戰爭48–被遺忘的戰爭
    克裡米亞戰爭過後的十年間,佛羅倫斯、阿爾瑪、巴拉克拉瓦是流行的女孩名字,而男孩叫英克曼。叫阿爾瑪、巴拉克拉瓦、英克曼甚至是塞瓦斯託波爾的地名,在大英帝國的領地上到處都是。2014年草根《加東十日遊》的時候,就在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的阿爾瑪,吃了個午餐,圖和真相見《穿行新不倫瑞克》。在法國,有著克裡米亞戰爭印記的地名也是無處不在。31萬法軍參加了克裡米亞戰爭,三分之一沒能回家。
  • 果敢,中國的克裡米亞?
    8月30日,緬政府軍全面控制了果敢,宣布戰事結束,當時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我國境內,使得緬甸、果敢引起了國內民眾的關注,而果敢地區民族的特殊性又引起了更多的話題,很多激進的網民開始自嗨起來,近幾年更是有人喊出了「像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一樣,接納果敢地區」的誑語。毫不避諱地講,接納、收回果敢地區,既沒有可操作性也沒有現實意義。
  • 克裡米亞首次升起烏克蘭國旗,這意味著什麼!
    據悉,該旗幟是由克裡米亞當地的烏克蘭愛國者主動、自發升起的。之所以升起這面旗幟,是為了宣誓烏克蘭對克裡米亞的主權,悼念不久前在頓巴斯陣亡的4名烏克蘭士兵。地球人都知道,克裡米亞原來是烏克蘭的領土,後來被俄羅斯佔領——別說克裡米亞之前本就屬於俄羅斯,土耳其人和韃靼人會都很氣憤。
  • 歐洲最後的蒙古汗國—克裡米亞汗國
    現在的克裡米亞,全稱克裡米亞共和國,是烏克蘭唯一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都辛菲羅波爾。在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子孫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親率蒙古聯軍攻打俄羅斯的拔都汗,1243年拔都汗在西徵結束時建立起幾乎包括整個現在俄羅斯東部地區的欽察汗國,也就是金帳汗國,克裡米亞半島是汗國的一部分。拔都有一個名叫圖花帖木兒的兄弟,這個人正是克裡米亞地區的最早管理者。
  • 烏克蘭的明天:克裡米亞已出走,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去向不明
    但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後,烏克蘭似乎正在走在「分裂」的道路上,離「發達」也是越來越遠,這些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克裡米亞是位於俄羅斯南部的一個半島,北接烏克蘭,南連俄羅斯,瀕臨黑海和亞速海,從地理位置上來講,誰控制了克裡米亞,誰就能控制黑海。
  • 大清,克裡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法國人支持的天主教和由俄羅斯支持的東正教,雙方都要求土耳其宮廷承認對聖地教堂擁有保護權。而此時奧斯曼土耳其從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衰落成了各大列強眼裡的肥肉,隨著野蠻的俄羅斯不斷擴張,給世界帶來的威脅越來越大,而土耳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一旦俄羅斯人控制了伊斯坦堡,隨時可以從巴爾幹半島和黑海南下,就會威脅英國人在地中海的利益和法國人在北非的利益。
  • 蘇聯佔領後如何布局克裡米亞?
    在沙皇統治下,克裡米亞半島成為繼續向南擴張的基地,俄國人在塞瓦斯託波爾建起軍港,港口的拱門上寫著「去君士坦丁堡之門」。蘇聯1927年年底反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清洗運動、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的集體化運動中與1936-1938年的大清洗接踵而至。所有革命前的韃靼知識分子全都消失了,大部分伊斯蘭教的阿訇被處決或流放。克裡米亞汗國的歷史也被蘇聯官方認定為「克裡米亞歷史上的黑暗時期」。
  • 克裡米亞大地乾裂,廣大人民饑渴難耐,烏克蘭囂張嘲諷:孤兒?
    儘管在2014年克裡米亞問題公投之中,當地居民以96.8%的絕對多數票數讓克裡米亞加入了俄羅斯,但伴隨著烏克蘭政府和西方國家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兩國之間關於克裡米亞問題的爭端也越來越嚴重。,那麼封鎖就將持續下去,烏克蘭人普遍認為,俄羅斯佔領下的克裡米亞半島很快就會因為缺乏淡水而變得像火星一樣,甚至覺得讓那些不肯加入烏克蘭的克裡米亞人全部渴死更好一些。
  • 【蒙古帝國君王譜】克裡米亞汗國(下)
    克裡米亞汗國創立者哈吉·格萊(HajGiray)之子。統治時期,將首都由索爾哈特(即舊克裡木城)遷至巴赫奇薩賴,與金帳汗國徹底分離。曾被大帳汗國汗阿合馬打敗而喪失汗位,但在土耳其蘇丹幫助下復位。從1478年起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藩屬。為同大帳汗進行鬥爭,與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結盟。
  • :克裡米亞的戰爭悲歌
    紀念碑上刻著這樣的文字:為效忠國家而死長眠在克裡米亞願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公元1854年,在法國西南部埃裡庫爾(Héricourt)的公墓裡,有一塊墓碑,上面刻著九名本地士兵的名字,他們都戰死在克裡米亞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