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雖然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但是中緬兩國元首從年初就開始了良性互動。今年雖然沒有什麼大型的紀念活動,但是在5、6月間中緬兩國也開展了一些小規模的慶祝活動。在紀念日當天中緬兩國領導人更是互致賀電。我們外交部的例行發布會上,中方表示兩國人民在抗疫鬥爭中守望相助,詮釋了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中緬命運共同體精神。今後雙方將紮實推進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做好鄰居、好夥伴、好胞波。
其實在緬甸北部與我國雲南毗鄰的地方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長期游離於緬甸政權之外,他們說中文、自稱來自中國,在歷史上他們我們有著相同的血脈關係,他們就是果敢族。
緬甸果敢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裡。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國境線達250公裡。「果敢」一詞來自撣邦語,在撣邦語中,果敢一詞意為「九戶人家」,指古時這個地區最早是由九個大戶人家組成的,如今果敢人則把他們的稱謂賦予了更深的意義,即「果斷勇敢」。在果敢地區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的元素,從文化、經濟等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西南內地幾乎是一樣的。他們說漢語,使用人民幣,沿襲著漢人的傳統,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使用的是中國教學教材,很多建築物上都在使用簡體中文的廣告牌,手機通訊服務由中國通訊運營商提供,座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網絡是從南傘鎮架設過來,所有的大小商店、市場出售的大多數為中國貨,可以說緬甸的「果敢族」亦是我們的漢族。
其實「果敢族」是英國殖民統治者在統治緬甸時給予果敢地區漢族的稱呼,緬甸獨立後繼續沿用了這一稱呼。果敢地區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絕大多數人使用漢語的雲南方言,在 1983 年緬甸政府正式將其定名果敢族,為緬甸 135 個民族之一。
從歷史上來看,果敢族主要由 6 次大的人口流動融合形成:一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馬幫商人的後裔;二是追隨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逃亡並流落到此的官兵後裔;三是明末清初由應天府先遷居大理再遷居果敢的漢民後裔;四是二戰時期流落當地的國民黨遠徵軍以及上世紀40-50年代潰敗逃亡緬北的國民黨將士及其後人;五是緬甸共產黨統治前期到果敢支援緬甸共產黨的中國知青及相關人員;六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經商、打工和逃避犯罪打擊等各種因素定居果敢的中國移民。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雖然果敢族人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和習俗,但其構成和來源比較複雜,對中國的文化都認同但又有很大的區別。舉例來說,你不可能讓國民黨士兵的後裔和中國的知青後人在所有問題上達成共識。這就直接導致了果敢人沒有形成對果敢族的民族認同,又因為多數果敢人沒有取得緬甸的公民身份,所以他們對緬甸也沒有國家和國民身份的認同。
因為當地的地形地勢原因,果敢地區沒有什麼主要農作物,可以說緬甸果敢地區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來的歷史,就是一部以經營毒品而獲取利益為目的的武裝割據勢力的歷史,也是緬北數支地方武裝勢力形成、發展史的縮影。
這種衝突在2009年時集中爆發。2009年8月8日,緬甸軍方以果敢特區槍械修理廠製造毒品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搜查該廠,遭拒後政府軍與果敢同盟軍形成對峙。之後幾天雙方經過談判,局面有所緩和。24日,緬政府軍下令果敢同盟軍加入受政府控制的邊防軍,但被果敢同盟軍拒絕,雙方再次對峙;同日,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譁變倒向政府軍。
25日,1000多名政府軍進入老街,並任命白所成為果敢地區新領導人,同時對彭家聲下達通輯令。27日下午,政府軍向果敢同盟軍開火,彭家聲率部展開反擊,戰事遂爆發。經過兩天的激烈交戰,緬政府軍取得戰場優勢。8月30日,緬政府軍全面控制了果敢,宣布戰事結束,當時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我國境內,使得緬甸、果敢引起了國內民眾的關注,而果敢地區民族的特殊性又引起了更多的話題,很多激進的網民開始自嗨起來,近幾年更是有人喊出了「像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一樣,接納果敢地區」的誑語。
毫不避諱地講,接納、收回果敢地區,既沒有可操作性也沒有現實意義。首先,從果敢本地區來講,如同之前所說的,該地區人員構成複雜,雖然同是漢族人,但是他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政府的認知都有著巨大的差別。而且不同於離開俄羅斯幾十年的克裡米亞,果敢地區已經獨立於中國中央政府數百年,早就對我們沒有什麼家國情懷了。所以那些所謂的「民族主義者」們用克裡米亞來對比果敢地區,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要知道當時克裡米亞地區的俄羅斯族是完全傾向於俄羅斯政府而且公投是以95%的高票通過。
其次,中緬關係和俄烏關係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緬甸目前執政的民盟不同於以往的軍政府向我國一邊倒,但依然也是可以合作的盟友,尤其是近幾年來,翁山蘇姬頂住了西方的壓力堅持和我們共建中緬經濟走廊,這種務實的態度為中緬兩國都換來了穩定的發展機遇。反觀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自從烏克蘭被西方勢力控制之後俄烏關係可是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谷期,雙方劍拔弩張幾近擦槍走火的邊緣。
最後,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我們自身的國家利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自2000年以後我們的能源需求明顯增長,於是在2003年的兩會上我們首次提出了能源安全的問題,在那之後如何維護石油進口通道的安全成為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而緬甸若開邦的皎漂港口項目和皎漂經濟特區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誕生的。2010年我國就和緬甸政府在此建設了一條以皎漂港為起點的中緬油氣管道以確保油氣的運輸的安全,同時連接若開邦皎漂深水港至昆明的鐵路也開始施工。
如今這條經由緬甸的能源進口通道很好的保障了我們的能源安全,有效的幫助我們緩解了馬六甲海峽海運的桎梏。同樣看看俄羅斯,克裡米亞的地理位置只要參照一下地圖就知道是多麼重要。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國家利益更是如此,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烏克蘭東部三城為了脫烏入俄和政府軍打了5年的內戰俄羅斯也沒有鬆口,這就是現實!沒有利益就沒有人會為你出頭。所以結合我們自身的戰略需求,這時候扯什麼接納果敢,簡直是沒事找事。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讓各位讀者靜下來想一想,什麼民族感情、同宗同源這都不是政治問題的關鍵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保障自己國內人民的幸福安康才是首要目的,其次依照自身的利益來實施對外政策才是提升國力之道。
在疫情爆發之後,全球都掀起了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浪潮,這股由美國颳起的政治風潮在短時間內席捲了很多國家,一時間許多國家的政府首腦都用這種演套路的方式來爭取自己國家的選民和轉移國內積壓的矛盾,但是對於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我們來說,這個時候恰恰不需要這種熱血上頭的施政方式,反而是需要在這個混亂的時期做好我們該做的,完成既定的目標,比如國內的內循環經濟和扶貧,比如對外的RCEP和中美第二階段貿易談判,不要盲目的隨波逐流被人帶偏,瞅準目標踩著混亂的階梯穩步上升才是我們該走的道路。
本號讀者請掃碼防失聯
驗證留言「已關注外交座談會」
加好友後請截圖確認
未關注本號恕不接待
本文轉載已獲原創平臺授權,
本號致力於提供多元化觀點,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點個「在看」點個讚,讓我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