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中國的克裡米亞?

2022-01-31 八米外

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雖然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但是中緬兩國元首從年初就開始了良性互動。今年雖然沒有什麼大型的紀念活動,但是在5、6月間中緬兩國也開展了一些小規模的慶祝活動。在紀念日當天中緬兩國領導人更是互致賀電。我們外交部的例行發布會上,中方表示兩國人民在抗疫鬥爭中守望相助,詮釋了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中緬命運共同體精神。今後雙方將紮實推進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做好鄰居、好夥伴、好胞波。

其實在緬甸北部與我國雲南毗鄰的地方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長期游離於緬甸政權之外,他們說中文、自稱來自中國,在歷史上他們我們有著相同的血脈關係,他們就是果敢族。

緬甸果敢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裡。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國境線達250公裡。「果敢」一詞來自撣邦語,在撣邦語中,果敢一詞意為「九戶人家」,指古時這個地區最早是由九個大戶人家組成的,如今果敢人則把他們的稱謂賦予了更深的意義,即「果斷勇敢」。在果敢地區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的元素,從文化、經濟等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西南內地幾乎是一樣的。他們說漢語,使用人民幣,沿襲著漢人的傳統,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使用的是中國教學教材,很多建築物上都在使用簡體中文的廣告牌,手機通訊服務由中國通訊運營商提供,座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網絡是從南傘鎮架設過來,所有的大小商店、市場出售的大多數為中國貨,可以說緬甸的「果敢族」亦是我們的漢族。

其實「果敢族」是英國殖民統治者在統治緬甸時給予果敢地區漢族的稱呼,緬甸獨立後繼續沿用了這一稱呼。果敢地區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絕大多數人使用漢語的雲南方言,在 1983 年緬甸政府正式將其定名果敢族,為緬甸 135 個民族之一。

從歷史上來看,果敢族主要由 6 次大的人口流動融合形成:一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馬幫商人的後裔;二是追隨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逃亡並流落到此的官兵後裔;三是明末清初由應天府先遷居大理再遷居果敢的漢民後裔;四是二戰時期流落當地的國民黨遠徵軍以及上世紀40-50年代潰敗逃亡緬北的國民黨將士及其後人;五是緬甸共產黨統治前期到果敢支援緬甸共產黨的中國知青及相關人員;六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經商、打工和逃避犯罪打擊等各種因素定居果敢的中國移民。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雖然果敢族人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和習俗,但其構成和來源比較複雜,對中國的文化都認同但又有很大的區別。舉例來說,你不可能讓國民黨士兵的後裔和中國的知青後人在所有問題上達成共識。這就直接導致了果敢人沒有形成對果敢族的民族認同,又因為多數果敢人沒有取得緬甸的公民身份,所以他們對緬甸也沒有國家和國民身份的認同。

因為當地的地形地勢原因,果敢地區沒有什麼主要農作物,可以說緬甸果敢地區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來的歷史,就是一部以經營毒品而獲取利益為目的的武裝割據勢力的歷史,也是緬北數支地方武裝勢力形成、發展史的縮影。

這種衝突在2009年時集中爆發。2009年8月8日,緬甸軍方以果敢特區槍械修理廠製造毒品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搜查該廠,遭拒後政府軍與果敢同盟軍形成對峙。之後幾天雙方經過談判,局面有所緩和。24日,緬政府軍下令果敢同盟軍加入受政府控制的邊防軍,但被果敢同盟軍拒絕,雙方再次對峙;同日,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譁變倒向政府軍。

25日,1000多名政府軍進入老街,並任命白所成為果敢地區新領導人,同時對彭家聲下達通輯令。27日下午,政府軍向果敢同盟軍開火,彭家聲率部展開反擊,戰事遂爆發。經過兩天的激烈交戰,緬政府軍取得戰場優勢。8月30日,緬政府軍全面控制了果敢,宣布戰事結束,當時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我國境內,使得緬甸、果敢引起了國內民眾的關注,而果敢地區民族的特殊性又引起了更多的話題,很多激進的網民開始自嗨起來,近幾年更是有人喊出了「像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一樣,接納果敢地區」的誑語。

毫不避諱地講,接納、收回果敢地區,既沒有可操作性也沒有現實意義。首先,從果敢本地區來講,如同之前所說的,該地區人員構成複雜,雖然同是漢族人,但是他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政府的認知都有著巨大的差別。而且不同於離開俄羅斯幾十年的克裡米亞,果敢地區已經獨立於中國中央政府數百年,早就對我們沒有什麼家國情懷了。所以那些所謂的「民族主義者」們用克裡米亞來對比果敢地區,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要知道當時克裡米亞地區的俄羅斯族是完全傾向於俄羅斯政府而且公投是以95%的高票通過。

其次,中緬關係和俄烏關係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緬甸目前執政的民盟不同於以往的軍政府向我國一邊倒,但依然也是可以合作的盟友,尤其是近幾年來,翁山蘇姬頂住了西方的壓力堅持和我們共建中緬經濟走廊,這種務實的態度為中緬兩國都換來了穩定的發展機遇。反觀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自從烏克蘭被西方勢力控制之後俄烏關係可是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谷期,雙方劍拔弩張幾近擦槍走火的邊緣。

最後,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我們自身的國家利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自2000年以後我們的能源需求明顯增長,於是在2003年的兩會上我們首次提出了能源安全的問題,在那之後如何維護石油進口通道的安全成為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而緬甸若開邦的皎漂港口項目和皎漂經濟特區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誕生的。2010年我國就和緬甸政府在此建設了一條以皎漂港為起點的中緬油氣管道以確保油氣的運輸的安全,同時連接若開邦皎漂深水港至昆明的鐵路也開始施工。

如今這條經由緬甸的能源進口通道很好的保障了我們的能源安全,有效的幫助我們緩解了馬六甲海峽海運的桎梏。同樣看看俄羅斯,克裡米亞的地理位置只要參照一下地圖就知道是多麼重要。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國家利益更是如此,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烏克蘭東部三城為了脫烏入俄和政府軍打了5年的內戰俄羅斯也沒有鬆口,這就是現實!沒有利益就沒有人會為你出頭。所以結合我們自身的戰略需求,這時候扯什麼接納果敢,簡直是沒事找事。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讓各位讀者靜下來想一想,什麼民族感情、同宗同源這都不是政治問題的關鍵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保障自己國內人民的幸福安康才是首要目的,其次依照自身的利益來實施對外政策才是提升國力之道。

在疫情爆發之後,全球都掀起了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浪潮,這股由美國颳起的政治風潮在短時間內席捲了很多國家,一時間許多國家的政府首腦都用這種演套路的方式來爭取自己國家的選民和轉移國內積壓的矛盾,但是對於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我們來說,這個時候恰恰不需要這種熱血上頭的施政方式,反而是需要在這個混亂的時期做好我們該做的,完成既定的目標,比如國內的內循環經濟和扶貧,比如對外的RCEP和中美第二階段貿易談判,不要盲目的隨波逐流被人帶偏,瞅準目標踩著混亂的階梯穩步上升才是我們該走的道路。

本號讀者請掃碼防失聯

驗證留言「已關注外交座談會」

加好友後請截圖確認

未關注本號恕不接待

本文轉載已獲原創平臺授權,

本號致力於提供多元化觀點,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點個在看點個讚,讓我們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果敢」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果敢
    這主要是和緬甸的政策有關,一是為了和我國的漢族區分,二是減少當地華人的數量和影響力,故而人為的給起名叫果敢族,其實這和新加坡類似,新加坡最多的民族是華人,但主要語言卻是英語,也是為了減少漢語的影響力,南邊的越南也是一樣。
  • 果敢王」彭家聲
    但他就是果敢人的「王」。祖籍四川,受過軍事訓練彭家聲是果敢特區(現果敢自治區)前主席,人稱「果敢王」。彭家聲的祖籍是中國四川。上世紀30年代初,他出生於果敢紅石頭河,是彭家長子。他們在那裡學到了黃埔軍校系統軍事戰術,以及中國遠徵軍叢林作戰等軍事技術。在亂世中突圍1959年,果敢土司楊振財的世襲權被撤銷。由於對緬軍的種族歧視不滿,1965年6月底,彭家聲帶著幾十名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反戈起義,開始領導果敢第二次革命,與羅星漢為首的親緬族武裝抗衡。
  • 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近代以後,英國通過武力和外交,將科幹山從中國手裡奪取,從此,果敢地區在名義上也脫離中國了。抗日戰爭時,果敢土司楊文炳因抗日有功,與其子楊振聲入境,在昆明被雲南省主席龍雲接見,隨後又到重慶,被蔣介石召見。
  • 緬甸新聞--緬甸果敢同盟軍 我們心中祖國只有中國
    果敢同盟軍在江西地區取得的勝利也令果敢的老緬漢奸走狗驚恐萬狀,四處造謠說果敢同盟軍在江西地區打擊緬甸政府軍是為了破壞中國在怒江建設的電站等工程等等!但老緬漢奸走狗的謠言不會得逞!畢竟緬甸果敢同盟軍是華人的子弟兵,一直承認中國是自己的祖國!所以果敢同盟軍永遠不可能與自己的祖國為敵,更不可能破壞祖國的投資項目!
  • 小小果敢,緬甸為何花了70年都無法收復?果敢:祖籍南京府
    翁山蘇姬向中國表示感謝,並誠懇地說道"緬方高度珍視緬中友誼,希望繼續做中國的好朋友。"這個閉關鎖國的國家也逐漸打開心扉,中國幫助緬甸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因此緬甸和中國的關係不斷向好。果敢在哪?果敢這個詞在中文裡和勇敢差不多,但事實上它還有另外一種用法,表示一個地名,位於緬甸和中國之間。有人說這個名是英國人起的,是科幹山的諧音翻譯,也有人說是撣語九戶人的意思。
  • 「果敢王」彭家聲的一生傳奇
    祖籍四川,受過軍事訓練彭家聲是果敢特區(現果敢自治區)前主席,人稱「果敢王」。彭家聲的祖籍是中國四川。上世紀30年代初,他出生於果敢紅石頭河,是彭家長子。1946年,彭家聲參加了果敢自衛隊,就讀於果敢軍事學校,教官是蔣殘軍系中的老黃埔生。結業後,所有22名學員均被授予少尉軍銜,其中也包括後來成為金三角首個世界級大毒梟的羅星漢。他們在那裡學到了黃埔軍校系統軍事戰術,以及中國遠徵軍叢林作戰等軍事技術。
  • 緬北又打仗了,中國的這個表態非常明確!
    2015年兩會期間,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的李紀恆就透露,果敢衝突以來,進入中國避難的難民就有6萬多人。這極大增加了我邊境負擔和隱患第三,衝突一方,雖然是緬甸果敢人,但實際就是我漢族。只是因為歷史問題,他們被劃入緬甸境內。他們也不斷呼籲中國予以幫助,這其實也是給中國社會出了一個難題。當然,緬甸官方也期待中國發揮建設性作用。
  • 彭家聲和他的果敢戰士
    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發動兵變,成立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原載:《博客天下》2015年第10期作者:楊猛
  • 果敢「8.8事件」細節始末
    ●2009年8月13日晚,代表被扣留再次引發果敢民眾恐慌,又造成近萬人湧向中國國門。 ●2009年8月13日晚,佤邦駐南鄧318旅旅長巖榮打電話給緬軍分區司令稱:這樣對果敢就是針對我們佤邦,我準備派1000人去支持果敢。 ●2009年8月13日晚22時左右,緬方被迫釋放被扣人質。
  • 從一位果敢長者的人格魅力中領悟「果敢精神」的實質內涵
    他的人生寫滿傳奇,他是果敢自治區的締造者,他的心裡裝滿了所有關於果敢的辛酸過往。      他13歲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在那些崢嶸歲月裡,他當過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師長,副司令,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了21年,他驍勇善戰,但是痛恨戰爭,他熱愛和平,但是時局偏將他推上風口浪尖。矛盾就這樣貫穿始終,這是他個人的痛也是果敢百姓的痛。
  • 朱諾-果敢往事:緬甸內戰為何有華人軍隊
    在中緬邊境地區位於緬甸一側的克欽邦和撣邦,幾支少數民族的武裝組成了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抗。在同盟軍當中,有一支部隊格外引人關注,那就是由銷聲匿跡了四年多、有「果敢王」之稱的彭家聲領導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果敢軍」,英文縮寫MNDAA)。
  • 俄羅斯的禍源——克裡米亞
    隨著克裡米亞居民愈演愈烈的獨立風潮,俄羅斯軍隊全面開進這座半島,使得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長期以來,克裡米亞就像是一張俄羅斯手裡的紙牌,時而打出去,時而又被緊緊攥在手裡。可是,為什麼克裡米亞會成為焦點呢?背後到底又隱藏著怎樣的欲望和利益?
  • 緬北激戰:流彈四濺,難民湧入,中國或遇一重大良機!
    實拍緬北武裝衝突現場 武裝人員持槍掃射用火箭筒對轟 :   綜合各路媒體的報導:1、就在11月20日凌晨,緬甸果敢、德昂、若開和克欽四家武裝近十個混合營的聯合部隊,突然對緬軍多個據點進行圍點打援。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果敢族是華人,血濃於水;此外,不久前的邊境衝突,給我邊民造成傷亡。因此,這些網民認為,中國應該學俄羅斯收復克裡米亞那樣,派兵「收復」果敢,「以解決華人於水深火熱之中」。對「 我們的炮彈都生鏽了銷毀都不敢往他那邊扔」,他們有些不理解。說這種話的人理由是,「俄羅斯把克裡米亞佔回來了你學不學」? 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中國是不會出兵的。
  • 克裡米亞戰爭:明明主角是俄國與土耳其,為啥中國卻是最慘受害者
    但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卻發生了一件怪事:俄國和土耳其打了一仗,中國卻丟了領土,這樣荒謬的事情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克裡米亞之戰俄國和土耳其不對付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自從1453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人消滅之後,兩國就一直對巴爾幹、高加索、克裡米亞這些地區爭奪不下,打了整整兩個半世紀。
  • 克裡米亞戰爭:1853-1856
    克裡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間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裡米亞半島。作戰的一方是俄羅斯帝國,另一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法蘭西帝國、不列顛帝國,後來撒丁王國也加入這一方。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裡米亞戰爭」。
  • 大清,克裡米亞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克裡米亞戰爭奠定了世界的新秩序,為了不讓一方獨大,列強承諾必須保證土耳其的獨立與完整。在克裡米亞戰爭之前,但俄國的星辰大海是美洲夢,希望以阿拉斯加為跳板,從陸地往南滲透。在克裡米亞戰爭中被英國人按在地上被摩擦了一次後,最終決定放棄阿拉斯加。俄國人意識到,在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統治海洋的情況下,新大陸計劃暫時走不通,甚至阿拉斯加能否保得住都很成問題。沒有太平洋艦隊和出海口的條件下,阿拉斯加遲早可能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
  • 克裡米亞:「黑海門戶」的歷史與現實
    克裡米亞半島迅速取代基輔成為牽動全局的焦點。2月27日凌晨,武裝人員佔領了克裡米亞議會和政府大樓,並在樓上升起俄羅斯國旗。同日,克裡米亞議會舉行非例行會議,選舉「俄羅斯統一黨」領導人阿克肖諾夫為新總理,並決定將就擴大自治共和國權力舉行全民公決。阿克肖諾夫3月1日發表聲明,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京提供幫助,以保障克裡米亞的和平。
  • 世界歷史上首場世界級戰爭——克裡米亞戰爭
    提起世界級戰爭,為人所熟知的是兩次世界大戰,造成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捲入其中,並造成社會巨額財富流失,文明遭到破壞猶太民族慘遭屠殺的後果
  • 克裡米亞戰爭48–被遺忘的戰爭
    克裡米亞戰爭被冠以了很多個「歷史上的第一」,比如第一場現代戰爭,第一場被媒體報導的戰爭,第一場電報被用於指揮作戰的戰爭,第一次運用鐵路的戰爭等等。然而,對世界上大多數人和國家來說,克裡米亞戰爭還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英國人相對來說並沒有忘記,儘管英軍沒能如法軍佔領塞瓦斯託波爾一樣,取得一場標誌性的勝利。
  • 最後的蒙古汗國 — 克裡米亞悲慘史
    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佔領連接克裡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線,只有塞瓦斯託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1944年,蘇軍重佔塞瓦斯託波爾。現在的克裡米亞,全稱克裡米亞共和國,是烏克蘭唯一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都辛菲羅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