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聾子的耳朵——日造艦上戰鬥機的無線電裝置小考

2021-02-15 SkyCaptain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401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5624字,配圖37幅,閱讀需要16分鐘,2020年12月15日首發。

「燃燒的島群」是二戰史軍迷的俱樂部,擁有國內一流的二戰史專家、作者顧問團。想進群的朋友,請加微信minshengluhao,邀請入群。入群後務必先看群公告,違規者移出群聊。燃燒的島群歡迎您!

本文也可以列入致勝神器系列的其中一篇,從無線電技術切入,但本人才疏學淺,技術細節講不到位,敬請斧正。1920年代,日本教授八木秀次發明的「八木天線」也曾被用於無線電傳輸的實驗中,說明日本人在科技領域已有一定的進展。但是僅有天線技術是不夠的,收發報機所必須的電晶體、振蕩器的製造和檢測還需要電子工業的平衡發展。

圖15. 八木秀次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八木天線」

軍隊已經等不及了,日本海軍最早從九六式二號二型艦上戰鬥機(A5M2b)開始就大規模列裝無線電裝置,初期裝備被定型為「九六式空一號無線電話機」。功能上可以支持語音傳輸,也可以收發電報。從最初的使用效果來看尚可。

圖16. 日本海軍劃時代的艦上戰鬥機,全金屬下單翼並標配無線電的九六艦戰

隨後在海軍十二試艦戰招標時,1937年10月發布招標規格修訂版裡就明確提出過"必須帶有一套完整的無線電設備"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包含「九六式空一號」和一具無線電測向儀。

圖17. 九六式空一號改1型無線電設備的規格說明


但是,現有的九六式空一號裝到零戰上去的效果相當不好,雜音大。當年日本海軍內部有個哏,罵人就罵"你這個空一號機"。

圖18. 九八式空一號無線電收發報機的安裝示意圖

為什麼在九六艦戰還湊合的裝備,到了零戰上就不行了呢?問題出在發動機上。九六式二號艦戰(A5M2)用的是中島壽2改3型發動機,九缸,九六式四號艦戰(A5M4)用的是中島壽41型和壽41改型,也是九缸的。

圖19. 帶無線電天線的九六艦戰,蒼龍號艦載機w-102,對手是國軍第5大隊25中隊2503號機,飛行員為張慕飛少尉,日軍聲稱2503號機系w-102擊落

零戰的發動機則有了極大飛躍,驗證機使用的兩款發動機,無論是三菱瑞星11或是中島榮12,都有14個氣缸,火花塞和發電機對無線電話機產生了嚴重的幹擾,以至於基本上聽不清楚說的什麼鬼。說到底還是基礎技術薄弱,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一疑難雜症。

圖20. 2503號機墜毀後被日軍控制,此照為日軍佔領該機殘骸後拍攝

圖21. 鬼子還創作了不少佔據2503號機的畫,反而把2503號機搞成了當時最有國際知名度的一架中國戰鬥機

正因為如此,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時間內,各前線單位就對這形如聾子耳朵一樣的擺設嫌棄起來,「九六式空一號」主機重達18公斤,在整體空重僅有1680公斤的零戰中,這18公斤冗餘就成了部隊爭相拆除的對象。同時,鋸掉木質外殼的無線電天線也有助於改善氣動外形,換得空速上能有個幾公裡的提升。

圖22. 1943年年中,王牌西澤廣義駕駛的零戰22型(A6M3),注意沒有天線,垂尾編號U1-105,但是U1被塗黑以降低可視度

這個風氣最早是從臺南航空隊興起的,該航空隊1941年10月1日在臺灣島南部的臺南成立,首任指揮官為新鄉英誠大尉,飛行員多數參加過侵華戰爭,裝備也是嶄新出廠的零戰二一型。

圖23. 帶無線電天線的臺南空V-172號機,此時無線電發報機已經拆除,因此1941年11月26日轉場至三亞時迷航,迫降在湛江海灘,被中國俘獲

拆除電臺和天線的做法很可能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也就是臺南空成立之初就已經這麼做了,因為臺南空的一個中隊受命在開戰前數日經過海南島轉場至越南,結果遭遇惡劣天氣迷航駛入廣東省湛江的海灘,被中國軍民繳獲。

圖24. 被俘獲的V-172,後來被修復,輾轉轉送到美國研究,最典型的特徵是發動機罩後方的魚鰓狀蒙皮

臺南空的這種做法後來被更多的前線單位仿照,前線指揮官知道這也是為保命不得不採取的做法,因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仔細觀察的話,很多人做臺南空的零戰二一型模型,都會去掉天線。

圖25. 拉包爾東機場上大量停放的零式戰鬥機和九六艦戰,時間可能是1942年中,注意各機的無線電天線還都在


為解決信號幹擾問題,從零戰二一型(A6M2b)的後期生產型開始,換裝了九六式空一號改一型,後來又開發了九八式空一號,不過仍然沒得到根本解決。在天上作戰時,日本飛行員更習慣使用小黑板和手勢進行指揮。

圖26. 電影《激情燃燒的零戰》截圖,使用小白板進行空中指揮的零戰飛行員

後來,直到在零戰52型(A6M5)系列大規模裝備的一式空3號才勉強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也不能說解決,只能說到了能用的地步,和美國比差的遠,一式空3號本來就是仿製美國仙童公司的產品。

圖27. 另外一張劇照——打手勢指揮

最為典型的日本空中通訊的案例出現在偷襲珍珠港時,空中指揮官淵田美津雄的座機——赤城號上的「赤尾301」號機就裝備有無線電報機和專門的無線電報員/後射機槍手——水木德信一飛曹。出於偷襲前保持無線電靜默的需要,淵田採用發射信號彈的方式來確定偷襲順序,結果鬧出了誤會和笑話。但在攻擊群已經抵達珍珠港上空,木易成舟時,淵田要求電信員水木德信通過無線電拍發出「拖拉·拖拉·拖拉」的信號,代表日文「虎·虎·虎」,據說這個信號甚至一直被日本國內的旗艦接收到。

圖28. 《虎虎虎》劇照,正在發出奇襲成功信號的淵田美津雄,這裡可能只是表示機內通話,因為實際上只能用拍發電報的方式發出「虎虎虎」的信號

無人知曉當時的艦載零戰隊是否有安裝無線電話機,實際上在整場戰爭中,也很少有日本戰鬥機使用無線電的記錄。美方的大馬力飛機並不在意那四十斤設備的重量,對美國人來說,他們已經習慣在無線電的指揮下進行空戰。

圖29. 中途島的野貓明星,約翰·薩奇少校,注意其飛行帽兩耳處有機內受話器,上圖的日本飛行帽就沒有這東西

美方最典型的空中無線電指揮戰例來自於中途島戰役時,當「企業」號飛行聯隊長小克拉倫斯·麥克拉斯基中校率領的兩個俯衝轟炸機中隊抵達日本機動部隊上空時,他下令由第六偵察轟炸中隊(VS-6)去炸左側稍近的「加賀」號,第六俯衝轟炸中隊(VB-6)去炸右側稍遠的「赤城」號,但是VB-6的中隊長貝斯特上尉認為他們才應該去炸「加賀」,加拉赫上尉的VS-6飛在前面,應該去炸更遠的「赤城」。

圖30. 《決戰中途島》劇照,迪克·貝斯特上尉的飛行帽上也有受話器

就是在這種誤會下,麥克拉斯基通過無線電通話下達的指揮命令沒能得到徹底的執行,貝斯特的解釋是當時發生了單向信道的傳送衝突,所以他沒有接收到命令云云。實際情況就是,VS-6和VB-6都開始對著「加賀」號俯衝下去,大吃一驚的貝斯特緊急帶著自己的三機小隊重新拉起,飛去找「赤城」的麻煩,並且奇蹟般地以貝斯特本人投下的那顆命中彈扭轉了中途島戰役的戰局。

圖31. 《決戰中途島》劇照,日方「飛龍」號飛行員的反擊,注意飛行帽上沒有受話器

日軍這邊連艦載大規律無線電通訊也相當不靠譜。1944年10月爆發的菲律賓大海戰中,原本計劃慄田健男的第一遊擊部隊和突入蘇裡高海峽的第二遊擊部隊應該是同時進攻,但是由於不靠譜的無線電通信,一些重要的電報電文沒有被對方接收到,最後還是搞成了分別送死的一個結果。

圖32. 最後的戰列艦決戰——蘇裡高戰役,日方南北多個編隊之間的無線電通訊極其混亂

戰爭後期,美國人對無線電的使用更加依賴,在馬裡亞納大海戰中,雙方均出動了數百架飛機進行空戰,尤其是6月19日航空母艦對戰的第一天,日軍艦載機出動三個波次,美軍470架艦載戰鬥機大部分都升空攔截,一日間誕生了大量王牌,為了描述興奮之情,美軍的無線電裡一片歡騰,以至於大量信道都被佔用,這些在許多參戰飛行員的回憶錄中均有描述。

圖33. 馬裡亞納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阿歷克斯·弗拉丘在降落後舉起六個手指,代表六個擊落戰果,成為此戰經典照片

說起來好像美國人的無線電通話也不是很靠譜,不過仍然比大多數時候僅靠比劃的日本人強太多了。

圖34. 正在飛躍紐幾內亞島中央的歐文斯坦利山脈的臺南航空隊,注意全部飛機都鋸了天線

再補一張臺南空的彩繪照片,這裡可以看到隸屬於不同小隊的臺南空的零戰21型,但是所有戰鬥機都鋸掉了那個累贅的天線。

圖35. 陸航第246戰隊的二式單戰「鍾馗」,注意安裝在座艙前方的天線

日本陸軍航空隊是從九七式戰鬥機乙型開始加裝無線電,陸軍的型號叫做九六式飛三號無線機,同樣也是具備通話加電報功能,後來改良的型號被稱為九九式飛三號、四式飛三號,和海軍的同類產品一樣,存在因發動機幹擾而導致的嚴重通話不清問題。

圖36. 川崎公司造三式戰「飛燕」,天線位置在座艙後方

有意思的是,部分陸航戰鬥機將天線安裝位置移至座艙前方,原因不明,但我覺得主要原因應該不是特意跟海軍抬槓。

圖37. 著名的神風出擊照片

上面是一張著名的「神風」出擊照片,主角是一架一式戰隼,座艙前方的天線清晰可見,機內無線電已拆除。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4月12日上午,該機隸屬陸軍特別攻擊隊第20特別振武隊,穴沢利夫少尉座機(後來追授大尉),出發地為知覧機場,當地組織了知覧町立高等女學校的學生在送行,這天陸軍特攻機一式戰共有8架未歸還。這天就是菊水二號作戰和第二次航空總攻擊的那天。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每日更新,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臺灣自製無人機被諷「聾子的耳朵」;到底要不要?海陸軍相互踢皮球
    根據臺灣媒體8月30日報導,臺軍計劃在本周五把「銳鳶」無人機部隊從陸軍移交到海軍。「銳鳶」無人機「銳鳶」無人機系臺「中山科學院」自行研製,曾被稱為臺軍進入「資訊時代」的先鋒,從2013年開始裝備,共裝備32架,已因事故損失4架,卻因為價格不菲,使用不便,事故頻發,這種無人機受到了臺灣陸、海軍一致嫌棄。
  • 艦載傾斜式發射裝置小考
    伊朗後來造「賈馬蘭」級輕型護衛艦(咱就不用伊朗人自稱的那個什麼驅逐艦的勞什子名字了)的時候,就打算在上面裝防空飛彈——畢竟根據伊朗所崇拜的美國人的說法,只有裝備區域防空飛彈的戰艦,才能算真正的DDG(飛彈驅逐艦),所以伊朗人就把「棺材」縮短一半,取消備彈,一個「棺材」裡面就一個飛彈,然後在前甲板裝了兩發……全世界最無聊的防空艦「賈馬蘭」就此誕生,作為一艘1000多噸的小船,帶了兩枚標準
  • 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上)
    與日海航96艦戰纏鬥中的國軍霍克III雙翼機國軍戰鬥機主要以日軍轟炸機(攻擊機)為主要偷襲對象,以靈活多變的空中遊擊戰術打擊往往戰鬥機掩護的轟炸機,故而雖然日軍有數量上的優勢,卻也一直無法完全壓制國軍。
  • 敗局之下、伊401大型載機潛艇最後的出擊
    舊日本海軍「伊-401」號潛水艇艇長·前海軍少佐 南部伸清回憶片段南部伸清,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十月七日,生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昭和五年(1930年)四月,考入海軍兵學校。昭和八年十月,兵學校六十一期畢業。後於「長良」、「如月」、「白雲」等艦上服役。昭和十一年,晉升中尉。同年任「伊72」號潛艇舾裝員(駐廠監造),竣工後於該艇艇上服役。
  • 臺海軍前艦長:大陸若先把臺灣雷達系統打掉,「豪豬」瞬間變瞎子、聾子
    臺海軍前艦長:大陸若先把臺灣雷達系統打掉,「豪豬」瞬間變瞎子、聾子美國將對臺軍售7項先進武器,目的是讓臺灣像「刺蝟」、「豪豬」一樣,提高所謂「大陸攻臺難度」。臺灣海軍退役「少將」、前拉法葉艦艦長孫海濤指出,如果大陸先把臺灣的雷達系統打掉,癱瘓DATA LINK,臺灣瞬間成為瞎子、聾子。    孫海濤,1959年生,祖籍江蘇東海。
  • 彩繪中的戰爭(16)-Bf 110機身上的各種標識及迷彩小考
    曾用筆名:元首衛隊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 三菱零式艦上戰鬥機開發簡史(中)
    零式艦上戰鬥機21型 雖然早在1940年7月21日,也就是正式定型裝備的前10天,
  • 用造056的價造萬噸艦?| 臺軍自主造艦計劃招標再次失敗
    據「黑石軍販科技喵」報導,臺灣地區軍方發起的首次「自主造艦」項目於7月10日正式招標。
  • 臺海軍前艦長:大陸若把臺灣雷達系統打掉,「豪豬」變瞎子、聾子
    臺灣水師退伍「少將」、前拉法葉艦艦長孫海濤指出,若陸地先把臺灣的雷達體系打掉,癱瘓DATA LINK,臺灣剎時成為瞽者、聾子。孫海濤,1959年生,本籍江蘇東海。臺灣水師退伍「少將」,水師軍官黌舍正期70年班、海院85年班、全軍大學戰鬥學院93年班。孫曾任拉法葉艦艦長、臺灣防務部分聯二國外到處長、水師「司令部」戰鬥體系處長。
  • 三菱零式艦上戰鬥機開發簡史(下)
    然而此時三菱自身研製中的14試局地戰鬥機(截擊機,即後來的「雷電」),由於受複雜的技術問題所困擾一時間還難以定型裝備部隊,零戰的正統續作17試艦戰(即後來的「烈風」)連原型機都還沒有造出來,川西研製的1號局戰(即後來的「紫電」)由於在設計上存在的缺陷,進展得也很不順利,在這樣一種緊迫的狀況下,海軍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對零戰的持續改進之上。
  • 給俄羅斯造的攻擊艦插上了埃及國旗
    2014年12月18日,法國聖納澤爾,法國為俄羅斯建造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交付工作無限期推遲,已在法國等待接收該艦的400
  • 零式艦上戰鬥機雜談
    摘錄一些日文雜誌上零式艦上戰鬥機的設計點滴。
  • 【無線電常識】天線的前世今生
    我們知道,通信、雷達、導航、廣播、電視等無線電設備,都是通過無線電波來傳遞信息的,都需要有無線電波的輻射和接收。
  • 電磁炮上艦成為熱點,聽局座給你說說這事兒
    報導認為,現代化的軍事裝備離不開雷達和通信功能,所以即便是「宙斯盾」艦和隱形戰鬥機之類的先進武器,一旦遭受電磁打擊也將無法使用。日本新版防衛大綱將包括電子戰在內的電磁戰場列為重點項目。不過,這級艦的命運還是非常富有戲劇性的。朱姆沃爾特起初打算造32艘。局座對此很早之前就已經預言過「這艘艦根本不行,那麼多黑科技肯定不能大量建造,造兩艘都嫌多。」而且這艘艦的每艘造價約44億美元,約合300.70億人民幣。結果,美國最後只造了三艘。
  • 平澤號救撈艦日前退役,是韓國最後一艘美國造軍船
    平澤號救撈艦的舷號為ATS-27,原本是美國海軍的波弗特號(ATS-2)。該艦於1968年2月19日鋪設龍骨,1968年12月1日下水,1972年1月22日正式服役。1996年,波弗特號從美國海軍中退役,並轉讓給韓國。
  • 【無線電史話】一戰英國雙翼偵察機上的無線電話研發,圍繞著電子管和麥克風展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無線電報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號早期人們嘗試通過電臺發送電報信號。主要缺點是電臺的尺寸和重量太大。電池組和發射器重達45公斤,並佔據了飛機上的整個座位,有時還會佔用飛行員所在的區域。有線天線拖到飛機後面,必須降落才能收起。
  • 臺灣造艦計劃:兩年內造200艘艦艇,包含潛艇神盾艦!
    與此同時,隨著大陸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老舊的「佩裡」級和「基德」級已經不足以為臺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他們需要一型跟得上時代的主力艦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灣方面萌生了自造「神盾」艦的念頭。當然,臺灣方面對潛艇的重視程度也不低,今年7月12日,《外交學者》網站報導稱,來自美、歐、日、印的六家軍火公司正在協助臺灣進行潛艇自造的工作,該工程總價值達到了500億新臺幣,折合美元約為16.1億,從此我們便可看出,臺灣在「潛艇自造」上也是下了血本。這份造艦計劃,看起來確實具有相當的威懾力,倘若計劃能夠完成,臺灣方面的戰鬥力可能將增長一個數量級。
  • 五系戰艦【特殊裝置】全解析(上):戰列艦、巡洋艦
    ,如果說偵察機是補上了戰列艦視野的缺失,那麼陀螺儀就是讓戰列艦遠,準,狠的火力特點發揮的更加顯著。另外,雖說陀螺儀對戰列艦炮速的增強是爆炸性的,但是這並不能對打擊歐內斯特加速驅逐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歐內斯特提供的加速效果連飛機都追不上,更炸,這時候建議喊話讓巡洋艦給個技能,或者自己帶上尼米茲給他來一下。
  • 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瘋狂下餃子!
    遼寧艦隻是中國航母之路的前奏(圖源:中國軍網) 先談結論。作為百年前就成為藍水海軍的老牌海洋國家,美國的造艦思路總體非常清晰。雖然在冷戰之後,美國海軍走了一段「由海向陸「的彎路,但是近些年隨著美國的國家戰略重新回歸「大國競爭(great power competition)」,美國的造艦思路走回了大洋決戰的路線,並通過美國中長期造艦計劃展現得淋漓盡致。
  • 兩岸視點 | 從「臺艦臺造」看臺灣不可小覷的造船能力
    8月6日蔡英文主持了「新海軍啟航」揭牌儀式。在儀式上蔡英文宣布,海軍進入新時代,由「潛艦臺造」來領航。牌子上刻有「臺艦臺造」的8艘艦艇圖案。最上排由左至右是新一代主戰艦、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中排由左至右是新一代飛彈護衛艦、新型救難艦、潛艦;最下排由左至右是新型海洋測量艦、沱江艦後續量產、新型快速布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