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傾斜式發射裝置小考

2021-02-28 亞洲火車總站

昨天,伊朗海軍「最新最大驅逐艦」宣布服役,該艦排水量其實只有1300噸,防空飛彈武器使用的則是一個頗為奇妙的傾斜式發射裝置。

它本來是美國海軍為了給二戰老式驅逐艦安裝「標準1」防空飛彈而設計的一種早期發射裝置,美軍將其稱為:「棺材」,它和棺材一樣,是一個一頭大一頭小的盒子,大的這一頭有蓋子可以向上打開,而蓋子內壁則是飛彈的發射導軌。

這樣的一個發射裝置內,有一枚待發彈和一發備彈,佔用空間很小,因此可以用來改裝這些設計之初沒有考慮過安裝飛彈的老式戰艦。在伊朗的兩艘老式驅逐艦上,每艘有4個「棺材」,共計8發飛彈,在上世紀70年代,能讓這種古老的戰艦裝備上防空飛彈,也算得上很厲害了。所以美軍自己也說,「雖然『棺材』沒有任何好處,但二戰老艦就只能用它」。

伊朗的老「基林」,艦橋前方很長的一條那個就是「棺材」

而現在的伊朗,把「棺材」剪短了一半,保留了其缺點,而取消了其優點……

伊朗海軍獲得裝備標準1飛彈的一艘「基林」一艘「薩姆那」後那是如獲至寶,這兩艘艦在整個兩伊戰爭期間都沒到海上去作戰。一方面是擔心艦上的8發「標準1」未必攔得住伊拉克人的「飛魚」飛彈,另一方面是伊朗人覺得這兩艘頂著「DDG」名號的主力艦一旦損失那實在是太丟人了……反過來美國人還對此很不理解:「照理這種二戰老艦去波斯灣裡去執行對商船的臨檢之類的雜役任務不是應該很合適麼?」……這就是一個以己度人的故事了。

伊朗後來造「賈馬蘭」級輕型護衛艦(咱就不用伊朗人自稱的那個什麼驅逐艦的勞什子名字了)的時候,就打算在上面裝防空飛彈——畢竟根據伊朗所崇拜的美國人的說法,只有裝備區域防空飛彈的戰艦,才能算真正的DDG(飛彈驅逐艦),所以伊朗人就把「棺材」縮短一半,取消備彈,一個「棺材」裡面就一個飛彈,然後在前甲板裝了兩發……全世界最無聊的防空艦「賈馬蘭」就此誕生,作為一艘1000多噸的小船,帶了兩枚標準1防空飛彈……本來它還可以在艦體中部再多裝兩枚飛彈的,但這個空間要留給C-802啊……畢竟標準1雖然也能反艦(拿雷達照射敵艦就行,半主動飛彈就這好處,指哪打哪),但實在是威力又小,射程又短嘛。反正DDG的名號,通過兩枚「標準1」已經頂上了,多裝兩發效果也不會有啥區別,不如還是多裝點C-802吧……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伊朗人這個「修改原始設計」啊……「棺材」發射器的主要缺點就全部繼承,好處卻沒留。「棺材」的主要缺點當然是要安裝一套液壓裝置,增加了重量和複雜程度了,好處本來是有個備彈,可以裝填以後再發射。取消備彈以後,這個起豎裝置就乾脆一點用沒有了,唯一好處是可以平時航行時避免飛彈暴露在鹽霧環境裡面而已。那為什麼不乾脆用包裝/發射箱呢?

臺軍「武三化」改進後的「諾克斯」級,其艦體中部和後部安裝了傾斜式發射裝置,容納10枚「標準1」飛彈

每一艘「濟陽」級和「拉法葉」的背後,就有一艘「陽字號」被殺害,就為了取其器官……

別說,美國人後來真就開發出了「標準1」的傾斜式發射架(當然伊朗沒趕上,就沒得用了),臺灣上世紀80年代末給「陽字號」(施老的菜)進行「武進3」改進的時候,就在這些二戰老式驅逐艦上,安裝了10枚「標準1」飛彈,同時還給艦上加裝了防空作戰所需的作戰官職系統和雷達設備。

後來「陽字號」改裝後沒服役幾年,就因為臺軍購入的「二代艦」到位,而從法國買的「拉法葉」級護衛艦因為大陸的幹預和臺灣自己折騰出來的弊案,沒有獲得電子系統和武器——於是「武進3」陽字號就成了「器官捐獻者」,把尚算先進的武器系統拆下來,而且還「一船兩吃」,「密集陣」近防炮,76毫米艦炮、雄2飛彈,給了「拉法葉」級,而「武進3」的防空情報管制系統、10枚「標準1」飛彈,制導雷達搜索雷達,就拆下來裝到了「諾克斯」級護衛艦上。

而到了21世紀,臺灣又打算提高其艦艇的防空能力,尤其是打算給「拉法葉」級安裝正經能用的防空飛彈——「小懈樹」實在是太垃圾了,這可是在越戰時代就已經過時的飛彈。

艦用的「小槲樹」比地面用的還要慘,是基於AIM-9D,也就是越戰初期經常對準了人家噴管發射都打不中人的那個……美國自己80年代的「小槲樹」好歹是改進過,裝了「毒刺」的引導頭,臺灣這個……就原汁原味了……

那麼注意就打到了「天劍2」上艦身上。

但是從2004年開始計劃開發「海劍2」,一直到2018年,除了在2014年之後多次在「淮陽」(諾克斯級)號上進行發射試驗,期間還失敗了好幾次……外,「拉法葉」改裝還是沒動靜。

據最新的消息,採用傾斜式發射裝置的「海劍2」要到2020年才能裝到「拉法葉」艦上……

海劍2主要是給「天劍2」屁股後面加一個帶燃氣舵的助推器,可以發射後就轉向,其實這樣的設計顯然是為垂直發射準備的

為啥這麼費勁啊?

原因有二,第一是關於「拉法葉」上應該上垂直發射裝置的爭議,這個我想不用解釋,相信所有經歷過90年代-21世紀初的我國軍迷,以及部分海軍軍人(包括施老登上過的某055的政委)都對我軍長期沒有艦載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感到耿耿於懷——在臺灣,他們耿耿於懷的時間顯然會更長。

所以當初臺灣「國防部長」一提出要用傾斜式發射架,上上下下群情激昂強烈反對。於是他只得表示可以在第一艘艦上用傾斜式發射架,後面5艘改為垂直——但是這事兒吧,後面就沒動靜了。

從垂直發射裝置中發射出來的「海劍2」飛彈

2014年在「淮陽」號上進行傾斜發射試驗的「海劍2」

為啥呢?因為垂直發射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臺灣難以攻克,尤其是在搖晃的戰艦上進行垂直發射,和從地面上發射還有所不同,並不是給飛彈裝個助推器和燃氣舵就能萬事大吉的。比如飛彈初始發射時候的坐標系啊什麼的問題臺灣「中科院」未能搞定——當然假以時日和金錢,總歸能搞定的,畢竟現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也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技術,很多技術並不怎麼先進的國家和地區都能自己搞定。

但「中科院」的生存壞境不比大陸的軍工科研部門……這錢就是要不到,那問題自然無法解決,那就接著用傾斜式發射架吧……

對付著用用就得了……

另一個原因,是拉法葉級的圖紙,臺灣沒有……如果貿然改動艦體結構,可能有「不測的風險」……所以呢,至少「拉法葉」艦是必須用傾斜發射裝置的……

所以,這個傾斜式發射器至少拉法葉艦是跑不了的

其實這裡也就告訴我們一個基本的原理,這種「傾斜式發射器」,本質上就是給希望以很小的代價,對老式艦艇,或者甲板下空間非常擁擠的艦艇使用的一種取代垂直發射裝置的「對付版」發射器。

垂髮佔用巨大的甲板下空間大家都知道,但是看看這張美國MK.26雙臂發器的示意圖,就知道其實這種發射器也要佔用空間,不比垂髮更容易布置

但是……垂髮並非沒有容易安排的,比如MK.48,只是上面臺灣「中科院」也說明白了, 這種發射裝置看似簡單,其實技術上也是有門檻的,不是說誰都能輕鬆搞定

臺灣既然不願意投入資金去搞定垂髮,而此前折騰的採購MK.41垂髮系統的事情好像也未必搞定,所以臺軍新一代主戰艦艇,就一起傾斜吧……

其實美國人也有類似的發射裝置,就是和挪威聯合研製的NASAMS系統,它的發射架並不旋轉,其實和傾斜式發射架差不多。西班牙海軍也曾提出想在艦上安裝這種飛彈……

其實美國也有現成的設計方案,而且頗為高級,圖為BAE公司的「適應性甲板發射器」(ADL)該裝置主要用於「一坑4彈」發射「先進海麻雀」飛彈,也可以發射所有MK.41戰術型發射器所能容納的飛彈,包括「阿斯洛克」反潛魚雷,「標準2」防空飛彈等,用於給那些沒有充分甲板下空間裝MK.41的艦船選擇

有意思的是,今年珠海航展上,中船重工退出了一款JRSD-30艦空飛彈系統,基本就是把兵工和航空集團聯合研製的天龍-30搬上了戰艦,射程30公裡,傾斜發射,而且因為採用了PL-10飛彈相關的先進技術,所以其命中率、機動性可比「海劍2」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怎麼樣,臺灣同胞要不要來買一下?

相關焦點

  • 垂直發射系統讓艦艇防空飛彈也「連發」
    試驗證明,艦載垂髮系統在中遠程目標攔截中,許多性能都優於傾斜式發射系統。「左輪」式垂髮系統 由於在航母上與美國存在明顯差距,蘇聯對艦艇防空能力的需求就顯得更加突出。雖然英國人最先試驗了艦載垂髮系統,但最終率先採用和裝備艦載垂髮系統的卻是蘇聯。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首先在「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上裝備了SA-N-6艦空飛彈的垂直發射裝置。
  • 中國新一代通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局部優於美俄同類系統
    中國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的研發相對較晚,但起點高,發展快。中國第一代艦載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是裝備於052C型飛彈驅逐艦的H/AJK03型垂直發射系統。該系統採用「冷」發射方式,每發射單元可容納6個一體式貯運發射箱。
  • 聾子的耳朵——日造艦上戰鬥機的無線電裝置小考
    八木秀次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八木天線」軍隊已經等不及了,日本海軍最早從九六式二號二型艦上戰鬥機(A5M2b)開始就大規模列裝無線電裝置,初期裝備被定型為「九六式空一號無線電話機」。功能上可以支持語音傳輸,也可以收發電報。從最初的使用效果來看尚可。
  • 對055大驅的一點解讀(六)- 垂直發射系統
    發展到冷戰末期,艦載飛彈發射裝置的體積已經大幅縮小,裝填、瞄準速度提高。「施基利」的單臂傾斜發射架旋轉速率達到90°-100°/秒;再裝填速度12秒/枚,幾乎達到了機械式發射裝置的速度極限。達到極限,也就碰到了不可逾越的瓶頸。
  • 裝備SHOW 21世紀的新一代艦載飛彈垂直發射系統
    垂直發射系統改變了水面戰鬥艦艇的作戰面貌,極大地增強了艦載飛彈的作戰效率。目前典型的艦載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是美國MK 41垂髮系統,該系統技術較為成熟,可靠度高,裝艦數量極大,並影響了多個國家垂髮系統的研發,在世界各國誕生了多型「摹仿品」。進入21世紀,水面戰艦的新作戰使命,要求艦艇配置更大有效載荷的遠程飛彈。
  • 未來的航母海軍:艦載預警機的中國式選擇
    我曾在另一篇本專欄文章《萬噸大驅背後的中國海軍區域防空之路》中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伴隨著中國區域防空艦的技術路線從蘇俄模式全面轉向美國模式,即便中國海軍現有的兩艘航母仍保有大量俄羅斯基因,也基本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正在全力構建以航母及其搭載的艦載機聯隊為核心的「美式」遠洋海軍,而非以核潛艇為核心的「蘇式」遠洋海軍。
  • 一坑四彈來了,首次亮相的HT-1E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
    而在2021年第十三屆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團就展出了一款「一坑四彈」防空飛彈發射系統,它就是航天科工集團自主研製且具備完全智慧財產權的一種可適裝於各類艦船的新一代通用發射平臺——HT-1E型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
  • 摩擦輪裝置,讓機器人槍口發射彈丸的秘密
    動畫片裡的槍戰常見的發射機構有電磁炮、氣動發射、離心發射和彈簧槍等等。氣動發射原理其他發射系統在此不展開講解,如果想要學習更多發射系統,可查閱書籍:《武器發射系統設計概論》  作者:張相炎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槍的動力來自於火藥的燃燒膨脹,電磁炮的動力來源是電磁
  • 艦載武器
    亦天;10-11焦點話題    推波助瀾——美軍擬在南海部署瀕海戰鬥艦 杜朝平;12-18中國海軍    赤翼翔天 空軍在中國反介入戰略中的作用 麥可·P·弗萊厄蒂;漢興;19-26    直-9C艦載直升機與中國海軍艦艇超視距作戰 天鷹;27-31    運-8、運-9與三類平臺的那些事兒上
  • 簡介Mk41垂直熱發射系統
    發射箱頂部還設計有噴淋裝置,每分鐘可噴水176升,用於必要時給飛彈降溫。此外,與發射裝置配套的裝填設備是一臺液壓摺疊式起重機,佔據三個發射箱的空間。平時設備存放在甲板下面,使用時,通過升降機和吊車的液壓系統上升到甲板上展開起重臂,可從彈庫側面將裝有飛彈的發射箱吊裝至任意隔艙,也可將空的發射箱吊出,以便再次使用。
  • 老樹發新芽,艦載反潛火箭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RUB系列反潛火箭系統包括發射裝置、電力瞄準傳動裝置、裝彈設備、反潛火箭深彈等,可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多枚反潛火箭深彈,對水下目標形成覆蓋式飽和攻擊。其中最早被引進國內的就是RBU-1200反潛火箭深彈系統,即62式反潛深彈系統,該系統採用5聯裝發射管,分上下兩層排列,上層3管,下層左右各1管,重量430千克,採用電力瞄準傳動裝置,高低角0~51度,有效射程400~1450米,人工再裝填。
  • 俄羅斯海軍的新玩具,卡-52K「白斑角鯊」艦載武裝直升機
    卡莫夫設計局對卡-52艦載型概念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得出積極結果,卡-52原始起落架設計完全能夠承受降落在搖擺不定的飛行甲板時的極端負荷,同時卡-27「蝸牛」艦載直升機也測試過Kh-35反艦飛彈,因此如果資金充裕,那麼對於卡局來說為卡-52K集成反艦飛彈不存在任何問題。
  • 光學精密工程 | 用於腸道機器人的螺旋式平板發射線圈對設計
    本文提出了一種用於腸道機器人鬆耦合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的發射線圈結構,由方形螺旋式繞制的平板線圈對組合而成,極大縮減了線圈的軸向長度,有效減少了發射線圈的體積,線圈結構更為簡單輕薄。介紹了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的工作原理,通過Comsol仿真分析了所設計線圈的磁場分布規律。最後,實驗驗證了該能量發射裝置設計的可行性,並確定了最佳諧振頻率。
  • SG-60艦載固定翼偵察無人機
    日前,在第20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我國首次公開了SG-60艦載固定翼偵察無人機。從畫面上能看到,SG-60艦載固定翼偵察無人機體積較小,採用平直機翼(帶翼尖小梢)+雙尾撐氣動布局,發射方式為彈射。SG-60艦載固定翼偵察無人機在機鼻下裝備有1臺光電轉塔,內置多光譜成像器材,可全天候晝夜工作。
  • 【艦載電子戰】海上軟殺傷技術的發展
    舷外投擲式軟殺傷技術一直在試圖跟上威脅的發展,不僅發射系統從固定站發展成瞄準式系統,而且所使用的載荷也在逐漸適應多任務作戰。雖仍處於先進研發與試驗階段,「百夫長」已經能滿足英國及全球市場對瞄準式發射裝置的需求。
  • 肩扛式防空飛彈的發射附屬裝置都有什麼用途?
    肩扛式防空飛彈系統典型的戰術交戰過程中需要射手完成一系列步驟。
  • 彩繪中的戰爭(16)-Bf 110機身上的各種標識及迷彩小考
    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請關注本微信號,未來將帶來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系列前兩篇彩繪中的戰爭(14)-Fw 190A/F機身上的各種標識小考
  • 【網友留言】詳解美國V-22"魚鷹"傾斜旋翼飛機及其各種型號!
    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 - 研發歷程背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公司競相掀起了一股研製集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優點於一身的傾斜旋翼機的熱潮。最初,許多航空專家對於研製這種飛機寄予厚望。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 - 設計
  • HT-1E通用垂直裝置:海軍擁有「1坑4彈」能力,提升艦艇防空能力
    本次珠海航展中,型號為HT-1E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製,出現在航展上時,就引發了國內網友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