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汗國概述(上)

2021-02-13 關毛的野生歷史

傳統上都把室點密視為西突厥第一任可汗,其實是不大準確的。西突厥長期以來,並非獨立於東突厥的獨立政權,而是突厥汗國(東突厥)的兩個小可汗政權的結合。

在隋朝年間,沙缽略可汗時期,突厥汗國除沙缽略可汗外,有七個小可汗。加上沙缽略自己有八個可汗,但因為貪汗可汗、紇支可汗、潘那可汗勢力弱小,所以一般都將他們忽視,只說其他五個,稱之為「五汗並立」。

五汗並立時代,沙缽略可汗作為可汗(大可汗),是汗中之汗,居於鬱督軍山。

突利可汗(和頡利可汗時期那個突利可汗區分,這是兩個人)為一個小可汗,統治蒙古高原東部。

第二可汗,統治蒙古高原北部。

阿波可汗,統治突厥老家阿爾泰山。

達頭可汗,統治新疆西部到中亞。

而如果按照東西突厥的劃分,突利可汗、第二可汗的地界基本就是後來東突厥汗國的雛形,他兩人的權限基本可以對應後來東突厥汗國常設的突利設(東方節度使)、達頭設(西方節度使)。

阿波可汗和達頭可汗的地界就是後來西突厥汗國的雛形,他兩人的地盤基本可以對應西突厥汗國的傳統政治區分,咄陸和弩失畢。咄陸區域,就是唐代的昆陵都護,弩失畢區域,就是唐代的濛池都護(原叫瑤池都護,後改名)。

沙缽略可汗被隋朝擊敗後,突厥汗國淪為隋朝臣屬。啟民可汗甚至自稱是給隋朝「典牛馬」的臣子,親自跑到大興城(長安)跪拜隋煬帝。可謂是大辱國格,一直到始畢可汗時期才得以復興。也就是在沙缽略臣服隋朝後,西邊的阿波和達頭,就開始對突厥汗廷視若無睹,自己稱汗了,也就是說,突厥才真正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了。

統治咄陸(阿爾泰山周圍及新疆東部)的,是阿波可汗後裔。源出於阿史那土門(突厥汗國開創者、伊利可汗)一系。

統治弩失畢(新疆西部及中亞)的,是達頭可汗後裔。才是源出於阿史那室點密(阿史那土門的弟弟、金山葉護、後升任西面小可汗)一系。

這兩系本來並非一個政權,而是互相結盟,各有野心。

在全突厥的大大大可汗沙缽略可汗,大舉入侵隋朝遭到慘敗不得不臣服隋朝後。首先是阿波可汗宣布沙缽略喪權辱國,於是自立為大可汗,率軍殺入蒙古高原君臨漠北。這時候達頭可汗則是選擇與阿波結盟。而阿波可汗雖然是在漠北自立,但基本可以認為他是西突厥的一任大汗。

結果……沙缽略可汗的兒子莫何可汗,選擇與壞蛋隋朝結盟,以臣屬的名義請求隋朝援助,然後和隋軍聯手,殺敗了阿波可汗,阿波可汗被抓到了隋朝都城大興城(長安)養老。

阿波被抓後,阿波可汗的殘部依附達頭可汗。然後達頭可汗做了西突厥第二任大汗。

究其原因,是因為全突厥的大大大可汗居然臣屬隋朝了,實在有辱突厥,所以西邊倆小可汗就結成了互助團體自己選自己為大大大可汗。這才有了東突厥、西突厥的分裂。

達頭可汗做了西突厥大汗後,也一度攻入蒙古高原。依附隋朝的東突厥新可汗都藍可汗被部下殺死,隋朝又扶持啟民可汗。達頭可汗因為殘暴,死於鐵勒人的叛亂中。

達頭可汗死後,達頭一系的首領,在經過漫長的空白期後,最終傳入射匱可汗(大概是達頭的孫子輩)之手。

阿波一系的首領,傳入阿波可汗的孫子泥利可汗之手。

這兩系合併的西突厥汗國,可汗是阿波的孫子泥利可汗。大略阿波一系緩過來了,而達頭一系剛剛受到嚴重損失,不得不暫時依附阿波系。

泥利可汗上位後,由於有阿波、達頭殺入漠北稱汗卻慘遭失敗的教訓,於是選擇與東突厥和平共處。於是有學者認為,泥利可汗之後,才真正有了東西突厥的劃分,而之前的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其實完全可以視為全突厥可汗或者至少是個僭主。

泥利可汗早死,繼位的是一個漢人平民女子向氏生的泥撅處羅可汗。

泥撅處羅可汗非常崇尚暴力,對中亞、對鐵勒各部都有赫赫武功,甚至也試圖重現阿波、達頭在漠北稱汗做真正突厥可汗的輝煌。但由於泥厥處羅可汗的殘暴,導致了西突厥境內兩大鐵勒部落契苾、薛延陀的叛亂,叛亂者擊敗了泥厥處羅可汗,建立了鐵勒汗國(或者稱之為契苾-薛延陀汗國)。

被鐵勒汗國擊敗後,泥撅處羅可汗選擇臣服隋朝,想學東突厥。隋朝派薛世雄進佔伊吾(哈密),然後假意援助泥撅處羅可汗,卻秘密聯繫真正蟄伏的達頭後裔射匱可汗,說射匱可汗只要臣服隋朝,隋朝可以幫助他做西突厥可汗。

於是在這場陰謀下,泥撅處羅可汗最終被淘汰出局,不得不率領殘部直接投降隋朝,被隋朝帶到中原。唐朝開國元勳史大奈,便是泥厥處羅可汗一系,隨泥撅處羅可汗一起投降的隋朝。以及在隋末大亂時,被隴西軍閥李軌消滅的闕可汗(泥撅處羅可汗的弟弟),也是跟著泥撅處羅可汗投降隋朝,被安置在河西走廊的泥撅處羅殘部。

射匱可汗得到隋朝冊封后,成了西突厥的新可汗。

在射匱可汗統治期間,中亞的石國(塔什幹)國王、安國(布哈拉)國王,本來都已經被突厥人篡奪王統,但都被射匱可汗廢黜後換過人。大概是兩個國王本是泥撅處羅可汗一系,射匱可汗上臺後,清洗了他們。鐵勒汗國也被射匱可汗殘酷鎮壓,參與鐵勒汗國的契苾、薛延陀二部被射匱可汗流放。

射匱可汗本是達頭一系,即室點密後裔。長期居住在新疆西部和中亞,對在漠北鬱督軍山稱汗已經沒有多大執念,於是開始向西開拓,汗廷也遷往了新疆西部的龜茲(庫車)附近,求龜茲國王(此時的龜茲國是西突厥臣屬)的心理陰影……

射匱可汗死後,弟弟統葉護可汗繼位。統葉護可汗遷汗廷於中亞千泉(今吉爾吉斯山脈),西徵波斯,在裏海北岸設立可薩葉護,在阿富汗設立吐火羅葉護,波斯帝國甚至給西突厥稱臣納貢,西突厥的疆域到了鼎盛期。

統葉護可汗晚年,也想謀求赴漠北稱汗,先求唐朝(嗯,此時已經是唐朝了)和親以穩定唐朝,然後準備東徵東突厥。然而李世民派人告訴統葉護,說你要和親可以,你得自己來長安結婚。

去長安,那是不可能的。於是統葉護和親唐朝的計劃破產。

接著東突厥的拓設(官職)阿史那社爾西徵,攻佔西突厥境內的可汗浮圖城(新疆吉木薩爾)。

東方邊境的不穩定,導致阿波一系後裔的不穩,這時候統葉護可汗被阿波一系的首領莫賀咄可汗(《通典》記載是統葉護的伯父,其實並不是親伯父,只是伯父輩)所殺。

莫賀咄可汗殺統葉護可汗自立後,達頭一系團結在統葉護之子肆葉護可汗麾下,然後爆發內戰。最終肆葉護可汗勝利,西突厥汗位還是落在室點密後人手中了。

肆葉護可汗雖然戰勝了莫賀咄可汗,但在其他方面則是輸得一塌糊塗。他叔叔可薩葉護脫離西突厥汗國自立為可汗,是為可薩汗國。他哥哥吐火羅葉護達度設的後裔也脫離了西突厥汗國。

肆葉護可汗為了挽回顏面,挑了新興的薛延陀汗國(新興的蒙古高原政權)下手,結果慘敗於薛延陀汗國之手。

慘敗於薛延陀汗國後,肆葉護可汗又率軍到了中亞,大抵不是去打可薩汗國就是去打吐火羅葉護國的,結果半路上搶掠了一個佛教寺廟,受到僧人詛咒而死。

肆葉護可汗死後,突厥人擁立了另一個室點密的後裔、正在通知咄陸(阿爾泰周圍部落)的阿史那泥孰為可汗,是為咄陸可汗。

阿史那泥孰也是室點密後裔,大抵在肆葉護可汗擊敗莫賀咄可汗後,阿波一系遭到清洗,咄陸的首領也歸室點密後裔掌管了。

咄陸可汗在位期間,東突厥汗國派遣拓設阿史那社爾徵討薛延陀汗國,結果漠北鐵勒強部回紇歸附薛延陀汗國,阿史那社爾慘敗。慘敗後,阿史那社爾畏懼頡利可汗(東突厥可汗)懲罰,於是率軍返回新疆可汗浮圖城,然後投降咄陸可汗。

咄陸可汗在接受阿史那社爾歸降時,阿史那社爾忽然發難,擊潰了咄陸可汗的部眾。然後阿史那社爾自立為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爾自立後,自恃兵力強盛,於是攻打薛延陀汗國,欲血洗前次慘敗的恥辱,結果再次被薛延陀汗國擊敗。阿史那社爾招降的西突厥部眾紛紛叛變,於是他選擇投降了唐朝,最終成了唐朝的一代名將,再也不混可汗了。

阿史那社爾投降唐朝後,室點密後裔咥利失可汗倚仗咄陸地區的部族支持,恢復了西突厥汗國。

咥利失可汗時期,整合了西突厥部落,設立了「十箭」,也就是西突厥十姓的由來。這也是為什麼契苾、薛延陀這些本來也是西突厥屬下的部落,卻沒有納入「十箭」的原因。另外,此時處月、葛邏祿、處密、哥舒等部落似乎也不受咥利失可汗控制,而是被室點密另一個後裔莫賀咄葉護(官職)阿史那彌射控制,所以也沒有納入「十箭」。

這時候,咥利失可汗又犯了咄陸可汗的錯誤,咄陸可汗接受了東突厥逃來的阿史那社爾歸降,結果阿史那社爾篡位。咥利失可汗則接受了阿史那社爾的老同事——東突厥汗國的欲谷設(名字不祥)的歸降,結果欲谷設來到中亞,煽動中亞的弩失畢地區的部落支持他,欲谷設在中亞自力為汗,是為乙毗咄陸可汗。

乙毗咄陸可汗(即原先東突厥的欲谷設)最終擊敗了咥利失可汗,盤踞在東部邊緣的莫賀咄葉護阿史那彌射則選擇投降唐朝。

唐朝冊封了咄陸可汗的侄孫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射匱可汗聯合唐軍進攻乙毗咄陸可汗,最終乙毗咄陸可汗敗死。唐朝遙控的乙毗射匱可汗成為西突厥可汗。

李世民死後,控制弩失畢諸部的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咥利失可汗侄子)趁機叛亂。

乙毗咄陸可汗的兒子,則率領餘部自稱真珠葉護可汗,並聯繫唐朝,約定一起討伐阿史那賀魯。

蘇定方最終消滅阿史那賀魯,一般都將此時視為西突厥政權的滅亡。

但阿史那賀魯之後,西突厥依然有三個可汗。

一個是盤踞在雙河的真珠葉護可汗,乙毗咄陸可汗(東突厥的欲谷設)的兒子。

一個是被唐朝冊封,招撫弩失畢各部的濛池都護、既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室點密後裔)。

一個是被唐朝冊封,招撫咄陸各部的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室點密後裔)。

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彌射,都忠於唐朝。所以唐朝要消滅的,是真珠葉護可汗。

最終,阿史那彌射率軍攻入雙河,擊殺真珠葉護可汗。西突厥從此完全被唐朝掌控。

相關焦點

  • 唐朝軍隊攻滅西突厥之戰(上):從遠交近攻到大戰爆發!
    據《新唐書》載,突厥阿史那氏,蓋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陽,臣於蠕蠕(柔然),種裔繁衍。至土門,遂強大,更號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其地三垂薄海,南抵大漠。土門,即阿史那土門。552年,其率部擊敗了柔然,突厥汗國自此崛起,並迅速統一了漠北。北齊、北周時代,突厥軍事勢力已經能夠影響到中原。
  • 突厥人與末日大戰
    657年西突厥為唐所滅。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原東突厥叛國,建立後突厥。695年,後突厥投降並歸屬武周,武則天封其可汗為「歸國公」,並授予大周左衛大將軍一職,協從武周作戰。[1]  後來復叛國,直到745年唐與回鶻聯軍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在中亞地區活躍。
  • 尷尬了:土耳其扛起突厥主義大旗上百年,突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突厥後代!
    更尷尬的是,土耳其人和自己承認的突厥兄弟吉爾吉斯、土庫曼、哈薩克人也不在一個基因組裡。要知道,土耳其扛起突厥主義大旗已經上百年了。結果現在發現,自己就是一個精神突厥,那麼突厥主義的法統和道統還怎麼解釋?而且,土耳其人還把祖先一下子追溯到匈奴冒頓大單于。在2020年,土耳其陸軍慶祝建軍2229周年,就是從匈奴冒頓單于開始計算的。
  • 【視頻】哈薩克汗國歷史解讀及《不敗之劍》第1,、2、3集
    1456年正式脫離金帳汗國,向蒙兀兒斯坦與楚河,塔拉斯遷徙,東察合臺汗國的也先不花二世與羽奴思把蒙兀兒斯坦的一地方庫齊巴什劃出,供他們居住。1465-1466年大批遊牧民族脫離阿布海兒,他在這年戰死。哈薩克汗國時期是哈薩克人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之一,哈薩克族構建完成。
  • 後突厥汗國的興亡:(五)默啜可汗的末日,唐朝迎來復仇的機會
    在默啜可汗的帶領下,突厥的國力達到了頂峰,讓唐朝顏面盡失。
  • 從鐵勒渾部落引申開來估算「藍突厥」人口
    這些部落,應該都是黑突厥,但只有阿跌屬於鐵勒,他們在鐵勒人反抗突厥時依然選擇效忠突厥,跟著突厥投降唐朝。這裡的葛邏祿、嚈噠只是其分支,並不是主體。但如果要計算藍突厥的實力,那麼這些也應當計算在內。基本而言,雖然建置隨著時間會有變化,但如果模糊一點來處理,籠統計量的話。單于都護府下轄的這四個都督府、二十二個州,基本可以視為東突厥汗國時代,藍突厥能直接控制的人群。
  • 從昔班到昔班尼汗國(二)
    1468年,蒙兀兒斯坦的察合臺汗羽奴思在塔什幹和突厥斯坦之間的卡拉森吉爾角對阿布海兒發動突然襲擊,阿布海兒和兒子沙·布達克故敗被殺。沙·布達剋死後,其17歲的兒子穆罕默德,昔班尼便開始了他的士兵生涯。最初,一無所有的昔班尼在塔什幹為西蒙兀兒斯坦的察合臺汗馬哈木效勞。昔班尼作戰勇敢,馬哈木對他非常賞識,便把突厥斯坦城作為封地賜給他。
  • 【蒙古帝國君王譜】察合臺汗國(三):察合臺
    成吉思汗正妻孛兒臺所生第二子,察合臺汗國的創建者。1211年,隨成吉思汗伐金,與孛兒只斤·朮赤、孛兒只斤·窩闊臺攻掠雲內、東勝、武、朔諸州。1213年,再次大舉分道伐金。 蒙古大舉攻金,他與朮赤、窩闊臺率右路軍,破太行山東西兩側大部州縣。1219年,隨成吉思汗西徵。
  • 土耳其究竟有多少突厥血統, 為何說他們跟維吾爾族不是一個民族
    六世紀時,阿史那姓氏帶領族人打敗柔然人,建立了赫赫有名的突厥汗國。  突厥汗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其中回鶻人是突厥汗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突厥人對回鶻人和其他被徵服的部落實行殘暴的統治。
  • 第148期·【史學研究】試論6—8世紀突厥與鐵勒的族際互動與民族認同
    從文獻記載來看,突厥對鐵勒諸部的賦斂,似有定期督納和臨時徵派兩種方式。如作為突厥汗國派駐在其屬部或屬國的大官吐屯,其主要職責之一即為「督其徵賦」。(17)這顯然是突厥汗國對包括鐵勒諸部在內的屬部在經濟層面的制度化控制手段。另,《北史·鐵勒傳》載,「突厥處羅可汗(西突厥可汗)擊鐵勒諸部,厚稅斂其物」。(18)第一突厥汗國末代可汗頡利(620-630)在位期間,因「頻年大雪,六畜多死,國中大餒。
  • 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古代中國的突厥人有什麼關係?
    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古代中國的突厥人有什麼關係?應該說是有點關係,但關係確實不大,因為中間幾經轉變,而且有很多詳細的過程現代都有疑問。具體經過就來看桃花石雜談的介紹吧。突厥汗國的滅亡應該說現代土耳其人和中國古代的突厥汗國還是有點關係的。首先土耳其這個詞其實就是突厥的另一種音譯,在世界其它多數語言裡,這兩個詞都是同一個詞。
  • 土耳其認突厥為祖先,鬧了大笑話!與中國有啥關係?
    近期,土耳其搞了一個DNA項目,被委託的科技公司檢測報告表明:土耳其人主要是被古突厥人徵服的土著安納託利亞人和古希臘人的後裔,和古突厥人沒多少關係。現在,土耳其正惱羞成怒的號召過敏抵制這家基因檢測公司。更尷尬的是,土耳其人和自己承認的突厥兄弟吉爾吉斯、土庫曼、哈薩克人也不在一個基因組裡。原來,土耳其只是精神突厥!
  • 1836《資治通鑑》筆記之一千八百三十六 唐滅西突厥
    上從之。泥孰喜,請從軍共擊賀魯。定方至曳咥河西,沙缽羅帥十姓兵且十萬來拒戰。定方將唐兵及回紇萬餘人擊之。沙缽羅輕定方兵少,直進圍之。定方令步兵據南原,攢槊外向,自將騎兵陳於北原。沙缽羅先攻步軍,三衝不動,定方引騎兵擊之,沙缽羅大敗,追奔三十裡,斬獲數萬人;明日,勒兵復進。於是胡祿屋等五弩失畢悉眾來降,沙缽羅獨與處木昆屈律啜數百騎西走。時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陸部落聞沙缽羅敗,皆詣步真降。
  • 劉峰‖基因分析,土耳其是高加索人後裔,為何他們卻自稱突厥人後裔
    再加上伊斯蘭化的突厥蠻特徵,因此他們認為,歷史上曾經高光的突厥汗國,屬於自己祖先創造的輝煌。可是在一項人類基因樣本分析中,科學家發現,土耳其人更接近於高加索人。而且他們和自己承認的突厥兄弟吉爾吉斯、土庫曼、哈薩克人也不在一個基因組裡,何況這三個公認的突厥人國家大多屬於黃色人種,而土耳其卻是標準的白色人種。
  • 蒙古四大汗國:哪個汗國的實力最為強大?
    自成吉思汗創立蒙古汗國,黃金家族的世襲便在歐亞大陸上建立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政權。除了蒙元本部之外,還有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這四個有較大影響的蒙古政權。那麼在這四個汗國中,哪個最為強大呢?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戰以一敵十,大獲全勝!
    在鷹娑川,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親率兩萬名精銳騎兵迎擊唐軍,總管蘇海政率部出戰與之戰成相持。關鍵時刻西突厥鼠尼施部兩萬名騎兵又加入了戰團,形勢一度危急了起來。這時唐軍中的一隊精銳騎兵逾嶺馳搗賊營」,衝亂了西突厥軍的陣營,唐軍趁勢「追奔二十裡,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
  • 【揭秘: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的後裔今何在?】
    由於諸多蒙古政權和汗國的建立,蒙古人及其後裔成了這些汗國和領地上的主人。他們在這些土地上勞作耕耘,創造了這一時期的人類文明。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政權把蒙古人像種子一樣撒向了歐亞大陸,融合了當地民族、部落文化。由於互相的影響,逐漸演變形成了新的民族和國家,這一現象在文化和民族學領域中,被稱為涵化現象。
  • 成吉思汗後裔對敘利亞的復仇之戰:伊兒汗國與馬穆魯克的巔峰對決
    而在伊朗高原上,成吉思汗後裔已經在這裡建立了伊兒汗國,汗國的創建者旭烈兀早已去世,他的繼承者阿八哈不斷向敘利亞發動戰爭,企圖洗刷蒙古西徵大軍在艾因賈魯之戰中所受到的恥辱。騎馬者為阿八哈而十字軍和蒙古軍隊都想要佔領的敘利亞地區,此時正處於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統治之下,馬穆魯克王朝是由馬穆魯克軍事貴族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
  • 金帳汗國始末(完整篇)
    從這個意義上講,金帳汗國並沒有完全徵服諸羅斯。但是此後發生的事情,又等於羅斯被徹底徵服,這是怎麼回事呢?1240年一開春,西徵軍再次開始大舉進攻。這次的進攻目標不是北方沒打下來的諾夫哥羅德,而是掉頭攻擊南羅斯部分。蒙古人勢如破竹,羅斯民族的發源地基輔於年底陷落。1241年,拔都分兵繼續向西進攻,北路大軍深入中歐,攻掠加裡西亞和波蘭,後南下與南路大軍匯合。
  • 歐洲最後的蒙古汗國—克裡米亞汗國
    在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子孫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親率蒙古聯軍攻打俄羅斯的拔都汗,1243年拔都汗在西徵結束時建立起幾乎包括整個現在俄羅斯東部地區的欽察汗國,也就是金帳汗國,克裡米亞半島是汗國的一部分。拔都有一個名叫圖花帖木兒的兄弟,這個人正是克裡米亞地區的最早管理者。1430年,圖花帖木兒的後人哈吉·格來正式建立克裡米亞汗國,首都巴赫切薩拉伊。